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語瓶》教學反思
《魔語瓶》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整篇課文以小老鼠為線索,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老鼠常常覺得很苦惱,魔術師爺爺知道后,就送給他一個魔語瓶,只要對他說出自己的愿望想變什么都可以。小老鼠拿著魔語瓶,想把自己變成蝴蝶、烏龜、螞蟻、小鳥和大象,但是最終他還是什么都沒變,因為他想到每種小動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于是他變得快樂起來了。由于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有加之是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教學時就不需要老師過多的講解。我設計了兩條主線進行教學。
一、自讀自悟,品詞析句。
教學時,我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讓學生自讀中識字,不會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學習自讀課文的方法。然后進行學習匯報,說說自己新認識了哪些字。最后集中在文中的一個句子, “要是大象把這房子( )破,那他可不干!”這一句話的括號中究竟該填什么詞。學生紛紛舉手,填出了“撐、頂、擠、脹、弄”等詞。我并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根據課文上下文的意思,叫學生在四人小組內討論,看看哪個詞語填在括號里合適。結果大家發表意見,覺得“弄”字給讀者的感覺是大象有意的,“擠”表現數量多造成的結果, “頂”突出了高的特點,沒有把大象的龐大身軀表現出來。對于“撐”和“脹”大家有點拿不準,有的贊成填“撐”,有的同意填“脹”。我叫大家翻字典,弄清了 “撐”是充滿到容不下的程度,“脹”膨脹體積變大。結果大家一致認為填“撐”合適。整個的識字環節都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中完成,尤其通過詞語的填寫指導,讓學生在探究中品詞析句,學會準確用詞。
二、發揮想象,仿文創編。
二年級學生寫話屬于起步階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較為重要。童話作品孩子們很喜歡,是指導學生仿寫的好教材。在教學中,孩子們對小老鼠得到魔語瓶后的一系列想法很感興趣,他們模仿小老鼠,讀出小老鼠想變而又不想變的心理活動。我趁機讓他們展開想象:小老鼠還會想自己變成什么呢?孩子們回答問題很踴躍,想象也很豐富而有童趣。有的說:“對了,變只寵物狗多好,天天吃得好,玩得好,不過,天天被主人關在家多不自由啊,就是出門也要被牽著鼻子走。”有的說:“變只公雞身穿五彩衣,每天早起來打鳴,可是,最后變成人們的盤中餐。”有的還說:“變一只蜜蜂多自由,身體靈巧會飛翔,花兒叢中采蜜忙,不過,從早到晚太辛苦。”學生們模仿小老鼠選擇想變成的小動物,說出了相變和不變的理由,看得出孩子們對動物的了解還是很全面的。
我話題一轉,說:“假如你們也得到了一個魔語瓶,你會做些什么呢?”話音未落,教室里就沸騰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尺浪”,大家的思維活躍,紛紛說出了自己的心愿。然后,我叫大家當小作家寫一寫。下面是學生的作品。
假如我有一個魔語瓶,我想讓所有的污水變成干凈的水,讓人們喝上潔凈的水。因為,現在水資源匱乏,有的河流被污染,人們的生活用水日趨成為困難。我要讓魔語瓶為我們這個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水。(李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