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識字7教學設計(新課標人教版)
1、出示要寫的四個字,學生認讀。教師引導按結構歸類。
2、學生觀察生字,說說寫這幾個字時要注意什么。教師適當點撥。
指導寫“叢”(比較“從”字)、“拍”“雞”“貓”(左窄右寬)。
3、教師范寫,學生跟著書空。
4、學生描紅、仿寫。注意寫字姿勢。
(指導學生寫好字,關鍵是對字形結構的把握,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領悟。在自我發現的基礎上,教師再做重點的點撥,并且強調范寫的作用。學生經歷了從書空到落筆的過程,寫字要求的數量不多,但每筆都要寫好。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牢、保”等四個字。
2、熟練地朗讀拍手歌,會背誦。
3、會仿照課文編拍手歌。
4、有保護動物的意愿。
【教學重點】
鞏固識字、寫字、仿編拍手歌。
【教學難點】
學習編寫拍手歌。
【教學方法】
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本課10個生字、課文讀得和熟讀課文的,本課時采用“游戲情境――鞏固識字、反復練讀――熟讀成誦、感悟語言――仿編兒歌、形義結合――自主識寫”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鞏固識字。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識字7》。(出示學習目標)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現在請同學們來猜一猜這幾個是什么字?
1、看圖猜字。牢、叢、雀
過渡:這些生字我們不僅在課文中學到,生活中也隨處可見。
2、生活中識字。
出示生活中的圖片,學生找本課中學過的生字。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師將語文課程植根于現實生活,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
過渡:同學們識的字真多,郵遞員叔叔想請你們幫忙把信送給森林中的動物們。
3、送信游戲。
(看圖猜字、生活中識字、送信都力求遵循從兒童的生活、言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的規律。教師用協調、鼓勵、請教的口吻,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與游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鞏固識字。)
過渡:同學們,生字詞都掌握得很好了,那兒歌掌握得怎么樣了呢?會不會背呢?俗話說得好,熟讀成誦,請同學們多讀幾遍。
二、我會背。
1、自由讀課文、背課文。
2、同桌拍手背課文。
(背誦是積累語言的一種好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既積累了語言,又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
過渡:這首兒歌多有趣啊!我們也來學著編一編吧。
三、我會編
1、指名編。
2、預設:學生不能很好地說出來時,可以引導仿照書上說。出示課文中的兩句兒歌,學生讀一讀,學著編。
看!課文中是怎么編的?叢林深處有老虎。這句話寫了什么?(哪里有什么)竹林熊貓在嬉戲。(哪里誰在干什么)學生說一說。
3、寫兒歌。
剛才這幾個同學都說得很好,我相信還有同學有更好的句子,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下來。學生寫,老師巡視。選出幾篇好的進行講評。
4、把學生編的兒歌拍手讀一讀。
(小學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這一“我會編”的環節設置是一個遷移性的語言練習,意在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兒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把課文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