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教學案例(精選4篇)
青蛙看海教學案例 篇1
這幾天一直在學習第四單元,都是些童話故事。孩子們特別喜歡這些帶有童話色彩的課文,那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令他們在課堂上眉飛色舞。他們也有強烈的表演欲,特別喜歡表演,所以語文課上我讓孩子們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他們也能很快地理解角色在故事中的地位及與其他角色的關系,加上稚嫩的動作,也能使人產生如臨其境之感。讓孩子們體驗角色的情感,最深切、最生動地經歷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由此更容易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這就是語文課上表演的最終目的吧!以《青蛙看海》教學片斷為例:
師:小朋友們,來,讓我們做這只可愛的小青蛙一級一級地往上跳。(播放音樂)一級、兩級、三級、四級……繼續跳,不要停,看,快要到山頂了。(師生一起跳)
(音樂停)師喘著氣說:“真是累壞了,我們在平地上跳這么幾下就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而青蛙要登上這么高的山,該有多累呀!”
師(采訪一學生):小青蛙,你感覺怎么樣?
生:又累又渴。
師:你渴成什么樣?累成什么樣?
生:渴得喉嚨直冒煙;渴得有氣無力;累得滿頭大汗,不想動彈……
這一環節中,我和孩子們共同表演,一起感受到了“跳石階”的艱難。孩子們的表演入情入境,體會到青蛙為了看海而付出的努力,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心理學認為:情感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情境。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學情境,在教學中注重情感的陶冶,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情境,豐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青蛙看海教學案例 篇2
(課前先跟學生去跳一下操場上的臺階,體會一下跳臺階與在平地上跳的區別,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只跳幾下應該是沒有什么困難的。)
師:就在青蛙失望之時,誰又來幫助青蛙了?它是怎樣幫助青蛙的呢?請小朋友自己讀讀4—10小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話說說,也可讀書上的原句,更可以表演表演。)
生:(自讀后交流)是松鼠幫助了青蛙,帶著他一級一級跳上臺階。
師:老師想來演一演松鼠,哪位小朋友來做一回青蛙,跟老師一起來表演表演。請其他小朋友幫忙讀旁白部分。
(師生共演這部分內容。)
師:還記得課前老師帶小朋友去跳過臺階嗎?感覺怎樣?
生:感覺很開心。
生:感覺很累。
師:是嗎,跳了幾下就累了,那如果要你跳到上頂肯定是有困難的。
生:我感覺一點都不累。
師:那好,我們一起跟著青蛙和松鼠來跳一跳吧,跳七十八下。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
(生一起跳)
師:說說你現在的感受。
生:很累,跳不動了。
師:學校教學樓一共有七十八級樓梯,我們只不過跳了教學樓那么高,跟直插云霄的山相比,青蛙還要跳好常時間那。(出示11小節,引導生讀好這一小節。)
教后反思:課文利用童話故事的形式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只要認真、扎實、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雖然文字表面較易理解,但其中深含的寓意學生難以掌握。比如山高,雖然學生知道山高,但是與小青蛙爬“山”難卻聯系不起來。因此我在課前先讓學生嘗試跳臺階,課上又讓學生跟著青蛙和松鼠一起往上跳,一共跳了七十八下(我們的教學樓是七十八級樓梯),再讓學生拿教學樓跟直插云霄的山相比,體會跳幾下并不難,難的是堅持不懈的跳到幾百級,幾千級之上的山頂。從真實的體驗中讓學生領悟文中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青蛙看海教學案例 篇3
一、背景
1、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三冊課文《青蛙看海》。
2、文本解讀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一只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青蛙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上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課文說明了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在青蛙實現愿望的過程中,有兩個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一是蒼鷹,他給青蛙指出了看海的方法;二是松鼠,他引導青蛙一步步登上山頂。
二、活動 實施
學習活動一
學習內容:“天哪,這么高的山!”青蛙呼了口涼氣,“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
師出示高山的圖片。(學生吸涼氣,發出驚嘆聲)
師:小朋友們,這山怎么樣?(學生躍躍欲試。)
生:真高!大山都鉆到云朵里面了。
生:我還從來沒見過這么高的山呢!比天還高!(視覺沖擊,直觀感受,有感而發。)
師:看來小朋友都覺得這山很高,要知道青蛙比我們可小多了,怪不得它吸了口涼氣說—— (引讀——“天哪,這么高的山!”)
生1:“天哪,這么高的山!”
師:老師聽出來了,山真高!
生2:(吸了口涼氣,張大嘴巴)“天哪,這么高的山!”
師:老師不但聽出來了,還從你的表情中看出來,擋在小青蛙面前的這座山有多高。
生3:(眉毛緊鎖,一臉失望。)“天哪,這么高的山!”
師:看樣子這只小青蛙已經被這座高山嚇住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比比誰的山最高,大家先吸一口涼氣。
生齊讀:“天哪,這么高的山!”
師:孩子們,在你熟悉的動物中,你覺得誰能很輕松地登上“這么高的山”?
生:老虎。
生:獅子。
生:小鹿。
……
師:它們要么有一雙有力的翅膀,要么有四條善跑的長腿,登山很容易,可小青蛙呢?誰來讀讀小青蛙說的話?
生:“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
師:老師聽出來了,登山對小青蛙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所以小青蛙有點擔心(板書:擔心):“怎么上得去呢?”(出示:怎么上得去呢?)誰來把這句話換個說法?
生:上不去。
師:像這樣的,雖然后面是個問號,但不用回答也知道答案的句子,就叫做反問句。
師:看樣子青蛙是害怕了,覺得自己肯定上不去了。
學習活動二
師:青蛙看海的故事是一傳十,十傳百,這一天傳到了小蝸牛的耳朵里,(師戴上小蝸牛的頭飾)小蝸牛可佩服小青蛙了,哪只小青蛙愿意見見我這只可愛的小蝸牛?(學生很樂于參加這樣的活動,個個都舉起小手。)
師(面帶微笑):小青蛙,很高興見到你!(伸出手與小青蛙握手。)
生:小蝸牛,見到你我也很高興!
師:聽說你看到了大海,你真是太勇敢了!我也很想看大海,可我怎樣才能爬上那么高的山呢?
生:山雖然很高,但你只要一級一級慢慢地往上爬,肯定能看到大海。
師:謝謝你。我一定會努力登攀,堅持到底的。
師:是呀。(出示名言字條: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有志者事竟成)讓我們齊生朗讀。
三、反思
畫面展示,直觀感受:在學習活動一中,我出示高山的圖片,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學生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聲,這正是主人公小青蛙的感受。所以,“天哪,這么高的山!”學生讀得很到位。而且從這簡短的一句話中,有的學生體會到山的高,有的孩子體會到青蛙的害怕。抓住不同的體驗感受,指導朗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先行組織,有感而發:在備課時,我遇到的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讓缺少生活經驗的學生體會到青蛙登山的辛苦呢?網上的經驗給了我有益的啟示。在教學本課前,我帶領班上的孩子來到四層高的教學樓前,讓他們跳臺階,這是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們感受到了跳臺階的辛苦,自然也能體會到小青蛙的感受。感同身受,有感而發,本文的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發揮想象,激情表演:情境的創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在本課教學情境的創設上花費了一番心思。學完全文后,我為了幫學生內化學習內容,創設了“小蝸牛也想看海”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扮演小青蛙來指引小蝸牛看海。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很樂于幫助小蝸牛。通過真實的表演,真切感受理解課文,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內心體驗,體會出登上山頂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去走,這樣才能成功。
青蛙看海教學案例 篇4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實現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和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9課《青蛙看海》板書課題。
二、復習舊知:
1.讀準課文中的詞語。
2.區別兩組形近字:“吸”和“級”;“喝”和“渴”。
3.讀通句子:同學們字詞都掌握了,相信句子也難不倒大家。
(1)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的去呢?
(2)是呀,這山是太高了。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4.填空第一自然段,借以引出新知。青蛙長期生活在( ),很想看看( )。蒼鷹對它說:“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 ),就能看到( )了。
(1)指名填空
(2)填對了,誰能將青蛙很想看看大海的愿望讀得更強烈一點。對于一只蒼鷹來說看到大海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誰能讀好蒼鷹的話。
(3)齊讀,讀好這兩句話。
三、新授
1.學習課文第二段
(1)青蛙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大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是怎樣一座大山吧!課件出示圖片
看到這座大山,老師聽到你們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是為什么呀?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太高了)你真是一個會表達情感的孩子,青蛙看了這座山,也和你有同樣的感受,那就請你來讀一讀!天哪,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涼氣,小朋友看,這座山實在是太高了,瞧,這座山已經沖入了云層,就連白云呀,也漂浮在半山腰了。老師不由得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首詩----引說: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我們再來一起讀這句:天哪,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涼氣,
(2)要登上這么高的山,小青蛙有信心嗎?(沒有)你們是從哪里知道的?到書中去找一找,誰來讀讀這句話?這句話中沒有說出它上不去呀?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呢?(怎么上的去呢?)實際上就是說——(上不去)那你能換個說法嗎?用我們剛才對這句話的理解來換下這句話。(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的去呢?)
(3)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體會一下青蛙的想法和心情。(齊讀)眼看著自己的希望就要破滅了,你覺得此時青蛙會想些什么呢?
2.學習第三段
面臨困難的小青蛙此時是多么想要得到蒼鷹的幫助呀!那蒼鷹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自讀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誰愿意把這一段讀給同學們和老師聽一聽?你還能把紅體字(怎么能看到大海呢?)的問號變成句號嗎?
3.學習第4——12段
(1)那蒼鷹幫助了小青蛙了嗎?(沒有)此時青蛙是什么心情呢?(失望)理解“失望”一詞a失望是什么表情?做一做。b把你的失望讀出來,(出示:青蛙很失望。)我們一起來讀。
(2)就在青蛙失望的時候,誰來到了它的面前?(小松鼠)它們之間又發生了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4——12自然段。小松鼠幫助青蛙看到大海了嗎?誰來說一說?你從哪一段知道它們看到大海的?你能來讀一讀嗎?(12自然段出示: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3)呀!能在遼闊的天空中翱翔的蒼鷹都沒有幫助青蛙登上山頂,而小小的松鼠卻能夠幫助青蛙登上這座高聳入云的大山,看到大海,多了不起,它是怎么做到的呢?誰來讀讀他們的對話。
a.指著“小青蛙” :可愛的小青蛙,剛才你說“這有什么難的”是什么意思?(沒什么難的,指跳上一個臺階,又跳上一個臺階,) ——誰愿意來做小青蛙,讀好這句話? 齊讀。
b.指著“小松鼠” :聰明的小松鼠,你為什么說小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呢?——誰愿意來做小松鼠,讀好這句話?
我想,小青蛙聽了,一定更有信心和力量了。
(4)現在,老師來當小松鼠,帶著你們這些一心想看海的小青蛙攀登這直插云霄的山峰,好不好?怕不怕?那我們一起去試試看,好嗎?(那我們現在就出發。)
——小青蛙,你想看海嗎?
——(是啊,可是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這石階你能跳上去嗎?
——(這有什么難的?)
隨便找一個學生:哎,這只小青蛙,你說沒什么難的,那你跳給我看看,好嗎?。
——你真了不起,小青蛙,你能再試一下嗎?
再往上跳一級,好。再跳一級,感覺怎樣?能堅持嗎?那好,再跳一級,好,我們繼續,加油,再來,加油,再來。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為小青蛙加油。——感覺怎樣?沒關系,我們先休息一會
(回頭一看)小青蛙,你看,你已經跳了十幾級石階啦,太棒了,只要你堅持不懈地跳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大海。小朋友,你們說,是嗎?
(5)就這樣,這只勇敢的小青蛙跟著小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
幾十級,幾百級,幾千級,跳啊,跳啊,跳了這么久的臺階。小朋友,你們想一想,昨天,我們只不過跳了兩層樓的臺階,區區四十級,有的小朋友就累趴下了。你們再來看看小青蛙要攀登的這座山,高聳入云,不知道有多少個四層樓高呢,想一想,小青蛙會累成什么樣子?(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滿頭大汗、腰酸背疼、眼冒金星、腿抽筋,)
問剛才學蛙跳的小朋友:你剛才已經氣喘吁吁了,是嗎?
(6)天哪,小青蛙為了看海,受了多少苦哇,可它沒有退縮,只是“累了——,渴了——” 出示句子: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歇一會兒,顧不得休息,很多時間在登山,喝點山泉水,顧不上多喝幾口,繼續向上登山。)
小青蛙又出發了,它蹦著,跳著,向山頂進軍。此時,你看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堅持登山的小青蛙,你想對小青蛙說些什么?
(7)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引讀:啊!大海就展現在他們眼前。這就是小青蛙夢想中 的大海呀,如此美麗、如此壯觀.讓我們一起來祝賀青蛙和松鼠吧!齊讀這句話。出示句子: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
現在,你能讀好這句話了嗎?
(老師聽出來了,你也在為小青蛙高興呢,你也和小青蛙一樣激動呢,你像小青蛙一樣覺得大海非常美麗。)
(小青蛙終于美夢成真了,你不替它高興嗎?誰來試試?)
(8)小青蛙終于實現了看海的愿望,此時此刻,他倆會說些什么呢?(小青蛙會對幫助過它的小松鼠說些什么呢?小松鼠又會怎樣夸小青蛙呢?小青蛙對自己又會說什么呢?)
四、學生總結全文: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課件出示:腳踏實地 勇往直前 堅持不懈
五、教學生字
登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