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天地”教學設計
-為什么窮人就該老是穿舊的東西呢?
(1)自己讀一讀這三句話,看看哪一句不用回答?為什么?(第三句不用回答,它的意思是強調窮人不該老是穿舊的東西。)
(2)用不同的語氣讀這三句話。(一、二句用疑問的語氣,第三句用強調的語氣。)
3.出示三個句子,學生搶答,說說哪個句子不用回答:
-這單元的知識你都掌握了嗎?
-難道我們不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嗎?
-小明為什么能當上“三好學生”?
4.每個同學自己創作兩個問句,一個需要回答,一個不需要回答,然后上臺考考大家。
5.同學們的創作真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順利通過下一站。(伴隨《火車開了》樂曲)
五、練習擬人的說法。
1.“創作林”車站到了,語文是豐富多彩的,只要發揮想像力,就能創作出優美、生動的語言。
2.(課件出示小鳥的動畫)你們看,誰來了?(小鳥)小鳥在做什么呢?(小鳥在跳舞、小鳥在歌唱、小鳥在前面帶路……)
3.(出示課文中的例句:小鳥在前面帶路。)小鳥在做什么呢?(小鳥在前面飛的樣子像人在帶路,作者用了擬人手法,把小鳥當成人來寫。)
4.同學們的想像力真豐富,瞧,連花兒也――(出示課文例句:花兒向我們點頭。)
5.花兒為什么點頭呢?(花兒被風吹動,樣子像人在點頭,這也是用了擬人手法,使句子更生動。)
6.(教師用“―”和“~~~~”分別畫出“小鳥”、“花兒”和“帶路、點頭”,提問:)運用擬人手法時要注意什么呢?(事物的動作要和人的動作有相同之處。)
7.出示句子:小樹_____。太陽_____。
讓學生說說“小樹”、“太陽”在什么情況下和人很相像?
8.學生獨立思考后可與小組同學交流。
9.現在,就請同學們也來當當小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用擬人手法創作出生動的句子。
10.(學生上臺交流自己的創作,集體評價,頒發智慧花。)
11.寫作文時用上擬人手法將使文章更能吸引讀者。
六、總結:
這堂課,我們一起暢游了“語文天地”,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還采摘了智慧花,收獲真不少。這次郊游你們快樂嗎?學習語文是快樂的事,讓我們一起快快樂樂學語文。(伴隨《火車開了》的樂曲離開教室。)
〖教學后記〗
這是第十三單元“快樂的生活”中的單元綜合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創造性地重組教材,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掌握語言規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僅就教學“如何使用擬人手法”這一知識點談一點體會。
本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學寫擬人句,關于擬人手法的使用,在本單元的主體課文《快樂的節日》中早已接觸過,學生并不陌生,語文天地中安排這一練習旨在進一步指導學生寫好擬人句。我先讓學生讀課文中的例句“小鳥在前面帶路”、“花兒向我們點頭”,然后提問學生:“小鳥會帶路、花兒會點頭嗎?”從而引出作者采用了擬人的寫法,接著讓學生模仿例句進行創作“小樹”、“太陽”。可是在反饋的過程中,我發現多數同學對擬人句的概念較為模糊,有的同學寫道“太陽把熱盡情地灑向大地”,立即有學生反駁:“這不是擬人句,太陽本來就會把熱灑向大地。”類似的情況層出不窮,本應閃現創新火花的環節卻一下子成了辯論會,擬人句的創作自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了。課后,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反思,究其根源就在于沒有讓學生從例句中找出事物和人之間的共同點,如:小鳥在天上飛和人帶路、花兒被風吹和人點頭之間都存在相似的地方,學生由于知識經驗缺乏、思維方式單一、思維定式束縛,就出現思維滯澀的現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必須按照知識――能力――創造這樣一個順序進行,還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應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縱向探究,就是啟發他們在學習中或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或沿著原先的思維方向進一步探求,深入事物的發展變化。這樣做,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讓他們的思維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向縱深發展。結合本環節的練習,可設計為先讓學生說說小樹、太陽在什么情況下和人的哪些方面相似,教師將學生的回答一一列出作為創作參照,學生有了具體的感知,思維流暢性增加,在此基礎上組織語言,將句子寫生動,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