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小板凳教案(精選4篇)
第三個小板凳教案 篇1
教材分析:愛因斯坦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課文講的是愛因斯坦小時候自強自勵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觀愛因斯坦是有不怕失敗,堅定信心,追求成功的精神品質。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9個字,繼續分析字形字義。
2、朗讀課文,想象愛因斯坦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不氣餒,不斷努力的情景。
教學建議:
1、與閱讀理解結合,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重點字詞如“凳、糟糕”,引導學生反復學習。
3、引導學生注意聯系課文前后部分,從語言、動作中體會想法。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你見過最糟糕的小板凳嗎?今天,我們一起到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的課堂上去看一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字詞,想辦法解決。
2、指讀、互讀字詞。
3、領讀詞語。
4、你記住哪個字?怎么記的?
5、寫字時,注意什么?哪個字給大家提個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字詞、會寫生字、體會“努力”包含的品質。
2、想象愛因斯坦遇到挫折時,不斷努力的情景。
教學重點:想象愛因斯坦如何努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詞卡。
2、這篇文章寫一件什么事?
二、再讀課文,深化感司。
1、指讀第一段:寫了什么?
2、自讀第二段:看到了小板凳,老師和同學是怎么做的?讀出老師生氣語氣和同學的嘲笑語氣。
3、指讀第三段:愛因斯坦是如何做的?心里會怎么想?練讀愛因斯坦的話。
4、介紹愛因斯坦。
三、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第三個小板凳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二、開展讀書“展示會”活動
1、“我會認”。卡片抽讀生字詞。
2、“我會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了解讀書情況,相機糾正字音。
3、“我想讀”。誰想讀誰就站起來讀。(側重指導對話的朗讀。)
三、朗讀課文,感悟交流
1、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
2、學生自讀自悟:愛因斯坦為什么做了三個小板凳?
3、交流討論。
(1)“我來告訴你!”學生將自己找的答案和閱讀感受講給同學聽,同時解疑。
(2)“我要請教你!”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同學幫忙解決的?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4、分角色朗讀,表現人物。
(1)小組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愛因斯坦和老師的對話該怎樣讀,然后分角色朗讀,并互相評議。
(2)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好。
四、指導書寫
第三個小板凳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行事要認真、要堅持到底,不懈努力。
教學重難點:
1、認讀9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愛因斯坦的努力,明白做任何事情只要不懈努力,不放棄就會成功的道理。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9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認識人物,導入新課。
二、自讀課文,完成要求。
1、自讀要求。
2、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3、自讀反饋
三、學習生字。
1、出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生自由認讀識字。
3、指名讀詞。
4、教師重點強調。
5、介紹識字方法。
四、書寫生字。
1、認讀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教師重點指導。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愛因斯坦的努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出示生字卡測讀。
2、出示文中幾個重要句子測。
二 學習課文。
1、出示課題:第三個小板凳。
2、引讀課文:這第三個小板凳是誰做的?作的怎樣?。
3、教師導讀。
4、討論:老師為什么改變了 對愛因斯坦的態度?
二、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分角色齊讀全文。
2、說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三、布置作業。
1、找愛因斯坦的其他故事讀一讀。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三個小板凳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學會8個生字。認識“卩”和多音字“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做事要有自信心,堅持不懈。
教學重點:識字和寫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準備生字、生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出示愛因斯坦像,簡介。
孩子們,你們認識這個人嗎?他就是德國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小時候的故事,好嗎?
(板書課題“三個小板凳”,指導學生認讀“凳”字。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⒈了解學生預習情況,自由嘗試讀。
打開書端好坐正,先自己試讀,注意讀準生字生詞。
⒉教師范讀。
現在認真聽老師讀一遍,聽清生字生詞的讀音。
⒊自由練讀(讀準字音)。
⒋小組內,利用生字卡片認一認生字。
三、品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誰來說從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認識生字“坦”“師”字。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學生讀第二自然段。找生字寶寶“作”“品”“泥”“卻”。
說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些字。
引導學生說說字的結構,數筆畫,擴詞,編字謎。認識部首“卩”。
你還知道哪些和“品”字結構相似的字?(眾、森、磊……)
⑵課件出示“孩子們都笑起來了,愛因斯坦卻低下了頭。”
讀讀這句話,體會“卻”的意思,試著用“卻”說話。
⑶畫出老師說的話讀一讀。老師看到同學們的泥鴨子、小布鞋、蠟水果都那么精致、漂亮,可看到了愛因斯坦糟糕的板凳后,很生氣。誰來讀讀老師的話?(指導學生讀好老師說的兩句話。)
⑷從老師的話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愛因斯坦的小板凳非常糟糕,老師很生氣。)
⑸想象:愛因斯坦的心情會是什么樣?他會想什么呢?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指一名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全體學生跟讀愛因斯坦說話部分。
⑵學習生字“驚”,認讀,擴詞,說說帶“忄”的字(怕、快、性、懷、怪、慢……)。
表演“驚奇”。
⑶認讀生字“次”“雖”“然”“但”“強”。
⑷讀愛因斯坦的話:
老師,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給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雖然不好,但是比這兩個強一些。
嘗試用“雖然……但是……”說話。
⑸從愛因斯坦的話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4、學習第四自然段。
⑴被老師和同學嘲笑的小板凳,是愛因斯坦經過一次又一次努力才完成的,它雖然不好,但是比那兩個強一些。這三個小板凳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不怕失敗的愛因斯坦,一個堅持不懈的愛因斯坦。于是——
出示:(學生齊讀)教室里靜悄悄的。從那以后,老師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
⑵認讀生字“教”“孝”“室”“改”。
⑶靜悄悄的是什么樣?咱們讓教室里靜悄悄的,我們合作來演一演。像“靜悄悄”這樣的詞,你還知道什么?(綠油油、金燦燦、水靈靈、紅彤彤、軟綿綿、急匆匆……)
⑷你想對愛因斯坦說些什么?
四、指導寫字
寫“作”“品”兩個生字。
作:注意左窄右寬,第一筆起筆位置在上二線和左一線處,第五筆從橫處起筆向下寫,第六筆寫在橫中線上。
品:注意三個口大小相似,下面兩個口都在橫中線下方。
指導寫字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檢查學生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1、 認一認,口頭組成詞語。
師( ) 作( ) 品( ) 泥( )
卻( ) 驚( ) 孝( ) 改( )
2、讀一讀:
板凳,孝心,教室,雖然,改變,品行,平坦,驚奇,作品,泥土,作用,驚天動地,大有作為,不以為然,身強力壯
3、自由選擇上面的詞語說話。
二、指導寫字
看誰寫得正確、端正、整潔。指導學生先觀察字在虛宮格中的位置,先觀察后寫字。
師:左窄右寬,最后一筆為懸針豎。
泥:左窄右寬,注意最后一筆應該是豎彎勾。
驚:左窄右寬,注意“忄”的筆順是點、點、豎。第二個點稍高一些。
改:左邊“己”的末筆變成了豎提。卻:認識“卩”。“卻”,左高右低。最后一筆橫折勾的橫在上一線上。
孝:注意第三、四筆要寫得長一些。
寫完后在小組內看一看,比一比。然后把不滿意的字再練一練。
三、鞏固字詞
1、開火車讀字詞。
2、認識多音字“教”。
3、找朋友,組字寫下來。
氵 卩 王 忄 亻 艸
尼 見 京 分 乍 去
4、 選字填空。
作 做
①爸爸的工( )很辛苦。
②這件事情他( )得不太好。
③我的妹妹在認真地( )( )業。
④這是我的( )品。
5、寫一寫
作用,老師,改正,驚奇,泥土,品行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編一編,演一演
三個小板凳會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呢?
六、布置作業
1、認讀生字,口頭組詞語。
2、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安豐梅:
在學習第三個小板凳這一課時,我主要通過讓學生一讀帶讀,讓學生從讀中領悟,先讓學生在讀中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通過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的主要意思,讓他們說一說自己還有那一些不理解的,老師幫助他們解決那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讓學生自己說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他們在不緊張的環境中輕松學習。這樣學生對課文理解就更深了。
劉桂紅:
在教學本課課文時,我按“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首先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整體感知課文,聽聽課文錄音,想想“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看課文動畫、聽課文錄音、通過各種形式反復朗讀課文讓學生去體悟。
王賀:
在學習課文重點段落時,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老師和愛因斯坦的對話,抓住“生氣、小聲”等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再抓住“老師開始為什么生氣,后來為什么很感動?”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在討論中感悟理解課文。
白秀麗: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邊讀邊思的方法來讀文,再嘗試采用討論的形式來解決問題,在討論中不急于求成,不以唯一的答案去衡量學生要求學生,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與贊賞,這樣調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學習完課文后,有些學生還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愛因斯坦是個很勇敢的小孩,他敢于面對現實,敢于承認自己還做了兩個更不象樣的小板凳。
李維:
介紹愛因斯坦為人類作出文字和圖片資料。看著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閃爍著求知的光芒。有些學生還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聲:“愛因斯坦真了不起!”“我好佩服他呀!”當我再出示:的愛因斯坦 這個填空時,學生的答案更多了。我想:在課堂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和贊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多很重要,這是達到較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