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世界教案
一、教學設計:賴輝(初小部)教材說明:《書的世界》是新課標下的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教材的第九單元,是一個開放單元,也是該教材在體現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承認個體差異”“在探究中學習”等理念的具體設計。
在本套新教材對 “開放單元”的教材說明中這樣寫到:我們要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出家門,走出課堂,跳出教材,到大語文環境中認字,教師要為學生擴大識字途徑創造條件。本單元的學習正是通過參觀圖書館、逛書店、借閱圖書、介紹圖書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書的知識,了解獲得書的途徑,讓學生在各種情況下中識字,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建議5—6個課時完成本單元教學。
教學目標:1、通過闖關活動,讓學生了解書的有關知識。(獲得書的途徑、書的封面、封底、目錄、中外名著)。2、在各種情境中,引導學生認識與書有關的字詞22個以上,學會5個生字。3、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各種情境下識字,掌握5個四會字的音形義,依據學生個人的能力認二會字。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各種識字方法自主識字的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字詞卡片、書中人物頭飾、學生自帶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
教學流程: 一、“書的使者”邀請學生走進“書的世界”。 二、“書的世界狂歡節”闖關活動。 第一關——書的世界在哪里?交流反饋:(1)在生活中了解到的看書或買書地點。(2)認讀相關字詞。 第二關——書的知識知多少?觀察實踐:(1)觀察書的封面、封底等。(2)了解目錄的作用。 第三關——多與好書交朋友。介紹、小結:(1)給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2)小結識字方法。 第四關——讀書識字好辦法。合作學習:(1)交流學習本課5個四會字的識字方法。(2)指導寫字。 三、“書的使者”引領學生走進“書的世界”。 “書的世界狂歡節”大游行。 設計意圖: 童話人物,激趣導學。 創設情境,活動探究。 第一關 交流生活經驗,反饋在生活中學到的與書有關的地點名稱,認識相關二會字詞。 第二關 學生觀察自己的書,了解封面、目錄等書的知識,認識相關二會字詞。 第三關 通過好書介紹活動,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交流中認識書名中的二會字詞,并對識字方法進行小結。 第四關 在合作中,讓學生運用各種識字方法掌握本課5個四會字的音形義。 游戲拓展,課堂延伸。 在游戲中認識中外名著里各種人物形象,并進行拓展識字,符合學生個體學習能力的差異。 二、課后評點:張益民(高小部)
初小部賴輝老師執教的《書的世界》一課,是一堂輕松活潑,富有童趣的課。孩子們在愉快的課堂活動中學到了語文知識,在歡聲笑語課堂上提高了語文的識字能力。
賴輝老師執教的《書的世界》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通過闖關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這堂課中,老師共設計了四個“闖關”活動。即:第一關 ——書的世界在哪里?讓學生說自己平時看書或買書地點,匯報自己在生活中學到的與書有關的地點名稱,從而認識相關二會字詞;第二關——書的知識知多少?引導學生觀察書的封面、封底,了解目錄的作用。 第三關——多與好書交朋友。讓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第四關 ——讀書識字好辦法。組織學生學習、交流本課5個四會字的識字方法。這樣的“闖關”設計,既符合了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又符合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教學規律,廣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堂課,學生都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知識。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創設了多種情境,引導學生認識與書有關的字詞。如:通過利用“書的世界狂歡節”大游行認識生字;通過觀察自己的書,了解封面、目錄等書的知識,認識相關二會字詞;通過好書介紹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認識書名中的二會字詞等等。這樣的情境識字方法,大大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老師的教態親切自然,富有教學智慧。整堂課,老師都是面帶笑容,在課堂上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表揚、鼓勵性的語言也很多。在課堂的最后,老師還和孩子們一起戴上頭飾,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課堂上,充滿歡聲笑語,學生的學習和精神狀態都很好。
當然,作為一堂識字教學課。老師在設計教案的重點是:在各種情境中識字,掌握5個四會字的音形意。可在課堂上過度注重了游戲活動的過程,卻把強化識字,掌握這些字的的音形意這個重點泛泛而過。
課后評點二:王 玲(初小部)
賴輝老師所執教的這一課是北師大實驗教材中的開放單元。北師大實驗教材是新的教材,在我校的使用也才進入到第三個年頭,尤其是教材中的開放單元,更是以前所有教材沒有涉及過的,如何使用教材,使它更符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呢?這對老師是一種嘗試,更是一種挑戰。而賴輝老師正是依據這一點,運用智慧為我們呈現了一堂耳目一新的課,正如賴輝老師在板書中所說“書是知識的海洋,書里有精彩的世界”,賴輝老師的這堂課就是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精彩的書的世界。下面我就從備課和教學策略、學習方法三方面談談賴老師的這節課:
(一)關于備課。
一是對教學總體思路的把握。不是孤立的教學本單元或本節課的內容,而是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來研究教材內容。《書的世界》是讓學生了解書的一個單元,對待這樣一個沒有即定教學目標的開放單元,老師教什么,怎么教,就要看老師把握教材的能力。賴老師教學本單元,即達到了讓學生通過在閱讀中,學習不同的句式,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愿意和書交朋友,同時學習查找目錄,樹立查找資料的意識,又緊扣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認識詞語22個、二會字15個、隨機識詞語20多個、學習生字5個、寫字1個。并對認字方法有個較系統的歸納,初步學會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可以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正確處理認字、識字能力、文字知識和培養識字能力。
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安排教學策略和方式。這點特別重要。賴老師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游戲闖關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非常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學生深深地吸引到課堂之中,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再比如在設計第三關“找本好書做朋友”的時候,她特地先請一位大膽,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做一個示范介紹,然后就把機會給了幾位平時羞于表達的學生。雖然他們的聲音很小,但是也能把自己的書介紹清楚。接著又由點到面,安排了一個全體學生參與的說話活動,孩子們一掃往日的羞澀,走到聽課的老師身邊侃侃而談。
(二)關于教學的策略問題。
我們所有語文學習活動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要引導學生在什么情況下都可以學習語文,在各種實踐活動中來學習語文。就是說活動和學習不要脫離,不要成為單一的課型。而賴老師整堂課的設計都圍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做任何學習活動都考慮促使學生的發展,創新精神的培養。一道道闖關、還是把你喜歡的書介紹給朋友、尋找金鑰匙、狂歡大游行,讓我們把鏡頭拉向課堂的這一幕:賴老師出示了前面介紹書名時的部分生字,老師問:“誰來認一認?”學生讀到‘閱、偶、著’時不認識,老師什么都沒說,把字卡放在相應的詞語處,學生立即讀了出來。此時無聲勝有聲,輕輕一放點撥了學生,這一系列活動都反映了一個老師的教學機智和學法的指導。老師的創新,也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關于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賴老師這堂課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愿望。把學生需求做為教學的出發點。給學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縱觀賴輝老師的這堂課,正體現了我們初小部語文教學四結合的全新理念“內外結合,動靜結合,讀思結合,讀練結合”。賴老師正是那一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踏上了教改的航程,相信憑借這種勤奮精神,賴老師的教改之路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