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3教學筆記
“畫個爐灶沒有門”孩子們一下了就讀出有趣的味道來。
由此類推,孩子們很快讀出了下面幾句中的“尖”“歪斜”“尾巴”,一幅一幅地“欣賞”著寧寧的杰作。
讀完這些可笑的作品,自然生出下面一句來:“你看看,可是個粗心的小畫家?”如何讀出問號來?如何講述陳述句和疑問句顯然太深,但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區別句號和問號的不同呢?我告訴學生:“句號就是告訴你,他就是粗心的小畫家。而加了問號,就是要別人來回答他是不是個粗心的小畫家。”果然,孩子們就讀出了問號。當我讓他們把我當成寧寧而直接讀的時候,語調就更明顯了。此刻我突然冒出一個環節:
“哦,是的。我確實是個粗心的小畫家,那么誰愿意再教教我怎么畫呢?”
孩子們好為人師的熱情立刻被調動了:
“寧寧,你以后畫爐灶得有門,要不怎么燒飯!”
“寧寧,你看你把鴨子的嘴畫成了小雞的嘴了,它的嘴應該是扁的。”
“寧寧啊,你畫的這張桌子叫人怎么寫字啊!”
“寧寧啊,如果在這樣的桌子上吃飯,碗會翻到臉上的。”
“寧寧,人家大馬的尾巴多漂亮。∧憬o人家弄沒了,它該多傷心。”
“寧寧,沒有尾巴的大馬真丑,你快給它畫上吧!”
孩子們一個一個地訓導著我,我虛心地接受著。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是在復習課文,還讓他們有了讀課文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