30、我是什么(第1、2課時)
五、總結,作業。
1、今天,我們結識了“水”這位好朋友,在生活中,我們天天離不開水,它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美麗、可愛的世界。而面對現在人們賴以生存的水資源越來越貧乏,面對現在水資源污染越來越嚴重的現實,我們更應該重視如何保護它,這樣才能讓它多做好事,不做壞事。如果你們還想更多地了解它,課后可以繼續找一些關于水的資料,大家一起辦個“我的朋友——水”的展覽。
[設計理念:“生活即課堂”。素質教育除了課堂以外,還需要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課內至課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
六、書寫指導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學生自由觀察。
2、學生交流觀察結果。
3、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觀察重點筆畫:如:“曬”的第九筆是豎彎不是豎彎鉤;“害”中間的一豎上下都要出頭。
4、師示范書寫生字,重點指導“兩點水”和“四點底”的寫法。學生仔細觀察。
5、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
板書:
教學反思: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自我感覺良好。一、課前要求學生去查云、雨、雪、雹子、霜、霧、露、霞等和水有關的自然現象,了解它們的形成。為學習、理解課文墊定了基礎。二、以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謎面緊扣課文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將水的變化通過ppt幻燈和flash動畫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不同狀態,使學生很快理解了課文內容。尤其是課文第二自然段,通過flash動畫將云變成雨落下來;變成雹子打下來;到了冬天變成雪花飄下來的不同狀態演示得形象逼真,對于三個表示動作的詞“落、打、飄”的用法讓學生進行了討論,試著換位置讀,看行不行。通過朗讀分析去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我采用了圖文并茂,并配合聲音文件使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在朗讀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四、在課后作業中,學生能將水的變化圖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來,并配上了文字說明,大多數學生作業完成得很好,這說明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