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沉香救母》(一)
四、切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被激發起來了。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說,想做,借以抒發感情。這就是切。精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當學生品讀到“望著高聳入云的華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媽媽見面了,沉香心里無比激動。他舉起神斧,奮力向大山劈去。”時,個個都不由自主地做起舉斧劈山的動作,我于是順勢引導,讓學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動作),說沉香所說(沉香心里的話),借說,悟文中的情,借做,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最后通過感情朗讀,把學生的情推至高潮。
皮亞杰說過:在教學過程中,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實活動,教育就不會成功。在課堂上一定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各種讀書的機會和表現機會,教師力求精講。這樣才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讓學生主動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主備人表格式教案:授課:語文 年級:二年 設計人:王德卿章節名稱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沉香救母》(一)計劃學時2學習內容分析這是一篇民間神話故事。課文續寫了沉香不畏艱險,奔向華山,它一心救母的誠意感動了仙人,獲得了贈斧之助,打敗了二郎神,劈開大山,救出母親。學習者分析 《沉香救母》的故事學生并不陌生,但課文的描寫比較簡單,如果只是停留在語言文字的描述上,學生的體會就不會很深刻。所以,徐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好的創設了情境,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小沉香,再三追問父親“我怎么沒有媽媽呢?”從而體會出父親久藏心中的苦痛和小沉香又難過又氣憤懂得心情,然后再來指導學生重點讀好這部分。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10個字知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就……”的句式。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的朗讀,能揣摩不同角色的動作、語言、神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沉香為了了解救母親而不怕困難,刻苦習武的精神。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重點:揣摩不同角色的動作、語言、神情。解決措施: 預習與課堂引導相結合,自主與合作探究相結合。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難點:了解救母親而不怕困難,刻苦習武的精神。解決措施: 創設情境媒體內容與形式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設計意圖一、師生交流,揭示課題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看,他來了!(出示沉香圖片)認識他嗎?(板書:沉香)跟他打個招呼吧!
2.關于沉香,你知道些什么?沉香是怎樣救出自己的母親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補充課題。)
3.指導讀準課題。師解說:這個故事比較長,要分兩課來學。先學第一部分。學生交流沉香的故事。
學生讀題6對于學生來說,“沉香”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介紹熟知的人物,在揭示課題的同時,借機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