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發現》教學設計
抓住關鍵詞語 精讀課文
——蘇教版教材第三冊《有趣的發現》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生物學家達爾文通過對太平洋中一個小島上昆蟲的考察,發現只有適應自然環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體現了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學風。全文依循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按照事情的順序,抓住“有趣的發現”這條主線,從現象到本質,展示發現的內容和過程揭示這個有趣的發現,對達爾文后來的科學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旁“車”字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會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學習達爾文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對三個因果復句的朗讀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
以弘揚學生“主體性“為宗旨,由老師問向學生問轉變。讓學生通過讀書發現問題,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在品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尊重學生獨特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簡案)
一、導入
板書課題,指導學生理解“有趣”的意思。鼓勵學生讀題目質疑:是什么有趣的發現?帶著問題進入課文學習。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初讀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2.指導認讀生字詞。
3.指名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說說課文大意。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達爾文是一個怎樣的人。老師再相機補充達爾文的資料。讀好“著名”。換詞“有名,聞名”等理解達爾文科學研究的重要地位。
四、指導寫字。
第一課時(詳案)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對重點句子的朗讀,讓學生了解達爾文的有趣發現。
2.指導學說讀好三個因果關系的復句,從而領悟適者生存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對三個因果復句的朗讀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間的關系。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 復習。
1. 聽寫生字詞。
2. 填空:達爾文是( )年前( )國著名的( )。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達爾文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1. 老師:有一次,達爾文出去考察,來到了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達爾文是在哪兒,他在島上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什么奇怪的現象呢?
2.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3.指明學生回答,交流,理解:“達爾文發現島上的昆蟲要么翅膀特別大,要么就沒有翅膀。”出示句子,再指導讀句子,突出“要么……要么……”指導理解島上的昆蟲只有兩種形態,不是翅膀特別大,就是沒有翅膀,沒有第三種形態的。
4.指導句式練習: 要么 ,要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