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銀河》教學反思三篇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整堂課著重抓住識字,朗讀的訓練重點。在學習中,孩子們深深地被這首小詩吸引了,從孩子們那投入的感情朗讀中足以見得。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而且能有感情地朗讀小詩,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孩子們也紛紛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并且也學作者寫了小詩。如:《問天空》《問大海》等。孩子們那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充分地顯現出來。
在備課的時候,我注意到了本課第二節和第三節中“寬闊”和“寬廣 ”的區分。這兩個詞也是理解河道和河面的一個很好的突破口。于是在教學中,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孩子們的確也說不上來,在教學中,我就用簡筆畫加以演示,演示完畢,又讓孩子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寬闊的河道”、“寬廣的河面”。學生的確讀得象模象樣。不用說,這一教學環節如我預想中一樣,順利過關。
這篇課文是要求背誦的。課后,我在抽查學生背書的時候,發現還有好幾個孩子將“寬闊”和“寬廣”用錯。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缺了點什么?自認為課堂上已講解的很透徹了呀。問題出在哪兒?自己反思了一下,我僅僅是將知識填鴨式地灌輸給了學生,并沒有讓他們說,也就是說這個知識點并沒有轉化成學生自己的內存。現在回想起來,如果在課堂上,再把內容深入點,比方說創設情境“學校操場和海洋哪個用寬闊形容,哪個用寬廣形容更恰當?”或者還可以讓學生用這兩個詞分別說一句話,這樣我想就不會出現現在這種炒夾生飯的狀況了,也不會感覺“怎么就缺了那么點”的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