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冬冬學識字》教學反思(通用2篇)
《丁丁冬冬學識字》教學反思 篇1
現在進入二年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識字,大量識字可以為今后的閱讀、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教學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課本上出現了“我會認”、“我會寫”兩種不同的要求,體現了“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特點。這有利于學生盡快盡多地識字。
丁丁冬冬學識字(一)這是一個集中識字的單元。滲透有關聲旁的知識,
但是由于比較復雜,學生還不能真正掌握它,用來幫助識字。本單元將對這方面只是做一個概括,從形聲字的聲旁入手,教學生觸類旁通,成批識字,同時學會一種新的識字方法讀半邊字。
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在學習19頁第一部分的內容時,我是這樣教學的:教學每一組字詞時,先讓學生查查聲旁的讀音,分析第一個字的字形,指出誰是形旁,誰是聲旁,教師用紅筆描出聲旁,再認讀其他字。體會聲旁表音的功能。接著比較每一行的幾個詞語它們的異同點,然后讓學生試著讀,最后再驗證自己讀的字音是否正確,翻開字典對一對。“廊”、“庭”等字就是學生自己認識的。通過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自己總結、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字形來認識生字,使教的過程變為導的過程。并結合本課聲旁表音的特點,讓學生更多的認識生字,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查字典能力。通過此環節的設計,體現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查字典能力,又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識字教學又是非常枯燥的,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如果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課堂效率就會非常低,因此,我和孩子們一起玩識字,就是和他們一起給漢字編故事,例如,在教“潔”這個字時,我先給孩子們做示范,這樣給他們編:一個勇士(士)口渴(口),找到了清潔的水(三點水)來喝,這樣既有字形,又有字意,學生非常感興趣,記憶起來也很容易。學生的情緒被我調動起來了,他們積極開始自己編字,一個學生這樣編“突”字:洞穴里(穴寶蓋)一下子竄出一條狗(犬),既有字意,又有字形,非常簡單易記。
識字教學是為后面的閱讀、寫作打基礎的,只有基礎牢,大廈才堅固。
《丁丁冬冬學識字》教學反思 篇2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的難點是字形,如何從兒童年齡特點和學習心里出發,激發識字興趣,在教學第七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時,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 聯想巧記識字形。如在教學“掰”時,我引導學生想象,要把玉米掰下來要用手,一只手的力氣不夠時,學生接著說出“要用兩只手才行。”從而記住了“掰”字。又如“盲”,學生說“盲”就是人人的眼睛看不見東西,也就是“亡目”了,“盲”的上面是“亡”表示死的意思,在這里表示看不見東西,就是“盲”字。多么巧妙的聯想,字形輕易地扎根于學生的腦海中。
二 猜字謎,樂記字形。如教學“眉”時,有的學生根據字形編字謎“眉毛下面的眼睛就是眉”。又如“躬”,有的同學說“小朋友看見老師 就弓著身子向老師問好就是躬”。形象、生動,很有創造性。
三 理解字義,準確識字。漢字的科學性重要表現是寫意性,寫意的漢字來自社會生活,教學時不僅讓學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教學“搶”時,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搶”字是提手旁?學生立刻思考認識到:搶東西一定用手才行,所以“搶”字是提手旁。又如“拿”字,我先讓學生上臺表演拿老師準備發給同學們的練習冊的情景,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在拿的過程,不能只用其中一只手,要把一雙手合起來才是“拿”。
這樣,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識字,既有趣,又有效,其間不時閃出智慧的火花,更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識字的能力,達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