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古詩《絕句》的(精選17篇)

古詩《絕句》的

發布時間:2023-07-27

古詩《絕句》的(精選17篇)

古詩《絕句》的 篇1

  教學目標:1.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內容,了解祖國山河的壯 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認識9個生字,認識“舟”字旁。

  教學重點:理解詩的意境,認識生字。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我們以前曾學過杜甫的詩,你們給大家背一首嗎?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他的詩。板書課題。

  二 .品讀感悟

  1.師范讀古詩,聽字音,聽語調和停頓。

  2.自由讀,注意要讀準字音。

  3.指名讀詩,聽聽誰讀得好。

  4.再讀。

  5.指名讀,分行讀,齊讀。

  6.看圖上的景物,結合詩句,想想古詩的意境。

  7.說說每一行詩的意思,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說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處教師點撥指導。

  8.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體會意境美。

  9.認讀生字,介紹“舟”字旁,指讀生字,開火車讀,擴詞。

  三.總結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麗,希望有一天同學們能走出去,領略一下詩人筆下的大好河山壯美。          

古詩《絕句》的 篇2

  師:春天在同學們的眼里是怎樣的?

  生:春天有五彩斑斕的花。

  生:春天一到,大家的衣服就越穿越少。

  生:春天樹葉長出了新芽,像是換上了一件新衣服。

  生:春天來了,大雁從南方飛回來了。

  ……

  師: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師:簡介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寫作背景。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生:想。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生自由讀。

  師,出示生字“鸝”“鷺”。這兩個字你讀準了嗎?

  指名讀。

  師:誰來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

  生:略。描紅。

  師: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了這首詞,你的腦海里有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到了兩只黃鸝鳥在枝頭歡唱。

  生:我看到天空中北歸的白鷺。

  生:我看到遠處的江邊停著遠道而來的船。

  生:我看到遠處的高山,山頂那經年不化的積雪。

  師相機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讀懂了詩意,才能在腦中形成完整的畫面。這是一幅生趣盎然的圖畫。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生交流,讀。同桌互相評析。指名讀。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師: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生背誦。

  師: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代詩,也可以模仿絕句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生:創作詩歌。

 。ㄔu析:在這一教學步驟中,讓學生先背一背曾經記過的`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古詩,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其鑒賞能力,再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寫法,出示相關春景圖,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關于春天的詩。)

古詩《絕句》的 篇3

  【設計理念】

  《絕句》的教學,依據想象入境、讀為主線的古詩詞教學的基本規律,力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本節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把學生帶入詩情畫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讓學生在“想、說、讀、悟、畫”的綜合閱讀活動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積極的探究,解讀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的意蘊,品味古詩的物質,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借助想象、貼圖,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表達的愉悅之情。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四季風光視頻、課文插圖、文字資料)

  學生:畫紙、水彩筆、收集春天的詩句

  【教學流程】

  一、 激趣導入,借圖說畫

  (配樂播放四季風光視頻)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

  2、春天來了,草長鶯飛、百花爭艷,到處一片生機盎然,就像一幅幅絢麗多彩的水粉畫。你想到哪些與春天相關的四字詞語呢?(鳥語花香、鶯歌燕舞……)

  3、同學們看到美景,以詞描繪,古代詩人看到美景,便以詩描繪。你們學過哪些描繪春天的詩句。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4、唐代詩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處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被眼前美景所感染,不禁吟出“兩個黃鸝鳴翠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很美的寫景詩《絕句》。(板書:絕句)

  [設計意圖:絢麗多彩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詞繪畫、以詩繪畫,引出本課主題,導入自然,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古詩,想象畫面

  1、(課件出示古詩)同學自讀古詩三遍,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第二遍讀通、讀順,第三遍注意詩的節奏。

  2、檢查生字,詩中有個多音字,你們找到了嗎?(行háng xíng)

  3、(小組賽讀),讀出詩的節奏美。

  [設計意圖:反復朗讀古詩體會古詩的音韻美、節奏美、語言美。]

  三、讀詩想畫,畫中悟情

 。ㄒ唬、聽著你們有滋有味地誦讀,讓我仿佛也隨著詩人來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圍的景色真是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請你邊讀邊找,你能從詩中讀出那些景物,用--------劃出。

 。ǘ⑸涣、匯報

  (三)、深入引導,想象畫面

  1、兩個黃鸝鳴翠柳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這一天,他閑坐草堂,向門前的院子里看去,他看見了什么?

 。2)、此時正是春天,詩人看到的是一顆怎樣的柳樹?

 。3)、看到這翠柳,你又想起了咱們曾學過的那首詩?(出示《詠柳》)

  (4)、引導想象

  讀著讀著,我們不僅看到了翠生生的柳樹,仔細聽,你還聽到了什么聲音呢?

 、、理解“鳴”,左邊口,右邊鳥,它的意思就是鳥叫。

 、、春天來了,小黃鸝,小黃鸝,你在說什么呢?小黃鸝們,讓我們一起把對春光的贊美融入到你們婉轉的鳥鳴聲中吧。(齊讀)

  2、一行白鷺上青天

 。1)、詩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白鷺)讀詞。

  (3)、補充:春天到了,白鷺從南方飛回了自己的家鄉,它們排成一行飛上了( )的天空呢?

  詩中有個詞就是碧藍,瓦藍的意思,它就是(青)

 。4)、(學生學白鷺飛)咱們就是這一行小白鷺,小白鷺們讓我們一起飛到瓦藍的天空去欣賞美麗的春景吧。

 。5)、小白鷺, 你們結伴去欣賞春景,高興嗎?你邊飛邊看,你看到了什么?齊讀

  (6)體會一、二句的色彩美

  有人說,杜甫的這兩句詩是一副色彩明麗的畫,你從這兩句詩中找到了哪些色彩?

 。7)黃鸝與翠柳,黃鸝相間;白鷺與青天,白青互襯,真是色彩艷麗,有聲有色。這幅畫告訴詩人——春天來了!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贊美這生機勃勃的春天吧!

  3、窗含西嶺千秋雪

 。1)看到如此美的雪景,詩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透過窗戶向遠處看去,他看見了什么?

 。2)(出示圖片)瞧,這就是詩中的西嶺山,山頂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皚皚白雪,晶瑩閃耀。你感覺?你想說?讀

 。3)一年里有幾個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過去了,這兒的雪沒有融化,十年過去了?百年過去了?千年過去了,這兒的雪仍然?這就叫做(千秋雪)

 。4)齊讀

  (5)理解“含”(課件)如此美的雪景,杜甫每天都能透過這窗欣賞到。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它就像畫一樣鑲嵌在了窗戶上,這就叫(含)這就是(齊讀)

  4、門泊東關萬里船

 。1)他把目光轉到門前的江面上,他看見了?

 。2)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課文插圖)能詩圖結合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一)、短短的四句詩,僅僅28個字。我們借助想象,欣賞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圖。現在就讓我們伴隨著音樂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詩人一道欣賞美麗的景象吧。

  這一天,風和日暖。詩人閑坐草堂,欣賞外面的景物,

  向門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見……

  抬起頭,向天空望去,只見……

  置于窗前,看見了一幅嵌在窗柜里的風景畫,那就是……

  再往門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見了……

 。ǘ、感受詩句的對仗美

  1、有人說,詩就是歌。因為它讀起來朗朗上口,別有韻味。瞧,詩句重新排好隊就變成一首對子歌了。(師生對)

  2、師:既然是歌,就讓我們配上音樂唱一唱吧。

  兩個對一行 黃鸝對白鷺 翠柳對青天

  西嶺對東吳 窗對門 千秋雪對萬里船

  五、以畫繪詩、創說詩意

  1、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學習了描寫春景的古詩《絕句》,借助想象,我們把這首詩讀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動和諧的畫卷。古人看到美景,便以詩描繪,啟發思考: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該畫些什么?請同學用彩筆把詩中的美景畫下來,老師將選擇好的向全班展示。

  2、播放音樂,投影學生作品,讓學生用詩句介紹畫中的景色。師生共評價。

  3、請同學們和著音樂,帶著自己的感受,為我的圖畫配上動聽的誦讀聲吧。

  (生齊吟誦)

  4、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燦爛輝煌的,這節課我學了一首寫景詩,但這只是滄海一粟,你收集了哪些描寫寫春天的詩句?

  如:葉紹翁《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5、請同學們課后,讀更多的詩,相信通過學習,你一定會有更多新的發現,新的收獲,老師期待著大家走進我們文化長河,去尋找更多美麗發光的貝殼!

  [設計意圖:帶著自己的感受描繪詩意,帶著自己的感受吟誦,感受詩表達的愉悅之情。課堂上啟發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收獲,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學生終生有益。]

  【教學評析】

  《絕句》是唐朝詩人杜甫所作。這首詩色彩明快,意境開闊。全詩每句一景,聲、形、色,近景、遠景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絢麗多彩、開闊生動的畫卷。描寫有動有靜,鳴啼的黃鶯,飛翔的白鷺是動景,千年積雪,停泊行舟是靜景,動靜相間,和諧完美。這明快開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歡快激揚的思想感情。全詩對仗工整,語言凝練,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以畫為媒,讀

  寫結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中, 我通過激趣引題、整體感知、想象畫面、感情朗讀四個體會對仗之美由淺入深,層層展開,引導學生領會詩意、體味詩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學中注重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地想,盡情地讀,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

古詩《絕句》的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夸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后者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浣花溪的風物景色與幽雅的環境,表現了詩人重歸草堂暫留蜀地的喜悅,同地也表現了他對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鄉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搞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即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云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

  生:產生。

  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夸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么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里想的話說一說嗎?

 。ㄟ@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住:生、掛、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練習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么?(“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扒镅,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扒镅本褪墙K年不化的積雪,并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并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么一種閑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東吳指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復練讀。

  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古詩《絕句》的 篇5

  佚名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領悟“詩人借景抒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頒,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句,能夠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4.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一)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詩。

 。ǘ╊A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并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廬l* 紫z! 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ǘ巴麖]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當什么講?

  “望”與“看”的區別是什么?

  “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ㄈ┳x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

  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云。生:升騰起(變成了)。

  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云。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

  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

  “掛”、“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么意思?

  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

  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

  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夸張手法)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么?

  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懷疑。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余。

  5.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ㄋ模┻@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ㄎ澹┲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學生范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W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廬”和“爐”是同音字,要區別字形,會應用。

  “紫”和“川”的讀音要讀正。

  在學習生字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已去分析、去記憶,培養自學能力。

  五、小結

  (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ǘ┏鍪緬靾D,說說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ㄈ⿵哪男┑胤娇梢钥闯鲈娙擞^察細致?

  “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系?

  “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致外,本詩還有什么特點?

  豐富奇特的聯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

  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致有序,聯想豐富。

  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六、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絕句》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三、讀《絕句》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鳴m0ng 行h2ng 泊b$

  四、出示第二首古詩《絕句》,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ǘ督^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興到筆隨,未事先擬題,于是以“絕句”標題,解釋“絕句”。

  (三)讀一讀古詩,悟懂詩句的意思。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自鷺上青天。

  重點理解:

  黃鸝:鳥名,也叫黃鶯。鳴:叫。

  翠柳:翠綠色的柳樹。

  從“翠柳”一詞可以看出是什么季節?

  春天。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吃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說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上鳴叫。

  (歡唱)一行白鷺飛上蔚藍色的天空自由飛翔。

  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重點理解:

  窗含:從窗口看到!昂保喊诶锩妫嬖谥

  西嶺: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萬代積累下來,終年不化的積雪。

  千秋:時間很長。泊:停靠。

  東吳:指江蘇一帶。

  萬里船:船要行萬里路。

  說句意:從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靠著要到萬里之外東吳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ㄋ模┯^察插圖,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1.看插圖。圖上畫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詩句的內容?這描繪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色?(生動優美)

  2.體會作者用詞準確。

  說說詩人用了哪些詞語來表現景色的優美,語言的生動?

  表示聲音的詞語:鳴、上。

  表示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

  表示動作的詞語:鳴、上、含、泊。

  詩人寫了四個景色,一句一景,寫得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語言生動、景色秀美。

  “鳴”、“上”兩個動詞寫出了黃鸝在柳枝上歡叫和一行白鷺從水面飛上青天的聲響。

  “黃”、“翠”、“白”、“青”四個色彩鮮明的詞,寫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這兩句寫得有聲有色,顯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優美景象。

  “含”、“泊”兩個動詞具體寫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別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積雪這一遠景移至草堂內,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優美的圖畫。

 。ㄎ澹⿲W習詩人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討論詩人觀察景物的順序。

  眼前的、天邊的、窗外的、門前的。

  順序是:由近及遠。

  2.詩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述的、表達思想感情的?

  詩人抓住了自然景色來描述,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七)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鷺”上下結構,要寫勻稱。

  “含”上部今不要加點。

  “吳”口天吳。

  五、小結

  作者寫這首詩,先寫樹上,再寫天上“黃、翠、白、青”相互映襯,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機勃勃的圖景,令人賞心悅目;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最后寫出了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多么開闊!通過對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古詩《絕句》的 篇6

  之一

  夏冰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教學過程 :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1、朗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自讀詩歌,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千秋雪

  萬里船

  3、理解上述詞語的意思,逐句詩句的內容。

  黃鸝------也叫黃鶯,一種益鳥。身體呈黃色,嘴淡紅,在春天經常啼唱,聲音很好聽。

  翠柳------翠,就是新綠。翠柳就是指處春時節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鷺------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鳴------鳴叫。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

  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

  萬里船------萬里指遙遠。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點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畫面的意境。

  句意: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船只。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4、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同時用簡筆畫的形式加以表現,使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和體會。

  5、川聯詩句內容,要求學生獨立說出譯文。

  6、結合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近景------- 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景------- 一行白鷺上青天。數量

  遠景------- 窗含西嶺千秋雪,色彩

  近景------- 門泊東吳萬里船。

  7、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知道朗讀,背誦。

  8、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

  (2)解詩題

  (3)明詩意

  (4)悟詩情

  9、“知詩人”--------唐朝詩人杜甫。

  10、“解詩題”--------絕句: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補充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境。

  11、學生自由為作者加詩題。

  進一步體會“絕句”為題的好處,體會詩人創作時的激情。

  12、“悟詩情”------- 在體會背景和詩題的情況下,自然領悟到詩人是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讀全詩。

古詩《絕句》的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鷺等六個字,會寫絕鳴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培養學習古詩的習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小朋友們,春天來了,你們眼中的春天是怎樣的呢?能用一些四個字的詞語來描述嗎?

  學生自由發言,積累詞語。

  我從你們可愛的小嘴巴里聽出了春天的美麗,春天多好呀!唐代詩人杜甫也特別喜歡春天,他還把他看到的春景寫成了一首詩呢:師范讀詩句。

  這首詩的名字叫:絕句。

  析題:絕句是古詩的一種題材,并不代表詩句的意思。

  相機指導寫:絕。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字字讀準,句句讀通順。

  2、指名讀,正音,隨機識字。

  3、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小朋友再輕輕地、用心地去讀一讀詩句,看看在讀的時候,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據學生匯報,結合課件,相機理解每一句詩意,指導朗讀:

 、拧☆A設一:

  我好像聽到了在黃鸝叫。

  你怎么知道黃鸝在叫呢?理解“鳴”,相機指導寫“鳴”。想聽聽她的歌聲嗎?黃鸝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歡這樣的黃鸝嗎?那你把這一句詩讀一讀。還有誰也想讀?齊讀。

  ⑵ 預設二:

  我好像看到了白鷺。

  哦?白鷺在干嗎呢?你看,他們排著多整齊的隊伍,在蔚藍的天空中快活的飛翔,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想不想做其中的一只小白鷺呢,那你把這句詩讀一讀!

  ⑶ 預設三:

  我還看到了雪。

  真的嗎?雪在哪?你看,這千年不化的積雪給春天又增添了不一樣的美!誰來讀?這句詩中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可能質疑:“窗含”是什么意思?通過動作理解。

  ⑷ 預設四:

  我看到了船。

  看到船的時候,你在想什么呢?指導朗讀“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品讀詩歌,感悟詩情

  你們看到了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還有雪﹑船,這多像一幅美美的畫呀!我們一起美美地讀出來吧!要是男生和女生分開來讀,那會是怎樣的情景呢?男女生賽讀。

  你們讀得這么好,讓我感覺這么快樂,獎勵你們去畫中游一游吧!

 。ㄕn件)欣賞動畫。

  我給你們配上美美的音樂,就當自己是大詩人杜甫,再來一次吧!

  五、背誦詩歌

  這么美的詩,你們把他記在心理了嗎?誰把前面兩句記住了?有沒有全部都記住了的?

  六、拓展延伸

  其實我們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畫,一首生機勃勃的詩,看看,這樣的畫面,會讓你想起哪句詩呢?(課件出示畫面,和相應的詩句,最后一幅畫,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可以去查資料﹑請教老師或者自己學著寫詩)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我們的生活無處不是畫,無處不是詩!

古詩《絕句》的 篇8

  一、教學目標

  1.會認“絕、鸝”等6個生字,會寫“絕、含”等4個生字,掌握“行”1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3.理解古詩《絕句》的內容,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絕、鸝”等6個生字,會寫“絕、含”等4個生字,掌握“行”1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絕句》,理解詩句的大意。

  難點

  根據詩意想象畫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麗、景色迷人,感受詩人的心情。

  三、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蓮葉無窮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介紹詩人杜甫。

  四、自讀古詩,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3.匯報生字詞解決情況,教師相機強調。

  “行”是多音字,在詩中讀“háng”,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是“xíng”,組詞“行走”。

  4.同桌互認生字新詞。

  5.指名讀詩,齊讀,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五、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白鷺、積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古詩,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古詩)

  5.梳理詩句,說說詩意。

  (出示課文插圖,小組討論,說說詩意。)

  六、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

  (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詞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的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著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七、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絕”“含”“嶺” “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并練習組詞。

  2.啟發學生說說自己的記憶方法。

  3.重點指導“絕”與“嶺”的寫法。

  4.老師范寫。

  (指導學生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的地方)

  5.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八、拓展延伸

  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古詩《絕句》的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準字音,了解字義,指導書寫“船”,認識“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正確書寫“船”字,認識“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朗讀與想象中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ㄕn件:大自然美景圖,絕句背景圖,創設情境)。同學們,看了這些幅畫面,你想說些什么?(太美了)

  是!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美麗的大自然,這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飽經了戰亂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時所看到的周圍美景。于是他有感而發,寫下了這段流傳至今的千古《絕句》。

  1、學習“絕”字。

  齊讀課題。

  師指“絕”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生1:分析字的結構。

  生2:猜字謎。

  生3:擴詞(包括成語)、造句。

  師:同學們的方法可真不少,于是“絕”說:“原來,有這么多的朋友在關注我,那好吧,今兒高興,就把老底也揭給你吧!

  “瞧,這是剛出生時的我(甲骨文);漸漸地我長大了,變成了這樣……”(課件:分析“絕”的字理圖。)

  2、區分“絕”和“決”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決”,你能正確區分他們嗎?

 。ㄕn件:出示“絕”和“決”的對比練習。)

 。1)任何事情都不是 對的,只要下定 心努力向前,就一定會春光無限。

  (2)朋友們,讓我們懷揣堅毅的 定,去譜寫自己 妙的人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一個“絕”字我們認識的如此深刻,現在你想聽一聽這首優美的古詩嗎?(想)

  師范讀。

  生自由讀。(注意把生字的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指名讀,齊讀。

  師:讀得真好,真美,讓我們走進詩人,走進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這大自然的美景,好嗎?

  三、隨文識字,理解古詩內容,指導朗讀。

 。ㄒ唬⿲W習第一句(課件:“兩個黃鸝鳴翠柳”,聲景并茂。)

  1、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兩個黃鸝在樹梢上鳴叫。)

  2、所以詩人脫口而出“兩個黃鸝鳴翠柳”。

  3、學習“鸝”、“鳴”、“翠”( 課件:3個字在詩中逐漸變大,跳出來,達到重點學習的目的。)

  學生用各種方法記“鸝”、“鳴”、“翠”。

  如:(鸝:黃鸝,一種鳥,所以鳥字旁,左聲右形。)

  (翠:綠的意思。)

 。Q:鳥的叫聲,出示字理圖。課件:鳴的字理圖,使學生清晰看到鳴的歷史演變過程。)

  4、看吧,兩只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鳥在翠綠的柳梢間歡快地鳴叫。他們是春的使者,給人以希望和向往。閉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嗎?你聽到了嗎?你能讀出這春的生機嗎?(課件:這3個字跳回句子。)

 。ǘ⿲W習第二句(課件:“一行白鷺上青天”,讓學生感受意境。)

  1、正當詩人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你猜,這白色的弧線會是什么?(白鷺)

  2、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課件:“鷺”逐漸變大,跳出來)

  3、學習“鷺”,(你認識它嗎?)

  4、仰望青天,一行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又是一幅多么高遠而開闊的美呀!

  男孩們,用你的豪放,讀出這深邃卻又讓人充滿遐想的美吧!(學生齊讀)(課件:“鷺”跳回句子。)

 。ㄈ⿲W習第三句

  1、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真是色彩鮮明,到外鶯歌燕舞,綠柳垂絲,春意融融,怎不令詩人陶醉其中,此時他透過窗戶,卻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遠處的西嶺雪山吸引住了。)

  2、這便是“窗含西嶺千秋雪”。(課件:第三句配圖,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兩個生字朋友跳出來了,看看這兩個小淘氣誰認識呢?(課件:蹦出“含”、“嶺”)

  你覺得他們長得像嗎?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學生記字)

  “嶺”去掉“山字旁”,你還認識它嗎?(認識“令”字,說“令”字。)

  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嶺”你還想起了誰?

 。、拎、冷、鈴、零、齡、領)

 。ㄕn件:指“嶺”出現“令”家族,使學生一目了然。)

  4、漢字多變,漢字也真的很神奇,一個“含”字將西嶺千年不化的雪山美景盡收眼底,不防讓我們再次感受一下。同學們,讓我們透過窗戶看眼前的這片藍天,想象一下,和下課后我們站在操場看到的無邊無際的藍天感受一樣嗎?(不一樣)

  師:怎么不一樣。

  (站在操場上看到的天很大,在教室里透過窗戶看到的天只是一小塊兒。)

  師:這就是含著的美,這就是“含”的妙用。

  5、可愛的女孩們,你能讀出這含蓄的美嗎?讓我們和詩人一同去感受這千秋雪景吧。R讀)

 。ㄋ模⿲W習第四句

  1、仰起頭,一行潔白的鷺鳥劃過天際,低下頭,詩人又會看到什么?(萬里船)

  他看到了“門泊東吳萬里船”。( 課件:第4句配圖,感受意境。)原來俯首處,門外還停泊一艘即將駛往東吳的客船。

  2、學習“吳”( 課件:“吳”跳出,重點學習。)

  吳桐,(學生名),你應該是最熟悉這個字了吧,告訴同學們,怎樣記住它?

  3、書寫“船”,認識“舟”。

  這里還有1個字你認識它嗎?(船)( 課件:“船”字,突顯船在當前頁中位置)

  今天我們要學的是它的偏旁“舟”,仔細觀察,你發現“舟”在做偏旁時有什么變化嗎?(“橫”變成“提”)

  在虛宮格中書寫。

  4、同學們,戰亂過后江河暢通,萬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詩人看到此情此景,又會是怎樣的心情?(愉快)

  5、讓我們用愉快的語氣讀出詩人愉悅的心。(齊讀)

  四、想象詩句,吟誦詩句,感受美

  1、同學們,句句品過了這首詩,還你想說什么?

 。ㄔ娋涮懒耍

  2、是啊,詩句太美了,是因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為此時此刻詩人有一顆欣賞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處處是美景。那就讓我們再一次印記這種美,想像這種美,吟誦這種美吧。 課件:出示整首詩,配樂讀,感受意境)

  五、小結,詩的背景

  總結《絕句》(課件:杜甫畫像前一行行出現總結性語句,使學生了解詩的背景和意圖。)

  六、鞏固識字

  師:杜甫可說是唐代詩中有名的才子,但經過了一年多的相處,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也個個都是小才子小才女,那一會兒我們就要進行一個“才子才女對對碰”的填詩活動。可是稍有難度,所以現在需要你做的就是把今天我們要認的這幾個生字寶寶的字音、字形、字義再和同桌回憶、分享一遍。

  1、同桌互認字卡。

  2、練習。才子才女對對碰。(課件:出練習題,在橫線上填上本課的生字。 柳絲絲,黃 悠 。一行白 ,志向青天。雪 窗,別具一格。泊 萬里,駛之東 。千古佳句,萬世稱 。)

  七、拓展欣賞(課件:美景圖片,讓農村孩子欣賞到他們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學們,你看,不僅是杜甫草堂,其實你的身邊處處是大自然的美景,讓我們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去擁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古詩《絕句》的 篇10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文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夸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后者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浣花溪的風物景色與幽雅的環境,表現了詩人重歸草堂暫留蜀地的喜悅,同地也表現了他對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鄉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搞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即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云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

  生:產生。

  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夸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么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里想的話說一說嗎?

 。ㄟ@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荷、掛、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練習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么?(“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扒镅,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并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并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么一種閑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東吳指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復練讀。

  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古詩《絕句》的 篇11

  學習目標:

  1、會認“鷺”字,會寫“含、窗、吳、柳、鳴、泊、絕、嶺”這八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學習重點:掌握生字詞,初步理解詩意。

  學習難點:領會詩境,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若干張(以四人為小組,每組一份)、雪山圖、大紙船、兩幅字媽媽的圖片、錄音機以及“春天在哪里”的磁帶。學生準備:空白卡片一張.彩筆一支。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古詩背誦大比拼

  師:小朋友們,聽說大家個個都是背詩能手,我還真有點不相信呢!今天,我就當個裁判,看看誰是真正的能手,怎么樣?

  學生踴躍背誦,師及時做好點評,同時注意征求學生意見評出“背詩能手"并頒獎。

  師:剛才小朋友們背的這些詩絕大多數都是四句,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絕句。但也有例外的,象《草》這首詩就有八句,它就不是絕句。今天我們又來學一首絕句,這可是由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哦。這首詩寫的是杜甫居住的草堂附近的景色,非常美!不信,我們一起來瞧瞧吧。(出示整首詩)

  二、學習生字

  1、學生自讀,在書上圈出生字然后在小組內自學建議自學方式:組長帶讀-----組內齊讀-----開火車讀-----交流組詞------小議記字方法。

  2、出示生字卡片分組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全班齊讀。

  3、(逐一出示生字卡片)師:會不會組詞?把自己會組的詞大聲地說一說。(師注意認真捕捉學生的每一個答案并及時做好反饋。)

  4、師:生字學會了嗎?老師還帶來了一些字謎,看看我們班哪個小朋友最聰明。(出示字謎:a、鳥兒開口叫(鳴)b、天上長嘴巴(吳)c、今天要張口(含)

  d、山上下命令(嶺))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大家猜的這些字都是我們剛學的生字。還有一個字謎呀,我們得在古詩中去找。{路下藏著一只小鳥。(鷺)}還有幾個生字老師把它們留給了大家。請你們自己想辦法去記。比比看誰的記字法最妙。

  學生交流記字法。

  5、(出示帶哭臉的字媽媽)小朋友們,你們認識她們嗎?她們是字媽媽。

  生:字媽媽好難過!為什么呀?

  師:因為她們的字寶寶不見了。你們見過它們嗎?

  生:見過。

  師:對。它們不就在這兒嗎?(出示生字卡片)讓它們回家吧!

  生:兩個字媽媽怎么回呀?

  師:(出示字媽媽1)我們家的孩子都是左右結構的。(出示字媽媽2)我們家的孩子都是上下結構的。學生把每個字寶寶送回家。

  生:字媽媽這會兒高興起來了,是不是會笑了呢?(師把字媽媽的哭臉變為笑臉。)

  師:這些字寶寶真漂亮!唐老師看了禁不住照著寫了幾個。小朋友們,你們評一評我寫得好不好。(出示“窗”、“柳”兩個有代表性的生字.)

  生:不好。

  師:為什么呀?小朋友們,你們可以為我想想辦法嗎?

  生:“窗”字上下一樣大不好看,要上短下長好看些!傲弊肿笥乙粯訉捯膊缓每,左窄又寬就好了。

  a、師在黑板上把剛才兩個字各范寫一個,邊寫邊強調須引起注意的地方。

  b、學生用彩筆在空白卡片上各寫一個,師巡視指導。

  c、及時反饋學生的書寫情況并告訴學生用舉一反三的方法書寫今天學的其它字。

  三、學習古詩,領悟詩境

  a.師范讀古詩(帶表情,并提示學生注意觀察。)

  師:剛才你們注意到唐老師的表情了嗎?唐老師心情怎么樣?你們知道我為什么這么高興嗎?

  學生自由發言。

  b.生自讀,找出自己認為美的地方讀一讀,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C、全班交流。

  師相機把柳樹、兩個黃鸝、一行白鷺、天空用白色粉筆畫在黑板上。

  師:小朋友們,唐老師畫得好看嗎?

  生:不好看。

  師:對。我也覺得不好看。詩人看到的可不是這樣。你們想想辦法怎樣使它變得好看呢?

  生:涂上顏色。

  師:請大家自由的一下一二句,看看我們應該給這些景物添上一些什么顏色呢?

  學生自讀,然后反饋:柳樹是綠綠的,從而能弄懂了"翠柳"一詞,黃鸝是黃色的,白鷺是白色的,天空是藍藍的',于是理解了"青天"這個詞。

  師:兩個黃鸝在干什么?

  生1:它們在叫。生2:它們在唱歌。

  師:你們知道它們在唱什么嗎?猜一猜吧。(打開錄音機放的音樂帶著學生活動起來。)

  師:小黃鸝在找春天,這是春天嗎?

  學生找出翠柳.黃鸝.白鷺這些有季節特色的景物。

  師:一行白鷺在干什么呀?

  生:它們飛上了藍天。

  請學生閉上眼睛,師描述:柳樹留著長辮子,小黃鸝唱著動聽的歌兒,一行白鷺飛上了藍天,這一切實在是太美了。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嗎?你們高興嗎?

  學生帶著高興的語氣齊讀一二句。

  師啟發學生把自己當成柳樹、黃鸝、白鷺配上自創的動作在小組內讀一讀。

  d、指導學習三、四句。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們從窗口往外看,你們看到了什么?(師邊說邊走到窗外展開西嶺雪山圖)

  生1:這里是西嶺。生2:那是雪山。

  師:你們知道這些雪有多少年了嗎?估一估吧。

  根據學生的回答釋“千秋雪”。

  師:你們仔細看看,窗子好象把雪山包含在里面了,像不像個相框?美嗎?

  (啟發學生帶感情在小組內讀一讀,然后全班交流。)

  師:從門口望過去,我們看到了什么?(及時出現一只大大的紙船)

  生(驚奇地):是船!

  師:船動了嗎?(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泊”是停泊的意思。)

  師:有沒有小朋友愿意當船家來開船?要過關才行哦!

  出示問題:1、你這船打算開到什么地方去?

  2、從這兒出發遠不遠?大概有多遠?

  學生讀完第四句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全班交流,選出小船家。師與小船家進行情境表演。

  師:小船家,請問你這船是打算開到什么地方去呀?

  小船家:我這船打算開到東吳去。

  師:那從這兒到東吳去遠不遠啊?

  小船家:可遠了呢!

  師:到底有多遠呀?

  小船家:差不多一萬里呢。

  小組內表演朗讀第四句。

  師小結:前兩句中的黃鸝、白鷺都是在活動的,這是動景。后兩句中的雪山、船都是不動的,我們說這是靜景。動靜結合,真美!難怪大詩人杜甫要寫下這首絕句。

  四、指導朗讀,培養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會讀這首古詩了嗎?

  生:會了。

  學生齊讀。

  師:感情還是到位了,不過節奏掌握得不太好。

  a、在古詩中標出節奏讓學生在小組內練讀。

  b、分組比賽讀師及時做好反饋。

  c、全班齊讀。

  d、分組展示表演讀。

  e、嘗試背誦。

  五、課外延伸,加深理解

古詩《絕句》的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8

  《絕句》教學比對

  教例一: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詩和一幅畫,先請看老師在黑板上畫畫。然后,老師邊畫邊描述:“春天,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歡唱,歌唱春光的美妙;一行白鷺展翅飛向藍天;遠處西嶺山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就像是鑲在窗框中的一幅畫;行駛在萬里長江的船只像是停泊在我的家門口。隨著這動人的描述,一幅景色優美的黑板畫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苯又,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畫面,議論畫面,評價畫面,最后對畫面的結論是:色彩明麗,生機勃勃!斑@幅畫所畫的景物,是著名詩人杜甫所居住的草堂附近的景物,當時,作者看到這充滿活力的景物,心情非常愉悅,隨手用短短的28個字把所看到的景物寫了下來,這便是我帶給你們的詩《絕句》! 老師不失時機地闡述詩的由來。接下來,翻書、范讀、學字、解詞、解句、齊讀,前后十多分鐘,學生就完成了感知課文,了解大意的學習要求。

  教例二:另一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我們來個比賽,請大家每人背一首自己學過的古詩給大家聽聽,好嗎?今天,老師又帶來一首古詩,大家想記住它嗎?學生自己讀老師出示在黑板上的詩《絕句》。詩的作者是誰?你們了解他嗎?怎樣才能更好地讀懂詩呢?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這首詩最大的特點。今天我們要邊學古詩,邊畫畫,大家愿意嗎?請大家讀詩的第一行,讀完后閉起眼睛想想,你頭腦中出現些什么?請兩位小朋友到黑板上畫自己頭腦中出現的畫面,其余人在老師課前發的紙上作畫。畫完后評畫,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詩句評說畫得好在哪里?(畫出了色彩,畫出了聲音)在評說的基礎上,交流第一行詩的內容和意境。接著,讀完第二行詩后問學生:你覺得該在畫上添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添?(滲透美學原理“近大遠小”)學第三、四行詩也采用這樣的方法,在添畫、評畫、交流中解決學生提出的“西嶺”“東吳船”“含”該如何畫的疑惑。在逐行讀、畫、評、添、議的基礎上,請學生看著自己的畫吟詠作者的詩。通過畫畫感知了詩的形象美、色彩美,老師再請學生細細品讀古詩,你覺得這首詩還美在哪兒?在欣賞中加深對詩的意境的感悟。之后,請學生將古詩默寫在自己作的畫上。這樣,詩與畫融為一體,在學生頭腦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評析: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自讀、自悟、自得,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學習。

  2、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自始至終和學生一起讀、畫、評、添、議,和學生一起走進古詩,品味古詩的意境。

  3、語文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讀讀、畫畫、評評、添添、議議、寫寫,在實踐中了解古詩內容,感悟古詩意境,默寫古詩,在頭腦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轉載  

古詩《絕句》的 篇13

  “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愛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本課《絕句》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是他從家里的窗口攝取的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表達了他寬闊的胸懷和悠閑愉悅的心情。

  這首詩是杜甫重返成都后在他的草堂中寫的。他這段生活比較安定,心情也比較愉快,因此他能夠用閑適的心情去欣賞草堂附近的景色,寫出流傳千古的名篇。

  詩人倚窗向外眺望,首先看到的是近景:屋外楊柳呈現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風飄舞。兩只黃鶯在柳枝間相互追逐,唱出了悅耳的歌聲。詩人給逗樂了,于是寫出了“兩個黃鸝鳴翠柳”這一有聲有色的詩句。再把視線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鷺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好像要與青天相接的樣子。這很自然地會使詩人產生“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感受。這兩句由近及遠,視野遼闊。詩人的眼睛好像攝影機的鏡頭一般,又轉向對面的西嶺(即岷山)。這巍峨的西嶺,盡是皚皚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橫亙西部。西嶺雖大,但這個小小的窗口卻能把西嶺的雪景盡收眼底。詩人用“窗含”句來概括所看到的這幅積雪圖,氣勢非凡。接著詩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門前的岷江上,看見沿河停泊著許多商船。這些商船是經常往來于蜀地和長江下游吳地的。草堂附近有個合江亭,由蜀到吳去的人都由此登船。據歷史記載,三國時費偉出使東吳,孔明曾在此為費偉送行。他對費偉說:“萬里之行始于足下!焙笕税迅浇囊蛔鶚蚍Q為“萬里橋”。杜甫當然熟悉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與歷史事實熔鑄入詩,就得出了“門泊東吳萬里船”之句。

  全詩四句,兩兩相對,剛好組成兩副對子。這兩副對子寫的景色遠近交錯,形成一個完整的、遼闊的、有聲有色的畫面!扒镅笔谷讼氲接钪娴臒o窮,“萬里船”使人想到地域的廣大。這首小詩描繪出來的圖景,真是尺幅千里,容量極大,給讀者無限廣闊的思索空間。 ◆

古詩《絕句》的 篇14

  一.導入新課

  古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象征,在我國唐朝時期便出現了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今天我們要學的《絕句》一詩就是杜甫的名作。能說說你對杜甫的了解嗎?(教師可以作補充)。齊讀課題。隨機認識“絕”字,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師:請同學們輕輕打開書60頁,和老師一起讀一下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吧。

  2.師:請同學們把書輕放在桌子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遍,圈出生字,并給所圈的生字帶上拼音帽子,聽懂了嗎?

  3.生:朗讀古詩,圈字。

  4.師:同桌互相給對方讀一遍,注意聽對方讀,糾正字音。

  5.生:互讀開始。

  6.師;誰想第一個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7.生:找生讀詩(2名)

  8.師:這首詩里面藏著許多生字寶寶,只有把它們學會,才能把這首詩學好!

  9.出示小黑板:你認識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大聲讀出它的名字。

  10.生:說音節,師板書。

  11.生:一音一字齊讀一遍

  12.這些字,如果你能給他們組詞老師可高興了。

  13.生:開始組詞。

  14.師:如果你能想起哪個字有好的識記方法,老師會更高興的。

  15.生:說記字方法,師及時點撥。

  16.師指字,你們一音一字齊讀一遍。師不指,再一音一字齊讀一遍。

  17.師:擦掉音,你還認識它們嗎?(生試讀)

  18.師:現在我們來開火車讀詞語,看誰能大聲地準確地讀出來?(出示生字卡片)

  三.學寫字。

  師:這些字我們不僅要會認,而且有一部分字要會寫,下面我們來學寫兩個字。

  1(準備好虛宮格)出示音節,生讀。

  2.和老師一齊書空。3.師范寫,生看老師寫。

  4.指導生寫,一音兩

  四.美讀古詩。

  1.師:看黑板古詩,把生字送回詩中你還認識它們嗎?男女生各讀一遍。

  2.師:這么美的古詩,老師也想讀一讀,聽一聽,然后再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3生:老師讀的時候有停頓的地方。

  4.對,這就是古詩的節奏美。自己練一練。師畫節奏。

  5.生;小聲試讀。

  6.請跟老師讀一遍。

  7師:自己再讀一遍。

  8.師:誰想站起來讀給大家聽?(找2-3名)

  9如果你認為他讀得好,就模仿他讀一遍吧。

  10.書讀百遍,其意自見,你都讀明白了什么?

  11.生:各抒己見。

  12.師:這首詩美嗎?那就讓我們一齊來美美的讀一遍吧。會背的同學可以背。

  五.賞讀古詩。

  品嘗了如此美景佳句,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兩種春天的景物畫一畫,并給它配上詩句;喜歡讀詩的同學可以收集杜甫的其他詩句讀一讀,體會一下詩的意境美。

 。ㄏ抡n)。

古詩《絕句》的 篇15

  從《絕句》引開去

  一、設計理念、汲幽露以揉濯。

  中華文化豐厚博大,學習語文不僅僅是為了掌握書本中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走進語文天地,汲取文化精華,形成良好的素養。為了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了培養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的能力,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為了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進大語文天地,我設計可本次語文綜合性活動。

  二、活動目的,積水成淵蛟龍生。

  1、讓學生在充分閱讀《唐詩三百首》的基礎上,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收集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的知識、背景等各種介紹,汲取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豐富優美的語言營養,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2、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以多媒體,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積累能力及聽說讀寫能力。

  三、課前準備,挖掘源頭活水。

  課前分成小組,發給各小組《唐詩三百首》等資料,學生也可以自己收集。(準備時間二周)

  教師準備:課件(配樂、煙花掌聲等)

  四、教學過程 ,任憑百舸爭流。

  (一)、以《絕句》為引子,激發興趣。

  1、播放部分詩作,設疑:是誰寫的?寫了什么?誰能背誦?全班搶答。

  2、教師小結:中國文學博文精讀詩詞,語言洗練優美,乃是精粹。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詩的世界,看看誰能夠當上當代的詩仙、詩圣。

 。ǘ、課件為載體激活知識。

  課件按鈕內容:詩海暢游、我的眼睛、智力沖浪、寫一寫、評一評。

  詩海暢游:

  1、背詩(并向學生講解,本詩的精妙之處,也可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2、讀詩(讀出情感)

  我的眼睛:

  學生談自己對某一詩獨到的見解和體會,感悟祖國語言的精妙。

  智力沖浪:

  看誰記得又快又多。(課件輔助)(現場)

  寫一寫:

  鼓勵學生試寫(激發學生的創作欲),使學生深刻體悟到自己所學的卑微,決心努力。

  評一評:

  以評比為契機,激勵學習,又學生推選出本節課的詩仙與詩圣。

  五、課后延伸,涓涓細流入江海。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燦爛輝煌的,這節快我們進一步了解到許多詩,體會到了祖國文化的博大,但這只是滄海一粟,請同學們課后,多讀更多的詩,相信通過學習,你一定會有更多新的發現,新的收獲,我們將舉行中華詩詞知多少的活動,老師期待著大家再次走進我們文化長河,去尋找更多美麗發光的貝殼!

  本站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小學教育資源站

古詩《絕句》的 篇16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復習已經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并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作意圖。

  4、理解“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過動詞及形容詞來把握詩人情感,分析詩歌內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題

  以文學體式(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進入唐詩,順帶復習中國文學史上的幾種常見文學體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原籍襄陽,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長安。及安史之亂,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不久棄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攜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有《杜工部集》。

  2、通過兩首詩體味杜甫的愛國情感

  3、引入《絕句》

  三、講解《絕句》

 。ㄒ唬┩ㄟ^直觀觀察及朗讀來體味詩歌所反映出來的作者情感。

 。ǘ┩ㄟ^分析詩中的關鍵詞語來體味作者情感,使同學了解詩歌鑒賞的要點。

  1、分析動詞入“情”

  鳴:

 、僬埻瑢W找出能夠形容鳥叫的詞語并歸為兩類

 、趧撛O情境表現黃鸝的存在狀態

  上:

 、偃绻谩皼_”字代替會改變什么?

  ②概括理想中的“上”這個動作

  小結:表現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詩人喜悅的情懷。

  含:引導得出“含”字所表現的詩人情感

  泊:通過此字體會作者思緒

  小結:寫出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

  2、分析形容詞入“境”

  可以根據四個形容詞制成四幅圖畫,在引導學生給四幅畫命名、調配畫面色彩的同時體會作者情感

  3、分析數詞入“趣”

  用對比法使學生看到數詞的作用

  黃鸝加上兩個,成對出現,當然就雌雄合鳴,具有喜慶意味,氣氛就融合協調了。

  白鷺加上一行,就寫出了白鷺成行起飛的特征,令人更感到真實而富韻味。

  雪而千秋,言其積累之年深日久,可見西嶺之高寒。(時間)

  船而萬里,言其來程之遙遠,重游江南之思緒,越遷越長了。(空間)

  總結:一鳴一上,近景清脆,遠景悠揚,一收一放,遠大的要收回來,近處的卻放出去。在空曠遼闊的畫面中,雄渾博大的境界出來了。

  四、點出“寓情于景”的。寫作特點

  五、作業:

  根據所講鑒賞方法鑒賞《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背景: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但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確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系與心同”,表示自己雖懷智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無所作為。

古詩《絕句》的 篇17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 借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二、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 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絕句》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找“絕句”的定義。

  五、 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 談話導入:現在什么季節?春天是什么樣的?

  2、 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 引導學生解題,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

  4、 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 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 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 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 指名讀詩正音。

  三、 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 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 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 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 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 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 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么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里的…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 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 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ㄈ┱b讀詩句,體會語感。

  1、 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 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 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 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 配樂齊背古詩。

  四、 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 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 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 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

古詩《絕句》的(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大班語言古詩《絕句》教案范文(通用13篇)

    活動目標:1、理解古詩的內容,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古詩,感受韻律美。2、理解古詩中有關字詞的含義,萌發對祖國的美好河山的喜愛。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 學前班古詩《絕句》教案(精選14篇)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以及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還要引導學生體會古詩意境,了解古詩大意。教學目標1、識字與寫字:認識古詩中的生字,會寫本課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春天的勃勃生機。3、理解古詩大意。...

  • 二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教案(通用12篇)

    一、說教材《絕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本單元的主題都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督^句》是唐代著名“詩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

  • 小學古詩《絕句》教案范文(精選12篇)

    教學內容:教學第一首古詩《絕句》。教學目標:1、能讀懂古詩《絕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結合詩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詞語。3、會背誦、默寫《絕句》。...

  • 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設計(精選16篇)

    第一課時一、導入。1、揭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并齊讀課題)。2、介紹背景。欣賞范讀。二、初讀指導。1、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3、檢查自讀情況:(1)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 古詩《墨梅》說課稿范文(精選7篇)

    設計意圖:古詩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之一,《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借梅自喻,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詩句簡練,言淺意深。...

  • 古詩文欣賞(精選17篇)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①人們普遍認為“橫”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它好在哪里?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橫”字表現出自然、閑適(悠閑)、恬淡的意境。...

  • 古詩文閱讀《好事近》的答案(精選2篇)

    近幾年的中考看,文言文閱讀在考試中所占比例有所調整,以常用詞、翻譯和應用為考查重點。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古詩文閱讀理解:好 事 近(含答案解析),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學們的閱讀、鑒賞、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

  • 古詩擂臺賽(精選2篇)

    一、活動目的:1、通過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使學生充分感受古詩的意蘊美,養成背誦古詩的良好習慣。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想象、記憶等能力,培養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精選2篇)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40個背誦篇目(見附件1);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4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見附件2)。默寫時要注意:(1) “一字不差”。...

  • 古詩《牧童》教案(通用14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牧童》。【教學目標】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牧童》,進一步感受詩詞的豐富內涵。2、通過運用課后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

  • 古詩《墨梅》教案設計(精選17篇)

    學習古詩《墨梅》T=25分鐘過程1、教師范讀古詩。2、領讀古詩,并讓學生畫出節奏。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 古詩二《詠柳》的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 古詩文默寫(精選8篇)

    初三古詩文檢測1.,江春入舊年。2.山光悅鳥性,。3.,自將抹洗認前朝。4.誰到人生無再少?,。5.,不知秋思落誰家?6.最是一年春好處,。7.,清風半夜鳴蟬。8.,我言秋日勝春朝。9.山回路轉不見君,。10.,非是藉秋風。11.野鴨無意緒,。...

  • 古詩文閱讀(精選12篇)

    第一章文言文考點系統化復習第1節文言實詞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2題。世主有先生①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莊王謀事而當,居有憂色。...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丝袜护士强制脚交 | 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A片 国产精品黄网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 久久久黄色一级片 |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香蕉三级国产黑人 |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 污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在线看高清中文字幕一区 | 性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青青一区二区 | 日韩强奷漂亮少妇高潮麻豆片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国产A | 麻花豆传的最新一期内容是 | 亚洲午夜免费 | www.91在线视频 | 7777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7影院理论片手机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本va欧美va国产激情 | 欧美亚州综合 | 无码做爰欢H肉动漫网站在线看 |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 欧美内射RAPE视频 | 男人天堂2023 | www09国产日产欧产国产 | 成人免费网站www网站高清 |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 久久精品国语对话 | 午夜影视啪啪免费体验区入口 | 国产在线不卡 | 国产GAYSEXCHINA男|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 | 动漫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首页 | 久热草在线观看 | 日韩作爱视频 | 又粗又大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