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通用2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結合閱讀體驗,交流連續細致觀察的好處,逐步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語文要素】
2.能正確搭配動物和它的“家”,知道動物的“家”有不同的說法。
3.通過比較句子,體會表達的準確性。【語文要素】
4.積累與秋天有關的氣象諺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比較句子,體會表達的準確性。
2.積累與秋天有關的氣象諺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結合閱讀體驗,交流連續細致觀察的好處,逐步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重點)
2.能正確搭配動物和它的“家”,知道動物的“家”有不同的說法。(重點)
一、交流平臺:觀察的方法
1.引導學生回顧課文,說說本單元課文中讓自己印象深刻的表達、準確生動的語句,以及從中感受到的作者進行連續細致觀察的表現。
2.出示“交流平臺”的三個例句,朗讀句子,交流其中有哪些作者連續細致觀察的表現。
。1)如,第二個例句有對爬山虎的腳的變化的觀察;第三個例句,不僅觀察了蟋蟀住宅外部的特點,還傾聽了蟋蟀的歌聲。
。2)閱讀泡泡框中的提示,體會連續細致觀察的好處。
3.遷移運用。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及時記錄下來,為自己的習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二、詞句段運用:為動物找家
1.根據示例,讓學生初步感知動物的“家”有不同的表達。
2.結合生活實際、借助圖片或視頻感知“圈、廄、棚”等動物的住所。
。1)將不同動物和它的“家”用線連起來。
。2)讓學生嘗試連線,在交流匯報中體會表達的豐富性。注意有些詞語的搭配是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如,“廄”只能與“馬”搭配組成“馬廄”一詞,“狗”的住所只能稱為“狗窩”而非“狗洞”(狗洞指的是供狗進出的通道)。
3.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說說更多類似的詞語,并鼓勵積累、運用。
第二課時
1.通過比較句子,體會表達的準確性。(重點)
2.積累與秋天有關的氣象諺語。(難點)
一、詞句段運用:體會表達的準確性
1.初步感知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1)(課件出示兩組句子)采用師生、同桌、男女生合作等多種形式朗讀句子,說說加點詞語的意思。
。2)深入思考,句子加上加點詞語后,意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讀句子,討論,并交流。教師及時進行評價。
師總結并出示課件:
“逐漸”一詞寫出了爬山虎的腳是一點兒一點兒變成灰色的,而不是一下子變成灰色的。這個詞語讓句子表達的意思更準確。
“最多”一詞,說明隧道最深有九寸,從中能夠體會到作者一定經過反復觀察,甚至是測量才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作者的觀察是耐心而又細致的。
2.在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整體朗讀。讀“逐漸”時可通過拉長語音,感受時間推移的過程;讀“最多”時可加重語氣,體會對蟋蟀住宅描寫的精準。從而體會意思的不同,以及表達的準確性。
3.放手讓學生在本單元學過的課文中找出這樣表達準確的句子,通過品讀,感受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
二、日積月累:與秋天有關的氣象諺語
1.(課件出示諺語)先引導學生自讀,在此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的讀,體會諺語短小精練、朗朗上口的特點。
2.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對諺語的理解,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相機進行講解。同時感受先民善于觀察、善于總結的品質。
(1)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后,天氣轉涼,不再需要用扇子。
。2)二八月,亂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時天氣冷熱多變,人們穿衣服沒有一定之規,有的人捂得嚴實,有的人則穿著輕薄。
(3)夏雨少,秋霜早: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會提前。
。4)八月里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到了農歷八月份,大雁就開始向南飛去,大雁一旦南飛,就表示要下霜了。
(5)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每下一場秋雨,天氣就會變冷一些,下了多場秋雨后天氣就冷得該穿棉襖了。
。6)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長江中下游地區,在農歷八九月還很暖和,甚至十月天氣還溫暖如春,俗稱“小陽春”。
3.學生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積累諺語。
4.拓展其他氣象諺語,豐富積累。
如
(1)春雨貴如油,點滴無白流。
。2)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優點在于放手讓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秩序井然,氛圍較好。在“詞句段運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采用師生、同桌、男女生合作等多種形式朗讀句子,指導學生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理解加點詞語的作用,并通過朗讀的形式再次進行鞏固。
最后,我放手讓學生在本單元學過的課文中找出這樣表達準確的句子,指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理解表示程度或表示限定的詞語在增強句子表達上的作用,通過品讀感受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這樣,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更加注重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和嚴謹性,逐步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 篇2
一、教材:
《語文園地三》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練習課。本園地共包括我的發現、讀讀認認、我會填、我會讀、口語交際、展示臺、寬帶網七個內容。
二、學習重點、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認知學習情況,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把引導學生運用規律自主識字以及我的發現中詞語的內在聯系作為本園地學習的重點,把創設情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作為本園地學習的難點。
三、學習目標:
根據課標對低年級學習目標的要求,學材內容的分析和學生學習認知的情況,我來陳述一下本園地的學習目標的制定:
1、通過自讀、互讀等多種形式認讀,發現每組詞語的內在聯系,說出每組兩個詞語的形式及意思的不同。
2、借助拼音,讀準“讀讀認認”中生字的音,通過不同形式的認讀,認清字形,在比較反義詞的過程中,了解字義,并進行口頭組詞或說句子。知道運用反義詞來認識生字,積累反義詞。
3、回憶學過的課文,根據課文的學習,想想詞語的意思,選擇與之搭配的恰當的詞語寫下來,并積累這些短語。
4、借助拼音,讀準古詩的字音,借助插圖或錄像,感受草原美景,再通過范讀,自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讀出節奏,讀出感情,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5、通過觀察家鄉風景,查閱家鄉文化,物產等資料,把觀察和了解到的情況通過畫畫,拍照,寫話等形式記錄下來,積極參與“夸家鄉”口語交際活動,向同伴介紹家鄉時,做到句子完整,意思清楚明白,聲音響亮,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組成一段夸家鄉的話寫下來。
6、借助口語交際和寫話,把自己收集到的家鄉資料展示出來,進行詞語接龍游戲,在展示和游戲中感受家鄉和祖國的美。
7、通過查閱地圖,上網收集,了解我國各省市和不同民族,和同伴交流自己感興趣的民族,服飾,生活習慣或各省市的地理位置。
四、評價方案:
針對以上制定的學習目標,我采用如下的評價方案:
1、針對學習目標1,通過自讀、指名讀、同桌互查的、拓展練習的形式來評估,95%的學生能說出每組兩個詞語的意思不同。
2、針對學習目標2,通過反復讀詞,說說詞語在詞義上的聯系,在交流、練習中,傾聽觀察評估學生對反義詞的掌握。90%的學生能認讀、填寫反義詞、說反義詞。
3、針對學習目標3,通過不同形式練習,在讀、說、練寫中,觀察了解評估學生對短語的掌握情況。90%的學生達到會正確填寫補充短語。
4、針對學習目標4,通過自讀、齊讀、分句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來評估,93%的學生做到把詩歌讀出節奏,讀得流利有感情。
5、針對學習目標5,通過課堂觀察、小組交流、在班上說的形式來評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90%的學生會把話說完整,句子說通順,使聽的人聽明白。
6、針對學習目標,6,通過課堂觀察、小組交流、指名在班上說的形式來評估,90%的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會積累展示自己課外學習運用語文的能力。
7、針對學習目標7,通過課堂觀察、小組交流、指名在班上說的形式來評估。90%的學生初步具有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導學法:
有了明確的目標,再配以適當的教法、學法,定能為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插上翅膀。本園地我運用的導學法有引導法創設情境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交流法
六、課前準備準備:
這節課的課前準備有:
1、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2、學生準備口語交際時用的收集到的風景名勝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3、中國地圖。
七、教學過程:
在本園地的七個練習內容中,今天我主要來說一說口語交際的設計訓練:
。ㄒ唬┝私饧亦l。(課前準備)
課前在家人的幫助下,搜集有關家鄉的歷史、名勝、風景、特產等方面資料。資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圖片或照片?梢圆殚嗁Y料、可以參觀游覽、可以調查訪問。積累對家鄉更多的感性知識。自由選擇其中一個方面去搜集信息,進行整理,可以把特產帶到課堂上讓大家進行品嘗。
要夸家鄉,不僅要對家鄉有感性的認識,還要對家鄉有更多深層的了解。在上課前,布置學生在家人的幫助下,搜集有關家鄉的歷史、名勝、風景、特產等方面資料。資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圖片或照片?梢圆殚嗁Y料、可以參觀游覽、可以調查訪問。使學生積累對家鄉更多的感性知識。
。ǘ┘と。
1、播放《誰不說咱家鄉好》的磁帶音樂,并出示歌詞,學生欣賞。
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云繞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一陣陣歌聲隨風傳,綠油油的果樹滿山崗,望不盡的麥浪閃金光,豐收的歌聲響四方,幸福的歌聲千年萬年長。
2、誰愿意來說一說,這首歌是怎樣夸家鄉的?
3、是!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呀!熱愛家鄉的心情是一樣的,可大家熱愛的家鄉卻是各不相同的。課前,我們已經走進了美麗的家鄉,了解家鄉的風光、家鄉的變化、家鄉的物產。今天咱們要開個小小的聯歡會,主題就是《夸夸我的家鄉》。把你搜集到的資料展示出來吧!
音樂也是信息社會中信息呈現方式之一,這樣導入,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在內容上也切入主題。可謂一舉兩得。
。ㄈ┦痉兑,搭建說話平臺
1、展示資料夸家鄉。
分組交流整理收集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說特產以示范引路。
大家交流得很熱烈,我們知道新鄭大棗美名揚。我特別喜歡吃大棗,我們先來把新鄭的大棗介紹一下吧!說說它是什么樣?怎么吃?什么味道?
3、指名說,示范介紹。
4、聽了你的介紹,老師真想吃啊!我們新鄭不但大棗聞名。具茨山,鄭風苑,軒轅故里等風景名勝,還有龍湖的櫻桃等特產也很出名。你想向大家介紹什么呢?
教師以適當的引導啟發學生本次交際活動可以從說特產入手,也為學生歸納整理自己收集的資料提供了參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一種很自然的狀態下進行了雙方的交際行為,從原來零碎的語言到能有序、連貫的述說,無不體現著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優秀學生介紹家鄉特產的示范解說,為下面要進行的人人參與夸家鄉做到了很好的引路。在不知不覺當中化解了學生交流學習的難點。
。ㄋ模┬〗M活動,充分交流。
1、分組相互介紹。(一人發言后,其他同學可自由補充)
2、小組派一位代表在班上交流介紹。
教師適時提些問題,如:具茨山,軒轅故里,鄭風苑在新鄭的什么位置?有些什么景點?美在哪?等隨機指導學生怎樣把事物說具體,怎樣說更吸引人。
分小組交流給了每個學生平等的機會,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成了評價和被評價的兩個主體,他們的直接對話,坦誠交流,比起[內容來于Y—Y_課—件_園 ]教師的評價來,更容易接受。從而使學生的介紹通過補充和評價逐漸達到完善,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悄然中進行了語言訓練,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五)動筆寫作夸家鄉。
1、剛才,我聽了你們的介紹非常的感動,為你們的博學多識,也為你們對家鄉的熱愛。下面請拿出你們的紙和筆,把自己介紹的內容和聽到的、看到的有關內容加以綜合,組成一段夸家鄉的話寫下來,也可以給自己的畫或照片配上一段文字,還可以用連環畫的形式來表達你眼中的家鄉。
2、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夸家鄉。
3、 把寫好的話,畫好的畫與你的伙伴交流分享。
“動筆夸家鄉”以靈活多樣的寫作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廣闊的個性發展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夸家鄉的過程中又一次經歷了情感的歷程!芭c伙伴交流分享”讓學生學會了欣賞,感受自己與別人成功的喜悅。
。┥A情感,課外延伸。
同學們,我提議大家在課余時間用各種方法去收集有關家鄉的歷史、名勝、風景、特產等方面資料,更全面的去了解家鄉。
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這節課這樣設計,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極大的豐富了信息量,并把課內外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帶著信息進課堂,又帶著信息出課堂。落實目標5。
。ㄆ撸┍緢@地學習的設計,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解讀,制定了明確具體可行性強的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結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及兒童的認知水平,老師創設情境,借助圖畫,兒歌,對對子游戲等,讓學生通過觀察,練讀,展示交流等,在輕松,民主,尊重,平等的交流中,身心愉悅,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的快樂學習成長。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張揚的舞臺,生命活力的展現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