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五教案(精選2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五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團、量”等12個生字。會寫“誰、怕”等6個字。
2、朗讀謎語,邊讀邊想,能說已是怎樣猜出來的。
3、有收集謎語和自編謎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
教學難點 :
能說已是怎樣猜出謎語的,有收集謎語和自編謎語的興趣。
一、借助“多”字,學習諺語。
1.引出“多”字,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坐的真,看你們的眼神我就知道咱們班的孩子一定都很聰明!老師寫一個漢字,考考大家,看你們能不能認識這個字。板書“ ”,可以猜一猜。
在古代,甲骨文中的“多”就是這么寫的。再猜猜古人為什么用這個符號表示“多”呢?
師:古人造字的時候也許是這樣想的。古人把漢字造好以后,在使用中又不斷地修改完善。比如,這個“多”字就經歷了多次的字形演變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道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識字5》就處處講到這個“多”字。
低年級學生認知比較直觀,注意力的持久性低,因此本課以“趣”貫穿全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以興趣為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這五條諺語,一邊讀,一邊用筆圈出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學生勾畫生字,朗讀課文。)
2、現在請你們同桌換著讀,互相糾正讀錯的讀音。
(卡片出示容易讀錯的字“搓”) 師:認識這個字,嗎?
3、搓搓小手做搓的動作。
結合實際,動手操作,讓學生理解詞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再出示“搓繩”師:讀這個詞同時做動作。學生讀詞語并做動作。
5、出示“謀”、“柴”提醒大家注意。生讀。
二、借助圖畫,理解涵義。
1. 圖意結合,識字寫字。
老師剛才介紹大家讀這五條諺語時,說這幾條諺語都說到一個“多”字。你們發現了嗎?
2.體驗實踐,識字寫字。
剛才小朋友們真會發現,第二條、第四條諺語說到四“多”。這其實告訴我們人多──計謀廣。人多──力量大。其余三條諺語沒用到“多”字,就與“多”沒有關系嗎?
3、課件出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這里說的是什么多?沒有“多”字呀,哪個地方表示筷子“多”?
4、教師拿出一把筷子和一根筷子,指明讓一名比較胖的孩子折一把筷子,讓一名比較瘦的孩子折一根筷子。號召大家給他們加油。
5、板貼這幾個字。“斤,根,滿”用換一換,加一加等方法識記。
6、 學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紅寫這三個字。
7.揭示諺語涵義。
三、深入鞏固,智慧延伸。
1、生字在句子中,大家都會認了,老師把生字單獨拿出來,你還認識嗎?
生開火車識字、組詞。
2、聽寫8個生字。
3、指導學生自由背誦后,抽背,學生都能背誦。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五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運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鞏固識字,并引導發現偏旁與字義的關系。
2、能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用數量詞填上相應的事物名稱。
3、朗讀詞語、通過讀記積累詞語。
4、正確、流利、有感情背兒歌。
5、圍繞“合作”這個主題,進行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
1、運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鞏固識字,并引導發現偏旁與字義的關系。
2、能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用數量詞填上相應的事物名稱。
教學用具:
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圖片。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運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鞏固識字,并引導發現偏旁與字義的關系。
2、能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用數量詞填上相應的事物名稱。
3、朗讀詞語、通過讀記積累詞語。
4、正確、流利、有感情背兒歌。
一、導入
(播放音樂)聽到選這熟悉的聲音,又到了“我的發現”時間了,這一次我們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二、我的發現?
1、出示課件(帶有“钅、衤、疒”旁的三組字)
钅鋼銅鐵釘
衤被裙褲襖
疒病疼痛瘋
2、學生自由讀一讀,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發現。
3、交流發現:每一行的字都有一個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點擊偏旁)
可是,你們知道嗎?這12個字里藏著秘密呢?聰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導學生觀察課件的12個字與“钅、衤、疒”字的關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與金屬有關;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與服裝、被子等有關;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與疾病有關)
4、小組讀、指名讀、互讀、再脫掉拼音讀。
5、你還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
(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通過交流識字經驗增強識字的自豪感。)
6、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字的偏旁與字的意思有關。
三、我會填?
1、出示課件(不帶詞語)
一只一個一把
一塊一條一盤
2、你能根據量詞填上相應的事物名稱嗎?(小組內練習后推薦一人講給大家聽)
3、指名領讀,同桌互讀,拍手讀,男女生對讀。
4、在生活中像這樣的詞還有很多,你會說嗎?
5、拓展:
五顆一座一本
一幅一架一間
四、我會讀?
小朋友們認得、填得真好,咱們接著往下學。(點出“我會讀”。)?出示課件圖片上寫著“我會讀”中的詞語。
書桌板凳椅子棉被運動褲
本領習慣宣布稱贊議論紛紛
自信容易粗糙疲勞吞吞吐吐
學生自己讀一讀詞語,邊讀邊想:這些詞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讓學生說說“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詞語。
五、讀讀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繞口令形式的兒歌,在教學中要以讀為主,熟讀成誦。讓學生借助插圖,在讀中感悟。
1、下面我們就來學一首兒歌:走山路。(出示課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練讀,注意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配樂朗讀)
3、多種方式練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邊評邊讀,組內讀,男女生讀,齊讀,邊讀邊做動作……
4、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看課件:小豬、小鹿和小兔為了什么事急壞了?
6、老師指著課件讓學生自由發言。
7、指導背誦(四人小組合作、開火車)
8、齊背兒歌。(配樂)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圍繞“合作”這個主題,進行口頭表達。
口語交際:合作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與別人合作做成過事情,選一件講給同學聽。聽的人可以插話,可以提問題。再評一評哪件事做得好,誰講得清楚、明白。
1、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合作的圖片。
2、指導學生簡單地說出圖意。(讓孩子們暢所欲言)
3、板書課題《合作》
4、師講合作做成的故事
5、小組內每人講與別人合作做成的事,然后小組派代表在班里講。聽的人可以插話,可以提問題。(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增強了口語交際的自信心和勇氣)
6、再評一評哪件事做得好,誰講得清楚、明白。(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培養健康的人格,發展健康的個性)
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而且要發揚團結合作的精神,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功,希望每個人多關心身邊的小事,做合格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