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說課稿(精選3篇)
畫家和牧童說課稿 篇1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于提意見的優秀品質。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識字教學:趣有法,法有趣
識字教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首讀課文,我讓學生圈出自己不認識或讀不準的生字,因為目標明確,學生樂于做。接著,請學生小組內交流學習,“看看怎樣和這些字寶寶交上朋友”,學生興致高,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但是,僅僅依靠興趣是不夠的,識字教學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樂趣。這一課中,要求學生會認的字很有代表性,學生容易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和創造識字規律?纯丛鯓雍瓦@些字寶寶交上朋友的教學環節,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比如認“戴”字,學生不光能讀這個音,還能說“戴帽子”戴手套”“戴領巾”等等,老師鼓勵大家邊做動作邊說詞,真是學得既輕松又牢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用這種做動作識字的辦法又解決了 “抹”“翹”“拱”等幾個字。老師給學生贊賞,學生就會給老師驚喜,孩子們在高漲的熱情中不斷發現各種識字的好辦法,如“驅”“墨”是由原來認識的兩個字加起來組成的,“蠅”是由原來學過的“繩”字換偏旁得來的,“慚”和“愧”連在一起是一種感受,不一而舉。
二、課文學習:讀中品,品中讀
讓學生讀書,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書,這一點老師容易做到。但是,要學生愿意讀、善于讀、讀后有收獲,卻不是每位老師都能做到的。結合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的具體指導是:
1、教學生賞析。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一條重要途徑是指導精讀。
對于關鍵詞句,要賞析,要學會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圇吞棗似的閱讀。課文中說“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這里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這兩個字念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會在仔細比較、反復吟誦中有所感悟。還有“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這句,先突破兩個重點詞“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請學生結合繪畫經驗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觀和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在理解了這兩個詞之后,再抓住“一會兒……一會兒……”完整、連貫地體會這句話,學生頭腦中的畫面應該會更鮮活。我認為,學生只有深刻地體會了課文,才會深刻地朗讀課文;否則,朗讀只會是浮在表面和流于形式的。
2、教學生思考。不伴隨智力活動的閱讀是膚淺的。
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可以是學生主動質疑,可以是教師巧妙提問。但是前者要適當取舍,后者要精心設計。在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后再讀課文,我的提問是:“課文中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問題既有統領性,又有發散性。它能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將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煉,同時又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談開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學生這時你一言、我一語的感受,由淺入深的評價,都是積極的思想交流和碰撞。當牧童說戴嵩的畫畫錯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愿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么地方畫錯啦?”我請學生看課件,展示課文中的插圖,然后提問:“你們知道圖中哪位是大畫家戴嵩嗎?”學生無不興奮,我讓他們指出來,又追問:“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學生表現得更踴躍,有的說從站的位置判斷出來的,有的說從臉上的表情看出來的,閃現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話蘊含的信息很多,我于是發問:“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分別摳住“小兄弟”“很愿意”“請你”談體會,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們的閱讀有了相當的深度。
3、創設情境,激發情感。有如臨其境的情境,學生的體會才不會抽象模糊。
帶著真切感受去讀書,情感自然會飛揚。首先,注意讓學生完整地把握故事情節。課初通讀課文并說印象,起到了這個作用。課中盡管有幾處語段賞析,但我不忘連綴起來閱讀,使故事情節不割裂,大體分為兩部分學習:一是戴嵩作好畫,人們紛紛夸贊;二是牧童指錯誤,戴嵩虛心請教并接受。其次,注意揣摩人物。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畫家戴嵩和小牧童,他們各有特點,在朗讀中我讓學生仔細體會他們的表情、動作和語言,甚至猜度他們的心理。對課文內容有了理解后,我還請學生扮這兩個角色,演故事的后一部分。我相信,只有讓人物形象鮮活在孩子的眼前,才能把人物品質烙印在孩子的心上。
4、搜集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服務教學。
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與故事人物的距離,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一是來自中央電教管的資源庫里戴嵩的畫,齊白石和徐悲鴻的作品;二是從湖北教育網臺節目里積累的圖片 (如電子課本中的課文情景圖);三是從互聯網下載的真實斗牛圖片以及李苦禪的畫等。
課初觀看戴嵩的《三牛圖》、《歸牧圖》,既是學習欣賞,又是親切導入;圍觀者紛紛夸贊,牧童說戴嵩的畫畫錯了,是教學要突破的一個重點——到底錯在哪里?這時候,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斗牛圖片,學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文字的理解就迎刃而解;最后,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欣賞圖畫大師的名作,是對學生審美情趣的無形熏陶。
畫家和牧童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生動的兒童故畫,講述了唐代時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贊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畫求是,敢于挑戰權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于面對錯誤,虛心謹慎,勇于接受批評的優秀品質.故事情節曲折,人物角色鮮明.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進行對比,在讀,議,演,評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質在.
二,學情分析
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可布置學生收集戴嵩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認識到大畫家與小牧童之間差距懸殊,從而為學文做好鋪墊.另外還應抓住情節上的曲折變化,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加深對內容和人物品質的深刻體驗,從而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影響和啟迪.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2,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有關夸贊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中畫家面對錯誤,謙虛謹慎,牧童實事求是,敢于挑戰權威的優秀品質.同時積累課文中夸贊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插圖展開想像,讓學生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積累有關夸贊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難點:結合插圖展開想像,引導學生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五,教學方法:
1,說教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全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和學生談話,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教學法:課堂中逐步引導學生,逐漸深入課文.
3,點拔教學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2,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具體學法如下:
1,勾畫學習法:勤動筆,積極讀書.
2,觀察學習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展開想像.
3, 探討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
4,表演學習法:學生通過角色的表演,理解課文人物的優秀品質.
六,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和課文插圖.
課外收集大畫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紹,繪畫作品等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朋友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你們喜歡畫什么呢
2,大家喜歡的東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畫家特別愛畫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欣賞他的兩幅畫吧.出示《三牛圖》和《歸牧圖》.
3,看了這兩幅畫你想說些什么呢
4,這位技藝高超的畫家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畫家戴嵩.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關于他畫牛的故事.板書課題:《畫家和牧童》畫家寫的大,牧童寫的小,學生齊讀.
二,比較發現,導入新課
1,你有什么發現 你能猜猜我為什么這樣寫嗎
2,本領如此高超的大畫家和一個小小的牧童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
三,激發興趣,朗讀感悟
1,請小朋友輕輕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
學生自由讀課文.
2,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畫的斗牛圖畫錯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你從課文哪里知道呢 請你再默讀課文,用筆劃出來.
4,學生默讀課文.
5,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a,找到了這句話的小朋友請舉手,請大家自己讀一讀,找一找,你從哪個字詞中感受到他的高超本領.
b,如果你是一位欣賞的觀眾,看見戴嵩的畫掛出來了,你會怎么招呼別人也來欣賞 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錢人,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c,可見,戴嵩的畫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畫也很受歡迎.你們能用朗讀來表現人們對戴嵩畫的喜愛嗎 (個別讀,評價,分組賽讀)
d,是呀,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說一個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說得這么好,真了不起,我們再讀這句話相信會讀的更好了.
f,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我從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知道戴嵩畫畫得很快.
1,讀一讀,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理解沉思片刻)
2,請我們班的小畫家也來濃墨涂抹,輕筆細描.
3,看畫:哪個地方是用濃墨涂抹來畫的,哪個地方是用輕筆細描來畫的.
4,指導朗讀:畫的方法不一樣,我們讀的也要不一樣,誰來讀讀.個別讀,齊讀)
5,你能用上"一會兒……一會兒……"來說一句話嗎
6,戴嵩的畫很快畫成了,圍觀的人是怎么夸贊的 請大家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
7,出示句子,你想學著誰的樣子夸一夸呢 自己試著讀一讀.(指生讀――評價――齊讀)
8,分角色朗讀并加上動作.
9,圍觀的人只有商人和教書先生在夸贊嗎
不是,還有很多人.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夸贊什么呢
這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是課文說的"紛紛夸贊".
10,正在大家紛紛夸獎之時,你聽到了什么了 看到了什么
人們都夸獎戴嵩的畫畫的好,可是一個小小的牧童卻大聲地說:畫錯了畫錯了,這聲音是多么的與從不同.真像一聲炸雷,把人們驚呆了.圍觀的人聽了小牧童話,有什么表情 請看圖,他們又會對小牧童說些什么
11,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在想什么呢
12,假如你是戴嵩呢 你又會在想什么
13,真正的戴嵩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請同桌互相讀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
誰能讀出和藹的語氣
指名讀.(學生臉帶微笑,向前稍傾做問)男,女賽讀.這說明戴嵩怎樣 (說明戴嵩很虛心,很能接受別人的見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14,牧童又是怎樣解釋的 指名讀小牧童為什么敢指出 (因為他經常放牛,平時注意觀察,對斗牛的情形記得清清楚楚)指導學生練讀牧童的話,讀出對話的語氣,讀出小牧童那種直率,勇敢的語氣
15,還從哪里知道戴嵩是個虛心的人.(戴嵩連連拱手道,一般什么情況下拱手,你能做做拱手的動作嗎 )戴嵩為什么感到慚愧
生:因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他的畫卻被一個小孩看出來是錯的,所以心里很不好受.
師:你能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真好.看,慚愧兩字都有什么旁
(豎心旁)慚愧就是心里不好受.誰來讀好戴嵩的話 (指名讀,自由讀.)
16,小朋友喜歡這篇課文嗎 (喜歡)你想怎樣來把整篇課文讀一遍呢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愿意讀戴嵩的舉手,,,,,,,,,
四,拓展
學習了課文你想對課文里的人物說什么呢
四人小組討論
生:我想對牧童說,我真佩服你,敢向大畫家提出意見,真了不起!我要想你學習!
生:我想對牧童說,你觀察生活真仔細.我還想對圍觀的人說,你們要向牧童學習,觀察生活,不要不懂裝懂.
生:我想對戴嵩說,戴嵩你不愧是個著名的畫家,能虛心地聽取小牧童的意見,我相信你能畫出更好的畫的.
師:除了課文里的人物,你還想對誰說
生:我還想對所有的畫家說,你們都要認真觀察才能畫出更好的畫.
生:我想對我們班的同學說,我們都應該向牧童學習,敢于指出不足.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知道了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他能虛心地聽取牧童的意見,小牧童敢地向大畫家提出意見,真大膽.
畫家和牧童說課稿 篇3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代氣息的傳說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真真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將課堂交于學生,賦予他們暢所欲言、主動思考的空間,并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充分感受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開課,我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感悟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
然后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畫畫的本領很大?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如將學生帶入"紛紛夸贊"的情境,分角色朗讀,使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再如當戴嵩聽到牧童提出異議時與他對話時的態度和語氣,練習分角色朗讀,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戴嵩的品質。同時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書先生,還會有什么樣的人,怎樣稱贊戴嵩的畫呢?","當牧童擠進來大喊'畫錯了!'時,剛才紛紛夸贊的人們心理會想些什么呢?"。這些創造性的說話訓練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又如課文學到最后,學生已感悟出兩個人物的品質。我在這時設計了"你有什么話想對虛心的畫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說嗎?"這一創造性說話訓練的環節,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情緒又一次被調動了起來。
最后我特別注重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如在完成《畫家和牧童》的各項教學目標后,積極進行教學拓展,把文中提到的《斗牛圖》給同學們進行展示,并將唐代畫家戴嵩的人物知識和其他的作品進行了簡略的講解,使學生的學習情趣在這里進行了升華。擴大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