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姑娘》教學案例及反思
這一節課分為三課時完成。第一課、第二課下來同學們都有問不完的問題。第三課時結束,他們已積極提議準備養蠶,而且還要分小組比賽,看看哪一個組養的蠶最好。
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為什么會持續不減?它可能還與課堂學習中學生對蠶產生的“情”分不開。
學生的情從何來?首先,教師在授課中注意了自己的角色。教師沒有把自己當作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而是引導者,是課堂情境的設計者,是與學生平等的、獨立思考的對話者,所以學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有談獨立感受的機會,才對蠶有了這樣美好的認識,與課題《蠶姑娘》都讓人感覺親近,美好,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發生了共鳴.
其次,課程標準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教師的任務是把文本介紹給學生,引領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對訪”、交流感情。也許,教師在這一課把握較好,所以,他們今天的學習熱情大概也與此有一定的關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