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我覺得她是因為有小朋友和蟈蟈陪她,不感到寂寞。
師:是呀,課文中的“我”替盲婆婆唱歌解悶,“我”上學時還想到了用蟈蟈“替我”去幫助盲婆婆,這種關愛讓婆婆感到了無比幸福。其實,像盲婆婆這樣無助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更希望得到人們的幫助,同學們,你覺得自己可以幫助哪些無助的人?你打算怎樣做呢?
生:我可以幫助盲人。過馬路的時候,我可以扶他們過去。
課后反思:
本文是一首簡單的兒童詩,對于好奇的小學生而言聽到小動物的名稱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已經很高了,在第一課時我有充分發揮學生質疑的能力,讓他們提出問題,并且自己通過讀課文解決問題,因此學生讀得非常認真。在初讀是基本都能把字音都讀準,同時我又使用了一些激勵的手段幫助學生讀好這首詩歌,因此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效果也很好。
引導學生想象盲婆婆雙手拿著蟈蟈,聚精會神地聽著聽著,她仿佛聽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師只是讓學生自由地說一說。學生雖然說的較多,但顯得太零碎,教師沒有給予更多的幫助、引導,沒有達到語言訓練的有效性。因此,可以改為學生自由說后,提供給學生一個書上的句式:歌聲會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歌聲會_________,想起__________。這樣,想象說話就體現了一個梯度,由易到難,提高了語言積累的有效性。
學生話語:(怎樣區分“鄰”“領”)只要記住兩個耳朵在臉的兩邊,他們就好像鄰居,所以鄰居的“鄰”是耳朵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