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的夢》教學反思
本文以“夢”為載體,以阿德乘飛船去火星旅行,與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電話為線索,描繪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
本文是略讀課文,要把重點放在訓練學生默讀課文、粗知文章大意、展開想象等方面。這節課,我首先領著學生掃清字詞障礙,并通過放聲朗讀、瀏覽、默讀等閱讀方式熟悉課文內容。然后,我通過一個問題引出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在理解“嗚……”這個象聲詞的讀法后,又順勢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會發出這種聲音,指導后抓住“嗚——”“哎呀”再讀,讀得就更有味了,因為發現時間不夠用了,因此,此處處理的比較慌。
在指導學生找出阿德夢中的有趣事情后,本想通過阿德與奶奶的對話練習,指導他們如何朗讀人物對話,但時間太緊,此處最少要花五分鐘處理,因此,講課時就自作主張,蹦過去了。
為了讓學生能夠初步了解現在科技發展的步伐,我在課前搜集到了課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現在已經研制出來的科技產品,通過在課堂中的播放,給學生以啟迪,從而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課文中所提到的哪些屬于夢想,哪些現在已經變成顯示,為暢想未來世界做好鋪墊。想象是學生創造力的萌芽,或者說在一定程度上,想象就是創造。想象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兒童是富于想象的,有人說:“童年是一場夢,少年是一幅畫,青年是一首詩”。
在暢想未來世界這一環節,學生很樂意充分幻想,但也是因為時間問題,比較倉促地處理了。為了彌補此課的缺陷,在下一節課,我又設計了一次題目為《阿德夢醒以后》的作文。通過觀察最后一幅圖,讓學生仔細看阿德的表情、動作,猜想他的內心想法,再讓孩子們閉上眼變成阿德做個“白日夢”,說說自己腦海中設計的未來世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放飛想象的翅膀——《阿德的夢》教學反思
想象是學生創造力的萌芽,或者說在一定程度上,想象就是創造。想象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兒童是富于想象的,有人說:“童年是一場夢,少年是一幅畫,青年是一首詩”。孩子們在幻想的世界當中,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如果學生的想象發展起來,很可能寫出或說出令我們吃驚的東西來。
在《阿德的夢》的教學過程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下面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阿德心中的未來世界如此奇妙,你們心中的未來世界是怎樣的呢?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
生:(小組內交流)
師:誰愿意把你心中的未來世界講給大家聽?
生:我心中的未來世界是到火星上建一座學校,這所學校的環境非常優美,教室里的設備非常先進,全都是機器人給我們上課。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你就是未來的校長。請你也來說一說。
生:我心中的未來世界是要到月球上去修建一座“渡假村”,那里的房子造型很奇特,窗子是用一種特殊材料做的,冬天暖和,夏天涼爽,而且外面的人看不見里面的任何東西,也聽不見里面的任何聲音。
師:你真是個愛幻想的孩子,老師預祝你成為一名大建筑師!請你來說一說。
生:我心中的未來世界是我有一個機器人保姆。早晨,機器人會準時叫我起床,給我準備好早餐;中午,機器人會給我送來可口美味的飯菜;放學了,機器人會開著汽車來接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