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五、拓展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
1.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和著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啟發學生: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畫些什么?送給誰?幫他解決什么困難?(學生思考,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3.學生自由表達,老師適時地從學生的語言、價值觀、情感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評價。
六、總結
對呀,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會更加的美好。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和著音樂再讀讀課文吧《假如》教學反思
上周五上午第三節課,我和我們班的孩子們共同在電教室上了展示課《假如》。為了上好本節課,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1、制作了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2、提前帶孩子們去電教室觀看了《神筆馬良》的動畫片,因為只有看了動畫,才知道馬良的“神筆”“神”在何處,才有助于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第二節課,我就把孩子們帶到了電教室,先針對《語文園地五》做了半節課的練習,又讓孩子們讀了讀《假如》這篇課文。孩子們朗讀的十分認真。最后8分鐘,我讓孩子們觀看《神筆馬良》。觀看完畢,我提問:“孩子們,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什么?”大部分的孩子回答:我要畫錢,要給自己買車;我要畫錢,我可以想買什么買什么.......最后李好同學說:“我要畫許多金銀珠寶,把它們送給災區的孩子,讓他們買需要的東西。”一股暖流從我的心間涌出,小小的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有困難的災區的孩子,多么有愛心吶!其他同學仿佛也受到了啟發,教室里頓時安靜了許多。
第三節正式展示,許多老師前來觀看。我們班的孩子坐姿端正,聽講認真,發言也十分積極。《假如》這首詩歌共分為四小節,第一小節主要寫:小作者要為冬天的小樹畫太陽。第二小節寫:小作者要給小鳥畫好吃的谷粒。第三小節寫:小作者要給殘廢人西西畫一雙好腿。第四小節表達了作者想為大家做更多事情的美好愿望。這每一個小節都體現出了小作者是一個善良的有愛心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只有讓孩子們自己體會到小作者的善良和愛心,才能激發他們也做這樣的人,激發他們去關愛生活,關愛他......
在學習第一小節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了一棵在冰天雪地中瑟瑟發抖縮成一團的小樹,并請孩子們起立,我告訴孩子們:“你們就是這棵冰天雪地中瘦弱的小樹。”然后問他們:“你們什么感覺?”孩子們紛紛縮成一團,有的還哆嗦著嘴唇說:“冷......好冷啊......”我再出示課文中的句子:“在寒冷的冬天,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讓孩子們有感情地讀這句話,孩子們的朗讀我用一個字來形容“棒!”我再提問:“小樹小樹,你現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們有的說溫暖,有的說陽光,有的說太陽。總之一切他們所能想到的能夠溫暖小樹的東西。這時我又用多媒體出示了紅紅的太陽,讓它照耀著小樹。孩子們說:“啊,不冷了,暖和了。”我問:“這個畫太陽的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孩子們有的說是有愛心的,有的說是善良的,有的說是能為他人著想的。不用我多講,課文所要講述的道理,孩子們已經體會到了。
在二、三、四小節的學習過程中,我創設情境,出示了恰當的圖片,配以了合適的音樂,通過孩子們的感悟、朗讀、使孩子們充分地理解小作者是一個有愛心的善良的孩子。后來為了讓孩子們的愛心得到延伸,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我又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孩子們做愛心小天使,說一說: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__________ 畫 ____________。因為孩子們的生活經歷有限,對生活中的許多不幸、困難等等了解的不是很多,我專門從網上搜索了相關圖片:例如:貧困山區孩子的衣食住行、地震災區孩子的即將倒塌的教室、因河水污染而大量死亡的魚兒,被砍伐的光禿禿的山頂等等并配以音樂和解說,為孩子說話提供了更多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