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理解詩的意思,體會青松不畏嚴寒、純潔高尚的品質,并能初步領悟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提示課題
師:同學們,冬天發展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說到寒冷的冬天,你們會想到哪些詞?(生說。)
師:冬天好冷呀。你們在寒冷的冬天見過哪些不怕寒冷的冬天見過哪些不怕寒冷的植物呢?
生:青松。
師:是啊,它們可真了不起,不少詩人還專門寫詩贊美它們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陳毅爺爺寫的《青松》。(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好的導入如優秀演奏家撥出的第一個音符,它擁有迷人的魅力,能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學習生字,讀準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特別注意加點的生字。
(課件出示詩歌,在生字下加點,生自由練讀。)
師:哪個同學來讀讀課文呀?
(請三到五個學生讀,在讀中糾正讀音。)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字,看看用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它們。
(生讀后交流)
師:讀詩歌時,不僅要讀準字音,而且要讀出節奏和韻律,請看大屏幕,聽老師讀。(課件出示: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師配樂范讀。)
師:請同學們模仿老師的讀法再讀課文。
(請三至五位學生讀,師指導糾正后,生配樂齊讀。)
[設計意圖:自讀、個別讀、范讀、范讀、仿讀、配樂讀讓朗讀指導的形式更多元,層次更鮮明,符合二年級學生的閱讀心理需求,利于學生讀準、讀好課文,達到教學目標]
三、理解詩意,體會品質
(課件出示:大雪重壓在青松樹枝上的畫面,讓生理解“大雪壓青松”。)
師:誰能做一做“壓”的動作?從“壓”字上你們能感覺到什么?
(生觀察交流,并通過做動作理解“壓”的意思,體會青松在雪中的艱難處境。)
師:假如現在你們就是風雪中的小青松,你們被大雪壓彎了腰,心里會想什么?你們會對大雪說什么?(生想象交流)
師:這時,你們會怎樣站立在風雪中?
(生做動作:站直、站挺。師出示課件:挺立在大雪中的青松。)
師:大屏幕上的青松在大雪中是怎么站的?
(生觀察交流,理解“挺且直”,體會青松在雪中的頑強表現。)
師:大雪終于融化了,春天來到了,青松變成了什么樣子?
(課件出示:春天的青松。)
師:青松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大家學習?(生說。)
師:是啊,經過風雪重壓和洗禮后的青松沒有被壓垮,反而長得更高大,更茂盛,這就是青松高尚的品質。此時此刻,你們想對它說些什么?
(音樂起,指名說。)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青松傲立雪中和雪后更青翠的景象呈現于學生眼前,化抽象的文字為形象的畫面,有助于學生眼前,化抽象的文字為形象的畫面,有助于學生對文中重點字、詞、句的理解。學生在動用演示、與青松對話、配樂朗讀中,理解得到了深化,情感體驗得到了升華。]
四、課外拓展,領悟情感
師:陳毅爺爺除了贊美青松外,還寫詩歌紅梅。
(課件出示:紅梅傲然開放于雪中及詩句,生自讀。)
師:你們發現紅梅和青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知道陳毅爺爺要贊美它們什么嗎?(生交流)
師:這兩首詩都寫于1950年前。當時,我國正在鬧饑荒,人們幾乎沒有什么吃的。為了活命,人們啃樹皮、嚼草根……可是,堅強的中國人民沒有向饑荒屈服,堅強地和它作斗爭,最終戰勝了困難。陳毅爺爺寫這兩首詩真正想要贊美誰呢?(生交流,師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