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精選4篇)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篇1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
課文內容的生動,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愿望。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我的課圍繞愛迪生為什么救媽媽,怎樣救媽媽這兩點讓學生在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中感受愛迪生的愛動腦筋。抓住重點詞語“直打滾”聯系學生的生活感受,體會媽媽當時的痛苦,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況,來理解 “急得團團轉”的意思,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親自體驗愛迪生的辦法,比較容易解決課文的重點:怎么樣救媽媽的。一堂課下來,覺得自己首先就缺少激qing,導致學生的情緒不夠高。自己提的問題不夠明確,使學生不易回答。在上重點段落的時候,自己急了點,代替了學生的體悟。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媽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可以說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內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愿望。因此,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把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讀的上面。
課前已經讓學生收集了愛迪生的資料,因此上課的時候,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學生交流和老師簡單介紹之后,便設置了這節課的第一次讀:讓學生讀“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學生對愛迪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自然地帶著感情讀,給這節課的學習開了個好頭,并在學生思維中定下基調。
我圍繞 “愛迪生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切入,讓學生通讀全文,想想文中什么事說明愛迪生聰明。媽媽病得厲害,愛迪生怎樣救媽媽這件事。在朗讀感悟中感受愛迪生的愛動腦筋。抓住重點詞語“直打滾”聯系學生的生活感受,并進行了“直——”的語言訓練,體會媽媽當時的痛苦,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況來朗讀。在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體會后,學生朗讀的很到位。教學“急得團團轉”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并聯系自己平時著急時是什么樣子的,進行仿說比喻句的訓練。有了生活的基礎對這句話我也沒有進行生硬的指導,學生也就能準確的把握了。后來用一句“你們怎么著急成這個樣子啊”把學生帶到了當時的現場。學生很快找到了第三段,并說出了“房間里光線太暗,沒法做手術。”對于這一段,我認為學生對醫生的感受不容易把握。于是我設計了問題“醫生想辦法了嗎”,讓學生知道醫生也想了辦法,可是沒有想到,加上對“環顧四周”“遲疑了片刻”進行理解,學生也就明白了醫生的無奈。
對于愛迪生聰明的理解感悟,“突然,愛迪生一溜煙似的奔出大門。不一會兒,他回來了,捧著一面明晃晃的大鏡子,身后還跟著好幾個小男孩,每個人都捧著一面大鏡子。”這是重點句。這一句我通過讓學生體會不同的人物感情,分別用愛迪生想到辦法高興地讀,和爸爸不明白愛迪生想干什么時疑惑地讀。通過對比朗讀,學生明白了,爸爸都沒有想明白的愛迪生想到了,說明愛迪生很聰明。
一些詞語的理解,在學習課文中先內化再外顯。如:“恍然大悟”一詞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說說爸爸不明白什么?后來又明白了什么?,讓學生知道了“恍然大悟”就是由不明白到明白。并讓學生說說爸爸“恍然大悟”后會說什么?學生的回答都很精彩。這可以說是這節可的亮點之一。“夸獎”一詞,沒有專門去教學,而是通過醫生夸、爸爸夸、媽媽夸、小伙伴們夸來理解的,這樣既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有“斥責”“委屈”也沒有專門進行教學,而是在朗讀中進行理解的,讓學生自己讀、互相讀、男女生,在一次一次的讀中理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朗讀是我這節課的重點,也是特點,我注重以讀為本,在讀書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但是我覺得我還有些不足。朗讀還訓練地不夠扎實。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有層次的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的個性在朗讀飛揚。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文章,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母親的生命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媽媽病情十分嚴重,切除闌尾炎手術必須馬上進行,可是昏暗的燈光急壞了爸爸和醫生,多虧小愛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辦法,把昏暗的燈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媽媽的命。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可以說,本課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內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愿望。通過學習本課,引導學生領會愛迪生的聰明可愛,培養多動腦、多動手、善發現的意識。
教學本課時,我把閱讀教學重點定為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指導學生充分讀書,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使學生在主動而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因此,教學時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以讀為本,誘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人物的特點,理解課文的內容,并注意積累詞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本課還安排了拓展練習,有效地實現了課內外的銜接,拓寬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知識,促進了學生的積累,提高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孩子們不僅對愛迪生有了新的認識,還從小愛迪生身上學到了,遇到困難與挫折不要慌張,要動腦筋思考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另外本文的插圖形象、鮮明,可以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學時我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學生在閱讀環節展開了豐富的聯想,一一揣摩圖中的人物是誰,不同的人物會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我在拓展環節安排了說話練習:手術成功后,爸爸會說什么,媽媽會說什么、小伙伴回說什么,學生的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同學們,你們知道電燈是誰發明的嗎?”
“愛迪生!”
在這樣的師生對話后,我帶著孩子們開始學習這一課。
孩子們都知道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可是對他的童年生活卻不是很了解,而本課正是講述的愛迪生7歲時發生的故事,孩子們很感興趣。
首先,通過讀課題,學生都明白了課文講的是愛迪生救媽媽的故事。然后,我讓學生自由默讀課文,邊讀邊劃記出文章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愛迪生是個聰明的孩子?學生都找得很好,在學生朗讀自己劃記的句子是,我追問他們,為什么從這里能看出愛迪生聰明呢?在回答我的問題時,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聯系當時情境,認真思考,充分體會愛迪生愛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優點。
當學到文章第二、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媽媽病情的緊急,并找出描寫情況緊急的句子,在反復的朗讀中,孩子們仿佛置身其中,一個個臉上都露出焦急的表情。此時,我做了個小小的拓展,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愛迪生的爸爸,你肯定非常著急!你們能用昨天摘抄的成語來形容爸爸的心情嗎?”就在昨天,我布置的摘抄作業是,收集10個描寫人心情焦急的成語,此時正好讓學生的積累得到運用。學生發言都十分踴躍,說出的成語一個比一個精彩,讓我贊不絕口。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孩子們不僅對愛迪生有了新的認識,還從小愛迪生身上學到了,遇到困難與挫折不要慌張,要動腦筋思考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篇2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課文內容的生動,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愿望。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11個生字,會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夸獎、斥責”這四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1、2、3自然段。
3.初步領會愛迪生的聰明可愛和愛動腦。
4.培養孩子回答問題時說完整話的能力。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回顧課堂,反思如下:
一、自主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習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認字詞的時候,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去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由接觸新知,學習新知。在讀完課題后,給學生探究的空間,學生提出了疑問:愛迪生這么小,他怎么會救媽媽呢?他是用什么好主意救了媽媽呢?在學生們提出了這些疑問之后,再讓他們帶著問題自由地讀課文,還給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權力,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二、寓教于樂——提高認字能力
在本節課的識字板塊里,我嘗試了猜字謎的游戲。孩子們經過了一二年級兩年的識字教學積累,已掌握了比較好的記字方法。我先出了幾個生字的謎讓學生猜,如:留下三點水(溜)、常常坐在土上(堂),在激發了學生猜記生字的同時,也讓學生來給這些生字出字謎讓小朋友們猜。學生的反應也很快,有幾個編得很不錯,如:天上兩個太陽像兩盆火(炎)、陽光照在心上(恍)。寓教于樂的同時,學生的識字興趣大增。
三、以讀為本——提高閱讀能力
與文本充分地接觸,我就讓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教學中,在指導學生朗讀的環節上,我還是花了點時間的。如“一天,媽媽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滾。”“一檢查,原來媽媽得的是急性闌尾炎,需要馬上做手術。”“大家急得團團轉。”這些句子在邊讀邊引導中,孩子們朗讀得越來越棒。
四、引導感悟,鍛煉說話——培養說話能力
我們教研的活動主題是培養學生說完整話。當然,這貫穿于平時的教學中,在本節課上,我繼續做好這一點。對回答不完整的學生給予及時提醒和說完整的機會。在理解“直打滾是什么樣子?”,“大家急得團團轉是什么樣子?”,“你是他們中的一個人,你現在在想什么呢?”在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同時,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說完整話的能力。這對于我們的教學來說,是需要長期努力的。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
課文內容的生動,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愿望。教學中我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我的課圍繞愛迪生為什么救媽媽,怎樣救媽媽這兩點讓學生在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中感受愛迪生的愛動腦筋。
在交流“為什么要救媽媽”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我重點抓住了詞語“急性闌尾炎”和短語“急得團團轉”展開教學。從“急性闌尾炎”一詞中理解急性闌尾炎的病癥表現,即得病突然,疼得厲害,不及時救會喪命。讓學生了解了這三點,就為講讀“媽媽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滾”奠定了知識基礎,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感受,體會媽媽當時的痛苦,并進行了語言訓練“媽媽疼得”,用自己的語言來體會媽媽的疼痛,并產生急救的愿望。
為了突顯緊急情況下大家卻束手無策,我設計了讓學生做周圍的人也來出主意的環節。在學生講完他的設想后,大家朗讀醫生的表情給予回復,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況,來理解“急得團團轉”中隱含的焦急和無奈。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可以說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內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愿望。教學時我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抓住主要問題,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以讀為本,在讀書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不但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將重難點詞語的理解和文本品讀結合起來,會收到理想的效果。本課有“恍然大悟”一詞,屬于本文的重難點詞語。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讓他們自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答,有生提出“恍然大悟”這個詞,我當時也請了一些同學嘗試回答,但發現他們答非所問,于是我放棄了對這個詞語的解釋,因為這樣只能是灌輸式了。于是,我提出把這個詞語放到后面去理解。在重點教學第四自然段后,我在讓學生充分感知“爸爸”對愛迪生的誤會和愛迪生想法之妙后,順勢對話,“愛迪生想出辦法,使得病床一下子亮堂起來,這時,爸爸——”生接“恍然大悟”,師:“醫生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生就能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反思:《愛迪生救媽媽》
這是一篇充滿著智慧和深情,溶教育于故事中的好文章。在閱讀課文時我們看到的是愛迪生的聰明、善于觀察和善于思考的優秀品質。更值得提出的是我們還應看到他的一顆孝心,正是有著這樣的動力他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里想出好辦法。
在設計本課時我以領悟愛迪生的聰明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對教學文本的多元解讀中,在師生的平等對話中,在適度的拓展中,在創造中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成,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體驗角色心情,真切體會當時媽媽病情危急,情況緊急,大家心情焦急的感受。通過給學生演示多媒體動畫片課件,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愛迪生用鏡子聚光的好辦法,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最后,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并結合自己的猜測討論愛迪生是怎樣想出這個好辦法的,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加以總結。
在教學中,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是學生應掌握的方法之一。如學習醫生面對媽媽的病情時,“醫生環顧四周,遲疑了片刻”中的“遲疑”是一個生詞,教師如果讓學生照著《詞語手冊》讀詞語的意思學生只會是囫圇吞棗,印象也不會深刻。我就問學生:“遲疑”這個詞語我們還可換成什么詞語呢?學生會說“想”、“思考”、 “考慮”,說得好的還說出了“猶豫”,這時我們可以進一步地推進“醫生為什么會遲疑呢?他遲疑的是什么呢?”學生就會聯系上下文對醫生焦急的心理也理解得十分深刻。班級中有一個朗讀能力很出色的小男孩,教學中我讓他作為班級中的領讀者,學生們也跟著讀出了爸爸的生氣、愛迪生的委屈。
當學習到當時媽媽的病情十分危險,情況十分緊急時,我讓學生讀好“媽媽疼得在床上直打滾。”和“大家急得團團轉”。這兩句話,并且仿照句式說話。學生說了 “媽媽疼得抱著肚子縮成一團”、“媽媽疼得直喊哎喲”、“媽媽疼得額頭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大家急得直跺腳”、“大家急得亂成一團”、“大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等等,一個個生動的句子為學生們展現出當時危急的情況,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做手術前,大家心急如焚,但又束手無策,但情急之下小小愛迪生卻想出了如此絕妙的辦法,學生們不得不贊嘆愛迪生的聰明才智。
這樣,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有效地實現了課內外的銜接,拓寬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知識,促進了學生的積累,提高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篇3
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可以說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內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愿望。教學時我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抓住主要問題,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以讀為本,在讀書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不但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將重難點詞語的理解和文本品讀結合起來,會收到理想的效果。本課有“恍然大悟”一詞,屬于本文的重難點詞語。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讓他們自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答,有生提出“恍然大悟”這個詞,我當時也請了一些同學嘗試回答,但發現他們答非所問,于是我放棄了對這個詞語的解釋,因為這樣只能是灌輸式了。于是,我提出把這個詞語放到后面去理解。在重點教學第四自然段后,我在讓學生充分感知“爸爸”對愛迪生的誤會和愛迪生想法之妙后,順勢對話,“愛迪生想出辦法,使得病床一下子亮堂起來,這時,爸爸——”生接“恍然大悟”,師:“醫生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生就能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篇4
在講完《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之后,我作了一下反思: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在這次的匯報課《愛迪生救媽媽》中,其實這是一篇故事性,學生對這方面的故事是非常感興趣的,那作為一位具有人文性的學科語文老師,上課的時候如何利用這篇故事去進行非常活潑地講述,我在這堂課上并沒有做到,還是缺乏了趣味性,還不是非常地有激情。然而作為語文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語文的魅力,切身感受到這科的激情,就必須要帶動一些相關的氛圍,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對語文能夠充滿熱情地區學習。
那如何能激發學生的激情,我回去反思了一下,除了老師的魅力之外,也要尊重學生的求學需要,多些展示學生喜歡看的、了解的資料,那么我在這次的備課中也準備了許多直觀的、有趣的圖片,也的確調動了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那么在這方面應該保持下去。學生的喜好,不僅是可以看的,如果是可以親身實踐,調到學生去實踐會更有利于課堂的開展和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比如在講授的過程中利用一些小游戲豐富課堂生活,解放孩子的天性。
因此可以嘗試多種教學形式,比如利用八大智能特點來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課堂上多些交流,可以讓孩子們多些展示自我、體驗成功。通過這些交流,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平臺去全面發展孩子的個性,也可以讓他們豐富體驗,提高成就感,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但是這節課中是沒有實現的,原因有二:一為備課不夠完善,沒有將這個教學過程體現,二為時間上不允許。這就需要對教學的綱領和這篇課文的整體更有個深刻的把握,明白哪些可以略講,哪些應當詳細講。
三、應讓學生多一些動筆
課文中有許多知識點,比如“大家急得團團轉”,可以多設置一些練習,比如開心得___、緊張得___;“愛迪生一溜煙似的奔出大門。”,這是一句比喻句,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寫出這句話中是把___比作___,再讓學生仿寫或者寫一個比喻句;還有“又急又氣”這個知識點,可以增添練習:又_又_、又_又_、又_又_。通過舉一反三地模仿和練習,掌握這個知識點。
四、應給時間多讀,在讀中感悟。
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干。想象、思維、技能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著在這一主干上。所以在語文課上,除了老師引導、學生自我探索之外,還要有時間給學生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感悟課文內容,在讀書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的情感,從而自己把握其中的感情,更好地深入理解課文。在這一堂課中,雖然有時間給學生讀書,每個自然段都會齊讀和就某一句話指名讀,但是讀的也不多,應當在讀的時間再多些會更好。
五、教態方面的不足
這次的授課過程中,自我感覺還是挺放松的,不過據來聽課的老師的指導說,走動得過于頻繁,有些讓人覺得過于緊張,也許這是我的不自覺動作了,下次授課要謹記教訓。另外,聲音也不夠響亮,以后要在這方面多做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