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初冬
(通過讀文、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三、導學“霧中”的景色。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描寫霧中景色的部分,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教學巡視指導。)
預設學生的匯報。
1、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霧。
這一句中哪一個詞告訴我們霧很大?(白茫茫)
“白茫茫”是什么意思?除了可以形容大霧以外,還可以形容什么?例:白茫茫的雪地、白茫茫的棉田、白茫茫的濃霧、白茫茫的鵝毛大雪。
(通過運用加深對詞語的理解,豐富學生的語言。)
2、遠處的塔、小山都望不見了。
讓學生做做“望”的動作,說說這是近看還是遠看?
3、近處的田野、樹林像隔著一層紗,模模糊糊看不清。
近處的田野、樹林都像隔著一層紗,模模糊糊的,是什么樣的,在生活中你見過嗎?(老師邊說邊畫。)
(教師的繪畫,不僅有助于教學,也是教師自身素養的一種展示,它的作用遠遠超過插圖,原因不言自明的。)
為什么第2自然段用“望”,第3自然段用“看”?這兩個詞意思一樣嗎?能不能換一下?師小結:“望”和“看”意思相近,“望”是向遠看,“看”遠近都可以,文中的句子也可改成“看不見”,但是課文里面這么用詞既準確雙恰當。
(關鍵性的知識教師一定把握準,讓學生明白每個詞的準確用法。)
指導朗讀2、3段,賽讀,男女分讀。教師引背。
4、太陽像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發出淡淡的光,一點兒也不耀眼。
人們常說太陽像個火球,為什么卻說它像個紅球?的確,這白茫茫的大霧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連太陽光也變的暗淡下來。再讀描寫太陽的段落,肯定會有新的感受。
播放多媒體,讓學生邊欣賞,邊品讀,充分感受霧中的太陽的美麗。
過渡:初冬的霧景這么美,霧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呢?
5、地里的莊稼都收完了,人們正在園子里忙著收白菜。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農民的勤勞和辛苦,景美人更美。)
通過學生自主閱讀,相互交流,反復朗讀,體會霧中景物的美,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當我們還陶醉于霧中的美麗時,不知不覺,霧散了,大自然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剛才我們在理解描寫“霧中”的景色時,是抓住重點詞一邊讀一邊想,去體會、想象,看同學們讀得多有感情!那么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去體會學習“霧后”的美麗景色,你看哪個詞應該重點體會就畫出來。
四、自學“霧散”的景色。
1、在前面的學習后,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方法,所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第2部分,自由讀霧散部分,學完后練習填空:
有霧時,遠處的塔,小山都( ),近處的田野,樹林像( ),( )看不清。
霧散時,遠處的塔,小山都( ),近處的田野,樹林也( )。
有霧時,太陽像個( ),( )升起來,發出( )的光,一點兒也不( )。
霧散時,太陽射出( )。
2、電腦演示下霧時和霧散后景色的對比,體會后練朗讀,抓住描寫霧中、霧后景物的詞語,讀出有霧、霧散時的不同景色。
3、瞧,畫面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播放多媒體,柿子樹上掛著許多紅柿子,像一個一個的紅燈籠。)
指名讀。
“掛”還可以用什么詞代替?同桌討論,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用到它,試用它說句話,教師及時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