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材分析(一)
二、各部分內容教學目標解讀及教學建議:
(一)識字與寫字。(本冊教材依然遵循識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以便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之下,使他們能夠盡早閱讀。)
l 教學目標:
(1)在量的方面:認識450個生字、會寫350個漢字、
注意:要求認識的450個生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
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2)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區別后面講),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和筆順規則。
(3)能夠運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檢字典,培養獨立的識字能力。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要求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 偏旁和部首的區別
注意區分部首和偏旁區別
偏旁和部首的區別
偏旁、部首不是同一個概念,但二者之間有聯系,有重疊。
什么是偏旁呢,我們知道,漢字中絕大多數是合體字。偏旁就是構成合體字的基本單位。一個合體字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構成。一個偏旁一般是由兩畫或更多的筆畫構成,如構成“戲”字的偏旁“又”和“戈”。也有少數偏旁只有一畫,如“亂”字右邊的“@①”。
偏旁有兩種。一種可以獨立成字,稱為成字偏旁,如構成“鴨”字的“甲”和“鳥”都是成字偏旁。另一種不能獨立成字,稱為不成字偏旁,如構成“影”字右邊的偏旁“彡”就是不成字偏旁。
偏旁有單一的,也有復合的。如“做”,可以分解為“亻”和“故”兩個偏旁,“亻”就是單一偏旁,“故”就是復合偏旁。“故”還可分解成“古”和“攵”,其中的“古”又可以再分解成“十”和“口”。
什么是部首呢?顧名思義,部首就是一部之首,是用于查字典的。為提高查字的效率,就從字形上給漢字進行了歸類。比如說,凡是帶“日”的字放在一起,稱為日部……屬于哪個部首的字就要到哪個部里去查,這樣速度就快多了。
部首大都是取形聲字的形旁,表示每個字的意義范疇。如屬于“水”部的字大都與水有關,屬于“犬”部的字大都與獸類有關。又如“穎”字,在古代是指禾穗的末端,其形旁是“禾”,聲旁是“頃”,在過去的字書中應屬禾部。不少人誤以為是“頁”部,所以查不到。(也有少數部首并不表示意義范疇,是個例外,如丨、丿、乙等部)也有少數部首可以做聲旁,如門部的“問、悶、聞”等字。同一個字可以分別收入幾個部首中,如“穎”字,就不光能在禾部里查到,而且也能在頁部里查到。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偏旁是就合體字的構成說的,凡是構成合體字的基本單位都可以稱之為偏旁。部首則是偏旁中的一部分,但偏旁不一定都是部首,人們利用這部分偏旁從字形上來給漢字分部,因為這部分偏旁位居各部之首,所以另給它們起了個名字——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