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雞蛋》教學反思
《畫雞蛋》教學反思
面對新課程,語文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的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選學課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就試著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本次教學通過問題鑲嵌的方法,通過學生自己的閱讀而找到每個問題的答案,在自己練讀中感悟道理。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在孩子們熟讀課文之后,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老師為什么總讓達·芬奇畫雞蛋?”在學生匯報中,他們也能找到老師的話回答,但從他們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們對老師的良苦用心并不理解。而此時由于本人備課時未認真考慮到這一情況,所以在教具的準備上有點倉促,使得后面的講解只是為了講解而講解,拿著文本不放。如果這時我能將老師的話投影出示,并放聲讀一讀并且與學生充分交換意見。相信大部分學生會肯定老師的話是對的,可能會有學生舉了例子說,老師這樣做是讓達·芬奇認真觀察,認真練習,才能把雞蛋畫好。如果能我順勢引導:“你們分析的都很有道理,可是老師說的是真的嗎?讓我們來驗證一下。”于是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熟雞蛋,以小組為單位放在一起進行觀察。孩子們天生好奇,看呀,比呀,非得找到兩個一樣的雞蛋,可是挑來挑去就是找不到。孩子們自言自語的說:“看來還真的沒有一模一樣的雞蛋,老師的話是對的。”
“老師還說,一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還不一樣呢?”一個孩子不由自主地喊道。同學們又拿起自己的雞蛋,一邊觀察一邊與同學交流。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實際考察,驗證了老師的話是真的。而且還結合了數學課的知識來說明,得出結論:不論做什么事都要認真。
這節課,如果能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好好地來一場實踐的話,效果一定不符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孩子們自己去驗證,一定能促使孩子們個性化思維的發展。讓老師來驗證,一定能促使教師的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