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3教學筆記
第一課時安排
一、初步感知課文,引入識字
二、會意字的學習:筆、灶、尖、歪、尾、看,指點方法,自學為主
三、新部首:彡(彩)、弓(張)、斗(斜)
四、其他:爐(由灶引出),桌(分解各部件),匹(重點筆順)
教學反思:
一、學生對會意字的造字原理掌握較好。只有在“尾”上遇到了一些困難,通過甲骨文的描繪,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了理解。 。
二、幾個巧妙教學的過渡:由文本中的“畫個爐灶沒有門”找出了寧寧所畫的爐灶,然后再找出正確的爐灶圖,進而引出“灶”的教學進入會意字的指導和自學。在會意字的環(huán)節(jié)結束后,以“歪”的近義詞引出“斜”字的教學進入新部首的環(huán)節(jié)。“灶”的近義詞引出“爐”的學習。最后以拆分法教學“桌”,以筆順速記教學“匹”。
三、由于中間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在教學最后一個生字“匹”的時候,我出現(xiàn)了錯誤:將“匹”的第三筆寫成了“豎彎”。下課時,顧梓豪向我提出來了。我在集體糾正后,工工整整在在黑板上訂正了三遍。一來作一個榜樣,二來加深對孩子們的糾正印象。
教學真的來不得半點馬虎。真不知道今天下午的作業(yè)中,會有多少孩子受我這個錯誤的影響。
(補充:會意:六書之一。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叫會意。用會意法造出的字是會意字。如:人言為“信”,山高為“嵩”,另外有:休、從、災等等)
2007年9月6日星期四 陰
讀出情趣,讀出標點
識字3的生字教學重點在于會意字的指導,而文本內容與前面兩課有所區(qū)別,這是根據兒童歌曲《粗心的小畫家》改編的兒歌,內容淺顯易懂。不像前面的文本純粹的由詞語構成。所以我準備在今天的早讀課好好地指導其朗讀,根據對其了解,指導重點在于:讀出情趣,讀出標點。全文只有三句話,第一句交代了寧寧是個小畫家,依據就是“彩色鉛筆一大把”,挺有畫家的派頭。而最吸引孩子們的就是第二句,這句話中列舉了寧寧的四幅畫,都是有引人發(fā)笑的錯誤的,“畫個爐灶沒有門,畫只鴨子尖嘴巴,畫張桌子腿歪斜,畫匹大馬沒尾巴。”我首先讓孩子們讀出自認為有趣的地方,說說好笑的原因。這一點非常容易。那么真正要他們讀出這種情趣,便顯得有點難了。于是我作了指導:
“畫個爐灶沒有門”
先指名讀,孩子讀得很正確,一字不錯,但語調明顯平淡。
“我們先不忙著讀,先看看寧寧的這張畫。”我指導孩子們看書上的第一幅作品,“如果你現(xiàn)在準備來到這樣的一個爐灶前做飯了,你會怎樣?”
“我沒辦法燒飯。”
“為什么?”
“因為沒有門,柴火沒辦法放進去。”
“是啊!”我繞著講臺,邊走邊奇怪地:“咦!咦!這,這爐灶,這什么爐灶啊,怎么——”
“怎么沒門啊!”孩子們接著話茬。然后哄堂大笑。
“對,怎么沒有門啊!”我停下腳步,正色地告訴孩子們,“你們一邊讀這句話,一邊想像著這樣的情境,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