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識字成為一種樂趣——立足課堂,開發教材,潛心識字
2、小小書法家,學習模仿成習慣。
我減少了作業量,使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一筆一畫地完成自己的作業,對寫字不認真或水平差的學生,絕不用“抄十遍、二十遍”的辦法懲罰,而是要求“必須寫的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寫的再多也不能放過。逐漸使學生真正達到“提筆就是練字”,學生模仿性強,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感,其習慣的形成,都具有模仿的因素。平時,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備課時,對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筆畫位置,搭配比例與整體的字型結構,難寫的字先認真練幾遍。教學時,對于容易寫錯的字要在示范怎樣書寫的同時講清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地方。有的著重說字形。比如“身”字,單用時那一撇是出頭的,當它成為偏旁時,那一撇就不出頭了,例如“躺”、“射”、“軀”、“躲”、“躬”等字。這樣的細微處,老師在學習時不指出,不講清,學生是很容易寫錯的。有的著重說詞義。這一點在講詞的書寫時極為重要。比如“溫暖”的“暖”,有很多人會把它寫成目字旁,學習此詞時,應當講清“暖”是日子旁,有了太陽。我們才感到暖暖的,學生寫錯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同時,我們在識字教學中,必須要求學生做到按照筆順規則正確、端正、整潔地寫字,特別是第一次書寫,一定要寫正確,因為這時產生的錯字很難糾正。田字格中的字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范本,我們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字的筆畫、結構,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努力記住它。當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后,錯別字也就大大地減少了。
3、引發的問題與思考
二年級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是比較短的,對于教師設置的相關情景很感興趣,課堂教學的效果非常的好,但是還有學生的注意力不在怎樣識字上,所以造成對錯別字的糾正效果不是很明顯。一方面使學生年齡特點的原因,還有的就是教師編制的故事、兒歌或設置的有關情景,還帶有成人的思維意識,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還是有區別的,因此研究的效果是有改善的,但是需要教師進一步的改進方式方法,引導學生不斷地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