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磨課 體驗成敗——記《體育世界》磨課過程
(二)知識點落實到位。
在教學中,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1、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生字的讀音,解決字音時滲透字義。2、在詞語中領悟字義,滲透字形。3、用多種途徑理解運動項目,并與生活經驗相結合。
(三)拓展思維,課外延伸。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認為:以自己學習語言的經驗看,得自課內與課外的比例是“三七開”,即大概30%來自課內,70%來自課外。所以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僅僅靠課堂教學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立足課堂,放眼課外,拓展語文活動空間,為學生多提供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創造才能。我們要合理開發利用生活之中學習語文的大環境,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語文就存在于自己的身邊,有一種親切感和熟悉感,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欲望。
(四) 特別強調對細節的處理和把握。
細微處見真知,小學語文課教學中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掌握都是在細微處顯現出來的,同時一節好課也是從細微出表現出來的,本節課有很多細微之處,如:1、對學生發音的糾正;2、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3、對學生表揚鼓勵語言的多樣化;4、對學生的質疑耐心解答等都顯現出對細節的注重,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終于不辱使命,成功完成了這次的匯報任務,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但有誰知道為了一節課的成功,我們的老師付出了多少?這一節展示課從確定課題到備課再到上課無一不體現著集體智慧的結晶。磨課的過程是痛苦的,但磨課過程同時也是精彩的,它使我更進一步了解到,我們的學生需要怎樣的課堂教學,我們的老師應該如何處理教材。“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經過無數次這樣的磨礪,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