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學案例(精選17篇)
《看雪》教學案例 篇1
一、教材分析:
《看雪》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共11個自然段,講在冬天,我國臺灣省很難看到雪,北京卻能看到雪,通過看雪表現了祖國寶島臺灣的兒童與祖國大陸的兒童盼望著祖國早日統一的共同心愿。這篇課文的類型屬于故事,整個故事由一個隱藏著的故事敘述者的敘事部分(1、2、4、9自然段)和孩子們與老師的問答部分(3、5、6、7、8、10、11自然段)構成,它們形成了多種形態的對比(中國臺灣很難看到雪/北京容易看到雪,棉花做成的雪景(靜態)/真正的雪景(動態),孩子們看到了假的雪景/老師看見過真的雪景,中國臺灣孩子們期待著到北京去看雪景/北京小朋友盼著和中國臺灣孩子們去玩雪……),體現了兩岸人民盼祖國統一的共同心聲。課文的重點是第2、9、10、11自然段。教學本課,教師應培養學生理解字詞句的能力,體會句子的意思,弄清中國臺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2、學會11個生字,會認4個生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愛美情趣,進行愛國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朗讀中了解詞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教學難點:在語境中學會生字詞,了解課文的盼祖國統一思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規范書寫。
2.認識“櫥、盼”這2個生字。
3.觀察畫面,看清圖意,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會難字:灣 商 堆 仗 銀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臺灣省嗎?你們對這個地方有哪些了解?(結合課前找的資料請你給大家介紹介紹,如:圖片、媒體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關書籍等)
2.教師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指一指臺灣省的位置。
3.揭示學習內容: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學習新課,板書課題《看雪》,全班齊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學習完畢,同桌相互評議學習情況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灣 商 堆 仗 銀 講 毯 景 潔 店 省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最好讓學生發現問題,培養聽的能力)
2)看投影,讀詞語:
臺灣省
商店
潔白
驚奇
情景
打雪仗
銀裝
堆雪人
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商:先寫點 、橫、點、撇,再寫同字框,最后寫里面的兩部分,里面是“八字頭和口”不是“古”字,要寫緊湊。
灣:左右結構,部首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彎”,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堆:左右結構,運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憶:熟字“難”去掉又字旁換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邊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是個“丈”,筆順是:橫、撇、捺。
潔: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兩個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提醒其他同學注意)
4)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請你談一談。
(中國臺灣小朋友只見過櫥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沒有親眼看到過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2.讀一讀生字能進行一字組多詞的練習
店:商店、店長、店鋪、店規、飯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23 看雪
灣 商 堆 仗 銀 講 毯 景 潔 店 省
臺灣省
商店
潔白
驚奇
情景
打雪仗
銀裝
堆雪人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2.使學生知道臺灣省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感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
2.使學生知道臺灣省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感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使學生知道臺灣省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感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1.掛圖。
2.北京美景錄像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生字詞。
1.請同學們打開生字表和詞語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課文的生字及詞語。
2.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讓學生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
1.小聲讀課文。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
邊讀邊想,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幾個自然段。
3)說一說你知道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了什么?
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課文一共有11個自然段。)
2.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ǖ谝、二自然段寫過春節的時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節,而中國臺灣小朋友只能通過櫥窗看見用棉花作的雪,沒有親眼看到過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講述了老師和孩子們的一段對話,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看見雪的情景,課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紹了老師和同學們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寫孩子們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說明北京的雪景已經深深的把孩子們吸引住了,他們盼望這一天的到來。
3.自己再讀課文,邊讀邊看插圖,圖文對照,看哪段文字描繪了哪幅圖的內容。
1)學生自己圖文對照。
2)指名讀一讀,說一說。
第一幅圖描寫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第二幅圖描寫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內容。
三、逐段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這兩段主要想告訴我們什么?
主要想告訴我們在臺灣省很難見到雪。
2)齊讀這一自然段。
你還讀懂了什么?(在商店櫥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觀察彩圖,體會書中的描寫。想一想應該怎樣讀?
“過春節”這個時候,說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節,而中國臺灣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這兩個自然段為中國臺灣孩子們渴望見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筆。
4)練習朗讀。
2.學習第三至八自然段。
學習方法:
一、先讀一讀課文,看這幾段各有幾句話。
二、想一想每段話都講了些什么?
三、這幾段講了什么?抓重點詞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讀這幾段課文。
我們按照這種步驟學習課文第三至八段。
1)自己小聲讀,你是抓哪些詞語體會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點詞句談自己體會。
這幾段寫的是老師和孩子們的一段對話。寫出了中國臺灣孩子們對雪(北京)的渴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讀這幾段。
a讓學生自己讀出自己的理解;根據自己的理解,你認為什么地方應當重讀,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就怎樣讀。
b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c教師適當范讀。
要讀出感情來,讀出問句的 語氣。體現出中國臺灣小朋友對雪的渴望和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4)再讀這段課文,體會這段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在老師和孩子們的一段對話中,老師告訴孩子們在北京有他們渴望見到的雪景,激發學生向往北京,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3.學習第九自然段。
1)自己小聲讀,看共有幾句話,你是抓哪些詞語體會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點詞句談自己體會。
指導學生看課文插圖的掛圖。
讓學生在圖上指一下誰在堆雪人,誰在打雪仗。
雪毯,說明雪大,把地蓋得很嚴實,像鋪上地毯一樣。
3)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加上動作。(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配上音樂)
4.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1)在學習前三段的基礎上,進行自學: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在小組內談一談。
3)參加班級展示
4)教師指導朗讀:
a 出示這些句子,讓學生談談怎樣理解的,然后讀一讀,教師在恰當的時候再加以范讀。
什么時候/ 能帶我們/ 到北京去/ 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 正盼著你們去/ 和他們一起玩兒呢!
b 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進行,朗讀時要注意疑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要讀好長句中的停頓。
5.觀看北京的風光片。激發學生向往北京熱愛北京的情感。
五、教師總結:同學們,北京的小朋友盼著臺灣同胞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早日和中國臺灣小朋友團聚,讓我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吧!
六、布置作業:
1.與同學交流中國臺灣的有關資料。
2.要感情的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收集有關臺灣省風土人情的資料,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國臺灣。
《看雪》教學案例 篇2
一、復習鞏固生字詞。
1、同學們打開生字表和詞語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課文的生字及詞語。
2、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讓學生讀一讀。
二、指導寫字
1、出示漢字,引導觀察并識記。
2、這些字是什么結構的?
3、你認為哪些字難寫?
故:右邊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
候:不要忘了中間的一小豎。
4、學生先描紅,再試寫,注意每個字的結構及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圈出自己寫的滿意的字,與同伴比較。
5、教師在學生中巡視,挑選寫得好字進行實物投影并評價。
三、指導完成“我會連”。
1、讀一讀,連線。
2、同桌互查。
3、齊讀連好的詞組。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8個生字,每個同學寫得字又認真,又漂亮,寫字姿勢也比以前端正了,希望大家繼續努力!
板書設計:
看雪
講打 指 接 驚 故 候 奇
教學反思:
《看雪》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規范書寫。
2.認識“櫥、盼”這2個生字。
3.觀察畫面,看清圖意,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會難字:灣商堆仗銀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臺灣省嗎?你們對這個地方有哪些了解?(結合課前找的資料請你給大家介紹介紹,如:圖片、媒體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關書籍等)
2.教師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指一指臺灣省的位置。
3.揭示學習內容: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學習新課,板書課題《看雪》,全班齊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學習完畢,同桌相互評議學習情況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商:先寫點、橫、點、撇,再寫同字框,最后寫里面的兩部分,里面是“八字頭和口”不是“古”字,要寫緊湊。
灣:左右結構,部首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彎”,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堆:左右結構,運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憶:熟字“難”去掉又字旁換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邊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是個“丈”,筆順是:橫、撇、捺。
潔: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兩個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提醒其他同學注意)
4)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請你談一談。
。ㄖ袊_灣小朋友只見過櫥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沒有親眼看到過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2.讀一讀生字能進行一字組多詞的練習
店:商店、店長、店鋪、店規、飯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看雪》教學案例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練寫帶提手旁的三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激發學生盼望祖國回歸的愿望。
3、學習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知道詞語搭配的妙處。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重點詞句,體會孩子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學難點:
從課文最后一句話中激發學生盼望中國臺灣回歸,祖國統一的愿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1、猜謎語“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鵝毛飛滿天,掉在地上處處白,落在水里都不見!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2、師提問: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們希望到哪里看雪?(板書:中國臺灣、北京)
3、認讀生字:
⑴ 自由練讀生字。
、啤¢_火車讀生字。
⑶ 生字排序,學生觀察找排序規律。
⑷ 去拼音讀生字。
4、認讀詞語:
、拧】丛~語,心里默讀。
、啤↓R讀詞語。
三、感悟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一、二自然段:
、拧↓R讀一、二自然段。
、啤熖釂枺杭偃缒闶侵袊_灣小朋友,看到這種人工做的雪景,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2、學習三-八自然段:
、拧⊥篮献骼首x三-八自然段。
⑵ 指名朗讀。
、恰≈笇в懈星榈乩首x學生們問的句子:
、佟∧吹竭^真的雪嗎?(讀出好奇的語氣)
② 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呢?(讀出驚奇的語氣)
、邸”本╇x這兒很遠吧?(讀出打探的語氣)
⑷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老師回答的句子:
、佟±蠋熚⑿χc點頭。
、凇⌒r候,在我的故鄉。(學生在地圖上指出北京和中國臺灣的位置)
③ 不算太遠。
3、學習九自然段:
⑴ 自由輕聲朗讀九自然段。
、啤≌n件出示雪景圖,學生在課文中找句子配圖。
⑶ 完成課后連線題。
、取≈笇в懈星榈乩首x第一句話。
、伞≈笇в懈星榈乩首x第二句話。
、省↓R讀全段。
4、學習十、十一自然段:
⑴ 指名朗讀十、十一自然段。
⑵ 學生填空:
。ā 。┑男∨笥颜沃ā 。┤ズ退麄円黄鹜鎯耗!
、恰W生把自己當作北京的小朋友,為中國臺灣小朋友介紹北京的名勝景點。
、取⌒蕾p中國臺灣的名勝景點介紹。
四、朗讀全文,指導寫字
1、全文朗讀。
2、指導寫“打”“指”“接”三個生字:
、拧∮^察三個字的共同點。
⑵ 老師范寫,學生書空。
⑶ 學生練寫。
【板書設計】
12 看雪
中國臺灣 北京
盼著
《看雪》教學案例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和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4)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想像、揣摩關鍵字詞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賞奇景、議“癡”人,悟“癡”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應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的“癡”。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的寫景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而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關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生:背詩句。
《湖心亭看雪》課后習題答案
一、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我能理解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湖中人鳥聲俱絕
(2)余拿一小船
(3)上下一白
(4)焉得更有此人
2、翻譯下面各句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我的翻譯
(2)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我的翻譯
3.“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币痪鋵懗隽耸裁匆饩?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
4、請從下面三題中任選一題作答。
(1).“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么表達作用?
(2)“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么景象?
(3)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禎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我選第______題,我的理解是:
5、“強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出人物什么感情?
我的理解是:
6、文中引用舟子的話有何用意?
我的理解是:
標準答案:
1. (1)消失(2)撐,劃(3)全(4)哪能
2、(1)這一天天剛剛亮,我劃著一只小船,穿著皮袍,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
(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一道淡淡的痕跡,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點,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罷了。
3.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4(1).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2).顯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混濛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3).明思宗朱由檢懷念故國的深情
5、“強”表現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拉”表現客人的喜悅心情。
6、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獲頗大,印象極深。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
本堂課主抓關鍵詞“癡”,以朗讀貫穿課堂,同時引用史料,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導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圖”為例,引發學生對雪的感悟,說到對古詩的記憶,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它以其清遠的意境、孤高的情懷讓世人贊嘆,從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關于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帶著“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這個問題聽完視頻朗讀,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關鍵句子“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緊接著又用一個問題“用一個字概括呢”抓住了本課的核心詞語——“癡”。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癡”是癡呆、傻子的意思,張岱肯定是不會作此解釋的,從而就激發了學生一探究竟。
接著一讀文,找“癡”行,初悟癡心。很多學生都找到了“獨往湖心亭看雪”這一句,我順勢一問,下雪天去外面看雪,這樣的舉動是癡的嗎?是傻的嗎?學生都笑了,此時,他們領悟過來,是在“大雪三日”的情況之下,“湖中人鳥聲俱絕”,夜晚還獨自一人去湖中賞雪,加上如此條件,才是“癡行”,同時這個“獨”字又體現出了作者的“孤獨、孤傲”。
二讀文,品“癡”景,再悟癡心。主要抓住的寫景句,其一為“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三個“與”字,能否去掉了?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盡管很多學生沒有見過茫茫雪景,不過,他們發揮想象,能夠領悟到萬物融為一體的蒼茫意境。其二“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也用了一個對比體味對于量詞的運用,分別改為“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在笑聲中,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借縮小的量詞來表現人、物渺小,與蒼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對比的藝術效果。
三讀文,議“奇遇”,三悟癡心。主要是抓住“金陵人”這個特殊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詞語來理解作者。當然這個“金陵人”的發現也是破費工夫的。請學生把目光鎖定到酒后話別這句話,問他們能不能發現什么問題,大家都沉默不語,這時,我換一種方式——如果我問你叫什么名字,你答你是順德人,行嗎?學生恍然大悟,找到了作者答非所問的地方,也把視線聚集到了“金陵人”,再讓學生說說金陵的歷史地位,以及見解張岱的身世,也就能理解張岱的故國之思了。再聯系《紅樓夢》中所說——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至此,學生較容易理解作者所說的“癡”了。
本堂課在上課前花了長時間備課,上完課,自己覺得比較舒暢,學生也跟著老師的節奏,用一課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教學任務,像類似比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釋,句句翻譯,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沒有任何一堂語文課是完滿的,首先,巧妙的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先讓學生感知再讓學生去總結,這樣的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于白描手法的處理,定義給學生講的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
《看雪》教學案例 篇6
“多課型課堂教學”課例匯編
執 教 人
年級
課型
課 題
時 間
地 點
單 位
姓 名
二
精讀
課文
《看
雪》
2005.10.21
區實驗小學
中心小學
zxh
教 學 過 程
預設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及生字組成的詞語,并指導書寫;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1、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書籍、向家長詢問等途徑搜集有關中國臺灣的資料。
2、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了解。
1、課件出示《識字3》的第三句話: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學生齊讀。
2、課前我們在搜集了有關中國臺灣的資料,現在請相互交流,可以離座位,去聽聽,看看自己最想知道的信息。
3、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找出“北京、中國臺灣”所在的位置。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一部分,中國臺灣人民本來就和我們是一家人?墒怯捎诟鞣N原因,直到今天,中國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臺灣人民還很難和祖國大陸的親人團聚。今天,我們學了《看雪》這篇課文就會更真切地體會到中國臺灣人民遠離祖國媽媽的心情。
二、自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讀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畫出帶生字的詞,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4、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5、指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3、4題,了解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況。
6、小組內互查識字情況。
7、指導認記生字。
8、讀一遍課文,看看能不能讀得正確、流利。
三、指導寫字。
1、觀察字形;
2、重點指導:
“指”的右上邊不能寫成“七”;
“故”的偏旁是反文兒,不是折文兒;
“奇”字寫時注意上小下大;
“候”字寫時不要丟了中間一小堅,右下邊與“族”比較。
3、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回輔導。
實施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理念:
體驗是引導學生走入文體,與文本零距離接觸的主要手段。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體驗雪景的美麗和玩雪的快樂,從而去體驗中國臺灣小朋友對看雪的向往和憧憬,使讀者、文本以及文中的角色真正深層次地交流互動。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材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按三個維度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雪毯、銀裝”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抓重點語句深入體會。
2、注重朗讀和評價,鼓勵個性化閱讀。
3、以讀為主,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生情。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語言感覺,熏陶愛美情感,受到愛國教育。
2、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朗讀中了解詞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難點:了解課文的盼祖國統一思想。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流程:
一、復習檢查,揭示目標
1、復習生字詞。
2、揭示本課的學習目標。(板書:看雪)
二、媒體渲染,激發興趣。
。ㄓ^看雪景錄像)美嗎?這么美麗的雪景,你在哪兒看到過?怎么玩的?
三、反復誦讀,體驗快樂。
1、想親自感受下雪的美嗎?讀一讀第10自然段。
2、“雪毯、銀裝”指什么?“到處”除了天上、地上、樹上,還有哪些地方?
3、引導學生反復讀,讀出“我們的”快樂!
4、看過雪,玩過雪的我們都明白,雪花帶給我們的美和快樂遠遠不止這些。你能用自己的話或課外書中看到的語言來贊美一下雪花嗎?
四、認真揣摩體會心情。
這么美的雪景,這么快樂的玩雪體驗,是每個小朋友都向往的,可中國臺灣小朋友卻從沒享受過,讀讀他們和老師的對話,體會體會他們的心情。(課件出示四個問句)
1、自由練讀對話。
2、找伙伴練習。
3、誰想和老師一起合作讀?
4、老師和全體學生合作表演讀,把自己當成中國臺灣小朋友,談談你的心情。
5、小結:雪真是太美了!所以中國臺灣小朋友才會這么憧憬、向往著到北京來看雪。
。ò鍟褐袊_灣 北京 看雪)
6、學習課文最后一段,引導學生讀好感嘆句,體會盼團圓的心愿。
7、再次誦讀描寫雪景的段落,把這種對雪的愛傳遞給同樣愛雪的中國臺灣小朋友。
五、拓展活動。
搜集一些有關中國臺灣的資料,在班上舉辦一次“中國臺灣知識交流會”。
板書設計:
12.看 雪
中國臺灣 北京 看雪
《看雪》教學案例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國臺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小朋友們看過雪嗎?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師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書空。
2、小朋友們看了課題有沒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隨老師談談嗎?
二、自讀課文,小組互助學習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組內自查:注意讀準翹舌音“省、櫥、指、仗”和前鼻音“毯、銀”。
三、認記生字
指導學生開動腦筋,自己發現認記生字的方法。如:
1、謎語認記。
毯: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貉劬ι厦嬉簧倌,勤儉節約少花錢。
店: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2、借助偏旁認記。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義和人的手有關;“銀”是金屬,所以是金字旁。
四、鞏固練習
1、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猜字游戲:一人被蒙住眼睛,讓一個人指某個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讓被蒙眼的同學一個一個地指著生字向大家發問。如,問:“是不是櫥窗的‘櫥’?”答:“不是櫥窗的‘櫥’!”直到猜對了,全班一起回答:“對對對!就是這個字!
3、“摘蘋果”游戲:在黑板上畫棵蘋果樹,把做成蘋果形狀的生字卡貼在“樹”上,讓學生上臺讀字音,讀對的就可以把“蘋果”摘下來。摘對五個以上可獎勵一張蘋果貼畫。
五、擴展活動
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中國臺灣的資料,包括中國臺灣和祖國大陸的關系,中國臺灣的風景名勝,中國臺灣回歸問題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北京和中國臺灣的位置。再互相交流中國臺灣的資料,以你問我答的方式,學生把還不懂的問題或自已想了解的問題提出來,由其他同學根據自已自已掌握的內容來回答。今天繼續學習看雪那一課。讀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學生回憶下雪的情景,并說說自已回憶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讀。
1、假設自已就是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帶著對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讀課文,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復習“識字3”中的“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把以前對中國臺灣的了解運用到本課的學習中。
3、自讀課文,提出問題。
4、小組交流解決各自所提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注意結合朗讀課文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5、各組挑選自己認為最有意思或最有價值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各組從其他組提的問題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交流、討論。
6、選擇同學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引導大家讀書、思考、表達。教師也可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如,課文最后一句話,老師為什么要“深情”地說?老師心里在想什么?
7、通過教師范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
8、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可配抒情音樂讓學生美讀。
(三)實踐活動
給中國臺灣小朋友寫一封簡短的邀請信,邀請他們到自己的學校來做客。
《看雪》教學案例 篇8
【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了解中國臺灣的有關情況,雪景圖,補充兒歌。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雪嗎?能給咱們講講你看到的雪嗎?
雪真美,真有趣。〗駸o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看雪》(板書)。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朋友讀一讀,難讀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攻克難讀的句子:
、拧≡谖覈_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
、啤∵^春節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
、恰∷樖种噶酥傅貓D上的北京。
、取〗又徒o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⑸ 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
、省⌒』锇閭冊谘┑厣隙蜒┤、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老師發現這些句子有點難讀,咱們看著黑板練習讀一讀,特別注意讀準紅色的字詞。還可以讀給同座的小朋友聽,互相幫助一下。
指名讀,正音。最后全班齊讀五個句子。
3、再讀生詞(活動詞卡)。
4、在小組里用巧辦法記一記這些字。
5、全班交流記字方法。
6、游戲:猜字謎: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儉節約少花錢。
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7、指名讀課文:
檢查通讀課文情況。
三、朗讀課文1~2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嗎?
2、說說你對中國臺灣的了解。
3、在小組里互相讀讀課文,讀完討論:中國臺灣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四、書寫生字
書寫“講、打、指、接、驚”五個字。
觀察它們的結構,注意都要寫得左窄右寬。
學生在書上試寫一個,指名上黑板書寫。
評價同學的字。再寫,同位互評欣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看雪》的生字新詞,讀了1、2自然段,這些詞語還會讀嗎?讀詞語。
中國臺灣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指圖說)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二、朗讀課文3~11自然段
1、默讀課文,把小朋友們說的話畫下來,多讀幾遍:
、拧≈该x畫的句子,讀完貼出四個問句。
、啤≡趺窗堰@四個問句讀好呢?我們把他們放回課文中去,再讀讀。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2、創境朗讀:
、拧『⒆觽,現在你們就是中國臺灣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師,誰先來問問老師。
指名讀第一個問句,還有哪個小朋友也想問這個問題。多名學生問,相機指導讀。大家一起問老師吧。(老師微笑點頭)
⑵ 誰還想接著往下問?(提醒學生后面的提示語是驚奇地問)誰也想問這一句?
(問問想好的孩子)你現在心理怎么想的?
再指名讀,你又是怎么想的?
帶著各自的想法再讀這句話。
學生齊讀,老師回答并指地圖。
⑶ 接著問第三個問句。師回答:不算太遠,誰還想問?
、佟熋枋觯合卵┝耍焐巷h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凇∠胗H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嗎?讀讀有關的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喜歡的詞語畫下來。
、邸∠矚g第9自然段第一句的同學,誰來讀讀?
指名讀,你畫了哪些詞語,你能不能再讀讀,注意畫的詞語,把你的感情讀出來。邊讀邊想象看到的雪景就能讀得更好了。
全班讀一遍。
讀得這么好,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吧,這幅美好的畫面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里。趕快去找找。(《我是什么》《四季的腳步》兩課都有)
找到雪花了嗎?雪毯呢?銀裝呢?
誰上來指一指,說一說。這潔白的冬天就像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學們再練讀這句話,注意那些表示動作的詞,還可以邊讀邊加上動作。
喜歡這句話的同學站起來讀,邊讀邊做動作。
飄著雪花,鋪著雪毯,披著銀裝,做得真好。
、堋〉9自然段第2句,誰來讀?
指名讀,看看圖,回憶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讀。
你是怎樣堆雪人,打雪仗的?
再練習。指名讀。
把第9自然段連起來讀。
、荨≈袊_灣小朋友們,讀到這里,你最想對老師說什么?
看文中的孩子們怎么問老師的?指導讀好停頓。學生表演讀一讀,體會爭著問。
指導讀好最后一自然段。
、蕖⊥瑢W們剛才一句一句問得真好,能連起來問嗎?師生合作表演讀3~11自然段。
3、分角色朗讀:
同學們剛才把自己當作了中國臺灣小朋友,讀書體會得真好,現在我們分角色在小組里讀讀課文。
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我們也盼著和中國臺灣小朋友一塊玩呢,有個小朋友還把他的心情寫成一首小詩,大家讀一讀。 《歡迎中國臺灣小朋友》 一只船,揚白帆,
漂呀漂呀到中國臺灣。
接來中國臺灣小朋友,
到我學校玩一玩,
伸出雙手緊緊握,
熱情的話兒說不完。
3、把你們搜集的祖國風光的圖片拿出來,你想對中國臺灣小朋友說些什么呢?
4、課后把你想說的話寫在圖片下面,寫好了,我們一起寄給中國臺灣小朋友。
5、書寫生字:故 候 奇。
《看雪》教學案例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和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4)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想像、揣摩關鍵字詞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賞奇景、議“癡”人,悟“癡”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應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的“癡”。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而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關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 生:背詩句。預設:
1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此環節可以出示相關圖片提示學生吟誦相關詩句。
師:同學們是否感受到了: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學生回應) 可是? 如果詩人的心中一片寒冰,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和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課文朗讀
演示課件:配樂朗讀課文
1、 聽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 出示課件,檢查預習情況,幫助正音。
3、指名讀,檢查朗讀的正確熟練情況。
三、檢查課前翻譯,先交流疑難點,再通過下面的方式落實。
第一步(問):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生: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2、作者什么時間去的?(此問在于引導學生明確:是:這;更定:晚上八點左右,更:古代的計時單位。)
3、作者是怎樣去的?幾個人去的?(此文引導學生明確:拏:撐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擁:穿著、帶著;獨:獨自。)
第二步(出示兩張圖片,然學生配上原文內容,并說明理由)
1、 第一幅圖:幫助學生理解——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 第二幅圖:幫助學生理解——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第三步:出示第二段的翻譯,設5處錯誤,讓學生尋找。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正在燒酒,酒爐中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在湖中更會有你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北憷乙煌染。我勉強(痛)喝了三大碗(杯)就告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做客(客居)。 急忙(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四、賞讀課文。
過渡語:同學們明白了重點詞句的意思,咱再來第一遍課文。
(一)再讀課文。請一位同學讀。要求:這篇短文中作者犯了一個頗嚴重的錯誤------前后矛盾,請你把它找出來。
預設:
生1:文中開頭是說“獨往湖心亭”,應該是一個人,可是后文又出現了一個舟子在說話。
生2:不僅有舟子,前文還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底是多少人啊,這幾處都是矛盾的。
師過渡:同學們好敏銳!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們能不能讓張岱改一改呢? (學生否定)
。ǘ┯肿x課文。
師:我們再來齊誦一遍課文,這次要求更高了。文中有一個詞語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張岱的形象,請你找出來。(癡)
師:“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講?(預設:生:傻,笨!呆。就是行為舉止不同常人,怪。)
師:對,這個張岱啊,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呆人。大家再自由讀兩遍,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現出特別的怪異了。找出來之后,用下面的提示發言:
假如你是一名記者,穿越到明末清初,去采訪張岱,你要這樣提問:
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為什么﹍﹍﹍呢?
根據文章具體內容,請用以上句式為自己設計一個問題,并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解決問題。(每小組選一名記者,一個張岱來發言)
學生發言預設1:
生1: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為什么會在晚上八點的時候去看雪呢?
生2: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為什么會在“大雪三日,西湖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看雪呢?
師:你把這句子有感情地,稍微夸張地讀一遍。(提醒學生夸大處理了“大”字和“絕”字)
師:張岱,居然在這樣的天氣里晚上八點左右跑到湖上去看雪,你看他,是不是有些“怪異”啊?(明確并板書:行癡):
生3: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明明是舟子架船和您去看雪,您為什么說獨自去湖心亭去看雪呢?(張岱清高孤傲,板書)
引導發言預設2
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眼中的雪景為什么和平常人不一樣呢?(學生初答)
1、如果學生分析不到位,老師幫助:老師覺得這一句問題也挺多的。你看“天與云與山與水”多啰嗦啊,古人不是說要惜墨如金嗎?一連用了四個“與”,我看一個都不用也行。老師去掉四個“與”,讀給學生聽。問效果有何不同? 如果學生說不出,再讓學生對比讀一讀。先去掉“與”讀一遍,然后再把原文讀一遍。
預設:(1)這四個“與”并不多余,它讓“天、云、山、水”四個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們就有界限似的。
。2)四個“與”字就造成了一種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有這四個“與”,后文的“上下一白”才顯得更有氣勢。
老師確定:這是營造了天地茫茫的景象,咱們讀出天地蒼茫的景象。
2、師(1):還有一個地方,老師不解。你們看文中這些量詞怎么這么怪?明明應該是這樣的嘛:惟長堤一道,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湖中人兩三個而已。(課件出示)
預設比較結果:不好,原文中的量詞寫出了人和物在大自然中的渺小。
師:一語驚醒夢中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詩: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原來癡人眼中有癡景,是因為有個“天人合一”,(師板書“癡景”)
3、師:假如同學們處在這天地茫茫的夜色雪景中,你的感覺會是怎樣的?(凄涼、凄清、寒冷等)作者和你們有同感。(板書:清冷孤寂)
學生發言預設3:
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你在湖心亭遇到了知己,您為什么不和他們交個朋友呢?(或者:你明明是問的是人家的姓氏,為什么答非所問,說“金陵人”?)(學生自由發言)
師引導: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師: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咱們用文言文說出來。
預設生: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師:張岱又是如何表現的呢?(痛飲了三大杯)
師: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墒,老師有一疑問啊: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后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詳細地址,你覺得張岱愿意和這兩個人交朋友嗎?。(學生會否定)
師:如此看來,張岱知音尚且不顧,何況是舟子呢?他前面說“獨往湖心亭看雪”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這表現了他的“清高孤傲”)
師過度:世上居然有如此癡人,視世俗世界而不顧,一心要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墒菑堘饭P下的自然如此清冷,如此浩大,如此孤獨,這其中會不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同學們,找找這個迷,就在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注釋一。
師:舟子說他癡,他會辯解嗎?(學生發揮)
師:此時此刻,他心里會想什么呢?(學生發揮)
預設生1:他想: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豈可因那繁華紅塵忘記故國?
預設生2:他想: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余生罷。
同學們,老師非常佩服你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透過癡行癡景觸摸到了并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癡人之癡心。(板書“癡心”——故國之思)
五、拓展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實中被壓彎了腰,透不過氣來了,于是,他們只有到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凈的空氣。他們寧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樹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讓我們回顧柳宗元的《江雪》。(師生齊誦《江雪》)
師:同學們,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癡吧:
滿紙荒唐言,
一把心酸淚。
都言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
結束語: 愿同學們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用欣賞的眼光去碰觸作者的內心,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癡行 清高孤傲
癡 癡景 蒼茫清冷
癡心 思念故國
《看雪》教學案例 篇10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 呂立晨
課文
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
過春節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那是用潔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們問老師:“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老師微笑著點點頭。
“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驚奇地問。
老師說:“小時候,在我的故鄉!彼樖种噶酥傅貓D上的北京。
“北京離這兒很遠吧?”孩子們問。
老師說:“不算太遠!苯又徒o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孩子們爭著問老師:“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說:“那里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大家伸出右手,和呂教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課題,邊寫邊講解寫法,學生書空)
師:“雪”字要注意四點的方向是一樣的。
齊讀課題。
師:敢于把課文讀給大家聽嗎?哪些同學愿意讀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師:其他同學干什么,你們也有任務,你們是評委呀,你們知道什么樣的人當評委嗎?都是很厲害的人當的,你們要認真聽他們的朗讀,看字音是不是讀得正確,句子讀得通順嗎?
。ㄉ喿x課文)
師:評委們來說說。
生:我覺得讀得很好,不過有一個字讀得不夠正確。
師:那你幫幫他(幫讀)
師:這位評委很好,能先表揚他的優點,再指出不夠的地方。
生:讀漏了一個字。
師:你聽得真仔細,看來,你們在家認真預習了,真好。
師:我們來讀讀生字詞語吧。
(出示詞: 商店 櫥窗…… )
。ㄉR讀詞語)
師:剛才,11位同學都讀得很好,呂老師也想給大家讀讀這篇課文,大家邊聽邊認真思考,哪些地方還不太明白。
(師配樂范讀)
師:小朋友都聽得入神了,呂老師看出你們在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不知道“升起”是什么意思?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童年”?
生:什么叫“銀裝”?
生:什么是“情景”?
生:中國臺灣和北京是很遠的,課文為什么說不太遠?(生指地圖)
師:你怎么知道?
生:我家有地圖,所以我知道。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生:什么叫“櫥窗”?
師:課文里的櫥窗指什么?就是商店里沿街面展示商品的玻璃柜子。
生:北京小朋友盼著他們來玩什么意思?
生:就是北京小朋友很希望他們來北京玩。
師:盼著就是希望的意思。
師:下面我們就帶著問題去學課文。春節,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在櫥窗里見到了誰呢?
生讀課文: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在過春節的的時候,孩子們在櫥窗看到了美麗的雪景,那是用棉花做成的。
。ㄒ簧嵋庖姡核x得有感情,但是讀得太慢,輕聲讀成了重聲)
師:中國臺灣是什么地方?
生:是中國的一個省。
(認讀“省”字)
師:中國臺灣在這兒,南寧在這兒,(老師指地圖)都在我國的北方,所以那兒像我們這兒一樣,很難看到雪的。這個問題懂了嗎? 指名再讀課文。
師:他丟了一個字,聽出來了嗎?
。ㄉ僮x)
師:中國臺灣小朋友只能在櫥窗的看棉花,那他們跟老師說了什么話?我們看課文。
(指名幾位同學分角色讀課文,其他同學繼續當評委)
生:他們讀得很好。
生:他們讀得快了些。
生:秋生同學當老師讀錯了幾個字。
師:他有點緊張。他們對什么感到驚奇?(出示句子:孩子們問老師:您看見過真的雪嗎?老師微笑著點點頭!澳窃谀膬阂娺^的?”孩子們驚奇地問。)
生:孩子們對雪驚奇。
生:他們不是對雪驚奇,而是很難看到雪,北京能看到雪。
師:你們能不能把這種驚奇的語氣讀出來?
生自由練讀,再指名讀。
師:老師在哪兒見過雪呢?
師:老師看著地圖,不禁引起了思鄉之情,誰來讀出他的思鄉之情。
指名讀課文
師:你還真有點像老師。
想讀的站起來讀。(生讀課文)
師:接下來我們還是分角色來讀(分工朗讀)(老師接著就娓娓動聽地給同學講起了玩雪的情景。)出示雪景圖片,師朗讀課文。
師:同學們聽得笑呵呵的,中國臺灣小朋友仿佛來到了白雪世界,如果你們來到這兒,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堆雪人。
生:我想打雪仗。
師: 能不能把你的感情用朗讀表現出來,誰來讀第9段。
(指名讀第9段)
師:你看,這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多么像雪毯(出示圖片)。
師:什么叫銀裝?
生:雪下下來,落在樹上,鋪在地上,就像給它穿上一件白色的衣服,雪閃著光,所以“銀”字用金字旁。(指名讀句子)
教師引讀。
師: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第9段。
。ㄉx)
師:你們是不是希望現在就落下雪來呀,中國臺灣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你們看他們是怎么說的呢?我們也一起來爭著說說看。(爭著問)
師:那里的小朋友也盼著你們去那兒看雪呢。
師:出示識字三: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師:為什么說不太遠?因為我們是一家,雖然相隔遙遠,感覺還是很近的。這一課的生字詞語都會了嗎?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出示課件,生讀)哪些字難寫呀? (打,指,接,做做動作)
師:那“接”字怎么寫呢?
師邊寫邊講解
寫字:寫字前我們先做一個小氣功:身正,胸直,臂開,足彎, 描一個寫一個。(生寫字,輕音樂起) 師:這堂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
《看雪》教學案例 篇11
《看雪》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共11個自然段,講在冬天,我國臺灣省很難看到雪,北京卻能看到雪,通過看雪表現了祖國寶島臺灣的兒童與祖國大陸的兒童盼望著祖國早日統一的共同心愿。教學本課,教師應培養學生理解字詞句的能力,體會句子的意思,弄清中國臺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1、出示日月潭的圖片,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轉入課題:中國臺灣四季常青,很少見雪,只有過春節的時候,孩子們才能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美麗的雪景。
2、運用課件展示北方雪景圖,引發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下雪的景致,及孩子們在雪地里嬉鬧的情境。
二、初步感知,情感體驗
1、教師配音范讀課文,學生閉目想像課文再現的畫面。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借助拼音,熟讀課文。
3、同桌互相聽讀課文,幫助對方糾正誤讀的地方。
4、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記住字音和字形。
5、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給同學們聽,檢查讀課文的情況。
三、融入情感,愉快教學
1、自學課文,與自己的學習伙伴交談一下自己明白了什么。
2、結合課文提出問題,同學幫助解決,教師點撥如何解決難點。
3、引導學生品析詞句:第*自然段一共寫了幾句話?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在這段中你喜歡哪個詞語,為什么?
4、學習第3~11段,看看孩子們向教師提出了哪幾個問題,把他們提的問題用橫線畫下來。指導學生在讀中設疑、質疑、逐步解疑。你看見過真的雪嗎?你是在哪兒見過的?北京離這兒很遠吧?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5、請同學們看課件雪景圖,然后閉上眼睛想像雪景,聽教師描述第9自然段,讓學生進入情境。(看到雪花紛紛揚揚,看到大地鋪上了厚厚的白雪,看到孩子們在堆雪人、打雪仗的開心世界。)
6、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境,想像中國臺灣孩子們的心情會怎樣?(羨慕,想到北京去看雪。)
7、老師是怎么說的呢?“盼著”是什么意思?(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中國臺灣的小朋友能到北京來。)
8、讓學生提出問題,品析詞、句、段。在這幾段中你喜歡哪些段落,為什么?喜歡哪些詞語、哪些句子,為什么?
9、分組討論:你希望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到北京來嗎?兩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實現嗎?(充分發表學生自己的意見。)
10、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第3~11自然段中學生的四問和老師的三答。
四、加深理解,情感升華
教師小結:是啊,臺灣省是祖國的寶島,它在大陸的東南端,中國臺灣小朋友永遠是我們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不久的將來,海峽兩岸的小朋友一定會相聚在北京。
五、拓展訓練,表達心聲
小朋友們,我們學了《看雪》這篇課文,你們想對中國臺灣的小朋友說些什么?讓學生大膽地發揮創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話說出來。
學生的情感是豐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學《看雪》這篇課文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愛國熱情,促進情感體驗,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愛國主義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看雪》教學案例 篇12
一、自讀課文,小組互助學習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組內自查:注意讀準翹舌音“省、櫥、指、仗”和前鼻音“毯、銀”。
二、認記生字
指導學生開動腦筋,自己發現認記生字的方法。如:
1、謎語認記:
毯: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貉劬ι厦嬉簧倌,勤儉節約少花錢。
店: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2、借助偏旁認記: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義和人的手有關;“銀”是金屬,所以是金字旁。
三、鞏固練習
1、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猜字游戲:一人被蒙住眼睛,讓一個人指某個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讓被蒙眼的同學一個一個地指著生字向大家發問。如,問:“是不是櫥窗的‘櫥’?”答:“不是櫥窗的‘櫥’!”直到猜對了,全班一起回答:“對對對!就是這個字!
3、“摘蘋果”游戲:在黑板上畫棵蘋果樹,把做成蘋果形狀的生字卡貼在“樹”上,讓學生上臺讀字音,讀對的就可以把“蘋果”摘下來。摘對五個以上可獎勵一張蘋果貼畫。
《看雪》教學案例 篇13
一、教材分析
《看雪》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共11個自然段,講述冬天的臺灣省很難看到雪,而北京卻能看到雪,通過看雪表現了祖國寶島臺灣的兒童與祖國大陸的兒童盼望著祖國早日統一的共同心愿。為此,我擬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省、店、櫥等10個生字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在自主體會和朗讀中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1.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2.體會大陸和中國臺灣的兒童盼望中國臺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
重點:學習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難點: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兩岸人民盼望祖國統一的心情。
二、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家蒂多惠斯說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本課,我結合遠程教育資源,采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質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學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合理的激勵和評價,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潛能。
而在“學法”上,我一直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固在本課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議議、說說,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培養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教學理念
1、本節課充分利用遠教資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敢于嘗試、勇于探索的精神。
2、打破傳統農村教師一只粉筆、一張黑板的教學模式,合理利用遠教資源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愉悅地學習。
3、本節課突出遠程教育的特點。利用遠教資源進行教學,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聲情并茂的教學形式,即開闊了學生視野,又豐富了教學活動,從而達到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四、教學過程
其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新課伊始,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我們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不同的季節展示著不同的美。今天,就讓我們去欣賞那美麗的雪景吧!”然后,我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欣賞雪景,感受雪中的美及樂趣,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通過老師充滿激情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圖、文、聲的結合,使學生沉浸在美麗的雪景中,欣賞之后,孩子們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教師伺機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并及時設疑:寶鳥中國臺灣孩子只能在商店里看到雪景,這是怎么回事呢?
設計意圖:利用農遠資源,抓住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課一開始就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學習欲望得到提升。
教學的第二步:初步感知,情感體驗
1、初讀課文
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邊聽邊仔細觀圖,接著讓學生自學課文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生字。最后同桌互相交流識字的技巧。
2、檢查生字
出示課件,采用多種方式認讀,并借助農遠資源糾正學生的讀音。通過教師小結,教會學生識記生字的技巧,落實了訓練重點,為后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是落實教學目標的中心環節,充分合理利用農遠資源,讓孩子們在圖文并茂的情境中主動建構知識。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
第三步:融入情感,愉快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世界前進。學生初讀課文后,我設計了“我會說”“我會問”“我會答”三種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談一談對課文的認識,學生自主選擇,自主發展,自主創造,既將文本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又張揚了個性,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想象力。接著讓學生再次欣賞雪景圖,感受雪美的同時,體會中國臺灣兒童看不到雪的那種心情,并分組討論你希望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到北京來嗎?兩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實現嗎?最后通過師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文中對話,完成本課的能力目標。
第四步,總結升華,憧憬向往
學生的情感是豐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學《看雪》這篇課文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愛國熱情,促進情感體驗,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愛國主義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所以在這里,我大膽質疑:小朋友們,學了本課,你們想對中國臺灣的小朋友說些什么?讓學生大膽地發揮創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話說出來。
《看雪》教學案例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省、店”等10個生字。會寫“打 指 接 ”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學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指、接、打”三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學難點】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中國臺灣小朋友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學過程】
一、由生字“省”揭示課題:
1、老師范寫:省,誰認識?你是怎么認識的?
2、我們中國有23個省份,你知道哪些。
3、簡介中國臺灣:在我們中國地圖上有一個“臺灣省”,它位于我國東南海面,中間隔者中國臺灣海峽,與我們大陸隔海相望。中國臺灣平均氣溫22度,中國臺灣是沒有冬天的。因為沒有冬天,所以中國臺灣人是看不到雪的。于是,看雪就成了中國臺灣小朋友的一種期盼,一種渴望。這節課,我們就學習課文——看雪。一起去傾聽中國臺灣小朋友的心里話。
二 初讀課文,認字學詞,整體把握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⑴圈出本課的生字,注上拼音,讀準字音,并劃出有生字的詞語多讀幾遍。⑵劃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2、檢查交流 :
第一組(生字帶拼音):臺灣省 商店 櫥窗指了指 接著 講起
打雪仗 銀裝 鋪著 雪毯
第二組:省 櫥 指 仗
店 毯 銀
省 講 仗
堆 雪人
第三組
打 雪仗
看 雪景
讀著這些詞語,你感覺如何?請帶著這種感覺讀讀這些詞語。
第四組:飄著雪花 披著銀裝 鋪著雪毯
讀著這些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請帶著你剛才的想象讀讀這些詞語。
3、請你再讀課文,想一想,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精讀課文,體悟情感
過渡:每年的冬天,我們都可以欣賞到美麗的雪景,都可以在雪地里盡情地玩賞,而中國臺灣地小朋友卻只能——(出示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
每當這個時候,他們會想起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2、請大家帶者這個問題再讀課文。
3、交流、讀描寫中國臺灣小朋友的句子。
①讀好“問句”
、诹私庵袊_灣小朋友渴望看雪的心情
4、指導朗讀,引導感悟(1——7自然段)
現在,你們就是一群從未看見過雪的中國臺灣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師。誰先來問問我?
a、您看見過真的雪嗎?(讀出了問的語氣)
b、您是在哪兒見過的?
、佼斃蠋熚⑿χc頭的時候,你心里事怎么想的?
、谡垘е@些疑問,接著問第二個問題(聽出來了,你感到很奇怪)
③句子里有一個詞語寫出了我們內心的奇怪——驚奇
④讓我們一起驚奇地問一問。
c、結合地圖:理解“不太遠”
d、師生對話: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對話吧
5、指導朗讀,引導感悟(8——10自然段)
a、小朋友們,愿意聽老師講講老師小時候玩雪的事嗎?那好,請閉上眼睛:我們北京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飄著雪花,樹上披著銀裝,地上鋪著雪毯,到處一片潔白。小朋友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有趣極了。
b、聽著老師的講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著,聽著,你的心情如何?
c、想親自感受一下嗎?那就認真地讀讀這一自然段吧!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喜歡的詞語劃下來。
d、交流指導:讀哪句?畫了哪些詞語?你能不能再讀讀,注意畫著的詞語,讀出你內心的喜歡。
誰也喜歡這一句?——————齊讀這一句!
。ǔ鍪緢D片)看到雪毯了嗎?在哪兒呢?
銀裝又在哪兒?
誰能用你優美的朗讀再現這個潔白的世界呢?(評價:你讀得真好。你讀得時候,老師仿佛看到了漫天飛舞的雪花,看到樹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同學們,我們都這樣邊讀邊想象看到過的雪景,就能讀得更好了。——齊讀!
這是童話般的雪的世界,這是詩一樣的語言:出示詩行(讀讀吧。┠猩x!女生讀!
冬天,
天上飄著雪花,
地上鋪著雪毯,
樹上披著銀裝,
到處一片潔白。
你能背一背嗎?
喜歡這一句的也不少吧?(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大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喜歡的都來讀一讀!
說說你和小伙伴堆雪人的情景吧!請帶著這種記憶讀讀這句話。
雪景很美,孩子們的笑臉更美。請綻放你們的笑臉,美美的讀讀這段話吧!
e、指導朗讀:爭著問
中國臺灣的孩子們,聽完老師的講述,此刻的你最想對老師說什么?
是呀,所以中國臺灣的小朋友都爭著問老師一個同樣的問題——你來問一問(這句話很長,先自己練一練,注意句內的停頓。)
我們來表演讀一讀——(指名三個同學,你們來爭著問問老師)
6、中國臺灣的小朋友盼望著,盼望著,他們多么渴望來北京看雪!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否愿意和他們一起分享玩雪的快樂呢?那快快去迎接中國臺灣的朋友吧。R讀歡迎中國臺灣小朋友)
歡迎中國臺灣小朋友
一只船,揚白帆,
飄呀飄呀到中國臺灣。
接來中國臺灣小朋友,
到我學校玩一玩,
伸出雙手緊緊握,
熱情的話兒說不完。
7、那你會跟中國臺灣的小朋友說哪些熱情的話呢?
8、是呀,同學們的千言萬語,老師只想用一句話向中國臺灣小朋友傳達我們對他們的深情厚意:那里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
⑴指導朗讀:深情
、评斫狻芭巍保
句中有一個詞語最能代表我們的心意,請用筆把這個詞圈出來。
在你的生活中有值得你盼的人和事嗎?
現在,我們在盼……
現在,中國臺灣小朋友在盼……
、俏覀兪怯肋h的朋友,讓我們再讀這局話——
9、小朋友,我們相信中國臺灣小朋友一定會看到雪的;我們也一定會見面的。只要我們心中一直向往這個夢。
四、指導書寫
瞧,雪花飄下來了:打 指 接
⑴認讀后組詞
、瓢l現共同點,觀察各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墙處煼秾懀瑢W生書空
⑷學生描紅、臨寫
⑸集體展評、修改
板書設計:
看 雪
臺灣省
驚 奇
盼 著
《看雪》教學案例 篇15
1997年,在長春解放大路小學的禮堂里,我試講二年級的《初冬》。課后,幾位專家把我這只麻雀解剖得體無完膚:無論是教態、聲調、組織教學的能力,還是對教材的挖掘等等,都存在著嚴重缺陷。整整一個下午,在那間學校的小會議室中,我蜷縮在沙發的一角,接受“批評”……
隨著經驗的積累、認識的提高,現在,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就是這樣的經受、歷練或者說是“打擊”,成就了我坦蕩、磊落和堅強──而這些,恰是取得事業成就的重要內因。也是因為這個緣故,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看課,我的目光總是盯在“問題”上。作為過來人,相信這才是對年青同行負責的態度。
《看雪》的教學設計總體不錯,但如果能夠處理好一對虛實問題,則會更好。下面詳述如下:
務實:識字落腳在哪里
低年級的語文課,重點應該在識字和寫字上?山洺?匆姷那闆r是,一堂課下來,重點沒有落實。就拿寫字來說,四十分鐘里卻頂多寫兩三個,其它時間都在讓孩子觀察書寫。我看到的課堂,大多教師沒有細致地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沒有細致指導該怎樣把生字寫美觀,甚至教師連示范過程也沒有。即便有,也只是讓電腦一筆一筆地出現,而不是教師動態寫出的“活字”。更有甚者,低年級的語文課成了高年級的閱讀課:一個字也不寫。
可喜的是,這堂課沒有如上缺憾。但時間安排上略顯局促,如果安排20分鐘以上則更好。一堂課只寫同一結構的三個字還是太少。就板書來說,帶有高年級特點。黑板只有“中國臺灣、北京、盼著”幾個詞。目的是強調課文內容,板書跟識字沒有關系。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板書的機會更多示范──寫上幾個生字,越多越好,這樣既是板書內容,又是識字一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再比如寫字環節──有這么多生字,如:“店、 毯、 銀、省、仗、講、廚、指、接、鋪”。我們是否應當讓學生找到自己認為比較難寫的字?這樣才能做到以學定教,真正體現因材施教。這里教師直接出示“打”、“指”、“接”這三個字讓學生觀察,雖然這里字形特點歸類的思想體現出來了,但是對于寫字來說,集中練寫這同一結構的三個字科學嗎?我個人以為,半包圍結構的“廚、店、毯”,上下結構的“省”,再加上左右結構的其它字──首要的是要讓學生發現不同結構的不同規律。這樣,寫字的關鍵就解決了。
至于該教師對“打、指、接”的細致指導,也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其相同與不同,“接”字最難寫,更要好好討論而不是老師代之。而且,在寫的時候,這些字的筆畫在田字格的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下格等──這些,老師都沒有強調。
可想,泛泛的寫怎能讓我們的孩子寫出一手好字?我不止一次表明,我與一位副主編的觀點的不同。她說:“現在不少老師講得太多,一個字要講上半天它是怎么構成的,每一筆應該怎么寫──教學過程還是老一套,能不能換一換實踐──認識──實踐?”我想,新的課程改革不是讓我們把傳統的東西都扔掉。
務虛:主題可否緩行而含蓄
在一次發言會上,我講到──雖說“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對經典的文質兼美的文字,我們一定要懷著虔誠的心情走進文本,細細揣摩文字的魅力,教師一定要重視文本的規定性,更要注重對文本的研讀。這也是對作者勞動和智慧的敬重。但面對有些課文,教師就應該有一雙慧眼,不能當作奉為“圣經”,亦步亦趨地領著學生圍著教材進行“多情”的挖掘。是的,我們無權選擇課本,但我們必須清楚自己有權力怎樣使用教材。
這篇小短文采用師生對話的形式,表達了中國臺灣與大陸渴望祖國統一的寄托。對于剛剛從一年級升入二年級的學生,如果教師告訴他們這篇文章包含渴望祖國統一的感情,我想是生硬的。其實,這篇課文在表達形式上很含蓄。比如,學生驚奇地問“是雪嗎?”,“老師微笑著點點頭……”,孩子向往北京,老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說:“那里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一個“微笑”,一個“深情”一切盡在不言中。
因此,文中的老師自始至終也沒有說出那么露骨的話?尚『蠋熢谡n前談話的時候卻說了很多,現摘錄一段──“……你對中國臺灣了解多少,能告訴大家嗎?中國臺灣雖然現在還沒有像香港和澳門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但她永遠是祖國媽媽的孩子!闭n文還沒有學,本來“看雪”,是一種向往,透著一種純潔和透明,那是一種最好的夢,可老師卻先把一頂“高帽”扣在了這個夢上了。
再有,中間有一個環節,就是教師告訴學生的話:“老師請教過飛行員叔叔,如果有直接從中國臺灣到北京的飛機,只需要兩個多小時就可以到了呢!可惜,現在還沒有直達的航班!笨梢岳斫饫蠋煯敃r講課的時候情況的確如此。其實,今年春節,北京到中國臺灣的第一次航班已經開通,并正常運行。而且,要想到北京,從香港或澳門到北京是可以看到雪的。透過這樣的“告訴”我們感覺老師心中裝的只有“祖國統一”,一個“死”的結論就把孩子向往看雪的夢打破了,好像看雪只能成為一種向往──這樣的“告訴”顯得過于沉重了。有時,教師完全可以像課本里的老師一樣,含蓄深情地表達──相信我們會看到雪的,只要我們心中一直向往這個夢。
更可惜的是結尾,老師的一段話:“本該家人團聚的春節,老師也一定渴望著回到自己的故鄉,和家人團聚,帶著自己的學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以他才會望望大家,深情地說……再深情地說一遍,表達出老師盼望中國臺灣回歸祖國的心情吧……”我們的教學,就是這樣赤裸裸地“以道凌文”破壞了童心和語文的美好──當教師把文中之道提煉成“精鹽”喂給孩子的時候,學生只會連文一起厭惡。
這是一節設計很精致的公開課,能夠基本避免公開課的流弊。但顯然,授課者對課堂的把握上還是有些浮躁,不能真正踏實地上課,就如我們前面所說的那樣,為了課堂的觀賞性而對課堂的日常性有所忽視。所謂課堂的日常性是具有樸素美的平素的課堂,它重在教學的實際效果,而較少關注課堂的觀賞性。這與公開課通常所帶有的作秀、煽情等相對應。
例如,寫字環節,在日常性課堂上,老師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可能會用更多的時間來講解和聯系寫字。但在公開課上,講課者會擔心自己這樣講會削弱課堂的觀賞性,也就是說,公開課的講授者在自己內心總是有群潛在的聽眾,就是聽課和評課的老師,因而不自覺地會在備課的時候,將他們納入到自己的預設中。這看似是不得已而為之,實際上卻暗示了講課者的不自信和某種功利性的追求。
因而看似簡單的日常性課堂那種不煽情、不作秀而追求實效的方式,卻不是一般上公開課的老師所能夠做到的。這種樸素是一種大家的風度,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所以當課堂需務實的時候,老師反而不自信,只好用務虛的方式來追求一種外在的流暢,而當課堂需要務虛時,如,《看雪》中對課堂主旨的闡釋,老師卻又怕被帶上講解不清或不深刻的帽子,所以就把文章的主旨直接地講出來。一節好課自然應該是張馳有度、虛實結合,但這種張馳和虛實應該基于文本和教學是需要,而不是基于某種功利性的追求。
【附:《看雪》教學設計】
課前談話:小朋友們,前不久我們學習識字3中的三字經,還記得嗎?一塊來背背吧。老師特別喜歡這句: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昨天,小朋友們都回家收集了中國臺灣的資料吧!你對中國臺灣了解多少?能告訴大家嗎?中國臺灣雖然現在還沒有像香港和澳門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但他永遠是祖國媽媽的孩子。馬上要上課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一、導入新課
老師是第一次到重慶來,你們這兒和我以前聽說的一樣,人多、橋多、坡多,是個美麗繁華的山城?墒,聽說 你們這兒很少下雪是嗎?所以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組很美的雪景圖,我們一塊來欣賞吧。(配樂放下雪的美景圖)美嗎?下雪真是太好啦!小朋友一定都想去看看真的雪吧!在我國有些地方和重慶一樣也很少看到雪,那兒的小朋友和你們一樣都想去看看雪(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讀讀課題吧。
二、認讀字詞
1、是哪兒的小朋友想看雪呢?讓我們翻開課本52頁去讀課文吧。讀的時候遇到生字畫下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
2、(出示生字)老師把生字寶寶請到屏幕上了。自己先輕聲自由地喊喊他們的名字吧。
3、(調整生字順序:⑴ 店 毯 銀 ⑵ 省 仗 講、恰N 指 接 鋪 省 仗 廚)生字寶寶聽到你們在呼喚他們,高興地排起了隊。你發現什么了嗎?你很會觀察,就請你當老師帶大家讀讀這行字吧。瞧,你還有什么發現嗎?那,請你帶大家讀讀吧。
4、(生字去拼音)老師把生字寶寶的拼音帽子摘掉,還認識他們嗎?小火車開起來喊喊他們的名字吧。(開兩列)
5、生字寶寶就要帶著他們的朋友隨著美麗的雪花飄下來了。仔細看看雪花上都有哪些朋友,一起喊喊吧。我們先不出聲,只做口型喊喊他們的名字。老師看看哪些同學的口型做對了。(課件演示:詞語放在雪花中飄落下來)
6、認識他們嗎?一塊喊喊他們的名字吧。
三、初讀課文
1、才一會功夫,小朋友們就交到了這么多字詞朋友,把它們送回課文中再讀一遍課文吧,讀完后標出自然段。這篇課文的自然段很多,標的時候可要細心點啊。
2、(展示學生標了自然段的書)看看他標得對了嗎?你們都是這樣標的嗎?注意了,前面空了兩格的就是一個自然段。標錯的同學自己更正一下吧。
3、通過剛才讀課文,你們知道是哪里的小朋友想看雪了吧?他們想到哪里去看雪?(板書:中國臺灣、北京)
四、讀悟課文
〖讀第一、二自然段〗
1、誰能在地圖上把北京和中國臺灣指給大家看看。
2、北京在我國的北方,每年冬天都能看到雪,而且是漫天大雪。中國臺灣在我國的東南方,氣候溫暖,冬天幾乎不下雪。所以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他們只能看到什么地方的雪呢?自己讀讀第一、二自然段吧。
3、他們只能看到什么地方的雪呢?這雪景是怎樣的?再讀讀這段吧。如果你是櫥窗外的中國臺灣小朋友,看到這人工做的雪景,你會想些什么呢?是啊,他們多想看看真的雪啊。繼續讀課文,你就能體會到他們這種心情了。請大家先讀讀課文3 ~8自然段。
〖讀第三~八自然段〗
1、這六個自然段,說的是老師和孩子們的三次對話,和同桌分工合作來讀,一個負責讀孩子們問老師的段落,一個負責讀老師回答孩子的段落。
2、第一次對話:
⑴ 誰來讀讀第一次對話。 (問當老師的孩子)“老師微笑著點點頭”老師這個動作告訴了大家什么?
⑵ 我們一起把第一次對話讀讀吧。
3、第二次對話:
、拧〉诙螌υ捤麄冇终f了些什么呢?哪組同桌來讀讀。
、啤。ǔ鍪镜谖遄匀欢危┖⒆邮窃趺磫柕?誰能驚奇地問問?大家一塊驚奇地問問吧。
、恰。ǔ鍪镜诹匀欢危⿵睦蠋煹幕卮鹬心阒懒耸裁矗课覀儼堰@兩段話讀讀吧。
4、第三次對話:
⑴ 最后一次對話誰來讀?是啊,北京離中國臺灣真的不算太遠,(課件演示:飛機從中國臺灣飛向北京)老師請教過飛行員叔叔,如果有直接從中國臺灣到北京的飛機,只需要兩個多小時就可以到了呢!可惜,現在還沒有直達的航班。
⑵ 大家來讀讀這段對話吧。
5、現在你們就是中國臺灣小朋友,來問問我這個中國臺灣老師吧。(分角色朗讀)
〖學習第九自然段〗
1、回答完孩子們的問題,老師給大家講起了童年玩雪的情景。老師童年玩雪可有意思啦!想看嗎?想看就閉上眼吧,讓我帶你們到那美麗的雪地去看看。(老師范讀第九自然段)
2、美嗎?這美麗的景象就在第九自然段中,趕快去讀讀吧。(學生自由讀第九自然段)
3、想不想親眼看看這美麗的景象。雪花飄呀飄呀,落在地上鋪成了雪毯,披在樹上變成了銀色的衣裳。(動畫演示 分別出示雪花、雪毯、銀裝 )雪花、雪毯、銀裝你最喜歡哪個?
4、誰能為雪花、雪毯、銀裝找到合適的伙伴呢?(點擊課件 搭配詞語 飄著雪花、鋪著雪毯、披著銀裝)
5、這些詞語用得多美啊,我們再讀讀吧。(老師引讀:冬天,天上……、地上……、樹上……,到處一片潔白。)
6、在這美麗的雪地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開心嗎?瞧!(出示小朋友在雪地里玩雪的圖)北京的孩子和你們一樣正在……(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多高興啊!誰能讀讀課文的句子,把你們玩雪的高興勁讀出來。
7、雪景美,孩子的笑臉更美,你們能讀著第九自然段把老師也帶進那美麗的雪的世界嗎?
〖讀十、十一自然段〗
1、謝謝,老師真的到雪地去了。原來,聽別人朗讀,想像畫面也是一種享受啊!中國臺灣的小朋友聽著老師的描述,一定也在享受著,可是他們再想想自己只能看到櫥窗里的雪景。會想些什么?
2、難怪孩子們爭著問老師…… 老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說……(引讀十、十一自然段)
3、指導學生理解老師的說的話:
、拧 澳抢铩笔侵改睦铮俊澳銈儭敝傅氖钦l呢?(出示填空題)誰能把這句話補充完整。(括號里面填入:北京、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如果你是北京的孩子,中國臺灣小朋友來了,除了帶他們看雪景外,你還會帶他們去哪看看呢?
、啤∵@個句子還能怎么補充呢?其實中國臺灣的小朋友也正盼著我們去他們那玩兒呢。他們會帶我們去哪?(課件出示中國臺灣風景圖)
、恰∈前,兩地的孩子相互盼著。(板書:盼著)中國臺灣的孩子盼著到北京去看雪,北京的孩子也盼著中國臺灣的孩子來看雪。我想,中國臺灣的那位老師在本該家人團聚的春節,也一定渴望著回到自己的故鄉和家人團聚,帶著自己的學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以他才會望望大家,深情地說……再深情地說一遍表達出老師盼望中國臺灣回歸祖國的心情吧……
4、此時,當我們再讀起這句話時,一定會有更深的感受。讀吧。(出示: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五、寫字練習
1、從你們飽含深情地朗讀中,我能感覺你們已經讀懂了課文,瞧雪花又飄下來向你們表示祝賀啦。它們還帶來了生字三兄弟。(出示生字“打”“指”“接”)你們發現了什么?觀察一下,這三個字怎么才能寫得漂亮呢?
2、這三個字,你們覺得哪個寫起來有困難。我們先來幫幫他:
打:一提別超過橫中線了,提手旁長長的,放在豎中線左邊點。這一橫從豎中線上起筆,放在橫中線上一點?础按颉弊肿蟾哂业汀
指:右上邊的撇不要出頭了,這一豎貼著豎中線寫。橫折的橫正好放在橫中線上。兩邊一樣高“指”字才好看。
接:看老師寫,你發現怎么才能寫好這個字。
3、請你在這三個字中選一個最愿意寫的寫在書上的田字格里吧。
4、展示學生寫的字:
〖板書設計〗
12 看雪
中國臺灣 北京
盼著
。ㄗⅲ哼@是一篇應《語文教學參考》之邀而作的點評)
《看雪》教學案例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省、店”等10個生字,會寫“講、打”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強烈盼望祖國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
中國臺灣島圖片
一、謎語導入,融情入境
1、出謎面讓學生猜謎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干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雪)
2、學生猜出謎底后,讓他們談雪,老師提問
①你見過雪吧?在哪里看到的?
、谀阃孢^雪嗎?怎樣玩?好玩嗎?
板書:看雪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要求不會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相互糾正字音。
3、課件出示生字,看誰認得快,讀的準。
三、再讀課文,感悟文意
1、共同讀課文,注意讀通順,讀連貫。
2、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去讀,看講了什么。
3、課件出示行政圖,找出中國臺灣和北京的位置。
4、課件出示描寫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飄著雪花——
5、自讀上面的句子,說感受。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1、組內練讀。
2、小組代表讀,同學評議。
同學們,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祖國的神圣領土……
《看雪》教學案例 篇17
《看雪》一文講的是中國臺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當講到雪景一段時,我便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講:“寒風呼呼地刮著,吹到臉上就像冰打一樣。風停了,鵝毛般的雪紛紛揚揚地飄下來,天地間滿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打開窗戶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樹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樹上生滿了毛茸茸的白發;松樹穿了件花褂褂;杉樹尖尖像燈塔。我打開門沖進雪地里,腳底下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我和小伙伴們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紅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們打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歡聲笑語把樹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敝v完,學生睜眼。我問:“你剛才看到了什么?”學生的想象像開了閘的水,傾瀉而來:“我看見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鋪了一床潔白的地毯。”“我家門前的小樹被雪壓彎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勁搖,雪花落在了我的頭上、衣服上,有的落進了我的脖子里,冰涼冰涼的。可樹伸直了腰。我看著它笑了!薄拔遗郎狭朔宽敚徊恍⌒乃ち讼聛恚梢稽c兒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樣!薄拔覐纳缴弦幌禄搅松较,像飛一樣。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來一團雪,我一閃,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臉上。我倆笑彎了腰。”“我們三個堆了一個大雪人,用扣子做眼睛,用胡蘿卜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頂尖尖的。帽子,還有兩串糖葫蘆插在肩上,它正在叫賣呢。我們圍著它唱啊、跳啊,開心極了!薄拔夷,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腳印。再聽那嘎吱嘎吱的響聲,就像在奏樂一樣!薄鞍パ!我開著小汽車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薄酉聛砦疫給學生講了“瑞雪兆豐年”的知識。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馬,循規蹈矩的人,緊緊束縛住它。結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蕩的人,任其胡亂馳騁。精力浪費不少,可最終一事無成。聰明的人馴服它,讓它按意志奔馳,從而使自己充滿創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