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灣》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好幾個生字,老師今天要來考考大家。拿出自備本,豎起小耳朵,將老師報的生詞默寫下來。
小河 繞著 倒映 不時 桃花 燦爛 朝霞 山坡
2.同桌做小老師對照屏幕上的生詞進行批改,全對的小朋友獎勵一顆五角星。
設計意圖:根據記憶的遺忘規律,要讓學生牢固掌握學過的生字,就要及時地復習。上課前,通過默寫,同桌互批,達到自然、輕松記住生字的目的。
3.上節課我們就認識了一個小河環繞、桃花燦爛的美麗村子,那就是──—齊讀課題“月亮灣”。
二、朗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月亮灣究竟美在哪里呢?讓我們先到村子前面瞧一瞧。(板書:村子前面。)
1. 輕聲讀一讀第二小節,村子前面有哪些美麗的景物?用“──—”畫出來。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小河、桃樹、農田。
2. 作者把這些景物寫得可美了,自己去讀一讀,想一想你最喜歡的是哪句話或者哪一處景物,用波浪線畫下來,然后在小組里讀一讀,說一說原因。(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 “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這個環節時,教師注意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以“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這一問題,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在自由、形式各異的朗讀活動中讀讀、評評、議議,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3. 全班交流:好東西要能和大家分享,誰想把自己喜歡的地方介紹給其他小朋友和老師。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展開a、b、c、d 環節的教學。)
a. 出示: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橋。
(1)月牙:你見過月牙嗎?(出示圖片:彎彎的月兒。)月牙像……?(小船、香蕉。)
(出示圖片:課文插圖。)這村前彎彎的小河就像……?(天上的月牙。)
(2)你覺得……?(有趣。)──—朗讀;(美麗。)──—朗讀。
設計意圖:學生是具有獨特感受的個體,他們對語言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個性化的朗讀,真正體現了對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和理解。
b. 出示:河水繞著村子緩緩地流著,一群群魚兒在河里游來游去。
(1)“緩緩地”可以給它換一個詞,使它意思不變。(慢慢地,緩慢的。)
對了,“緩”就是慢的意思,它和我們原來學過的一個字很像,誰呀?(暖)
那你現在會寫它了嗎?別急,先看老師把它送回田字格。
教師范寫:左邊窄,右邊寬;橫撇短,捺要長。
同學們把它描一遍,記在腦子里。
(2)把“緩緩地”放進句子,誰來讀?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將識字融入閱讀教學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從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生字教學音、形、義相結合,不僅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更關注學生的書寫,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力求達到有效識字的目的。
(3)在緩緩流淌的小河里你看到了什么?魚兒多不多?可以從哪個詞中讀到?(一群群)──—你愿意讀這一群群魚兒嗎?
(4)魚兒魚兒,你們在水里干嘛呢?多快活,多自在的魚兒呀,老師也想來讀了,可以嗎?老師范讀。誰想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