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3.初步感知比喻句,能夠用“……像……”說一句話。
4.初步培養學生從小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重點字詞“攥”、“躍”“企盼”。
2.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風景優美及人物美好的心靈。
3.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直接引入,復習生字
1.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清澈的湖水》,一起讀課題。
2.復習生字:課件出示生字詞:側、卷、欣、賞、龜、鏡、映、幻、演、蕉、扔、跨
。1)自己讀一讀。
(2)開雙軌火車,一人讀字,一人組詞。
二、品讀句段,感受景美
哈1.過渡:從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小潔被湖里美麗的景象吸引住了。那湖里面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呢?請大家仔細地讀讀課文,用波浪線把描寫美景的句子畫出來,美美地讀一讀。
2.反饋,隨機引導,指導朗讀。
指導朗讀句子:
。1)“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湖水的清、靜、美)
。2)“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像正在賽跑呢。
。3)理解、感受:展翅欲飛
。4)用“ 像 ”的句式說話。
3.啟發引導:除了山石,你還能在湖水里看到什么?
反饋,隨機引導,重點朗讀。
指導朗讀句子:喲,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呢!
。1)讀句子,感受小魚躍出水面的姿態。
(2)感受“躍”字的妙用。
(3)做動作,讀句子
預設1:“躍”字寫出了小魚躍出水面的速度很快。
預設2:“躍”字表現了小魚躍出水面的姿態輕盈和優美。
(4)課件:欣賞魚兒躍出水面的情景。
。5)多形式朗讀,并學著小魚躍出水面的樣子,一起邊做動作邊讀這句話。(課間操)
4.欣賞:“湖光山色,游魚嬉戲”的圖片,教師激情解說:這清澈的湖水真是一面神奇、美麗的鏡子呀!藍天 、白云、變幻的山巒,山石、樹木、花草,以及游人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還有那活潑可愛的小魚,構成了一幅多么優美的圖畫!引導學生讀下列兩個句子。
“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喲,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呢!
三、抓住動詞,感受小潔心靈美。
1.小結過渡:小潔欣賞著這美麗的景色,手里卻緊緊地攥著面包紙。(指板書中的“攥”字)
2.引導想象:她為什么她要緊緊地攥著面包紙?
3.反饋,隨機引導感悟。
4.讀讀課文的第4自然段,對比“小男孩的行為。”
。1)抓住“扔”字感受小男孩不雅的行為。
(2)啟發想像“扔”走了什么?
5.讀句子“難怪小潔回過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
。1)指導朗讀。
(2)給“企盼”找個近義詞。
(3)想像小潔“企盼”什么。
6.指導朗讀句子:跨步上岸,四處張望,好像在尋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
7.想像故事的結局,從“尋找”一詞引導。
8.小結提升今天這節課我們跟著小潔欣賞到了優美的風景,感受到了小潔那美好的心靈,愿這清澈的湖水永遠留在每個小朋友的心田。
四、完成課堂作業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環節教學過程意圖組織教學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27課,請同學們齊讀一遍課題。
2、上一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自學了課文的生字詞,了解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F在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上節課學得怎么樣。看,誰能完成這個填空:
小潔跟隨爸爸、媽媽出去游玩,被湖里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不忍心將(面包紙)扔進湖里,當她看到一個小孩把(香蕉皮)扔進湖里,她感到非常的(不滿),最后船*岸了,小潔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可以同桌討論一下,看誰最快完成)
3、看來上節課同學樣學得真不錯,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和小潔一起去游玩,好不好?好,讓我們蕩起雙漿出發吧。ㄅ錁沸蕾p:《讓我們蕩起雙漿》) 1、揭示課題。
2、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
3、通過生動有趣的flash或mtv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讀課文
品句子
1、大自然真美。∶利惖娘L光配著動聽的音樂,老師發現同學們都看得入神了。你們看(貼人頭像),小潔也看得入神了。她看什么入神了呢?(板書:入神)
2、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小潔在游玩的過程中看到哪些美麗的景象呢?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后把有關的句子用“ ”劃下來。
3、剛才,老師看到小朋友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讀書非常認真,現在請你們來說說,你劃了哪些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⑴ 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賽跑呢!
、啤『褚幻骁R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化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⑶ 瞧,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正在給游人表演呢!
⑷ 同學樣真會讀書,這些句子都是描寫小潔所看到的美麗景象,現在老師請同學們來動動小手:老師這里有三幅圖,是根據這些句子畫成的。誰能幫老師把它們貼在圖中適當的位置。(找學生上黑板貼畫)
4、這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么美麗的景色,你們喜歡嗎?那我們讀這些句子的時候就要讀出美的感覺來。(個別讀,比賽讀)
5、現在老師提出一個更高難度的要求,誰有信心把這些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配樂朗讀)。
6、找小伙伴或聽課的老師配樂朗讀。 1、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劃出寫景的句子。
2、利用貼圖,使課文描寫的情景再現,使學生感受環境的美。
3、激發情感,引導學生讀中感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讀議結合 體會思想
1、同學們都聽得入迷了,小潔也被這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板書:入神)看得入神了。但接著發生了什么事使小潔變得不滿的呢(板書:不滿)(課件出示有關句子,學生齊讀)
、拧∵@段話里面有幾句話?這三句話里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詞語呢?現在請同學們分四人小組學習,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同學討論,先自己試著解決,不能解決的等一下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啤〗鉀Q學生不懂的詞語(估計是:皺紋、企盼):
、佟幼餮菔尽安粷M”。(看課件理解皺紋)湖水生氣了,美麗的景象不見了,如果你看見了這個扔香蕉皮的小孩,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
、凇】磥硗瑢W們對這個小孩的行為感到不滿,小潔也和我們一樣,但小潔的心里不僅僅是不滿,更多的卻是企盼(板書:企盼)。企盼是什么意思呢?你們猜猜小潔的心里會企盼些什么?
2、但光是企盼是不行的,還要有實際的行動,小潔原來想把面包紙丟進湖里,后來她有沒有扔呢?你是從哪些句子知道的? 1、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充分理解課文中的生詞的意思。
2、設計問題,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從中使學生領悟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課外拓展 深化主題
1、看錄像:
⑴ 汾江河的水污染:同學們看,這是我們佛山的母親河,聽老人說,以前汾江河的河水很清澈,可以看見河底的小魚、小蝦,可是現在變了……
、啤⌒『恿鞯乃廴荆哼@是佛山市區內的一條小河流,同學們看,垃圾到處都是,河水變成了黑水……
2、看到這被污染了的河水,同學們,你們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3、如果人人都來保護環境、愛護環境那該多好!老師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設計環保標語來教育人們要保護環境,F在老師想邀請同學們一起來為環保寫一句話,可以嗎?(分組設計環保標語)
4、請各個小組的“環保小衛士”代表上前展示標語。 讓學生結合身邊的環境情況,為環保設計一條標語,從而再次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寣W生結合身邊的環境情況,為環保設計一條標語,從而再次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總 結
這堂課我們欣賞了美麗的景色,懂得保護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道理。相信有了小潔、你、我,還有大家的努力,湖水一定會變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也一定會變得更加的美麗!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1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隨課文理解字詞的意思,練習說話。
2.認識新部首“舟字旁”,正確書寫“船、眼、睛”等8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通過朗讀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4.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2學情分析
學生由一年級剛剛升入二年級,經過一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具備了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也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在全課學習中,共需識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識字、寫字、朗讀是教學重點,教師結合具體課文幫助學生識記生字,理解字義,在識字中學文,在學文中識字。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進行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再通過一些必要的說話訓練、想象練習,讓學生品味語言,在閱讀實踐中著力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3新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力求識用結合。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本課采取隨文識字和板塊識字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充分的讀寫,促使學生發現這些詞語的含義,提高識字實效。通過模仿課文句式,展開豐富形象的想象,練習說話,讓詞語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起來。
4重點難點
1.認識12個生字,隨課文理解字詞的意思,練習說話。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和行為美的和諧。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隨課文理解字詞的意思,進行“ 像 ”的句式訓練。
2.認識新部首“舟字旁”,正確書寫“船、眼、睛”3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1-3自然段,體會描寫景色優美的語句,感受風景的優美,嘗試背誦描寫美景的句子。
學時重點
1.認識12個生字,隨課文理解字詞的意思,進行“ 像 ”的句式訓練。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體會描寫景色優美的語句,感受風景的優美。
學時難點
感受風景的優美,讀出景物的美。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清澈的湖水》
1.談話導入。
2.板書課題,生讀課題,認讀“澈”字。
[設計意圖]課前選用學生熟悉的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歌曲的'意境跟文
本基本一致,激發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情境,為下文感受畫面美做鋪墊。
活動2【講授】《清澈的湖水》
初讀課文,讀準詞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文句。
2 讀字詞,并正音。
3.認讀多音字“卷”。
4.讀去掉拼音的生詞,相機識記、學習形聲字“蕉”、“鏡”、“跨”。
5.理解運用“欣賞”。
展開想象,欣賞美景
圖文對照,學詞“兩側、卷起”。
1.出示句子,生試讀。標出停頓符號,生再讀。
2.看圖理解“兩側”、“卷”,個別讀、再齊讀“卷起白色的浪花”、“長長的波紋”。
3.指導朗讀第一段。
[設計意圖]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隨文識字,能更有效地讓學生在文段中理解字詞的意思,學習規范的表達。老師通過文中的句子“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駛,船頭兩側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著一條長長的波紋!焙拖鄳膱D,讓學生充分理解“兩側”、“卷”。
學習用“ 像 ”句式說話,感受山石的多、美。
1.出示要求:自讀2-3段,用橫線畫出描寫美景的句子。
2.生讀課文,畫句子。
3.學生匯報所畫句子。
4.理解句子“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像正在賽跑呢!斌w會山石的多與美。
5.出示“ 像 ”,分層次練習用“像”說話。
6.試背描寫山石的句子。
[設計意圖]用表演,想象等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畫面的美感,用詞的精妙。學以致用,仿照課文分層次練習說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學詞“映出”“變換”,感受湖水的清澈。
1.出示句子,理解“映”、“變幻的山巒”。
2.想象畫面,體會湖水的美。
3.小結,配樂美讀。
四、歸納方法,指導書寫
1.認識“舟”字旁。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要點,出示兒歌,歸納方法。
3.師范寫“船”、“眼”、“睛”。
4.生寫,師巡視指導坐姿和寫字方法。
5.展示生寫字樣本,引導學生評價與修改。
[設計意圖]出示“舟”字演變過程,展示漢字魅力,引起學生寫字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規律,出示兒歌,歸納方法,提高了寫字效率。師巡視指導坐姿和寫字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展示和評價環節能扎實地落實寫字訓練,提高寫字質量。
五、小結課文埋下伏筆
活動3【作業】《清澈的湖水》
六、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讀讀說說”,練習用“像”說一句話。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分析:
跟隨著小潔的目光,我們欣賞著藍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躍的“青蛙”、展翅的“雄鷹”、賽跑的“龜兔”,栩栩如生,美不勝收。當小潔正想把面包紙扔進湖里的時候,她看見那清澈的湖水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蔚藍的天空和如畫的山巒。誰忍心把這“鏡面”打破呢?小潔攥緊了面包紙,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遺憾的是,那面“鏡子”還是被一個小孩弄了個污點。那塊香蕉皮,嚇跑了小魚,就連湖水也“皺起了眉頭。清澈的湖水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小潔只是在那面“明鏡”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開的手,但對每個人來說,在這一瞬間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這點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潔美好的心靈。讓我們把這清澈的湖水,作為一面永遠的“明鏡”吧。別忘記小潔那企盼的目光。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3.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
四、教學理念: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白x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你去游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里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嗎?對。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 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關系,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系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讀后互評,評后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鑒。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地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后滲入評價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五、教學過程設計
景色美與行為美的和諧是本文的主題,面包紙是本文的線索,“剛想、生怕、攥著”等詞語是理解課文的關鍵;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扔香蕉皮的小孩與小潔行為的對比,湖面的變化是文章的含蓄表現手法。抓重點、析對比、明線索、攻關鍵,就達到了理解課文的目的。教學中利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練習朗讀。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實踐,達到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的教育目的。
教學時,通過朗讀表現出文章的起伏變化,人物內心感受的前后不同,這是本文朗讀的重點和難點。朗讀感悟訓練要有梯度,不同的環節要有各自的側重點。如,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賽讀課文,正確流利;評讀課文,相機糾正;再現情境,引導感悟。
1.看課文插圖或播放多媒體課件(小潔乘船在清澈的湖中欣賞兩岸景色的畫面),聽配樂示范朗讀。
2.提問:當我們蕩舟湖上,你的心情如何?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第一、二自然段呢?
3.朗讀以上段落。比比誰能把美麗的景色和人物愉快的心情讀出來。
4.透過動作,體會心理。
課文中兩次寫小潔“緊緊攥著面包紙”,從這兒你體會到什么?應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小潔生怕面包紙掉進湖里的心情?(重讀“緊緊地攥著”)
“小潔回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薄八敝傅氖钦l?你從“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體會到什么?
5.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討論: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6.自主學習,背誦課文。說說你喜歡課文哪部分,把它背誦下來。
(三)實踐活動
1.開展“彎彎腰,拾起一片紙”活動。
2.以《文明,只差那么一點點》為主題開展一次小小討論會。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白x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你去游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里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嗎?對。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關系,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 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系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 讀后互評,評后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鑒。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地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后滲入評價信息,
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一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及生字組成的生詞。認識4個字。
(2)培養學生用各種方法讀懂課文、質疑、合作解疑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公德。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難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解決方法:以讀代講、聯系實際、討論思考、電教輔助。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課件出示課文插圖)生復習說說上節課的學習內容。老師相機用簡筆畫畫出:湖、魚、山、樹林、木船等并板書課題,讀題。師:導入。
二、熟讀交流學生自由讀課文,把最喜歡的、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找出來美美地讀一讀,并告訴自己的小伙伴什么喜歡它。(學生自由讀書,找句子,小組討論交流。)
三、美讀升華
師:(檢查交流情況)。誰敢第一個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老師聽?
生:我最喜歡這兩句:“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師:你真勇敢!還有哪些小朋友也喜歡這兩句,我們一起站起來讀好不好?(學自由生站起來讀。)
師:誰是班里朗讀最棒的,請你讀一讀。
師:還有誰認為比他讀得更好,站起來讀。(學生踴躍站起來讀。)
師:你讀得真好,完全有資格當導游員了,小游客們,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問小導游嗎?
生:我想問問他,什么是“山巒”?
小導游:“山巒”就是“山峰”的意思。
生:謝謝你,小導游!
師:剛才這位同學能抓住不懂的詞語提問。真不錯!還有別的同學有問題嗎?
生:請問,什么是“變幻的山巒”?
師:(播放課件)小導游,請你仔細地看看畫面,根據畫面解答這個問題。
小導游:“變幻的山巒”指的是水面上的山隨著水波在動。
師:還有同學想說說不同的看法,請說吧。師引導生觀察畫面后,各抒己見,引起爭論。
師小結學生理解的情況并引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繼續質疑。
生:我想問問老師,為什么說湖水像一面鏡子?
師:你真會提問題,能抓住不明白的句子來提問。(播放課件)請看這幅圖,誰來幫老師回答他的問題?
生:因為水面很平靜,映出了藍天、白云。
生:還因為湖水很清澈,把藍天、白云的倒影映在水面上。所以就像一面鏡子一樣。
師:說得很好!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為什么說小潔“覺得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生:因為藍天、白云倒映在水里,所以小潔有這種感覺。
生:因為小潔坐在船上,船在水面行駛,清澈的湖水里有小魚在游,小潔覺得自己和它們一樣在水里游。
生(舉手,迫不及待):我還有補充!因為水面倒映著藍天、白云,看見這微微搖晃的“天空”,小潔覺得自己就像小鳥一樣在天上飛一樣。
師:謝謝大家為我解答。看見這迷人的湖水,你想怎么夸夸它?
生:這里的湖水真清啊!(板書水清)
生:這里的水真美啊!
師:這么美的湖水,讓我們一起來用自己的話夸夸它吧!引導學生美讀。(學生紛紛說出不同的贊美之詞。)
師(過渡):我們的小船劃呀劃,你們又看見什么美景了?誰能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我喜歡第二自然段的:“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 青蛙,……好像正在賽跑呢!边@一句。出示這句子,說說喜歡它的理由。
生:因為這一句說出了山石的各種形狀,有的像老鷹,有的像龜兔,有的像青蛙,真奇怪。
師:你真懂欣賞。ò鍟荷狡妫┻有誰也喜歡這一句?(一位學生讀。)還有比他讀得更好的嗎?(指名有感情地讀。)
師:你讀得真棒!讀出了驚奇的語氣。愿意讀的小朋友請站起來像他這樣讀,還能配上動作讀嗎?(學生一起站起來邊感情朗讀邊做動作。)
生:老師,我有問題,什么叫做“展翅欲飛”?
生:我知道,就是伸開翅膀飛呀飛。
師:哦?那石頭飛呀飛?
生:不會,展翅欲飛就是展開翅膀快要飛起來。像根雕的老鷹一樣。讓學生一起做“展翅欲飛”動作,體會詞義。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說話。
生:那邊的山石像一頭大象伸長鼻子在喝水。
師: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能像小潔那樣有條理地介紹這些山石嗎?
生:看,那邊的山石有的像一個小孩在踢球,有的像一只威武的獅子,還有的像一只小羊在山上吃草。
生(紛紛起立):我還想說!
師:還有那么多的同學想說,就把你們想說的話說給你的同桌聽吧!(學生練說)
師小結過渡:這秀麗的水倒映著奇異的山,這奇異的山環繞著秀麗的水,連河里的小魚都想跳出來欣賞呢!(播放課件:小魚躍出水面的畫面)?凑l最快找到書中描寫小魚的句子,一起讀一讀。(學生找出句子齊讀。)
師:小魚為什么要給我們表演?
生:因為它想看看我們。
生:因為它想和我們交朋友。
生:因為小魚也被湖周圍的景色吸引住了,也忍不住跳出水面來欣賞。
師:看見這么可愛的小魚,黃老師忍不住也想讀一讀,如果我讀得好,請你們給一些掌聲鼓勵一下。(師范讀,生鼓掌。)
師:謝謝大家的鼓勵,你們想讀一讀嗎?(學生模仿老師感情朗讀。)
師:我們在剛才的游覽過程中,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湖光山色,還和可愛的小魚交上了朋友。哎!我們的好朋友小潔呢?她在做什么?找出描寫小潔的句子在小組里讀一讀,看哪組找得最快!(學生用筆畫出有關句子,老師檢查畫句子的情況。)
師:請大家在小組里再把這些句子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小組交流討論)。
生:我讀懂了小潔知道保護環境,不亂丟面包紙。她知道應該把面包紙扔進果皮箱里。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最后一段里“船*岸了,小潔手里還是緊緊地攥著面包紙……飛快地向前跑去!敝赖。
師:你真能干,會從句子中找答案!還有誰想說一說?
生:我讀懂了小潔本來也想把面包紙扔在河里的,可是后來她又沒有丟。
師:為什么?
生:因為她剛想丟,卻被湖里美麗的景象吸引住了。湖水清澈,水面倒映著藍天、白云,還有小魚在游,如果丟了的話,湖水就不美了。
師:你真會讀書!
生:我還讀懂了有一個小孩把香蕉皮扔進水里。小潔非常生氣。我是從“突然,一個小孩……”(學生讀這三句話。)讀懂的。學生自由讀這三句話。
思考:如果你是小魚,會怎么想?如果你是湖水,又會怎么說?
生:我會想,這個小孩真壞,剛才我還給你表演呢,現在你怎么丟香蕉皮嚇我?
生:我會說“請你別亂丟垃圾,不然我就會變得不美的!
生:我要是湖水,我還會說:“請你別亂扔香蕉皮,你看,我都起皺紋了,美景也被你破壞了,小魚也嚇跑了,你忍心嗎?
生:我從這里還讀懂了,小潔對這個小孩不滿,因為她回過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
生:老師,我不明白小潔為什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因為剛才小男孩扔香蕉皮把湖面的美景破壞了,小潔希望湖水又變得像剛才那樣清澈、美麗。
生:現在我明白了,小潔企盼湖水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師:如果你是小潔,會怎樣勸這位男孩?找到你的好朋友,練習表演。(學生下位找朋友表演,指名個別上臺表演。)
師:如果我是這個小孩,一定接受你們的意見!我替他謝謝你們!
師:今天,我們和小潔一家在游玩時,感受到了山美,水美,人——(更美)。ò鍟喝嗣溃
四、總結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湖光山色,還知道了要像小潔那樣用自己的行為去保護環境。現在我們的桂林建設得很美麗,你們能以好市民的身份向后面的老師介紹我們的桂林嗎?學生下位與聽課老師進行口語交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能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科學地對教材進行了處理。采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選擇寫景的內容學習,在充分領略到景色美后,再讓學生找出描寫小潔的句子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設計,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思維訓練過程――即讓學生由感受具體形象的景美,升華到領悟抽象的人美。
一.這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主體”。這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習有選擇性,在學習中我讓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自由,并給足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選擇去大膽地探索。變以往的“一言堂”為“群言堂”,變“教師問學生答”為“學生問老師答,學生問學生答”讓人人都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
二、把激趣貫穿于整個教學中。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樂學的課堂氛圍。
三、造了一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氛圍。培養學生“人人善問”的習慣。并通過激勵的語言滲透了質疑的方法;激發了學生“人人求新”的欲望。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與空間;給了“人人成功”的機會。對學生每一點成功及時給予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貫穿課堂始終。
不足:
1、在教育監控方面對學生反饋的一些信息沒有及時捕捉到。因鼓勵學生學習獨立思考,忽視了大多數。
2、老師語言做得還不夠。
【教學評析】(象山區教研室劉輝平山小學賈慧芝)
這一課例緊緊抓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審美情趣來設計和組織教學,主要特點是:
一、課堂上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
1、學生有學習的自主權。老師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并給足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選擇的內容、學習方式、方法、合作伙伴去大膽地探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其合作精神。
2、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于嘗試、參與、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3、營造了一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氛圍。注重培養學生“人人善問”的習慣,激發學生“人人求新”的欲望。并在學生發言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知識形成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在教師指導下朝著“自能讀書”效益目標邁進,從而實現學生會學、會說、會想、學會創新、學會做人的素質教育目標。
二、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教材進行科學地處理。這篇課文,采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既抓住了課文的寫作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思維訓練過程――即讓學生由感受具體形象的景美,升華到領悟抽象的人美。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老師把學生始終放在“美”的課堂節律和氛圍中。情境、內容給人文字美、思想美,傳媒給人景色美、變幻美,板書給人畫面美、形象美,書聲給人音韻美、評價給人情感美,課堂給人結構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最終達到知與情的和諧統一。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也談體驗式學習方式──《清澈的湖水》教學談
聽了專家關于體驗式學習方式的講座,讓我對這種學習策略有了一個深一層的了解與認識,其實新的教育理念呼喚新的課堂教學方式,新課程強調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地觀察和體驗真實社會。體驗式教學倡導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思考與體驗,肯定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認識和感悟世界的能力。體驗式教學強調課堂教學的動態化,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什么是體驗式教學?我閱讀了相關材料,體驗式教學就是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自主、創新等主體精神為目標,以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情感為主要特點,以學生自我體驗為主要學習方式,力求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達到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激情與導行的相互促進。讓學生在體驗教學中學習有關的知識內容,領悟做人道理,選擇行為方式,實現“自我教育”。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認識提高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獨立創造的快樂,參與合作的快樂……從而使教學過程在學生主動、積極的體驗中,生動、活潑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其實我們的課堂也經常嘗試以體驗性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無窮潛能。在學習課本中文章時,學生對其理解,往往是各不相同,作為教師教師還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讓他們說自己所思,說自己所悟。像學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7課《清澈的湖水》一課,課文最后一段這樣寫到:船靠岸了,小潔手里還是緊緊地攥著面包紙。她跨步上岸,四處張望,好象在尋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
師:同學們想一想,小潔眼睛一亮,她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飛快地向前跑去呢?把你的想法與本組同學交流交流。
集體交流。
生:那么清澈的湖水,小潔不忍心把面包紙扔進湖里,一上岸,她看到了果皮箱,就飛快地跑過去,把面包紙仍了進去。
師:想得好,說得對。
生:我想她肯定是發現了一個大竹竿,她要把湖里的香蕉皮撈出來。
一生馬上站起來,說:“小潔發現大竹竿有可能,但她要去撈香蕉皮就不太容易了,湖里的水如果很深,弄不好小潔會掉進湖里的,太危險了。”
師:同學們快來幫小潔想想辦法!
生:小潔拿著竹竿可以去找大人幫忙。
生:我覺得小潔可以去找這的管理人員,讓他們去撈香蕉皮。
師:剛才說的方法不錯。
小潔還看到了什么呢?誰想接著談?
生:剛才大家說得對我有啟示,小潔上岸后,我認為她一眼就看到了管理員叔叔,她告訴叔叔快想辦法,把湖里的臟東西撈起來,好讓湖水變得更加清澈。
師:你認真聽了別的同學的發言,融入了自己的看法,真好!
生:我覺得上岸后的小潔一眼看到了剛才往湖里扔香蕉皮的小孩,她跑過去告訴小孩下次可別這么做了,要保護環境。
生:大自然多美啊,小潔就是個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好孩子。她又在前面發現了一個香蕉皮,所以她飛快地跑過去,趕緊把香蕉皮扔進了垃圾筒里。
生:老師,我認為小潔是發現了一個小牌子,她一定會找來筆寫上“保護環境,人人有則”的公益廣告。
師: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生:我想,可以在公園的門票上寫上“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生:我寫信給公園管理處,讓他們在湖的上空掛幾個氣球寫上愛護環境的條幅。
師:大家想得辦法真好,大家懂得了愛護環境,我想同學們肯定都能像小潔那樣做的,甚至比小潔做得還要好。
正因為學生有生活經驗,才有了他們課上的各抒己見,在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主張,選擇適合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的方式,煥發教學的一片藍天。
《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談
一、感悟自得,激發情感
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并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后,匯報自己所喜歡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只作引導。讓學生通過有目的、多形式的反復朗讀、默讀及配音等閱讀實踐,充分感知山石的有趣、湖水的清澈和小魚的可愛。根據小學生的思維品質,采用了多媒體等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美麗,再次讓學生通過朗讀把體會表現出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知情明理。
二、文圖轉換,情境再現
本課在學生充分感知大自然的美后,讓學生把心目中的清澈的湖水畫出來。意在培養學生想像力,引發濃厚的學習興趣,情境再現,表現學生對課文的獨特感受,強化記憶,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為深化主題作好鋪墊。
板書中文圖結合,既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又體現了濃濃的人文性,讓嚴肅的主題變得親切可近,童趣十足,使學生從板書中受到熏陶感染,從而激發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三、讀議結合,深化主題
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讀議,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知識,聯系上下文充分理解‘皺紋”、“企盼”等詞語,并在讀中體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
第一課時
一、復習回憶,整體感知
1、上節課,我們練習了把課文讀通順,把字音讀準確,老師想檢查同學們學得怎么樣。
分小組認讀詞卡:
2、讀了課文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1:我覺得小潔是個愛護環境的孩子。
生2:覺得小魚兒很可愛。
生3:我覺得課文寫的景色很美。
生4:我覺得那些山石很怪。
二、自主合作,感悟自得
1、生自由讀課文,看哪些句子寫得景很美,你很喜歡,你就把它畫下來,再在小組里對同學說一說。
。◣熛鄼C板書:讀 畫 說)
2、全班交流,師相機點撥
⑴ 當學生說到“我很喜歡‘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賽跑呢!’”時:
、佟∽x著這句話,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指名說。
② 這有趣的、奇形怪狀的山石就在你們課本的插圖里,請同學們再邊讀寫山石的句子邊看圖,找一找,認一認。
、邸〈笃聊怀鍪痉糯笊绞駡D引讀。(生齊答),這邊的山石像──(生齊答),那邊的山石像──(生齊讀),半山腰的──(生讀)!
、堋∵@樣的山石能不討人喜歡嗎?來,讓我們帶著喜愛的心清來讀一讀這句話吧!生齊讀。
⑵ 當學生說到句子“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時:
湖水像一面鏡子,湖水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
湖水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
、佟≌n間出示比較句子。
、凇∵@里還有一句話,誰來讀一讀?
、邸≌埻瑢W們再讀讀這兩句話,體會體會,哪句好,為什么?
④ 指導朗讀,能帶著你們體會到的美美讀一讀嗎?
指名讀,評價,再指名讀。
⑤ 讓我們也走進這美麗的畫面中去感受一下吧!多媒體課件出示(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山巒圖)。
師創設情境:
假如你是小潔,坐著游船在這像鏡子一樣的湖面上劃行。朵朵白云乘著微風從你身邊飄過,條條小魚在你身邊歡快地跳躍,同學們,此時你的感受怎樣?
、蕖∫x。小潔和我們的感受相同,她也覺得(生齊讀: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摺《嗝疵匀说娘L景啊!老師忍不住想把這段話讀一讀,表達我對這美景的無限喜愛,可以嗎?師讀第三自然段2、3句話。
、唷≈该x、評價,再指名讀。齊讀。
⑶ 當學生說到喜歡句子“瞧,清澈的湖水里……表演呢!”時:
① 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話?體會讀、評價、再指名讀。
、凇∠胱x的同學一起來讀。齊讀第四自然段2、3句話。
3、小結自然段1、2、3、4段前3句話,回歸整體:
、拧⊥瑢W們真了不起,讀書不僅眼到、口到,還做到了心到。這可是讀書的好方法。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美麗的風光。那有趣的山石和可愛的小魚吸引了我們,而那清澈的湖水更讓我們陶醉。清澈的湖水在你心中是個什么樣兒?誰能試著把它畫下來?
、啤3~5名學生合作完成板畫:清澈的湖水。
、恰≌w欣賞。指4名學生給課件配音朗讀課文1~4段前3句。
三、讀議結合,深化主題
1、正當我們欣賞著大自然的美景,突然,一個小男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魚,小魚嚇跑了。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的景象不見了。同學們,湖水為什么變得滿是皺紋?學生自由說。
2、師相機板畫:生氣了的湖水。
3、看著這滿是皺紋的湖水,小潔回過頭不滿地看了小男孩一眼。她的心里只有不滿嗎?不,她更多的是企盼,她到底在企盼什么?
小組討論。
4、學生交流討論結果。體會讀第四自然段4、5、6句話。
5、船靠岸了,小潔大步跨上岸,四處張望。她在張望什么?請同學們默讀第五自然段后回答。
四、總結全文
1、課文學到這兒,你想說點什么?
出示課件:我想對小潔說
對小男孩說──
對自己說──
2、相機板畫:笑了的湖水。
3、總結:相信有了小潔,你。我、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湖水一定會變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一、學生自主讀書。
1、初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用鉛筆輕輕地圈出來。借助漢語拼音和工具書解決不認識的字。
2、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3、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二、解決生字詞
1、小組內你指我讀反復練習:澈、紋、賽、幻、蕉、卷、欣、丟、表、盼、波、賞、鏡、演。
2、分析難記難寫的字:扔、船、那、紙、側、幻、龜、映、失、掉、覺。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學科,在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人文精神的培養!肚宄旱暮愤@篇課文寫的是小女孩小潔,看到栩栩如生的景色時,正想把面包紙扔進湖里的時候,看見那清澈的湖水像鏡子一樣,不忍心把“鏡子”打破,就一直攥緊了面包紙,等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為使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能養成這種良好的行為,課文讀完,我故意說:“老師讀了這篇課文以后,心里感到真羞愧!蔽以捯魟偮洌瑢W生都愣住了,原本低著的頭抬起來了,懶散的眼光也恢復光澤了,全都盯著我,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不大一回,小腦袋就轉動了起來,互相用眼神詢問著,也有的和同桌小聲嘀咕著,仍不明白我說的話后,又把目光送回到我身上?粗麄円苫蟮哪抗,我用內疚的語氣說:“每天早晨,我們班有些小朋友早早地就來到了學校,放下書包,就開始清掃室內外衛生,使我們的教室干干凈凈。而在這里面,我只有小小的功勞。另外,有時我看見地面上有紙,沒有主動撿起來,而是吩咐大家撿。我沒有給大家起到榜樣的作用,致使我們教室的地面上不時出現碎紙,桌子不時地歪斜。老師向大家道歉。”
沉默,長久的沉默。我看著他們,他們也看著我。
這時,孫茂文站了起來,激動地說:“老師,我也得道歉!
“為什么呢?”
“因為我有時不小心把廢紙弄到地上,即使你提醒我們下課后撿一撿,我卻由于光顧著玩,根本就沒撿。所以我也得道歉!
“對,對,我們也道歉。”一石激起千層浪,孫茂文的話把孩子們從沉默中喚醒,小腦袋又開始晃動起來。
“嗯,你們道什么歉?”我故作不懂地問。
“老師,課堂上,我們坐不住,總是把桌子推歪。這是我們的錯,我們要道歉。”
“老師,我們隨手撕紙玩,卻不把碎紙保管好,使我們的地面不干凈,這是我們的錯,應該我們道歉!
……
聽著孩子們的話,我由衷地感到高興。是啊,他們長大了,在我的道歉聲中,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哎呀,我們別光顧著道歉了,想想以后怎么做好不好?”
“好!
“我先說。今后每天早晨我仍然負責擺桌子,并幫助清掃地面!
我的話剛說完,邢晨宇就站了起來,大聲說:“老師,我覺得今后我們班主要是堅持保持,像小杰那樣,不亂扔垃圾,我們肯定能得到衛生流動紅旗。”
“對,對,我們向小杰學習,爭取得到衛生流動紅旗。”
看著他們那憧憬的眼神,我相信,有了目標,孩子們肯定能成功。
[學校評語]
如何營造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使教師和學生成為學習的伙伴,是新課程改
革以來我們教師研究的一個問題。今天,在這個教學片斷里,我發現了您思考的答案。您能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向孩子暢開心扉說歉意,這既是新課程理念的實踐化,又體現了您對孩子的愛心和承認錯誤的勇氣。在您的真誠愧疚后,學生也情不自禁地暢談自己的不足,并且還談了自己的改進想法,這是觸動他們靈魂的一堂課。謝謝!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原因,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體會自然美與行為美的和諧。
。2)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課前準備:環境被污染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師:同學們,秋游你們最喜歡去哪里游玩呢?喜歡排山還是喜歡去湖里劃船呢?
師: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劃船,觀賞湖的美麗景色好嗎?(引出并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生字看看課文下的“樹葉”,請漢語拼音幫你們把字音讀準確,可以查字典或者請教旁邊的同學。一邊朗讀,一邊畫出你認為美的句子。
師:誰愿意來匯報你認為美的句子,先讀讀你畫的句子,再說說你認為哪美,為什么認為它們美?
師:還沒有同學找到了你們認為美的句子?
二、分析感悟內容
師:同學們,在細讀課文,看看課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分別是怎樣寫的?(“石頭、湖水、魚兒”板書)
師:為什么把山石比作青蛙、雄鷹、石兔、石龜呢?(手指圖畫)我們從圖中來找找答案發,揮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力,體會下課本中形象的描寫。
師: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朗讀這句話,品味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來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像正在賽跑呢!
師: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句話有一個特點呢?你們發現了嗎?(引出“像”的比喻句。)
師:你能用“像”來說句話嗎?
師:課文又是怎樣描寫湖水和魚兒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的第3、4自然段。請兩位同學分別有感情的朗讀第3、4自然段,其他的同學找一找描寫湖水和魚兒的句子。
師:在這里也使用了比喻句的寫作手法,有哪位同學找到了,讀讀給班上的同學聽。(引導學生區分有“像”的比喻句和非比喻句。課文是: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里的景色美嗎?但是,還有一種美令人陶醉,還有一種美會令我們很佩服。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再從課文中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地方很美你們還沒有發現的?(引導學生發現小潔的心靈美。)
生:我認為這句話很美,“小潔緊緊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里!蔽艺J為小潔怕面包紙掉到湖里,弄臟湖水,她的行為很美。
師:請同學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齊讀)
師:“攥”還可以換成哪些詞?你覺得它和攥有什么不同?
師:對,如果你是小潔,你現在心里怎么想?
師:真不錯,剛才兩位同學都抓住了小潔的動作去體會。請你找一找課文中描寫小潔動作的詞語,體會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師:誰能說說小潔為什么不滿地望了他一眼?“他”是指誰?
師:“企盼”是什么意思?(希望、盼望的意思)小潔企盼什么?(小潔希望湖水能夠再漂亮起來。)
師:她這樣理解對不對?
師:為什么?
師: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小潔生怕把面包紙掉進湖里的心情?請一位同學讀出小潔生怕把面包紙掉進湖里的心情。
師:同學們,清澈的湖水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精心呵護,小潔只是在那面“明鏡”面前控制一下自己要撒開的手,從這件小事讓我們看出她的心靈美、行為美。但對每個人來說,這一瞬間的克制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請同學們看看黑板上的圖片(關于環境被污染的圖片),你想說些什么嗎?
師:讓我們把清澈的湖水作為一面永遠的明鏡,保護自然愛護環境,從自己做起。ò鍟
四、課后作業
1、交流課下收集的保護環境的標語或廣告等。
2、試著寫一句公益廣告。
附件:板書
21 清澈的湖水
山石 動物
湖水 鏡子
魚兒 游玩
保護自然愛護環境,從自己做起!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清澈的湖水》一課,用清新美麗的語言描述了湖水變幻的景色,文章使用了超多的比喻委婉。是學生學習,語言極富想想力,充滿了童心童趣。小潔的心理變化刻畫的細膩,語言,激發想象力的典范之作。教學中,我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學習,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滲透了人文教育。
在備課時,我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采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選取寫景的資料學習,在充分領略到景色美后,再讓學生找出描述小潔的句子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由感受具體形象的景美,升華到領悟抽象的人美。
在開課時我首先提示學生,什么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后提出問題,應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在講課中我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反復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文字中體會景色美,心靈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最終到達知與情的和諧統一。課文講完后,我啟發問學生“你想對小潔說什么,對小男孩說什么,對自己說什么”透過問題感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此刻做起。
反思這課,我覺得自己教學時對課文的閱讀指導方面做得還不夠。方法訓練還有待加強。就應在學生的回答問題方面多加的引導。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3、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材簡說:
跟隨著小潔的目光,我們欣賞著藍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躍的“青蛙”、展翅的“雄鷹”、賽跑的“龜兔”,栩栩如生,美不勝收。當小潔正想把面包紙扔進湖里的時候,她看見那清澈的湖水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蔚藍的天空和如畫的山巒。誰忍心把這“鏡面”打破呢?小潔攥緊了面包紙,一直到船*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遺憾的是,那面“鏡子”還是被一個小孩弄了個污點。那塊香蕉皮,嚇跑了小魚,就連湖水也“皺起了眉頭。
清澈的湖水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小潔只是在那面“明鏡”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開的手,但對每個人來說,在這一瞬間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這點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潔美好的心靈。
讓我們把這清澈的湖水,作為一面永遠的“明鏡”吧。別忘記小潔那企盼的目光。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聯系生活實際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句;培養學生默讀課文、質疑、合作解疑的能力。
4、教育學生懂得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5、讓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重點·難點
1、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教育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聯系生活,引入課題
同學們,當你在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吃完帶皮、帶核的食物后,你是怎么做的?今天我們一塊兒來學習
第21課——《清澈的湖水》,看看課文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板書課題《清澈的湖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
、俳柚匆糇x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②勾畫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字音。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采取指讀、齊讀的方式。注意讀準翹舌音“澈”,“卷”在本
課讀juǎn,不要讀成“juàn” 波:讀音是“bō”不要讀成“bē”或“pō”。
(三)默讀課文
要求:把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如果本組解決不了,提出來在班上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課文敘述了小潔跟隨爸爸媽媽出去游玩,被湖里美麗的景色所吸引,不忍心將面包紙扔進清澈的湖水里。當她正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之中時,一個小男孩把香蕉皮扔進水里,小潔對這種破壞環境的行為非常不滿。最后當船靠岸時,小潔把面包紙扔進垃圾箱里。選編本文,意在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教育學生要像小潔一樣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四)理解課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抓住景物特點,讀中體會景物的美。
(1)自讀課文,用“____”畫出文中描寫景物優美的句子,以小組為單位先讀一讀自己勾畫的句子,結合重點詞句,再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景色怎么美。
(2)全班交流。
下面這些句子非常形象、生動,突出了景物的特點:
、倏,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五角、石兔,好像正在賽跑呢。
(靜止不動的山石仿佛成了一只只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非常有意思。)
、谒X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自由自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多美呀!)
、垡粭l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呢!
(魚兒和游人嬉戲、玩耍,給游人帶來了歡樂。)
(3)指導朗讀,可采取指讀、范讀等方式,讀出景色的美。
2、抓住文中表現小潔神態變化的詞句,體會她的心理變化。
(1)用“﹏﹏”畫出表現小潔神態變化的句子,說一說她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2)交流:先讀句子,然后談體會。
(3)小結:小潔先是沉浸在美麗的景色之中,當潔凈的湖水被破壞后,她感到“不滿”,最后看到垃圾箱,她“眼睛一亮”,這一神態變化反映了小潔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心理。
(4)指導朗讀,要讀出這種心理變化。
(五)朗讀全文,深化教育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說說小潔跨上岸,四處張望什么;假如你是小潔,會對亂扔香蕉皮的小孩說些什么?
第二課時
(一)指讀全文,談感受
學了課文之后,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同學聽。
(二)進行識字、寫字教學,讀寫詞語
注意指導寫好下列生字:
澈:要注意中間部分是“育”,不要寫成“盲”。
波:可與“潑”比較音和字形。
丟:第一筆是橫撇,下面是“去”字。
幻:注意左邊是“幺”,不要寫成“纟”,右邊不要寫成‘力”。
覺:上邊是“ ”,不要寫成“ ”。
演:右邊中間不要丟短橫,下邊是“由、八”。
賞:上邊是“?”,不能寫成“”。
賽:中間部分筆順是:。
丟:第一筆是橫撇,下面是“去”字。
(三)完成課后第3課
可以兩人一組,進行對話表演,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擴展練習
1、你家周圍的環境怎樣?如何勸說你的家人和鄰居自覺保護環境?
2、列舉一些有關環境污染的數字、事例,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隨堂練習
1、填上合適的詞。
白色的( ) 長長的( ) 美麗的( )
( )的山巒 ( )的湖水 ( )的雄鷹
2、想一想,把小潔與亂扔香蕉皮的小男孩的對話寫下來。
小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清澈的湖水》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句子中大量使用比喻、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讓人浮想聯翩,班上的小家伙們非常愛讀,課文的理解拓展很快就完成了,我靈機一動,進行了深一步的拓展理解。
我先是把課文中三個很經典的句子打在屏幕上:
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
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賽跑呢!
然后說比喻句的三要素:本體、比喻詞、喻體。
分別對三要素用兒童式的解釋詞來解釋,本體:用我們的眼睛看到的東西,喻體就是我們看到的'這樣東西在我們腦海里像另一樣想到的東西,并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想到的,感覺到像的,而比喻詞則是:像、好像、仿佛、正如。
教完這些,小家伙們就開始找了,山石是我們眼睛看到的,青蛙是我們腦海里想到的,我覺得山石像青蛙。于是,我開始讓他們找比喻句。說比喻句。我相機問:湖水像一面鏡子,湖水還像什么呢?有的說湖水像玻璃,像畫布,像翡翠,還有的說像照相機,把天上、兩岸所有的景物都照在湖水里。這時胡哲暢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湖水像夢想,因為我做夢的時候,夢想里是一片藍色的,還有波紋,我看電視時,當人們開始做夢時也是出現一個藍色的有圈圈波紋的框框,里面就裝著人們的夢想。他一說完,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但是,有些小家伙會把擬人句當作比喻句,這也是一個難點。
我不得不花費一些口舌去教會他們區分比較,比喻句里面一定要出現喻體,有“像、好像、仿佛、正如”這些詞語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它可能是擬人句、夸張句,關鍵是看有沒喻體。
其實,我并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拔高了他們,但是,我覺得這樣教很快樂!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5
一、教學內容: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社教材第七單元的一篇閱讀文章。本組課文的導語告訴孩子們,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幅畫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共同描繪。本組四篇課文緊緊圍繞“環!边@一專題,選材新穎別致,貼近兒童生活!肚宄旱暮肪透嬖V我們游船上,小女孩小潔寧可長時間地把面包紙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臟那“清澈的湖水”。這點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潔美好的心靈。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
過程與方法
1、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再現圖畫、讀議深化主題。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環境的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2、滲透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學習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課堂實錄(第二課時)
環節1:復習回憶
師:這節課繼續學習《清澈的湖水》
生:(齊讀課題,聲音響亮。)
師:讀得更美些
生:(學生聲音放輕了許多,感覺湖水更美了。)
師:讀得真好,獎勵大家一個小游戲?蠢蠋熯@邊的詞卡做動作。(老師出示詞語卡片:攥紙、卷起、欣賞、跨步。)
生:(游戲讓孩子放開想象的翅膀,根據自己的理解做著不同的動作。課堂立刻活躍起來。師生游戲。)
師:猜對了嗎?
生:猜對了。▽W生眼中充滿欣喜。)
師:我們一起讀一讀吧。(歡快的氛圍中,孩子們讀得很投入。)
點評:游戲的設計,強調了身體性參與。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歷,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只有這樣,學習才變成一種樂趣,一種有效的活動。事實證明,學生各盡所能,課堂生氣勃勃。)
環節2:自主合作,感悟自得
(一)第一——第三段
第一段:
師(邊生動的講述邊出現插圖畫面):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駛,船頭兩側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著一條長長的波紋。(教室靜悄悄的,孩子們的注意力被吸引了。)
師:美嗎?
生(小朋友被優美的圖和老師充滿情感的朗誦所陶醉,不約而同地說):美。
師:誰也來美美地讀一讀?(一學生讀,讀得比較通順,但感情還不夠。)
師:誰能讀得更美?(另一學生讀,明顯比前一學生有感情了。特別強調了幾個詞:白色的、長長的。)
師:大家一起美美地讀讀吧。(全班學生一起有感情地讀第一段。)
師:這么美的句子,你能很快背下來嗎?
生:能!(孩子們各個有信心。)
師:那你有什么好辦法?
生:多讀幾次就可以背了。
生:看圖來背也可以呀!
師:老師給你們留下這幾個詞,你們能試著背下來嗎?(課件出示“一只游船……船頭……船尾……”)
生:(小朋友各個搖頭晃腦地背,而且相當有感情呢。
點評:第一段文字很美,美的語言適宜多讀,讀中積累。于是,我抓住“美”設計了學路。讀出美,并積累美的語言成了這段教學的核心任務。實施中,節奏快,效率高,學生入情入境。
第二段:
師:小潔穿著紅色上衣坐在船頭。她一邊吃面包,一邊欣賞兩岸的風景。她看到了什么?(屏幕打出這句話,出現插圖,學生一起讀句子)
師:再讀讀這句話,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句話都是寫石頭的。
生:這句話里有三個像字。
生:這句話把石頭寫得可有趣啦!
師:是呀!在小潔的眼里,這么多山石仿佛動起來啦!看,那是……這是……半山腰的……和……(師順勢指著圖,讓學生邊找邊念,其實既是理解,又是加深印象的過程。)
師:看著圖能說出來就更棒了!(實際上又是一次借助圖來背誦的過程。)
師:這么多山石,一處有一處的形狀。你可以張開想象的翅膀,看圖練習說話。(課件出示一些奇特的山石)
生:看,這邊的山石像一只駱駝,那邊的山石像一只老鷹。
生:看,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可愛的小熊貓,那邊的山石像一匹高大的駿馬。(為孩子提供形態奇特的山石,為其說話做好必要的鋪墊。)
點評:第二段文字也很美,其中“看,這邊的……”是重點句。這句話多次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怎樣讓孩子感悟到語言的特點,并能在理解積累的基礎上會運用呢?我嘗試運用“發現法”。以“我發現了什么”引領孩子主動進入學習,事半功倍。孩子們暢所欲言,很快悟出語言的特點。而這段教學的一個有利憑借(課文插圖)又為引讀,背誦積累提供有利條件。選用課外插圖,又為說話設計了鋪墊。我覺得多讀多積累精美語段,在語境中學會運用是語文學習永恒的課題。
第三段
師:這么多神奇的山石把小潔都看呆了。她吃完面包,剛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卻又被湖里美麗的景象吸引住了。
生(讀出“湖水像面鏡子”句。)
師:湖里的景象美嗎?
生:美。(臉上帶著微笑。)
師:美在哪兒?
生:(滔滔不絕地講述):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還有很多山都映到了清清的水里。
師:很多山,(老師板畫連在一起的山脈)書上有一個詞就是這個意思。
生:(爭先恐后地喊)山巒。
師(順勢點撥):那山巒為什么會變呢?老師搞不懂了。
生:因為船在往前開,看到的山也就在變了。
生:因為船在開動,倒映在湖水里的山巒也在抖動,所以山巒在變幻。
師:是呀!這就是“移步換景”的道理呀!
師:(出示一張一張展示湖水圖片,并配以精美的敘述。)假如你就是小潔,就坐在這樣的游船上,朵朵白云在頭頂飄過,片片黃葉在身邊搖曳。你覺得怎樣?
生:我覺得很舒服。
生:我覺得自己就在畫中。
師:小潔也和你們一樣,讀——
生:(讀句子“覺得自己像在……又像在……”一句。)
點評:第三段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兩點:一是難理解的詞組——變幻的山巒。教學時,我先讓孩子自己說說湖水的景色美在哪兒?在說的過程中孩子們說出“山巒”就是很多山,老師隨手板書“連在一起的山”。引導到山巒中來。因為孩子理解“變幻”這個詞有難度,于是,老師故意質疑 “變幻的山巒”是什么意思呢,錢老師搞不懂,誰來幫幫我?二是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去美讀。通過配樂描述各種畫面來激發孩子的情感。孩子在一聲聲贊嘆聲中受到美的熏陶,很快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
小結:
師:靜靜的湖面,輕盈的小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贝笞匀坏木跋筇懒耍。ò鍟壕懊溃┳屛覀儼橹鴺非黄鹪诋嬛杏我挥伟。(配樂誦讀第一至第三段。)
點評:這里進行小結,把課文第一——第三段處理成一塊。部分照亮整體,“景美”的概括為后文“心靈美”的提升埋下了伏筆。
。ǘ┑谒摹谖宥
師:欣賞完這么美的景色,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的第四、第五段吧。你喜歡怎么讀你就怎么讀。讀著讀著,你會有更多的感受。
生:(自由輕聲讀課文第四——第五段,有些孩子喜歡與同桌一起讀。)
師:從你們的眼神中看出你們讀懂了很多很多,怎么樣,現在來交流交流。
師:你讀懂了什么?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生:我讀懂了小潔愛湖水。
師:你從哪句話讀懂的?
生:我從這句話讀懂的!靶嵕o緊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水里。”
師:你讀得這么好,你一定知道小潔心里在想什么?
生:小潔想,湖水這么清,我扔了面包紙,就會變臟的。
生:小潔想,我扔了面包紙,別人也會和我一樣扔的,這樣,湖水就會很臟的。
生:我也覺得小潔愛湖水。我從這句話看出來的!靶嵒剡^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
師:說說你的理解吧。
生:小潔很不高興小男孩扔香蕉皮。她不滿地看了他一眼。還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
師:企盼可以換哪個詞?
生:盼望。
師:小潔盼望什么呢?再讀讀句子。
生:小潔盼望湖水恢復平靜,盼望美麗的景象再出現。
師:是呀,小潔真是個好孩子。
生:我覺得湖里的小魚很可愛。
師:你從哪句看出來的?
生:我從這句看出來的。喲,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呢!
師:小魚在這么美好的環境中多么快樂呀!你能讀出小魚的快樂嗎?
生:(讀時強調了銀白色和表演)
師:可是,當一個小男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魚時,小魚——湖水——美麗的景象——(引讀課文部分內容)
師:讀到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很難過。
生:美麗的景象不見了,我感到很傷心。
師:把你的感受也讀出來。
生(緊鎖眉毛):我覺得課文最后一個問號可以變成省略號。
師:那你們覺得有沒有道理呢?
生:孩子們有些保持沉默,有些喊著“有道理“。
師:你敢于向教材提出挑戰,是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呀!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覺得還要寫小潔把面包紙放到湖邊的垃圾桶里。
生:我也有發現,我覺得香蕉皮會漂到岸邊,她有可能把岸邊的香蕉皮撿起來。
生:她可能看見草坪上的垃圾,撿起來扔掉了。
師:我想,我們班級,我們學校肯定有許許多多像小潔這樣的環保小衛士,要不然我們的教室,我們的校園怎么能保持得這樣干凈呢?學到這兒,你們說這篇課文僅僅說景色美嗎?(指板書:景美)
生:還有寫小潔的心靈也很美。
師:對,她還寫出了小潔的心靈也像清澈的湖水一樣美好。(板書:心靈美)
師:掌聲請出施揚陽小朋友,為大家念一份倡議書《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
(學生出奇得安靜,很多時候,我也屏住了呼吸。因為,我們都被感動,都被震撼了。)
點評:第四、五兩段,我進行了大膽地嘗試:讓孩子自讀感悟,集體交流,交流中進行點撥誘導。這里的設計,我重點談兩點設想:1質疑能力的培養。我特別強調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白詈笠欢文┪驳木涮枒摳臑槭÷蕴枴钡馁|疑就是來自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很強提問意識的孩子。其余的孩子在她的影響下通過多讀多悟解決了問題,提升了課文的情感,深化了文章主題。2課外拓展。這篇課文景美人更美。我們二十一世紀少年,應該為地球媽媽做些什么呢?由孩子提出的倡議比老師單純的說教更為直接、有效。并且所選的倡議書語言較為優美,讓孩子在凈化心靈的同時又受到語言美的感染。真是一舉兩得。至此,也使課文的情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上。
環節3寫字及作業
師:仔細觀察今天要寫的兩個字“眼、睛”,你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生:它們都是目字旁的字。
生:它們都是左窄右寬的字。
。ń處煼秾,學生仿寫。)
師:為了讓所有小朋友都來做環保小衛士,校大隊部特向小朋友征集校園警示語。比如:路燈——請不要傷害我的眼睛,我是給大家指路的。小草——請不要打擾我,我要休息。
點評:每節課都要讓孩子動動筆。崔老師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教學觀摩研討會上講過:要重視培養寫字基本重要性,要求要嚴格,指導要到位,最好每節課都安排寫字。教師要帶頭寫好字,不能用多媒體顯示代替板書。
《清澈的湖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6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準備: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新課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讀通課文。
3、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4、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再齊讀。
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讀一讀詞語。
問:有不懂的詞語嗎?簡單的詞語教師做適當的講解,其他詞語放在課文里再講。
5、指名分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三、學習課文,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和同學討論。
2、指名讀一、二、三自然段。
討論:
。1)小潔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边@句話你怎樣理解?
(小潔看到湖中映出的藍天、白云,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她坐在船頭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駛,所以覺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導讀一到三自然段。讀后說一說兩岸的風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讀第四、五自然段。
討論
。1)小潔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可后來為什么又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里呢?
。2)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景象不見了。“美麗的景象”指什么?為什么不見了?(討論后讀有關句子)
(3)小潔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潔跨上岸后在尋找什么?她找到了嗎?
指導讀第四、五自然段。
四、讀全文
小結:我們從小應該懂得保護環境。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討論。
2、讀讀下面的詞語,再讀讀帶點的字。
清澈 卷起 波紋 躍起 丟進 鏡子 變幻 表演 香蕉 企盼跨
二、識字、寫字。
1、重點教:澈、卷、演。
2、讀讀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課的哪個生字?
學生邊回答邊板書。
3、出示卡片,獨立分析下面的字形!扮R、幻、表、蕉”
4、書寫生字。
三、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卡片,認真記憶字形。
2、聽寫本課生字。
作業 設計: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波坡披
盼粉紛
賞堂
境鏡
2、學寫句子。
1)、的樹上有在。
2)、的草地上有在。
3)、有在。
——語文科滲透環保知識教育研究課 2002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