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第三冊 識字3
(二)看圖會意識記生字
由猜物品到猜生字:
第一部分 復習熟字,理解會意字的特點。
筆
1、示“竹( )”和“毛”:看到這兩個字,你會想到我們學過的哪個字?
2、將“ ”和“毛”拼成“筆”:看看字,再看看圖,你發現了什么?(出示圖)
3、出示實物(毛筆),讓學生摸一摸毛筆的筆桿和筆頭是用什么做的。
4、小結:把“ ”字頭和“毛”字合在一起就是毛筆的“筆”。
尾看
1、出示“尾”“看”的圖和字:仔細看看字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再看看圖,你又發現了什么?
2、學生討論。
3、全班交流。
4、尾:繼續用拆字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會意字的特點
看:結合動作引導學生了解會意字的特點
5、小結:看來,有些漢字把它兩個部分聯系起來想一想,有時就能猜出這個字的意思。
【讓學生初步建立會意字兩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初步感知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在老師語言與行為上的暗示下,讓學生體會會意字所蘊含的合體結構。】
第二部分:學習生字:灶、尖、歪
導入:有幾個有趣的漢字和自己的朋友走散了,你們愿意幫幫他們嗎?
1、出示生字“灶”“尖”“歪”(不帶拼音):
仔細看看他們是由哪兩個部分組成的,聯系起想一想,猜猜它的意思。
【在教學研討的過程中,根據對學生的調查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創生。在處理“灶、尖、歪”這幾個字的學習時,大膽地去掉了這幾個字的拼音,改變了以往按照“讀準字音--看圖感知--識記字形”的順序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采用了先出示這幾個字(不帶拼音),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幾個字的組成,再聯系起來想它的意思,選擇相應的圖后,最后猜字的讀音。這一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識字的興趣,在這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領悟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2、(出示三幅圖)這兒有三幅圖,分別可以和這幾個字成為好朋友,我們一起找找吧!
3、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全班交流。
【漢字是以象形為基礎的,根據漢字的特點,選擇識字的方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想像】
灶:①說說將圖與字放在一起的理由
②介紹:以前人們用土做成一個臺子,下面有個門,可以放柴點火,上面放鍋,可以煮水做飯。
③這是什么呢?讀準字音
尖:①談談自己的想法。
②學生帶讀生字。
③生活中你還發現什么東西看上去也是尖尖的?這些尖尖的東西看上去都有一個什么共同點?
歪:①把“歪”字上下兩部分聯起來想想,說說自己的理由。
②猜一猜“歪”的讀音。
③齊讀“歪”。
6、小結:你們真是太棒了,把字的兩部分合起來想,就可以猜到這個字的意思。
【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學生對每個字都認真進行選擇,通過觀察在腦海中建立會意字兩個部分之間的聯系,自己經歷思維的過程,從而逐步建立獨立識字的能力。】
(三)誦讀兒歌鞏固識字
導入:你們很會動腦筋,有個叫寧寧的小孩也開動小腦筋編了一首兒歌,里面還藏著這些漢字呢!想不想聽?
1、老師范讀
2、學生練讀兒歌鞏固識字
①自由讀兒歌,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②小組學習,互幫互查。
③反饋:運用小組讀、開火車讀、帶讀、比賽讀、挑戰讀等多種形式檢查是否做到了讀準字音,詞兒連讀,讀通讀順句子。
3、誦讀兒歌,讀中感悟
①寧寧的畫家都在書上,你們愿意當當小評委,來評評他的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