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學案例(精選13篇)
《草》教學案例 篇1
40分鐘學習下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這節課覺得對古詩教學有這樣設想:
一、打破,F,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學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為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的后兩句為重難點來突破。因此,增大了這節課的教學容量,節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自學時間充分。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
三、創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錄像片中真實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草》教學案例 篇2
《小河與青草》是《國標本(蘇)語文》小學語文第一冊的課文,是一則寓言,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互相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九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體會出小河和青草具有謙虛、謹慎的美好品質。
教學準備:1、生字卡片、投影片。
2、學生準備小河和青草的頭飾。
策略方法:朗讀既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過多講解,而應給學生留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讀自悟,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使學生讀通、讀懂、讀好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引導看圖,談話導入
(1)(多媒體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你最喜歡什么?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小河”“青草”。
(2)教學“青”。“青”這個字讀時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誰會讀?(指名讀,評議)
(3)揭示課題:板書“與”
多么可愛的小河、青草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河與青草》。
教學“與”:這個字的音節(yu)是什么音節?(整體認讀音節)
指名讀題、評議: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課題讀給大家聽?
齊讀課題
[從學生的認知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用“一”畫出不認識的字。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詞
、僬埿∨笥褌兺乐g互相讀一讀,討論一下哪些字音比較難讀。
②你覺得哪些字難讀。指名討論并領讀
、巯旅孀屛覀冮_火車讀詞語,比比哪一列火車開得又快又穩。
④齊讀詞語
(2)檢查課文朗讀
①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谡埩煌瑢W分自然段讀課文,其它同學注意聽,聽聽他們讀得怎么樣。
、垡龑гu價:誰來說說,你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
[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自由練讀,要耐心糾正學生讀得不夠準確的音,盡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三、精讀訓練,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多媒體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河和小草是什么樣的?
同學們說得真好,課文中也是這樣寫的,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
學生自由讀句子。
(2)指導朗讀:小河彎彎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這句話該怎么讀呢?
、僬埿∨笥褌冏杂傻卦囍x一讀。
②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壅埓蠹曳殖尚〗M,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一聽,組長給讀得好的同學加顆星。
(3)練習背誦: ①聰明的小朋友已經把這句話記住了,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一聽。
、诙嗝襟w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看著圖一起來背誦第一自然段。
(4)小河為什么會這么清,小草為什么會這么綠呢?
(二)學習二、三自然段
1、我們先來聽小草對小河說了什么?
(1)多媒體出示:小草對小河說“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覺得小河怎樣? 板書“清”
(3)動畫演示清清的小河:這就是那條清清的小河,誰來夸夸它?
(4)指導朗讀
、龠@么清的小河,多美呀!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讀,引導學生評議。
、邶R讀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3自然段:聽到小草的贊美,小河驕傲了嗎?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小河是怎么說的?為什么要感謝小草?板書“感謝”
實物投影小草: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是用這樣細小的根須緊緊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你們想對小草說些什么嗎?
(4)小朋友們說得真好,看來小河的確應該好好感謝小草。
指導學生用真誠、感謝的語氣朗讀第三自然段。
。5)小草保護了小河的清澈,不僅小河要感謝它,許多人都應該感謝它。如果你是河里的魚兒、是愛到河邊戲水的孩子、是喜歡到河邊洗菜的老奶奶,你準備怎樣感謝小草?
[“評價”不是老師的專利,學生在自評與互評中明白了自己的優缺點,發展了語言能力。]
(二)學習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還說了些什么呢?我們接著聽。
1、錄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讀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較句子: a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b你長得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僮杂傻刈x讀兩個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歡聽哪一句?為什么?
(2)指導朗讀,讀出對小草由衷的喜愛、贊美之情。
(3)聽到小河的贊美,小草驕傲了嗎?
(4)朗讀,理解第五自然段。
、僦该首x
、跒槭裁葱〔萦忠兄x小河呢?
、圻@里的“要不”又是什么意思?
、軇赢嬔菔荆盒『拥乃鞴饬,小草沒有了充足的水分,漸漸干枯了。
、葜笇Ю首x:小河的功勞也真不小啊,沒有小河也就沒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該怎樣讀這句話呢?
〔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思維結合得是何等的好!循序漸進的問話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就把知識的傳授和智能的培養如水乳一般交融起來了!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為什么小河會這么清,小草會這么綠?現在小朋友們明白了嗎?
2、動畫演示小河歡快的流淌,小草快樂的生長。
正是因為它們誰也不驕傲,互相感謝、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所以,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也長得更綠了。
3、齊讀第六自然段
(四)角色體驗、指導背誦
1、分角色朗讀
(1)請同桌的小朋友自由練習,分角色讀小河和小草的話。
(2)指名分角色朗讀。
2、練習表演對話。
(1)分成小組,自由練習表演。
(2)小組匯報。
指名演得好的同學,戴上頭飾,表演給大家看
引導學生評議:演得怎么樣?
3、練習背誦課文
[表演也符合低年紀學生年齡特點,使學生較容易體會到角色的情感、態度。]
二、課外延伸,強化感受
1、示:從前有一條清清的小河,河邊長滿了小草,魚兒在河里游來游去,孩子們在河邊戲水,大人們在河邊洗衣淘米。可是后來,上游蓋起了工廠,工廠里的污水流入小河,人們把垃圾倒入河中。小河變黑了,變臭了,河里的魚蝦死光了,河邊的小草也干枯了,人們再也不能到河邊戲水、淘米、洗衣了。
2、小朋友們,看了這樣的畫面,你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3、在我們的家鄉還有許多小河,正面臨著污染的危險。為了保護它們,讓我們起來吧!倡議:讓我們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共創美好家園!(誦讀宣傳標語)
[創設一個語言溝通的環境,學生間互相啟發,互相交流,即鍛煉了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又發展了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力,達到了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綜合。]
四、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住 得 分 干”。
2、認讀生字并擴詞
3、指導書寫
(1)觀察范字
討論: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2)師范寫講解
4、練習描紅。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在指導學生寫字時,學生擺脫了教師的講解,而是自己去發現,有了自己思考的成果。]
附板書設計
小河與青草
小河←————→青草
清 綠
[教學反思]: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課始伊,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體現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選擇和嘗試的空間;優化教師引導探究發策略,喚起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巧妙地突破了難點。
3 讓教與學都形象化進行,盡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來感受,來與形象交流。如,簡筆畫的運用,采用頭飾的表演,激情學生情感的體驗。
4 有學生交流的聲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學生讀了小河與青草的對話后,讓他們說說知道了什么,再通過朗讀來表達感受,在交流中學生理解的更深刻了,體會更豐富了。
《草》教學案例 篇3
【導練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說出詩歌大意,體會詩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樣不怕困難、頑強不屈。
3、啟發兒童想象,讓學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長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導練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
【導練難點】
1、理解“離離、枯、榮、盡”的詞義。
2、懂得句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含義。
【教具準備】
電腦軟件、錄音帶。
【導練過程】
一、初讀階段
1、情感描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播放背景音樂)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大草原嗎?這一節課,就由老師帶你們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領略一下大草原生機勃勃的美麗風光,F在,先請大家閉上眼睛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跟著老師到大草原去。
述: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這些野草每年都會枯萎一次,又會茂盛地生長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燒不完這些頑強的小草,來年春風一吹,它們又會重新生長出來了。
師:請大家睜開眼睛看看。
。ǔ鍪静菰瓐D)
師:這就是我們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覺得這大草原美嗎?我國唐朝的偉大詩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風、不怕雨,頑強地生長,觸發了內心的感情,就寫下了一首詩,名字就叫──草。
板書:草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古詩,先請同學們來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每個字的讀音,邊讀,邊思考三個問題。
。ǔ鍪締栴},教師讀一次)
、耪n文是怎樣寫草的?想想每句寫什么?
⑵聯系課文內容,想想“離離、枯、榮、盡”的意思。
、俏闹心膬删湓婞c明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2、交流初讀情況:
⑴剛才,大家都讀得非常認真,F在,我要請幾位同學給大家朗讀一次,看看怎么樣?
(出示課文內容)
、茖W生評議,教師正音后聽課文錄音。
⑶現在,我們再來學著錄音朗讀。
師:《草》這首古詩我們已經會讀了。現在,我們來做一道練習題,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詩句的意思。做的時候,同學們可以同桌互相討論,你們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二、深讀階段
1、做練習題:
、磐瓿删毩曨}。
。ǔ鍪揪毩曨}后,教師明確要求)
、圃u講。
。ㄖ鹁湓u講,統一答案)
、窃u講后學生自由朗讀一次:
師:現在,我們再來細心分析詩中每句話寫什么?
2、具體分析詩意和字詞義:
⑴齊讀“離離原上草”。
。ㄜ浖鍪荆
⑵問:
①課文寫的是哪里的草?你從詩中哪一個詞知道的?
②草原上的草長得怎樣呢?
。ㄒ龑W生看圖)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③詩中哪一個詞語寫出了野草茂盛的樣子?
(“離離”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樣子)
、茏屢粌晌煌瑢W說出詩意。
、葜笇Ю首x:
師:第一句詩主要寫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樣子。讀的時候,“離離”讀重一點。
、菐煟哼@些野草有什么生長常規呢?詩中又是怎樣寫的?
。ㄗ寣W生回答)
、僦笇Ю首x:“一歲一枯榮”。
“一歲”是什么意思呢?
。ㄒ荒辏
一年中有哪幾個季節?
師:請你們告訴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長情況一樣嗎?
。ㄜ浖鍪荆捍骸⑾、秋、冬圖)
②看圖后要求學生分別說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長情況。
、劭戳藞D片,野草長得最茂盛的是哪一個季節?枯萎是哪一個季節?
、軒煟含F在誰把“枯”、“榮”兩個字擺在相應的季節下面,并說說“枯、榮”的意思。
、荨耙粴q一枯榮”是什么意思嗎?
。ㄗ屢粌晌煌瑢W說說)
、
、賻煟盒苄艿囊盎鹑紵饋砹耍菰系囊安輹鯓幽兀
(軟件出示:燃燒圖)
②讓學生說說;
野火燒去了野草的莖和葉,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燒不掉的。
、劢處煯嫼喒P畫。
、茉娭惺窃鯓訉懙哪兀空堊x出有關的詩句。
。◤娬{“盡”的意思)
、萦捎诓莞鶝]有燒掉,所以草會怎樣呢?并說出詩句意思。
。ǔ鍪拒浖┎⒄f出詩句意思。
、拗该胶诎迳习炎詈笠痪涞囊馑籍嫵鰜,并告訴大家所畫的意思。
⑦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ㄒ笥酶邠P的語氣朗讀)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長出來了,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讀的時候語氣要高揚。
、蓭煟阂盎馃眠@么厲害,野草的莖和葉都被燒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風一吹,小草又齊刷刷地生長出來了。你覺得這些小草怎么樣?你喜歡這些小草嗎?為什么?
(板書:非常頑強)
三、復讀階段
1、朗讀全詩。
。ǚ纸M朗讀、注重情感)
2、背誦全詩。
3、鞏固:
、抛鼍毩。
⑵評講。
4、播放錄音。
再次到大草原去領略大草原生機勃勃的美麗風光。
四、總結
學習了古詩《草》,初步知道了小草這種小植物雖然不起眼,它頑強的意志、不屈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們欣賞的。我們要像小草那樣,遇到困難要有頑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
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課文的生字詞,完成課后練習。
《草》教學案例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觀察路邊、田邊、河邊等處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圖,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課本中的五首古詩。同學們還會背嗎?有一首《詠鵝》,誰記得?還有一首《畫雞>,誰背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古詩,揭示課題 1 草
二、范讀課文
三、自讀課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練讀課文3遍。
2.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讀一讀,再放進句子里讀正確。
四、讀詩句,識字
1.第一行(指名讀)
識字:離 原
教師解釋:"離離"是講草長得茂密。"原"是寬廣的野地。
出示圖,觀察地上的草長得怎樣?(讓學生從畫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樣子。)
指導讀句:離離/ 原上/草,
2.第二行(齊讀)
識字:歲 枯 榮("歲"平舌音,"榮"翹舌音。)
教師解釋:"歲"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樣了?(枯黃,像落葉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發芽、生長)
指導讀句:一歲/一枯/榮 (提示:兩個"一"聲調不同)
3.第三行(指名讀)
識字:野 火 燒 盡(注意讀準"燒"的音。)
解釋:"盡"就是"完"的意思,從哪兒說明燒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齊讀)再次觀察畫面。講述生長的原因,地里的草根還在。
識字:吹 又 (注意"吹"翹舌音)
指導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聽朗讀課文的錄音,想象原上草的樣子。
2.反復練習朗讀,達到背誦要求。
六、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含要認識的字)。
2.完成課后練習3。
3.用"春風"說一句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背誦課文。
2.說說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不作過高要求,學生說到什么程度皆可,說通就行。)
3.認讀生字。用"原、歲、吹、火"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原:半包圍結構,"廠"里面是"白"、"小",不能寫成"泉"。
歲:上下結構。"山"要寫扁些。上短下長。
枯:左邊是木字旁,右邊可分成"十""古"來記憶。
火:筆順是
吹:右邊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寫得太寬,下面"人"左右伸長。
又: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內要居中。
三、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四、鞏固練習(完成課后練習4)
1.指導:這首詩不完整,有的句子沒寫完整,有的整行沒寫,你能把沒寫出來的字填上嗎?
2.各自在書上填寫,盡是不看課文與生字。
3.指名(多人)讀一讀,了解默寫的情況。
4.集體背誦古詩。
五、補充閱讀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1.師簡單介紹并范讀。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一個小孩獨自撐著小船去采蓮蓬的情景,回來時小船把浮萍分開,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跡。
2.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讀背背。教師也可作簡筆畫,幫助學生了解詩意。
《草》教學案例 篇5
一、材料和工具:
稻草、竹棍、麻繩、剪刀等。
二、制作方法:
1.用三股稻草編成辮子。
2.將兩條辮子各圍成一個圓疊在一起,再用麻繩扎緊邊口,做成龍頭。
3.兩人合作,以同樣的方法編出龍身,長短視需要而定。
4.用麻繩扎緊龍頭與龍身。
5.用一束稻草做龍尾,將龍身與龍尾之間用麻繩連接并扎緊。
6.等距離將與幼兒人數相同的竹棒插入龍身,然后用麻繩纏繞固定。
三、玩法:
1.舞龍:幼兒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舞龍活動。
2.跳格子:將草龍放在地上,幼兒按竹棒或龍身的間隔擺放前后、左右跳。可以雙跳,也可以單腳跳。
3.跳花:將草龍擺成花形,幼兒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跳。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顒舆^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草》教學案例 篇6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師:那是1200多年以前的一個春天,在古都長安城郊,年僅16歲的白居易送他的一位友人到一個邊遠的地方。到了城外,只見楊柳依依,青草茵茵。就在揖手作別之際,這位朋友想到了孤身一人要到一個如此偏遠的地方,不禁流露出悲觀的情緒。此時,白居易指著滿山遍野的青草說:“去年秋冬時節我們經過這里時,只見一場野火過后,滿目灰燼?墒悄憧,春風吹來,小草萌生,到處又都是綠油油的一片了。賢弟呀,小草的生命力尚能如此頑強,又何況人呢?!這正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他的這位朋友聽了白居易的這首詩后,心情愉快地上路了。這位友人為什么先前心情不好,聽了白居易的這首詩后馬上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了呢?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深深的打動了他?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學習。
。ㄗ杂勺x)
(教師對本課的生字“枯”、“榮”進行正音)
。ㄖ该麑W生讀)
(教師范讀,然后指導學生按詩歌的音步朗讀)
。ń處熞龑W生對詩歌逐句地進行學習和理解。以下著重提示教者是如何引導學生依據字理進行識字析詞的,一些教學過程略。)
離離原上草——
“離離”與下面的“萋萋”意同,都是表示草茂盛之貌,而用在“送別”和“離別”這一特定的情境里,又使人不禁產生“離別了,離別了”的聲聲送別和告別的情境之中。“離”的現代義與表示草茂盛的古義相去甚遠,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教師從字的音義上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和識記:
師:“離離”讀音lí lí,下面老師念幾個表示顏色的字,你們聽聽哪個字詞的讀音最接近“離離”。“離離——紅紅”(學生搖頭),“離離——藍藍”(學生搖頭),“離離——紫紫”(學生搖頭),“離離——綠綠”(學生點頭)。是啊,讀到“離離”就可以聯想到近音詞“綠綠”。
(教師板畫茂盛的草葉)
師:我們先看這蔥綠濃密的草葉,然后再看“離”的字形。“離”字的筆畫很多,而且很不規整,一些筆畫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看到這樣的筆畫又可以使我們聯想到(指示板畫的茂盛的草葉圖)——
生:(有所感悟地)仿佛看到茂盛的小草枝葉相互交錯在一起。
師:讀到“離離”的讀音就聯想到——
生:小草“綠綠”的顏色。
師:看到“離”字很多筆畫交叉的字形就聯想到——
生:小草茂密的葉子。
師:所以,“離離原上草”就是指原野上的草長得——
生:綠綠的,又多又密。
師: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小草長得——
生:非常茂盛。
一歲一枯榮——
枯——形聲字,木形古聲,原指樹木枝葉的枯萎,所以用“木”表義。本課引申指草葉的干枯、枯萎。一些學生靈活識記為“古”老的樹“木”容易干枯,教師認可他們獨特和富有創造性的記憶方法。
榮——古文字的“艸”寫如“艸”,像兩棵草形;“冖”古文字如“⌒”形,像隆起的山嶺形;“木”的古文字就像枝條伸展的樹木形。把“榮”的幾個部件分別析解后,再引導學生把它們組合起來想象其形義:春天來了,山坡(“⌒”)上小草(“艸”)萌發了,樹“木”也抽枝發芽,逐漸地枝繁葉茂了。“榮”在課文里是特指小草長得很茂盛。
。榱俗寣W生進一步地理解“榮”“枯”的詞義,教師讓同學們做“榮枯”漢字操,教師發令——“榮”,只見同學們高揚雙手,作小草茂盛生長的樣子,一聲—— “枯”,只見同學們雙手下垂,東倒西歪,作小草枯萎的情狀。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小草從榮到枯、由盛及衰的變化過程,教師又作了如是口述:“春天來了,春風輕輕地吹拂,小草慢慢地長出地面來了。長啊,長啊,陽春三月,小草越長越高,越長越茂密。夏天來了,小草長得更茂盛了!秋天來了,一行行大雁往南飛,一片片樹葉落下地面,小草也慢慢地變黃了。冬天來了,北風吹,雪花飄,小草也干枯倒伏下去了。”學生以手為小草,伴隨著教師描述的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而作由“榮”到“枯”的形態演變。)
野火燒不盡——
野——古文字上林下土,表示郊外。教者依據現字形引導學生靈活析解:“野”中的“里”拆分為“田、土”,有田有土的地方會是哪呢?以此引導學生理解其野外的意思,“野火”也就是野外自然引燃或人們用火不慎引起的火。
盡——“盡”的繁體為“盡”,原義為壇罐(皿)里的食物吃完了,手(彐)持涮把正在清洗壇罐,F“盡”為簡化字,教師先把字上下顛倒,想象就像一個敞開口子的大筐(畫簡筆畫),上面的兩點(゛)就像果子之類的東西往里裝;而后把該字再倒置為“盡”(畫簡筆畫),筐里面的東西會怎樣呢?自然就會撒掉完了。所以,“盡”就是完全、全部的意思。“野火燒不盡”就是野火燒不完的意思了。
。ń處煯嫵龌馃孛婵莶莸暮喒P畫)
師:大火燒啊,燒啊,不就把地面上的草都燒盡了嗎,為什么又說燒不盡?
生:地下還有小草的根呢!
春風吹又生——
生——“生”是象形字,為了使學生形象識記,教師用紙張擋住“生”字的上部露出下面的“土”,然后在“土”上畫出上部的古文字形體“屮”(一棵草形),分解這兩個部件后,學生就會自己把它們組合為:小草(屮)從泥“土”中生長出來了的意思。
師:是啊,野火是燒不盡的,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春風一吹——小草(指示“屮”)就從泥土(指示“土”)里 ——
生齊: 生長出來了!
師:從這個“生”字的字形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小草從泥土中生長出來的樣子。
師:從這個“生”字的字形你們還感悟到了什么?
生:小草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
。榱俗屚瑢W們完整地感悟詩意,教師提示桌面就是地面,小手表示小草,春天來時小手慢慢地從桌下伸出,越長越高,夏天來了,長得更加的繁榮茂盛了;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小草枯黃了,野火燒來了,學生扮的“小草”被燒得只剩下草根了,同學們紛紛地躲藏到桌子下,還有一兩個同學坐著不動,老師幽默地說:“喲,這兩棵草干嘛燒不死呀?!再放一把火,燒!燒!”這時這兩個同學也蜷縮到桌子下,聽課的老師們頓時笑聲一片。老師這時又打著節奏問道“草根草根你在哪里?”躲藏在桌下的同學們應和著老師的問話答道:“草根草根我在地里!”全場再次爆發笑聲。“為什么你們燒不死呀?”老師問道,“因為我們的草根在地里,野火是燒不死我們的!”老師有問道:“野火燒不死你們,說明你們的生命力怎樣呀?”“我們的生命力很頑強!”學生答道。“是呀,來年春天,小草又會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了,小草的生命力真頑強呀!”這時桌下的同學們又伸展雙手,“小草們”又生長了起來。至此,詩句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思想同學們已基本理解和感悟。)
。ɡ首x以上四句。簡要講述“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四句的意思。然后通過下面接續式的提問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師:表現小草四季變化的詩句是——
生齊: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師:表現小草生命力頑強的詩句是——
生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描寫小草漫山遍野,無邊無際的詩句是——
生齊: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師:表達詩人送別朋友深厚感情的詩句是——
生齊: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師:前面我們講到白居易送別朋友時,他的朋友曾經一度悲觀,聽了白居易吟誦這首詩后,他就振作起來了。大家再想想,這首詩中特別是哪兩句使得他的朋友格外的感動和振奮,增強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生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拙右16歲時寫了這首詩,幾年后,已是20多歲小伙子的白居易來到了長安城應考,經人介紹,前去拜見一位很有學問的姓顧名況的大官人。這位顧大官人聽說他的名字叫“白居易”時開玩笑說道:“現在長安城米價上漲,想要‘白白’‘居住’可不‘容易’喲!”當這位顧大官人聽了白居易誦讀完這首詩,特別是聽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時,不禁連聲贊嘆“好詩!好詩!”。這時老師引導同學們想象,顧大官人看到白居易寫得這樣好的詩時又會說些什么呢?先后兩位同學站起來說道:“白居易呀白居易,你寫得如此好的詩,想要在長安城里‘白白’‘居住’也就是很‘容易’的了!”老師聽后打趣地說:“是呀,當年顧大官人就是這樣說的!”為了進一步第感受詩句的內涵,老師又引發道:“不但古人喜歡這兩句詩,就是今天的人們也是非常喜歡這兩句詩,大家看過趙本山扮演老太太演唱的《小草》嗎?會唱的都唱出來——”于是,師生一起唱歌曲《小草》“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讓學生熟讀全詩,有感情地重點誦讀這兩句詩。)
熟讀詩句
1.自由熟讀。
2.背誦讀(教師擦去板書的詩句,學生看版畫背誦,而后再擦去版畫背誦)。
3.學生依據教師提示的意境誦讀。
師:表現小草生命力頑強的詩句是——
生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表達詩人送別朋友深厚感情的詩句是——
生齊: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
4.對對子接續讀
師:(出句)野火燒不盡,
生:(對句)春風吹又生。
師:(出句)遠芳侵古道,
生:(對句)晴翠接荒城。
…………
5.完整地感情誦讀。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是白居易送給他的朋友的。我們馬上就要下課,黃老師也要返回廣西了,我們就要分別了,大家愿意送送黃老師嗎?
生:愿意!愿意。
師:怎樣表達這種送別的感情呢?就借用今天學習的兩句詩來表達送別的感情吧。哪兩句?
生:(略加討論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師:黃老師不是“王孫”呀,能不能改動一下?
生:又送老師去,萋萋滿別情。
師:(把手揚起,聲音響亮地)同學們再見!
生:(模仿老師的手勢和聲音)黃老師再見!
師:(聲音由強漸弱,似漸行漸遠地)同學們再見!
生:(聲音相應變。S老師再見!
師:(聲音纖細漸無,舉手長勞勞,表示分離已遠,人影依。┩瑢W們再見……
生:(聲音漸無,張口無聲地)黃老師再見……
《草》教學案例 篇7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4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材說明
這首古詩原題為《賦得古原草送別》,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原詩8行4句,課文摘用其前4行,詩題改為《草》。這4行詩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長,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它的根還在,來年春天,草兒又重新發芽生長。課文概述了野草的特點,贊頌了它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是學會4個生字,背誦課文。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觀察路邊、田邊、河邊等處的小草,了解有誰種它,長得怎么樣。
準備本課的生字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荒原野草圖。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學習生字,注意讀準“原、歲、吹”的音,記住“原”的里面由“白”“小”組成,不能寫成“泉”;“吹”右邊第二筆是“乛”,下面是“人”,不能寫成“乂”。
2.寫字教學
指導寫字,要引導學生整體識記生字的間架結構,注意重點筆畫的寫法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歲”字上部的“山”與下部的“夕”的比例是上短下長,不能寫得一樣長;“吹”字左邊的“口”稍窄些,右邊的“欠”稍寬些;“又”字的下部基本平齊,撇、捺相交在中線上。
(三)詞句教學
古詩中的詞語不要求學生全都準確理解,學生只要熟讀背誦大概了解詩意就行了。本課中個別詞與學生日常用語有所差別,可直接告訴學生詞語在詩中的意思,如:“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歲”指“年”;“榮”就是茂盛的意思。
(四)朗讀指導
朗讀古詩,一是每個字都要讀得正確、清楚,速度稍慢一些;二是要讀出節奏、韻腳,五字一句的詩一般都是前兩個字連起來讀,后三個字中按詞語稍有停頓,句末的字要讀滿。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教學時要通過教師范讀,聽朗讀錄音幫助學生掌握讀法。注意詩中的兩個“一”讀音不同,可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五)練習提示
第三題是區分平翹舌音的練習。要讓學生獨立完成,選正確后,再讀一讀古詩,達到把每個字讀正確。
第四題為的是復習鞏固生字詞,加深對課文的記憶。練習前可先背一背課文;填寫時要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填寫后同座可交換看一看,檢查一下填對了沒有。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談話引出課題,范讀課文。
1.提問:在花、草、魚、鳥中,你們最喜歡什么?
2.揭示課題,簡介課文:詩人白居易贊美草的古詩。
3.范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三)學習生字詞,解釋“離離”“歲”“榮”。
(四)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五)識記字形,指導寫字。
(六)完成填空練習。
五、參考資料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遠芳侵古道,
一歲一枯榮。晴翠接荒城。
野火燒不盡,又送王孫去,
春風吹又生。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通過對野草的描繪來表達與朋友分別時的情感和友情的深厚。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唐代大詩人。陜西渭南縣人。出身比較貧寒,29歲中進士。經歷了安史之亂時期,使他對當時社會的激烈矛盾和人民的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許多創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與荒淫腐朽的本質,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成為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一生寫了近三千首詩,著有《白氏長慶集》。
《草》教學案例 篇8
教學設計示例
《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教師手拿一棵小草提問:這是什么?你們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你對什么季節的草最感興趣?為什么呢?(學生可結合查找資料。)
2.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古詩《草》,看看詩中寫了小草的什么特點?
二、范讀課文,學生領會。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
2.指名讀
。1)注意兩個“一”的讀法,前一個“一”讀yí,后一個“一”讀y@
(2)注意糾正錯音。
。3)注意讀出節奏。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知詩的意境。
先出現生長著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再出現草葉枯黃的秋景,在烈烈勁風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現春回大地,小草鉆出灰燼,一派勃勃生機的畫面。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
歲:年。
盡:完。
生:生長。
榮:茂盛。
4.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詩句。
提問: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呢,
議答: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燒不掉的,所以來年春天,草還會重新長出來,從而體會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為什么要寫草呢?
議答:白居易贊賞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告訴人們要學習草頑強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學生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內交流。
3.指導書寫。
《草》教學案例 篇9
教學要求
1.認識8個生字,會寫其中的6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感知古詩所表達的意思,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背誦古詩的濃厚興趣。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背誦古詩。
課時劃分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中感知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你們見過小草嗎?它是什么樣的?
2.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在哪兒、什么樣?有什么作用?)
3.教師小結。
4.全班小朋友跟老師課題。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初讀古詩。
(1)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自學生字,并在文中把它們找出來。
2.全班小朋友聽錄音范讀,然后小朋友跟錄音讀。
3.學習生字。
(1)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2)指名認讀并組詞。
(3)小朋友自由識記,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商量怎么記住這些生字。
(4)反饋識記生字的辦法。
(5)小組開火車去拼音檢查認讀的情況。
三、創設情境,感知理解
1.出示掛圖:這是什么地方?上面長滿了什么?
2.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小草長得怎么樣?
3.一天一天過去了,小草慢慢長大,秋天到了,有的小草變黃了,冬天不少小草都被凍死了。小朋友你們擔心小草會死掉嗎?
4.看看,春天又到了(出示掛圖),小朋友們又看到了什么?
5.課文中哪些句子寫的是這一內容呢?
6.小草又活過來了,你的心情怎樣?
7.可是不知誰一不小心使原野著火了,燒得小草噼里啪啦地響,可是春風一吹,它又活過來了。
8.出示后兩句,指名讀,其他學生評議。
9.教師指導學生讀。
10.此時,你想對小草說些什么呢?
四、朗讀古詩
五、布置作業
朗讀古詩。
板書設計
6.草
lí離 yuán原 suì歲 rónɡ榮 yě野 shāo燒 jìn盡
教 后 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寫好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拓展延伸,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背誦古詩的濃厚興趣。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梅花掛圖。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檢查生字的識記情況
1.指名讀課文,集體評議。
2.以小組為單位比賽讀,看哪個小組讀得最棒。
3.抽查小朋友認讀生字的情況。
二、誦讀課文,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指名讀,集體評議。
3.學生跟老師有感情地朗讀。
4.指導背誦。
5.學生自由背誦,然后指名,檢查背誦的情況,表彰先進。
三、拓展延伸,鼓勵學生積累古詩
1.小朋友們,咱們中國的古詩可多了,這可是別的國家沒有的寶貝。你們看,老師今天又帶了一首古詩來。(黑板出示古詩《梅花》)
2.教師教,學生讀,并認讀其中的生字。
3.鼓勵學生收集背誦古詩。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學寫的生字。
2.學生再次認讀生字,并組詞。
3.觀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說一說每個字書寫的注意點。
5.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6.集體展示,互相評價,并推薦好的供大家學習。
五、布置作業
1.抄寫古詩。
2.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6.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教 后 感
《草》教學案例 篇10
一、教學目的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感知古詩所表達的意思,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背誦古詩的濃厚興趣。
二、 教學要求:
1、 掌握生字詞,理解重點句。
2、 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后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4、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她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必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重點句子
四、 教學方法:讀書自悟、悟中體情。
五、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錄音機、投影、幻燈。
六、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 明確目標。
1、 學習課文前兩段,理解課文內容。
2、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目標完成過程。
1、 揭題:
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群。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 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3、 引讀課文,學生自悟。
(1) 板書課題
(2) 自由讀課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4、 理清脈胳,討論分段:
5、 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后所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可分成幾段?段意是什么?
6、 復習檢查。請同學們根據課后習題1的提示,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課文寫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人民從幾十里外來迎接客人。)
7、 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問難。
8、 7、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 學習第一段。
聽師范讀 邊聽邊在腦海申勾勒畫面。
自由讀、思考。
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這一段.寫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小組討論,老師點撥:
一碧千里:一望無際全是碧綠的草原。
茫茫:檬隴的樣子。盡管一望無際,但遠處仍是那樣清清楚楚,沒有模糊的感覺。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點,那么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看圖,默讀這一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教師適時點撥:
a、 在這一段申作者運用非常貼切的打比方的句子來寫具體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演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 欲流,輕輕流入云際。"作者用 "『用綠色喧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比喻草原上小丘線條的柔美。
b、 作者用詞準確,語句生動、形象、優美。比較句子,讀一讀,、說說哪一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再讀第一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2) 學習第二段。
A、 自由讀第二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草》教學案例 篇11
活動意圖:
春天到了,天氣越來越暖和,我們幼兒園的小操場里小草漸漸露出了頭。孩子們喜歡在草地上游戲,但是對小草的特征并不太了解,有的孩子還會去拔草。因此想通過組織這樣一次集體活動,幫助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有意識的去觀察、發現、了解草的一些特征,知道小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懂得要愛護小草,保護環境。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感官較仔細地觀察草的特征,初步了解小草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懂得愛護草地,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操場里的草地畫有小蟲、小兔、小牛、小羊的大紙板一張與幼兒人數相等小蟲、小兔、小牛、小羊的`頭飾每人一個
水彩筆每人一盒
活動過程:
1、戶外散步,尋找食物。
——教師:今天,我們動物王國里的食物吃完了,我們沒有食物了,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外面去外面尋找食物好不好?請大家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跟著老師出發吧!
教師一邊說兒歌一邊帶著幼兒到戶外的草地上
兒歌:草兒草兒青青,小蟲小蟲爬爬;草兒草兒青青,小兔小兔跳跳;草兒草兒青青,小羊小羊咩咩;草兒草兒青青,小牛小牛哞哞;草兒草兒青青,寶寶寶寶跑跑。(教師邊說兒歌邊帶幼兒做動作)
——教師:這些小動物都喜歡吃什么?(引出小草)
2、體驗感受,了解小草的主要特征
教師帶幼兒來到草地上。
——教師:現在我們就用自己的小手、小腳或鼻子來親親小草,和小草做游戲好嗎?(觀察幼兒是怎么與小草做游戲的?引導幼兒用手壓、打滾、脫鞋赤腳在草上走)
3、交流分享
——誰來說說剛才你和小草是怎么做游戲的?你的腳(手)碰到小草有什么感覺?
請幼兒回答,孩子們共同感受小草的特征
師幼小結:小草是軟綿綿的、小草的尖尖頭碰到手時還感到有點刺刺的、癢癢的。
——剛才我看到你把小草輕輕地壓下去,你發現小草會怎么樣?(彈起來)小草真厲害壓下去,還會彈起來。我們也來試一試時,看看小草會不會彈起來。
——教師:你和小草是怎么做游戲的?在小草上打滾感覺怎么樣?小朋友,你們知道踢足球的叔叔阿姨們都在哪里舉行足球比賽的嗎?(出示圖片)為什么一定要在草地上踢足球?
師幼小結:是呀,草地就像綠色的大床、綠色的地毯,我們在上面玩又舒服又不容易受傷。
感受小草的清香味
——教師:誰聞到小草的味道了?我們一起聞一聞,感覺怎么樣?老師告訴你們,小草發出的清香味還能使我們身體健康。所以幼兒園里有許多草地,還有許多地方也有草地,想想,你們在哪里見到過草地呢?(小區、公園等。)
4、愛護草地,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教師:我們在草地上玩又快樂又安全還能身體健康,你們說草地是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草地也是小動物們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哪些小動物喜歡草地?
幼兒在交流中回憶愛吃草的動物有哪些?進一步豐富、了解食草類動物。
5、為小動物做草坪
教師帶領幼兒會活動室,出示大紙板。
——教師:這是小動物的家,樂事它們的家園什么都沒有,我們幫助它們添畫上它們最喜歡的青草好不好?
幼兒集體在大紙板上作畫,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小草的疏密分配,引導幼兒畫出不同種類的小草,不同形狀的葉片,進一步了解小草的特征。
活動反思:
美術創作活動更多的是要啟發孩子的內心,釋放他們的潛在能力,所以在后續的區域活動中我把這節內容延續了下來,希望通過不同途徑能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創意空間。
《草》教學案例 篇12
。ㄒ唬┱勗拰 。
同學們咱們學過幾首古詩?你能背給大家聽嗎?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詩,題目是“草”,(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認讀生字卡片,掃清字音障礙。
3.再讀課文,質疑。
。ㄈ⿲W習古詩,理解意思。
同學們在哪兒見到過草?(路旁、校園、公園、草原)小草不像花朵那樣鮮艷多彩,它是極為平凡的,甚至于我們都不去注意它。詩人要寫小草什么呢?
1.理解第一行詩句。
(1)出示掛圖。
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從哪句詩中知道的?(離離原上草)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長得怎么樣?引導學生說出“茂盛”一詞!半x離”就是草長得很茂盛。
。4)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草原上的草長得非常茂盛)
2.理解第二行詩句。
。1)“一歲一枯榮”,誰能用“歲”說一句話。
。ㄎ医衲昶邭q了!
“七歲”,也就是從出生到現在已七年了。一歲就是一年。
。2)一年當中,草有哪些變化呢?引導學生說出:春天小草發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變黃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請兩三位同學說,通過比較確認誰說得好。(一年當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3.理解第三行詩句。
。1)“野火燒不盡”的盡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查字典,選擇“完”的解釋。
。2)“盡”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燒,用不了多長時間肯定會把草燒得干干凈凈,為什么說燒不盡呢?看書上插圖,同桌討論。得出:因為地下的草根沒燒著。
(3)請同學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燒掉的。因為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燒不到的。
4.理解第四行詩句。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長)
。2)試說這一句的意思。
。ù猴L一吹,野草又會重新生長。)
5.朗讀全詩說詩的意思。
。ㄋ模┬〗Y
1.從古詩中我們看到了,兇猛的野火把小草燒得干干凈凈,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鋪滿草原。你覺得小草怎么樣?(引導說出小草生命力頑強)
2.用贊美小草的語氣背這首詩。
(五)鞏固練習。
1.填寫詩句,寫出加粗字的意思。
離離原上草,__________。( )
野火燒不盡,__________。( )
2.填空練習“離離”是形容( )茂盛的樣子!耙粴q一枯榮”中;前面的“一”指( )的意思,后面的“一”是( )的意思。
3.照樣子把詩句寫在( )里。
例:原野上的草長得很茂盛。(離離原上草。)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節又茂盛地生長起來。( )
春風一吹,野草又會重新生長。( )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燒掉。( )
《草》教學案例 篇13
《草》教案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理清情節,從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寫的方法,學習如何通過文學語言展現人格魅力
學習過程:
導語:翻開歷史的畫卷,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和戰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環境,標題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讀到的富有頑強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滾著晶瑩露珠的草,而是爭奪紅軍戰士生命展現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 整體感知悟精神
1、 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 用簡要的語言概述這篇課文主要內容。
二、 抓住線索理情節
戰士誤食野草 班長摸黑報告——撇開毒草忙救人 引出擔架設懸念——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顧安危嘗毒草——平易近人議吃草 啟迪戰士悟真理
三、 揣摩妙點品人物
1、 跳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高潮部分對周副主席的神態和動作的描寫。
2、 分角色演讀,在跳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高潮部分,并能通過一定神態和動作來體現人物的精神風貌。(要求:小組成員自選認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確保每一個人都擔當一定的角色,組長注意調控。)
教師點撥: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親自嘗有毒野草時的一系列動作和神態,以體現主席的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高度關注戰士生命的高尚品質。
3、 評析人物:同學們可以用一個或長或短的句子來說說你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認識。
教師點撥:周副主席有著關愛戰士勝過關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著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英雄氣概。
3、師生共同小結:從情節入手,剖析小說的人物,可以感受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四、 比較閱讀顯能力
比較閱讀《七根火柴》思考:
1、 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誰?
2、 假如讓你來圍繞這篇小說的情節設計一次活動,你準備如何安排?寫出你的方案。(可以以歷史博物館的解說員的身份介紹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導演和演員的形式從人物入手理清情節)
3、 閱讀同一位作家的兩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可以從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 作業設計
選擇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過富有個性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