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導學案及教學反思
《三個兒子》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單元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融合在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三位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里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么特別的”兒子,卻能實實在在幫助媽媽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夠孝敬父母的兒子。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課堂上容易感到疲倦,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既要努力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又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朗讀,體驗閱讀的樂趣,感悟做人的道理。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3、欣賞課文,理解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學習重難點: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領會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感情。學習準備:課件、生字卡片學習過程: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談話:上節課我們和好多生字交了朋友,在生字王國里又認識了這么多生字,我們現在來找一找自己的朋友,好嗎? 2、 聽音找朋友,認讀生字。 3、 我們再來聽聽,三個兒子是怎樣表現的? 學生分別上臺“找朋友”認讀生字。
二、師生互動,朗讀感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出示課件,聽課文錄音,再想想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2、 討論:這三個兒子分別有什么特長?第三個媽媽為什么說她兒子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 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講述剛才討論的結果。 4、 聽課文第二、三、六自然段朗讀,體會三位媽媽說自己兒子的語氣,分別模仿。 5、 指名學生朗讀第八至十一自然段,思考:三個兒子見到自己的媽媽在提水時,分別是怎么做的?讀時語氣應有什么區別? 6、 自由模仿朗讀并回答,做書后練習。 7、 從哪些地方看出媽媽提水很辛苦(做上記號)。 8、 聽錄音最后兩個自然段,回答“為什么老爺爺只看見一個兒子?” 9、 分大組朗讀并評價,請一半學生朗讀,另一半學生評價,哪些讀得好,哪些需要改進。 10、配上音樂,全班有感情朗讀。 1、學生觀看并思考回答。 2、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 3學生代表說討論的結果。 4學生模仿。 4、 邊聆聽,邊思考問題舉手發言。 5、 模仿朗讀,做練習。 6、 回答,并做記號。 7、 學生回答,體會老爺爺的心情。 9、一半學生讀,一半學生積極評價。 10、全班有感情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