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的獎杯》教學案例分析
《蝸牛的獎杯》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以后,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課文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寫從前的蝸牛飛行本領高強,獲得了冠軍獎杯。第三自然段寫蝸牛獲得冠軍獎杯后自滿自足守著獎杯,不思進取。第四自然段寫蝸牛因不再練飛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飛上天了。基于本課的教材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在教學時,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讀中感悟
情境的創設適合低年級兒童直觀形象的思維與心理狀態,旨在讓他們的積極情感貫穿課堂始終,只有調動起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學生愛學語文、學好語文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我創設不同的、最能激起他們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讀讀、演演、說說中感悟課文語言,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
師:誰來參加比賽啦?(貼出蝸牛、蜜蜂、蜻蜓、蝴蝶圖片)結果怎樣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并回答)
師:蝸牛捧走了冠軍獎杯,看來這只蝸牛飛得——(生:很快)。你又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請自由讀讀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寫飛得快的詞語。
生讀后回答:“遙遙領先”、“甩”、“所有”。
師:什么是“遙遙領先”?
生1:蝸牛飛得快,飛在第一個。
生2:蝸牛飛在最前面,而且飛得很遠了。
生3:“遙”是“遙遠”,從“遙”這個字可以看出蝸牛飛得離別人非常遠。
師:請你用貼圖來展示當時的飛行場面,你覺得誰應該飛到哪里去?
生貼圖,相機評價:
(蝸牛圖) (蜻蜓圖)(蜜蜂圖)(蝴蝶圖)
師:這下我明白了蝸牛為什么會得了獎杯,是因為它甩下了所有的對手,遙遙領先。那它的對手就只有這幾個嗎?還可能會有誰來參加比賽?
生:知了、蒼蠅、蚊子……
師:難怪課文里用的是——……(省略號),所以我們在讀到這兒的時候要注意稍微停頓一下。
那你能讀出蝸牛遙遙領先的語氣嗎?指導朗讀。
在課堂上,適時地運用圖畫再現課文描寫的情境,化枯燥無味的說教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上教學片段中,“遙遙領先”一詞就字面上講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飛行比賽的情境,讓學生貼圖再現當時的比賽場面。學生的思維馬上被激活了,該怎么貼呢?經過嘗試、評價,最后學生把蝸牛遠遠地貼在了最前面。此刻,課文形象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遙遙領先”一詞十分鮮明而形象地展現在了學生的眼前,對其義已不攻自破。
二、進入情境,角色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彩色、聲音來思維的。”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寓言故事、動物故事等,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設情境,更能誘發他們的創造力。而表演則能夠促進兒童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們愉快地投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去,如同身臨其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