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上天的螞蟻》(精選13篇)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1
不太喜歡《上天的螞蟻》這一課,覺得螞蟻如愚公一般,光有一股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意志,而不衡量自己的實力距離那目標有多遙遠。一句話——不喜歡螞蟻的思維方式。
教還是得教。備課時,我挖掘出教參所沒有說到的,我發現課文的對話有特色,決定以此為契機,教給孩子們作文中人物對話常用的四種形式:
1.提示語在前,說的話在后,提示語后面用冒號。如:巨人搖搖頭,說:“好高喲,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2.說的話在前,提示語在后,提示語后面用句號。如:我能爬到天上去!”一個充滿自信的聲音傳來。
3.提示語在中間,說的話在前后,提示語后面用逗號。如:“這是一棵通天樹。”白胡子爺爺告訴一個身材魁偉的巨人,“從樹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4.只出現人物對話不出現提示語,人物說的話分行排列。我告訴學生這要在該對話前后語言環境很容易讓讀者分辨說話人是誰的情況時使用。如文中的:
“‘你在哪兒?’
‘您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螞蟻。’”
班上的葉沁妍是個馬小跳迷,馬小跳系列書看多了,此類人物對話形式也用活了。課堂上,我趁機借來她的作文本,把她習作中的幾個精彩的對話片段投到屏幕上,如:
例1:摘自《想餓肚子的趙謙》
……
然而不久,趙謙怒氣沖沖地說:“我不吃了!”
我說:“趙謙你不吃午飯,下午會餓肚子的!”
趙謙大叫:“我是正班長,你一個副組長,敢管我嗎?”
“不……不敢。”
“我不吃就不吃。”
“那你就別吃了。”我說。
……
例2:摘自《有趣的書》
……
“開飯了!”媽媽叫道。
“丁丁呢?干什么去了?”爸爸問道。
“你去叫丁丁來吃飯吧!”媽媽對爸爸努努嘴說。
爸爸打開丁丁房間的門叫:“丁丁你趴在地上干什么?快出來吃飯吧!”
“我在看《一千零一夜》呢!”丁丁回答道。
“快出來吃飯吧!”
“不嘛!讓我再看一會兒。”
“再不出來……”爸爸口氣硬了下來,丁丁只好無可奈何地出來了。
……
課后,我要求同學們周末的自由作文中人物的對話就要用上不同的形式。我相信有了課文的例子,有了身邊同學的好榜樣,下周一,我收到作文將會有別樣的風采。
看來,短短的一節課,如何做到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設法提供學生語文應用實踐的時空條件,該是教師備課時所要用心考慮的。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2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立志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敢于立大志,為實現遠大志向而一往無前的精神,說明“只在意志堅,雞毛能上天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繼續練習分析字形字義。
2、朗讀課文,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弄清引用語是誰說的。
2、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一些容易寫錯,比如“試”容易多寫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對小螞蟻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問題,應鼓勵學生從“努力”這個角度來思考。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螞蟻嗎?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師和同學們認識一只“上天的螞蟻”(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字詞,想辦法解決。
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情況。
3、多種形式讀字、組詞。
4、指導書寫:“試、鼓勵”
三、再讀課文:
1、思考:螞蟻能否上天?
2、哪些話是螞蟻、白胡子爺爺、巨人說的?分別用“-”“﹏”“=”表示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字詞,會寫8個生字。
2、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好對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卡片讀詞。
2、回顧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讀課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螞蟻能爬上天嗎?白胡了爺爺為什么說:“你能行嗎?”
2、小組交流,匯報。分角色朗讀。
3、你看到一只怎樣的螞蟻?
4、介紹“愚公移山”故事。
三、讀了全文,你喜歡小螞蟻嗎?為什么?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3
一、復習上節課生字、詞。
出示課件(生字、詞)
a、自由讀一讀詞。
b、指名讀。
c、全班齊讀。
二、談話導入
1、讀題,你印象中的螞蟻是怎樣的?
2、今天,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篇童話故事,相信同學們會對螞蟻有更多的認識。
3、再讀題,螞蟻有著怎樣的理想?有著同樣遠大理想的還有——巨人。(板書:螞蟻巨人)
4、書上用怎樣的詞組形容他們的呢?
5、若單從外形上看,你覺得哪個更容易實現上天的理想?
三、學文
其實,事情往往并不象我們預測的那樣。有一位白胡子老爺爺得知螞蟻和巨人都想上天很高興,他把他倆帶到一棵通天樹下,說:“這是一棵通天樹,你只要順著樹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一)樹高
1、這是一棵怎樣的樹呢?(出示詞組填空)讀課文,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樹很高很高?(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
2、師范讀,生閉眼想像。你仿佛看見了什么?(生用書上或自己的語言描述)
3、你能讀出樹的高大嗎?
(二)巨人的話
1、面對這樣直插云霄的通天大樹,巨人和螞蟻會怎樣呢?先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再互相說一說。
2、巨人說了什么?又是怎樣做的?
指名回答同時出示相關的語句。
3、你就是那位巨人,你在說這些話時心里怎么想的?快對旁邊的同學說一說。
4、哪位巨人愿意向我們吐露心聲?讀大屏幕上的句子,把你的想法讀出來。
這是一位巨人。師一邊請學生讀,一邊啟發學生用不同的詞語概括這是一位怎樣的巨人。
5、當老爺爺鼓勵他試一試是,他是——連連告退。
6、創設情境,理解“連連告退”。現在老師就是老爺爺,那個小巨人愿意聽聽我的勸告?
(三)螞蟻的話
1、可是小小的螞蟻卻語出驚人,他怎么說的?(出示相關語句)
2、他的話應該怎樣讀?先自由試讀。
3、指名讀。從他的讀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
4、可是前進的道路并不總是那么一帆風順。(播放課件:小螞蟻遇到了重重困難)
你們看到了什么?小螞蟻還會遇到哪些險阻?
5、面對困難,小螞蟻會怎樣?是呀,因為小螞蟻說過,還說過,它堅信。
(師引讀,生接讀)
四、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它上天的愿望能不能實現?此時此刻,你想對螞蟻說什么?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4
[教材分析]
《上天的螞蟻》是北師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11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課文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通過巨人和小螞蟻對“上天”的不同的態度和做法,告訴孩子們只有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文章短小緊湊,情節通過對話展開,淺顯易懂,故事性強,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不但有這么多的大朋友和我們一齊上課,還帶來一個小朋友,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身子小小的
生:尖尖的觸角
師:觀察得細致,表達得準確
生:偷吃,愛吃甜的,家里如有螞蟻,甜的會被吃光
師:你知道螞蟻的喜好
2.趙老師把它的名字寫下來,睜大眼睛,你發現了什么?
生讀
師:你會讀準音
生:他們是形聲字
師:具體說
生:他們的左邊都是蟲字旁,右邊是讀音
師:偏旁說明他們是小蟲子,右邊是讀音
[從課題開始,從“螞蟻”這個詞語入手,滲透形聲字的規律,引導學生關注漢字的夠字規律,培養孩子對漢字的興趣,為孩子形成獨立的識字能力作了有益的滲透。]
3.今天學的課文也是小螞蟻,但跟你們講得有些不一樣,師板題,這是一只上天的螞蟻,齊讀課題。
二.初讀
1.請大家輕聲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
插曲:生齊讀
師引:讀自己的
沒有作用,還是齊讀,讀完是(9:50)
最后一句,指名讀。
2.學習生字詞
師:課文讀完了,字詞都認識了嗎,趙老師來考你們,孩子們往大屏幕上看,齊讀詞語。
生齊讀詞語
師:提高點難度,還成嗎?
師:什么是魁偉?
生:高大強壯
師:指指臺下有哪些是身材魁偉的老師
生紛紛指
仰望——俯下
師:讀讀這兩個紅色的字發現了什么?
生:仰和俯都是單人旁
師:你們來做動作,還能發現什么?
生做動作
師:你能說出這樣的一組詞來嗎?
師:詞語朋友都出來了,我們靜靜地每個讀兩遍
生讀
師:口齒清楚聲音洪亮,你們了不起
[識字教學有面有點,開始學生隨文讀準生字,是對生字的全面關注,后面多媒體學習是對重點詞語的突破。特別在突破重點詞語的過程中,結合每個詞語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識記理解。如身材魁偉借助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并現場感受魁偉,如仰望俯下請學生做動作等等。孩子從音、形、意幾方面學習漢字,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關于識字的理念]
3.感受大樹
師:趙老師送你們一個大寶貝,師板畫大樹
師:這是一棵通天樹,課文哪里寫了這棵樹,找到了嗎?
學生自由找
師:我們想知道通天樹什么樣?
指名讀
師:你聽出什么來了?
生:樹很高很高
師:所以是一棵通天樹
三.研讀
引語:……我們先來看看巨人的表現
1.出聲讀2—5自然段(9:57)
插曲:學生又一次齊讀,老師說,趙老師打擾一下,咱們自己讀自己的,學生當即自由讀。
師:讀了一遍就可以坐好了
師:讀完了,也可以讀6、7段,一直讀到7自然段
2.交流巨人的表現
師:巨人站到這棵樹前,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1生讀
師:你聽出什么來了?
生:膽子很小
師:老師讀一讀,好嗎?
師:范讀,你聽出什么來了?
生:膽小,沒有自信心,要是爬上去就知道天上什么樣子
生:他很想上去,但沒有上去
師:很想上天的巨人在樹下說了什么,誰找到了句子
生讀句子
師:為什么把根本加重了語氣
生:巨人沒勇氣
師:這個詞真好,誰也讀出他的沒勇氣
師:搖搖頭,后面有個小逗號,注意停頓
師:什么表情,什么心情,能不能找到一個詞,送到句子里再讀這句話
出示:巨人搖搖頭,(地)說:“好高喲,要想爬上去世根本不可能的。”
指名填讀
[善于抓住文章的“點”進行挖掘,激發學生進行聯想補白,理解課文-----教師備課的工夫得一見。]
師:你想對他說什么?
生:我想對他說——
師:直接說
指名說
師:謝謝孩子們對他的鼓勵,文中的老爺爺又是怎么鼓勵他的?
生讀句子
師:這兒兩個詞讀得很準,大家齊讀
師:如果你是文中的老爺爺,你會怎么鼓勵他
指名讀
師:我聽出來,生活中誰鼓勵誰試一試,
出示:鼓勵:“試一試吧!”
師:我們再讀讀老爺爺對巨人鼓勵
生齊讀
師:我們都這樣鼓勵了,可巨人的表現是什么?
指名讀,齊讀
3.交流螞蟻的表現
師:身材這么魁偉的巨人試都沒試就跑掉了,這只小小的螞蟻又做了說么,說了說么,小組分角色讀一讀。
師:匯報,先說好,你們各讀什么,其他孩子拿好你的小文章
一組學生匯報
師:謝謝你們,對小螞蟻描寫的句子找到了嗎?
1生讀一處,(我們把機會給別人)2生讀另一處(很好,還有嗎,女孩子)3生讀(小螞蟻說了什么)4生讀(連這三個字沒有忽略)
出示句子:“我能爬到天上去!”一個充滿自信的聲音傳來。
“我能行!”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這兒還藏著兩個詞呢?充滿自信
師:什么是充滿自信
生:相信自己到了極限
師:誰來讀讀,讀出一個充滿自信的小螞蟻
指名讀
師:小螞蟻,你的個頭那么小,能行嗎?
教師不斷問,要求學生不用話筒,來做這只充滿自信的小螞蟻,起立齊喊我能行
師:說著就做什么?
生讀螞蟻的所做
師:你聽出什么來了?
指名說(很有計劃)
師:渲染一年四季的氣候,反復引讀: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小螞蟻始終相信只要,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書,讀重點句,學生在讀中體會文意、提升情感。]
師:讀著小螞蟻的話,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說
師:再看看它們的結尾,你發現了什么
生:感嘆號
師:有時候表達的感情比較強烈會用上嘆號
師:你們看到了怎樣的小螞蟻?
生:充滿自信
師:除了充滿自信,還看到了怎樣的一只螞蟻
生: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生:不放棄
師:老師就把你這個字放這兒,板書
師:充滿自信、不放棄、勇敢的小螞蟻能不能爬到天上去,我們把鼓勵贊許的掌聲送給它
[課堂教學憑借語言文字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還注重體會重點語句的作用和表達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習了語言,同時進行了人文熏陶。老師的教學策略能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詞語“鼓勵”、充滿自信和感嘆號的教學,孩子讀懂了段,讀懂了文,過程和方法在這里得到水乳交融的落實。]
四.拓展延伸
老師把這只小螞蟻送給你們,班長是誰,同時有一句話一起分享:有志者事竟成。
五.課后說明:北京是40分鐘的課,還有5分鐘的寫字就不能呈現了。
[總評]
(一)學段特點突出
低段的語文課,識字教學實在是個重中之重的問題,趙老師意識到了,非常清醒、非常自覺、處理得非常有章法。同時,趙老師還十分重視句子的朗讀,強調讀句子時內部的停頓。這都充分彰顯低段教學的特點。
(二)語文味道濃厚
在富有童趣的整堂課中,濃濃的語文味洋溢在課堂上,洋溢在師生的對話中,洋溢在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洋溢在每個學生的聽、說、讀中(因時間關系省去寫)。特別是“鼓勵”、“地說”兩處語言訓練,更是凸現了語文味。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5
教材分析
《上天的螞蟻》是北師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11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課文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通過巨人和小螞蟻對“上天”的不同的態度和做法,告訴孩子們只有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文章短小緊湊,情節通過對話展開,淺顯易懂,故事性強,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巨人與螞蟻的不同表現,從對比中體會“螞蟻”品質。
4、引導學生樹立目標,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生字的認讀和書寫
教學難點:
1、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在閱讀中通過巨人與螞蟻的對比,體會螞蟻的自信和勇氣,理解努力就能達成目標成就夢想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不但有這么多的大朋友和我們一齊上課,還帶來一個小朋友(課件螞蟻)
2.周老師把它的名字寫下來,睜大眼睛,你發現了什么?生讀
師:你會讀準音
師:再觀察他們的字型有什么特點?偏旁說明他們是小蟲子,右邊是讀音(形聲字)
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今天我們將認識一只不一般的螞蟻,(師板題)這是一只~~上天的螞蟻,齊讀課題。
你們想認識這只螞蟻嗎?下面就翻到語文書的69頁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吧。
二.初讀課文,正音
1.請大家輕聲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
2.分三個部分匯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指名讀)
理解魁偉,找到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的地方,讀讀這一句
第二部分:3—7自然段(女生讀)
重點指導“酸”平舌音,“喲”輕聲調
第三部分8—13自然段(男生讀)
對比 仰——俯 仰和俯都是單人旁
師:你們來做動作,還能發現什么?一對反義詞
師:你能說出這樣的.一組詞來嗎?舉例反義詞
3、師:詞語朋友都出來了,我們靜靜地每個讀兩遍
三.研讀
1、感受大樹
師:課文里描寫了一棵神奇的樹,(師畫大樹)這是一棵通天樹,我真想知道通天樹是個什么樣?誰從課文中找出句子讀給我聽呢?學生自由找指名讀
師:你們聽出什么來了?很高很高,高得~~(引:插入云霄)
(生讀,感受樹的高)
師:這棵通天樹可有一個秘密,你知道是什么嗎?(能上天)
師:怎樣才能到天上去?
師:從“一直”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么?“一直”代表的是堅持與不放棄,齊讀相關句
2.交流巨人的表現
引語:面對通天樹,都有誰想上天呀?(巨人、螞蟻)我們就先來看看巨人的表現
師:小手指書,輕聲自讀3—7自然段,想想巨人站在這棵樹前,想了什么,說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
師:站在樹下的巨人他在想什么?
師:說明了什么?(很想上天)你能用你的讀書讓我們感受他的急切嗎?
師:很想上天的巨人面對插入云霄、望不到樹尖的樹他說了什么,誰找到了句子
出示:巨人搖搖頭說:“好高喲,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師:此時的巨人覺得自己爬上樹能行嗎?(不行,板書:我不行)
師:你從哪些詞感受到他的不自信?(搖搖頭)
生讀句子
師:誰還能讀出他的沒勇氣
師:此時他的動作是~~搖搖頭(引讀)從這句我們可以知道,要準確描述人物的內在心情可以從動作和語言來表達。那此時巨人的心情是……(沮喪)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6
一、教材簡析
《上天的螞蟻》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11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努力”,意在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挫折、煩惱,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戰。這篇課文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立志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敢于立大志,為實現遠大志向一往無前的精神。
我計劃用兩個課時來完成。下面著重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要求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認識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是重點;讓學生認識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是難點。
四、教學方法
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我緊扣新課標,圍繞教學目標,本著“以學生為主動,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以讀為本,以讀促學,以白胡子老爺爺與巨人,白胡子老爺爺與螞蟻的對話為線索,讓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明理。
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地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我準備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戴上頭飾進行表演的直觀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還將運用談話法、對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學法指導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
教學課本時,我指導學生學會抓住人物的語言,選用“讀一讀、悟一悟、說一說、演一演”等方式,體會人物的特點與精神。教給學生默讀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學會默讀。在閱讀習慣方面,我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力爭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
六、教學環節設計
1、復習詞語導入新課
識字、寫字仍然是二年級學習的重點。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復習課文中的詞語:“螞蟻云霄果然常常鼓勵終于身材魁偉抬頭仰望身強力壯連連告退充滿自信俯下身子”。這些詞與文意密切相關,能展現文章的脈絡,孩子們通過開火車或者自由朗讀等形式的復習,既鞏固了所學生字,又為接下來的朗讀課文、學習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謂是一舉兩得。
2、精讀課文體會感悟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朗讀是訓練語感的主要形式。因此精讀課文這一環節中,我準備以讀代講,以讀促思,采用多種形式的讀:默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1)抓住“樹高”,體會上天之難。
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通過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讀一讀,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大樹的高,在為學生下文做好鋪墊的同時,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
“找一找”指的是讓孩子們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大樹高的語句。“看一看、說一說”指的是引導孩子們認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從大樹本身,大樹旁邊的白云,大樹下的老爺爺等體會大樹的高。“讀一讀”指的是觀察完插圖后指導孩子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大樹高的句子。
(2)朗讀、感悟、體會巨人的懦弱。
學習課文2---7自然段,我主要用這兩個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⑴文中的巨人想上天嗎?找出有關的句子并讀一讀。⑵面對通天樹,巨人行動了嗎?為什么?
學生在輕聲朗讀的過程中會找出相關的語句。老師先讓學生談一談對巨人的話得理解,然后抓住“連連告退”一詞做文章,可以運用表演法理解這個詞的意思:老師扮演老爺爺,一位同學扮演巨人。孩子們通過表演不僅會形象直觀地理解“連連告退”的意思,而且會體會到巨人在困難面前的退縮和懦弱。
這一部分的朗讀指導可以穿插在理解、感悟中進行,讀中有悟,悟中有讀。
(3)朗讀、感悟,體會螞蟻的努力。
這是一篇結構完整的童話,篇幅相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長,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講解,平均用力,一課時就很難完成。根據教學目標,我深入地鉆研了教材,決定對這篇比較長的童話故事做個取舍,把重點內容確定為8---13段,通過品讀小螞蟻和白胡子爺爺的對話,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
對于這個重點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1>邊讀邊畫
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螞蟻說的話。本課是練習默讀自然段的開始。《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默讀在學生閱讀活動中的作用,學生只有學會默讀,才能提高閱讀速度,才能夠實現“眼看、口誦、心思”的統一,才能提高學習效率,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據專家研究,小孩子不指讀、不出聲,是很難的。我們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特點,循序漸進。因此,我先讓學生讀一讀語文天地中金鑰匙的提示,了解什么是默讀,默讀有什么好處,然后試著讓他們默讀課文。因為是第一次練習默讀自然段。很多學生肯定還不能適應,我可以在巡視的過程中,一邊指導、提示,一邊表揚做的比較好的,不做硬性的規定。
<2>感情朗讀
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螞蟻說的話:“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這里主要抓住三個感嘆號和“能、一步一步、不停地、一定能”幾個詞語,采用指名讀、自由體會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用充滿自信的語氣,反復地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到小螞蟻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3>分角色朗讀
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對這部分課文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
<4>發揮想象
讓學生想象:小螞蟻嫩能爬到天上去嗎?為什么?
<5>補充詞語加強積累
體會到了小螞蟻的精神,讓學生思考:小螞蟻的這種精神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出示:“愚公移山鐵杵磨成針水滴石穿堅持不懈功到自然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讓學生讀一讀這些詞語、句子,并試著用上一個給小螞蟻加加油。這樣設計,我是出于以上考慮:
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十分強調與語言的積累。這課堂,我力求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相互討論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和默讀,培養語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積累語言。在這里,我又意地補充一些表現“努力”的詞句,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更加深了對本文的理解。
3、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學完課文后,我讓孩子們戴上小螞蟻、巨人、白胡子爺爺的頭飾進行表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寓教于樂。
4、討論明理升華主題
在學生充分地朗讀的基礎上,我讓他們討論:(1)同樣是爬通天樹,你覺得螞蟻和巨人比,誰上天更容易,為什么?(2)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學生在聯系文本討論的過程中,在把巨人和小螞蟻進行對比的過程中,思想會更加清晰,也會更加體會到小螞蟻敢于立大志,一往無前的精神。
5、提筆練字抄寫詞語
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教研室很早就提出:一節課中提筆寫字的時間不少于5分鐘。因此,我安排學生在古箏曲《高山流水》古樸、典雅的樂聲中摘抄本課的優美詞語。既起到了進一步鞏固本課生字新詞的作用,又積累了詞語。
七、板書設計
上天的螞蟻
巨人(身強力壯)----搖搖頭、不可能、爬不上去---跑掉
螞蟻(很小很小)----我能爬上去、我能行、一定能---上天
(充滿自信堅持不懈)-------成功
以上板書設計便于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緊緊抓住巨人和螞蟻的不同進行對比,更加突出了螞蟻充滿自信、堅持不懈的精神,也讓學生明白了只有充滿自信、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八、布置作業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張慶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要做到“簡單”二字。我一直崇尚“簡簡單單教語文”,努力創造簡約而精彩的課堂。力圖使自己的教學目標更簡明,內容更簡約,方法跟更樸實,環節更簡便。今后,我還將朝著這一方向不斷努力。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7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立志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敢于立大志,為實現遠大志向而一往無前的精神,說明“只在意志堅,雞毛能上天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繼續練習分析字形字義。
2、朗讀課文,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弄清引用語是誰說的。
2、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一些容易寫錯,比如“試”容易多寫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對小螞蟻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問題,應鼓勵學生從“努力”這個角度來思考。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螞蟻嗎?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師和同學們認識一只“上天的螞蟻”(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字詞,想辦法解決。
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情況。
3、多種形式讀字、組詞。
4、指導書寫:“試、鼓勵”
三、再讀課文:
1、思考:螞蟻能否上天?
2、哪些話是螞蟻、白胡子爺爺、巨人說的?分別用“____”“﹏”“=”表示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字詞,會寫8個生字。
2、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好對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卡片讀詞。
2、回顧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讀課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螞蟻能爬上天嗎?白胡了爺爺為什么說:“你能行嗎?”
2、小組交流,匯報。分角色朗讀。
3、你看到一只怎樣的螞蟻?
4、介紹“愚公移山”故事。
三、讀了全文,你喜歡小螞蟻嗎?為什么?
《上天的螞蟻》一課是二年級上冊第11單元“努力”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個故事性強的童話故事,淺顯易懂,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憑借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夢想、目標,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第一課時學生讀通、讀懂課文,解決生字詞的基礎上,我對執教第二課時的目標定位是通過研讀、賞讀課文和句式練習,讓學生體會到要想實現目標,靠得不是體力等物質方面的條件,而是要有堅持不懈、努力進取的恒心和毅力。
因此,在教學環節上。先讓學生體會樹的高,這是條件。再讓學生對比巨人和螞蟻分別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還通過白胡子爺爺對兩人不同的看法,引導學生讀、思、感悟文本,從而體會出努力的含義。
此外,這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朗讀為主線,把教學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注重生成。在讀中感悟文意,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感受到螞蟻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質,在讀中提升語言素養和人文情懷。
還有,就是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設計“小練筆”的環節,對學生體悟到的情感進行升華,讓學生寫寫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去努力、去奮斗。
當然,回顧自己的這堂課,教師的評價多于學生的評價,形式非常單一,這樣難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我要多引導學生學習怎樣評價自己和同學,學會發現同學的優點,反思自己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同時,作為年輕教師,我在駕馭課堂的能力上稍有欠缺,在一些細節處理上不能靈活變通。今后我應多加努力,扎實訓練基本功,積累教學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不足之處請各位評課老師予以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我一定虛心受教,謝謝大家!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8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巨人和小螞蟻對“上天”的不同的態度和做法,體會努力的含義。
教學難點:
從螞蟻的話中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學生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培養,學生在識字、朗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認讀詞語。
2、了解巨人與螞蟻的不同表現,從對比中體會“螞蟻”的品質。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傳統教學媒體:彩色粉筆、黑板。
2、現代教學媒體:電腦、電視機、課件。
設計思想: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文教育歷史悠久,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怎樣讓傳統教學和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優勢互補,從而達到教學效果呢?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給學生留足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自主活動,才能使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學到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沒有設計煩瑣的問題,而是抓住描寫通天樹的高的句子,描寫巨人和小螞蟻對“上天”的不同的態度和做法的句子,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悟、演,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2、情境中品讀。
古人曰:“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是傳統教學的精髓,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是學生感悟文本的橋梁。一篇文章內含的情感、思想、意境真正由作者“移情”至小讀者,靠講解、分析,靠老師的告訴,即使學生接受了,充其量只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概念,而少有孩子深切的體驗、情感的共鳴、思想的升華。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得靠反復吟誦、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從而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無論采用的方法如何,實踐證明,課文是讀懂的,只有讓學生讀出味來了,好的教學效果也就隨之而來了。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為朗讀教學要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教給方法。要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因此,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先引導學生找到描寫描寫通天樹的高的句子,讀出樹的高,突出上天的難;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巨人,在表演讀中感受巨人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懦弱;最后默讀課文8——13自然段,勾出螞蟻說的話,反復讀,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出螞蟻的自信、堅持不懈。同時,設計了多種讀的形式,有自由讀,個別讀,輪讀,男女生讀,表演讀,把學生從課堂帶進文本,再從文本帶進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加深對“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戰勝困難的勇氣。
3、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認知空間、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認知途徑,創設了優越的環境和開放性的創造空間。在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能提高教學效率。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課文內容,我將課文中的生詞,描寫通天樹高的句子,小螞蟻說的三句話,制成幻燈片,結合教學內容來展示,能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總之,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將傳統教學和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優勢互補,充分落實學生的自主地位,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中,動口、動手、動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適時引導,突現文本價值。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朋友,它就是——螞蟻!仔細觀察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螞蟻是一種常見的昆蟲,再讀詞語。
(螞蟻雖然是本課的生字,但是學生早就通過各種途徑認識了它的讀音,因此把重點放在滲透形聲字的規律:形旁表意思,聲旁表讀音上,引導學生關注漢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對漢字的興趣,為學生形成獨立的識字能力作有益的滲透。)
2、同學們都見過螞蟻,站在螞蟻面前,你有什么感覺?很小很小的螞蟻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3、一只螞蟻卻要干一件不同尋常的大事情,它要——上天。(板書:上天)它就是上天的螞蟻。
4、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童話故事《上天的螞蟻》——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翻到語文書69頁,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認讀詞語。
A:課文中的詞語想跳出來考考你們,你們認識他們嗎?那我們來讀讀第一組詞語。(開火車讀)
終于 俯下 鼓勵 充滿 自信
仰酸了 好高喲 試一試
抬頭仰望 連連告退
B:請看第二組詞語,誰來讀?(課件出示)身材魁偉 身強力壯
課文中的誰身材魁偉、身強力壯?(板書巨人,寫大一點)再讀詞語,邊讀邊想象,巨人是什么樣的?男孩子們,你們來讀一讀,讀出巨人的高大、強壯、有力。(如果學生沒有讀出效果:老師來讀一讀,身材魁偉 身強力壯,邊讀邊做手勢。)全班再齊讀。
(滲透讀詞語想畫面來理解詞語的方法,讓學生把枯燥的詞語想象成生動的形象,在讀中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C:請看第三組詞語,一起讀。(課件出示)很小很小。
課文中誰很小很小?(板書螞蟻,寫小一點)女同學輕輕地讀,讀出螞蟻的小。再輕一點,再慢一點。
(利用課件,把描寫巨人和螞蟻的詞語在同一張幻燈片上用不同的字號,不同的顏色出現,給學生以直觀形象地對比,鮮明地體現它們在身體上的差異。再通過朗讀,把他們的差異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中。)
3、同桌互讀課文。
調皮的詞語又回到了課文中,我們再來讀讀課文吧。同桌輪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得好,夸夸他;讀不好,教教他。
(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傾聽習慣。)
(三)品讀課文
樹高,路長,困難大。
螞蟻和巨人都想從哪里爬到天上去?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樹?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1——3自然段,勾出描寫通天樹高的句子。
(注意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A:誰找到了?大聲地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有一棵樹,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讀得好時:通過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見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樹。(板畫通天樹:用綠色粉筆)同學們,像他這樣來讀一讀。
沒讀好:孩子們,通天樹高嗎?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這個孩子的讀,讓老師覺得通天樹不太高。誰能讀得更高一些?(評語:有點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樹!)來,大家一起讀。
B:還有那些句子?
生讀:從樹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通天樹就像一架通向天上的梯子,好高喲!來,一起讀,邊讀邊想象。
C: 還有哪些句子?
生讀:他抬頭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樹尖。
做一做“抬頭仰望”的動作。
(根據詞語特點,讓學生通過動作來理解詞語,直觀、形象。)
同學們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樹到底有多高啊!他就抬起頭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他可能望到什么,也望不到樹尖?
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讀)樹尖。
他望到了小鳥,也望不到——(引讀)樹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引讀)樹尖。
通天樹實在是——(引讀) 太高了。
來,我們再讀讀這句話,讀出通天樹的高。
(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運用傳統教學手段簡筆畫為學生直觀地展示通天樹的高大,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重點句子感受通天樹的高,為后面體會螞蟻的精神奠定基礎。)
巨人的懦弱
1、這時,多么想上天的巨人怎么說?
(生讀巨人的話)
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我知道了樹很高,我知道了巨人認為爬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學生說到巨人心里很害怕,及時表揚, “你真會讀,讀到了巨人的心里,掌聲送給他。”如果學生體會不到巨人心里的害怕,就應該順勢引導:學生說樹很高,老師就引——樹很高,巨人心里就很——害怕,所以他說,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孩子們,現在你就是這個心里十分害怕的巨人。加上動作、加上表情,再讀讀這句話,讀出巨人的害怕,可以站起來讀。誰來讀?
——從你的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害怕!誰再來讀?
——從你的表情中,我們感受到了害怕!
——膽小的巨人們,來,一起讀。
小結:孩子們,在朗讀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動作,讀出心里的感受。
(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加強對朗讀方法的指導。因此,教師通過課文的學習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使學生入情入境,與文本產生共鳴,從而快樂地學,扎實地學,有效地學。)
2、我們讀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爺爺也聽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爺爺怎樣鼓勵巨人?(如果學生沒有讀好,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想白胡子爺爺會怎樣說話)
白胡子爺爺鼓勵巨人,——(生讀第五自然段))聲音再低沉一點,再慢一點。
白胡子爺爺鼓勵巨人,——(師讀第五自然段)
巨人說——(生讀第六自然段)
3、通天樹下還有黃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當然,也有你和同學們。想想誰還會怎樣鼓勵巨人?(課件出示)—— 鼓勵巨人:“試一試吧!————————”
巨人后退兩步,說——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頭,說——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聲音越來越小,說——不行,我爬不上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因此抓住文章的“鼓勵”進行挖掘,激發學生進行聯想補白,仿說句子,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4、像巨人這樣的表現,書上用了一個詞語來形容,就叫什么?最后,巨人終于跑掉了。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巨人啊?
螞蟻的努力
1、面對同樣高的通天樹,螞蟻又是怎么說的呢?默讀8——13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螞蟻說的話。
螞蟻說的話是,誰來讀——
2、課件出示句子:反復讀讀這三句話,勾出重點詞語,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
3、你從哪里感受到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板書:自信、堅定、勇敢)
4、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這只勇敢、自信的小螞蟻,選你最喜歡的一句,加上動作表情,讀出自信、勇敢、不放棄。
誰來讀?讀得好,我們就把掌聲送給他!
(評價語言:就這句,誰能更自信?)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讓學生自讀句子感受螞蟻的精神,在交流中暢談自己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個性化的感情朗讀中,加深理解,獲得思想啟迪。)
5、小螞蟻向上爬著,通天樹太高了,想想他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A大風把他刮下樹來摔死!
小螞蟻的力量是多么弱小,他冒著被風刮下來摔死的危險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說——(最后一句)
B:大雨會淋濕他,太陽會烤著他,他還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堅定地說——(最后一句)
C:還有哪些困難?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螞蟻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著,他自信地說——
6、望著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螞蟻,你會對他說什么?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設計了“小螞蟻在爬樹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這一問題,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語言訓練和情感熏陶落到實處。)
主題深化
1、我們相信,螞蟻總有一天能夠——(引說)爬到天上,而巨人卻永遠不能——(引說)爬到天上。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體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們一起分角色來讀讀課文,感受小螞蟻的勇敢、自信。
課文中有螞蟻、巨人、和白胡子爺爺。現在我們就分別來扮演他們讀讀課文。第一組讀巨人的話,你們就是故事中的——巨人。第二組讀白胡子爺爺的話,你們就是——白胡子爺爺。第三四組讀螞蟻的話。其余部分老師讀——注意:邊讀邊想象故事內容,加上動作、表情。全體起立,準備!
(教學應以讀為本,采用各種讀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有目的、有層次地讀,讀出聲、讀出味、讀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同時積累語言文字。)
3、最后,老師送你們一句話:(出示句子)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4、齊讀句子。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9
教材分析:
《上天的螞蟻》是二年級上冊第11單元的主體課文。這篇優美的童話故事,通過巨人和小螞蟻對“上天”的不同的態度和做法,告訴孩子們只有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文章短小緊湊,情節通過對話展開,淺顯易懂,故事性強,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設計意圖:
根據新課程要求,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以字詞教學為主,而詞語的理解、運用必須在具體的語境中,對詞語的正確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課文內容,也有利于積累書面語言。因此,我以詞語教學為主導,分三步進行,第一步:體會通天樹的高;第二步:體會巨人的懦弱;第三步:螞蟻的努力。在情境中理解詞語,進而反復品讀文本,抓關鍵詞、讀重點句,在讀中體會文意提升情感,使詞語教學與閱讀教學得到水乳交融的落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詞語,體會文意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巨人與螞蟻的不同表現,在對比中體會“螞蟻”品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學習螞蟻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讀好人物的對話。
教學難點:
體會螞蟻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準備:
課件、螞蟻和巨人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孩子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愿意猜猜嗎?
2、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上天的螞蟻》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質疑。
二、復習課文生字詞
1、課件出示詞語:云霄 仰望 鼓勵 告退 充滿 自信 終于 俯下 身材魁偉 身強力壯
2、小老師教讀詞語。
3、齊讀詞語。
4、自由、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學習課文
(一)對比螞蟻和巨人的形象
1、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我們還學習了那些童話故事呢?課文講了誰和誰去爬樹的故事呢?
2、粘貼巨人和螞蟻的圖片。請學生說說巨人是什么樣子,螞蟻又是什么樣子。(板書:身材魁偉 很小很小)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身材魁偉的巨人 很小很小的螞蟻”。
(二)感受通天樹的“高”
1、巨人和螞蟻要爬的樹怎么樣呢?請你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出描寫樹高的句子,用波浪線勾畫出來。
2、指名說句子。
3、感情朗讀這三句描寫樹高的句子。重點指導第一句:有一棵樹,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三)巨人的膽小
1、當白胡子爺爺把通天樹的秘密告訴巨人時,巨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2、指名說巨人的言行。(請學生表演連連告退)
3、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
4、分角色朗讀巨人和白胡子爺爺的對話。
5、讀一讀,照樣子說句子。
白胡子爺爺鼓勵巨人:“試一試吧!你身強力壯,也許能爬上去。”
_____鼓勵_____:“試一試吧!______。
(四)螞蟻的努力
1、當巨人后退時,誰自告奮勇地站出來?
2、默讀課文8—13自然段,用橫線勾出螞蟻說的話。
3、指名說出螞蟻說的話。(共四句)
第一句:我能爬到天上去。
(1)課件出示該句。
(2)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聲音?
(3)誰能充滿自信地讀這句話?指名幾人讀、評,再比賽讀。
第二句:你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螞蟻。
(1)課件出示該句。
(2)扮演白胡子爺爺引導學生讀這句。
第三句:我能行。
(1)課件出示該句。
(2)引導學生自信地朗讀。(自由試讀、引導讀、比賽讀、拍拍胸脯讀)
第四句: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1)課件出示該句。
(2)螞蟻是怎樣地爬?
(3)朗讀“一步一步地爬”“不停地爬”“一步一步不停地爬”
(4)螞蟻會中途停下來嗎?會后退嗎?會放棄嗎?
(5)齊讀該句。
4、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
5、同學們,現在你就是這只勇敢、自信的小螞蟻,選你最喜歡的一句,加上動作表情,讀出自信、勇敢、不放棄。分角色朗讀螞蟻和白胡子爺爺的對話。(同桌合作、師生合作)
6、通天樹太高了,小螞蟻一直向上爬著,想想他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A:大風把他刮下樹來摔死!小螞蟻的身體是多么弱小,他冒著被風吹落下來的危險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說——(最后一句)
B:大雨會淋濕他,太陽會烤著他,他還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堅定地說——(最后一句)
C:還有哪些困難?一天又一天, 一月又一月,小螞蟻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著,他自信地說——
7、螞蟻的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嗎?
8、齊讀課文。
四、拓展
螞蟻即將開始它漫長而艱辛的旅程,望著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螞蟻,你會對他說什么?
五、深化主題
我們相信,螞蟻總有一天能夠——(引說)爬到天上,而巨人卻永遠不能——(引說)爬不到天上。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體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板書設計:
上天的螞蟻
連連告退 不行 充滿自信 堅持不懈
努
巨人 力 螞蟻
實現夢想
白胡子爺爺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巨人與螞蟻的不同表現,從對比中體會“螞蟻”品質。
3、引導學生樹立目標,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教學難點:在閱讀中體會螞蟻的自信和勇氣。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誰(出示螞蟻圖片)。你見過什么樣的螞蟻?
2、今天我們將認識一只很特別的螞蟻,(師板題)它能——上天,齊讀。你們想認識它嗎?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吧。
二、復習回顧,初讀課文。
1、詞語檢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娃娃,這節課再認認它們好嗎?(課件詞語)
2、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1、了解“通天樹”。(要爬的是一棵怎樣的樹?)
(1)同學們剛讀了課文,誰來說說這是一棵什么樹?(通天樹)(2)這棵樹高嗎?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說明樹很高?(有一棵樹……,高得插入了云霄)(3)除了很高很高,這棵樹還有一個秘密,誰知道?(從樹干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4)如果你站在樹下,聽了這個秘密,你會怎么想?a.咱們的故事中都有誰也想到天上看看?(師貼“巨人”、“小螞蟻”的圖片)b.“巨人”的身材怎么樣?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板書:身材魁偉)c.“小螞蟻”的身材怎么樣?(板書:很小很小)
2、了解“巨人”面對通天樹的表現。
過渡:這棵樹很高很高,面對這樣高的樹,巨人是怎么做的呢?請你用喜歡的方式讀3——7自然段。
(1)有愿望:多想到天上去看看(仰望,脖子都仰酸了)
(2)抬頭仰望,脖子都仰酸了……這個時候,它會說些什么?誰來讀一讀(指名讀)(3)是啊,樹這樣高,難怪巨人會說:“好高喲,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是巨人這樣說——要想爬不上是不可能的。行不行?(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感受到“根本”一詞更表現出巨人的膽怯、害怕)
(4)巨人現在的心情怎樣?誰能讀出他的心情?(指名讀)
A、.這棵樹那么高,誰知道多長時間才能爬上去呀!一星期、一月?半年、一年,也許更久誰能再次讀出巨人的害怕?(男女生讀)
B、誰能帶動作來讀一讀?
(4)如果你站在巨人旁邊會怎么鼓勵他?那白胡子爺爺是怎么鼓勵他的呢?(出示句子,齊讀)
誰能仿照著這個句子也來試著說一說?(出示仿照例子說一說)(指名說后齊讀)(5)分角色指導讀。(巨人,白胡子爺爺,旁白)老爺爺想巨人身材魁偉,身強力壯,怎么會爬不上去呢?于是,老爺爺想再次鼓勵巨人,誰來扮演老爺爺,鼓勵巨人?(點名讀)可是巨人卻擺擺手說,誰來扮演巨人?(點名讀)
老爺爺想,我還是要鼓勵你,這一次我要大聲地鼓勵你,誰來?(點名讀)可是,巨人聲音越來越小,他說:——(點名讀)
男孩子,你們這群老爺爺一起來鼓勵巨人,好嗎?(男生讀)女孩子,這一次,巨人邊扭頭邊跑,他還是說:——(女生讀)巨人連連告退,終于跑掉了!(板書:連連告退)
(6)過渡:面對通天樹,巨人,而小螞蟻又是怎么做的?(指讀8——13自然段)
3、了解“小螞蟻”面對通天樹的表現。(1)指導讀“我能爬到天上去”這句話。
引讀:如果我想告訴別人,我想爬到天上,怎么讀?我認為我自己一定能爬到天上去,怎么讀?巨人辦不到的事,小螞蟻能辦到,怎么讀?(指讀讀)
我們這些小螞蟻一起帶著自信告訴老爺爺:——(齊讀)
(2)可這只是一只很小很小的螞蟻,快拿起筆,默讀課文第8——13自然段,看看那些詞、句子能說明螞蟻小,用直線畫下來。(課件出示閱讀要求)把你找到的句子輕輕讀給你同桌聽。
(3)點名匯報。
老爺爺眼睛一亮,會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子:老爺爺眼睛一亮,俯下身子問:“你能行嗎?”)
(4)分角色讀。
現在,老師就是那個白胡子爺爺,我呀,也要找一個坐得最端正、回答問題聲音很響亮的小螞蟻,來,我問問這只小螞蟻:“你長得這么小,你能行嗎?”(生答:我能行!)老爺爺年紀大了,大聲點告訴我,你能行嗎?(生再答)
我再來找一只小螞蟻,我想問問這只穿著藍衣服的小螞蟻:“巨人都不敢爬,你能行嗎?”(生答)
再來問一只小螞蟻:“爬上去會很累的,你能行嗎?”(生答)我問問這些所有的小螞蟻:“你長得這么小,你能行嗎?”(齊答)
老爺爺聽出來了,這是一只充滿自信的小螞蟻。(板書“充滿自信”)好,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詞語——“充滿自信”。小螞蟻為什么這樣充滿自信,因為它說——
(5)交流匯報,指導讀“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我們來看大屏幕,一起來讀讀小螞蟻的'話。(齊讀)小螞蟻可不是說著玩的,它邊說邊爬上了這棵通天樹,可是,通天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想想它會遇到哪些困難?(點名說)
小螞蟻會停下來嗎?它會告訴自己什么?(齊讀)
小螞蟻遇到這么多困難,也不會停。小螞蟻不停地往上爬,正午的太陽曬得他渾身火辣辣的,可是小螞蟻沒有停,它會告訴自己——(點名讀)
聽,狂風吹來了,吹得大樹都搖晃了,可是小螞蟻還是沒有停,它堅定地告訴自己——(點名讀)
傾盆大雨從天而降,小螞蟻還是沒有停,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齊讀)寒風加上暴雪向他襲來,小螞蟻還是沒有停,它非常愉快地告訴自己——(齊讀)小螞蟻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堅定地向上面爬著,多么堅定、自信的小螞蟻啊!來,孩子們,讓我們把掌聲送給這只堅定自信的小螞蟻!(鼓掌)
四、課堂總結。
回過頭,望望巨人,再看看小螞蟻,你想說些什么?(點名談感受)同樣是一棵通天樹,面對同樣的困難,身材魁偉的巨人連連告退,等待他的只有什么?(板書:失敗)而很小很小的螞蟻,卻充滿了自信,迎接他的必將是——成功。(板書:成功)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沒有比人更高的天,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做一個像小螞蟻一樣自信的孩子,面對困難勇敢地對它說:“我能行!“(課件出示)充滿自信,努力進取,才能走向成功!
板書
上天的螞蟻
巨人(圖片)
螞蟻(圖片)
教后反思:
身材魁偉
連連告退
很小很小
充滿自信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11
一、背景分析
教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生著變化。上學期,我們二年級的全體語文教師總結出了語文長文短教的方法。我們在教學中也在嘗試著使用,的確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不小的實惠。我們在教學中挖掘課文,抓住語言、思維、朗讀三個訓練點進行訓練,利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上天的螞蟻》的教學中,我以文本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于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上天的螞蟻》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對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師:同學們,螞蟻和巨人都想上天干什么呢?
生:都想到天上看看美麗的風景。
師:說說螞蟻經過了許多的艱難困苦,一步一步的爬到了天上后,將會怎么樣呢?
(生思維活躍,爭相發言)
生:它看到了美麗的長娥姐姐正抱著玉兔呢?
生:它看到花園里開滿了桂花,聞到了陣陣花香。
生:它看到綠綠的小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兒。
生:它看到了果園里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生:它會到處逛逛,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神奇的天宮。
(正當我傾聽于學生對天堂生活的贊美之言時,一位學生忍不住也想發表自己的見解了,手舉得高高的。“老師,我有不同的看法”)
生:老師,我覺得螞蟻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我們地球上也有地方沒這么美,也有看起來非常骯臟的地方,難道天上就全部都那么美嗎?我不相信。
師:(我一愣,是啊,誰也沒去過?然后充滿好奇疑惑)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也許會看到路邊垃圾成堆,蒼蠅、蚊子成群,聞到一陣陣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眾說紛紜)
生:對,它看到天上的神仙們往小河里倒垃圾,心里很不舒服。
生:它仿佛看到神仙們大量砍伐樹木,鳥兒沒有了家。
生:它感覺天上的世界并不像想得那么美 。
(有點偏題了,這不是在鉆牛角尖嗎?但我轉念一想,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時機啊。哦,原來孩子們是把地球上的不美好的事情和天上聯系到一起了,而且孩子們也確實感覺到了我們人類的不文明之處,這正好應該引導他們從愛護環境入手?做個講文明的孩子 。)
師:那么你們能不能用什么好辦法來挽留小螞蟻呢?讓它安心快樂生活在天上。(學生思考片刻,躍躍欲試,興趣盎然)
生:可以做個廣告牌,上面寫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來告訴大家應該與動物成為好朋友。
生:神仙們也要保護好環境,不能把動物的家弄臟。
……
師:同學們說得棒極了!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的,只要大家共同來保護環境,愛護家園,許多的小動物就不會遭遇滅絕,動物們才會快快樂樂地生活在我們身邊!
三、案例反思
我真為學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奮!其實他們并不真的是在鉆牛角尖,而的確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不文明現象值得去關注。我沒有按照我們“想當然”的觀點去框定學生的思維,而是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想象的余地。案例中正是學生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才會有了“我覺得螞蟻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的靈感。而這就需要在老師不斷地幫助下,感悟生活,激發興趣,陶冶熱愛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也迸發出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和新答案,始終使課堂充滿著疑點,閃爍出亮點,呈現出課堂精彩。我肯定了學生的見解,珍視學生的發現,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受到鼓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12
教材分析:《上天的螞蟻》是二年級上冊第11單元的主體課文。這篇優美的童話故事,通過巨人和小螞蟻對“上天”的不同的態度和做法,告訴孩子們只有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文章短小緊湊,情節通過對話展開,淺顯易懂,故事性強,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程要求,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以字詞教學為主,而詞語的理解、運用必須在具體的語境中,對詞語的正確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課文內容,也有利于積累書面語言。因此,我以詞語教學為主導,分三步進行,第一步:體會通天樹的高;第二步:體會巨人的懦弱;第三步:螞蟻的努力。在情境中理解詞語,進而反復品讀文本,抓關鍵詞、讀重點句,在讀中體會文意提升情感,使詞語教學與閱讀教學得到水乳交融的落實。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巨人與螞蟻的不同表現,在對比中體會“螞蟻”品質。
2、 培養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詞語,體會文意的能力。
3、通過朗讀、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主要字詞,在情境中理解詞語,提升對課文的感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認讀詞語
2. 指名分段讀課文,邊聽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 創設情境 ,品讀課文。
(一)體會通天樹的高
1. 師畫簡筆畫:文中提到這棵樹很高很高,我覺得自己畫的樹還不夠高,誰來幫幫我?
引出 : a. 有一棵樹,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請一名學生畫畫,其它同學齊讀第一自然段為畫配音。
2. 今天老師教大家另一種讀書方法——默讀。出示幻燈:不用手指、嘴不出聲
默讀課文2—7自然段,想:還從哪些句子能看出這棵通天樹很高?請大家快速地讀一讀,找出相關句子,畫一畫。養成邊讀書邊標記的好習慣。
b. 出示:從樹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怎樣爬?在你說說這棵通天樹就像是什么?(通天樹就像是一架天梯、金箍棒。)
師:啊,確實高,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還有哪句話能看出這棵通天樹很高?
c. 出示:他抬頭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樹尖。
( 1 )巨人怎樣做的,請你學一學。
(2)同學們,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頭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
引讀:他看到了白云,也望不到——樹尖。
他看到了小鳥,也望不到——樹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樹尖。
這通天樹——實在是太高了。
來,我們讀出通天樹的高,誰愿意讀,起立齊讀。
(二)巨人的懦弱
1、過渡:巨人搖搖頭, “唉”,(嘆了口氣 )說:“好高喲,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誰能像老師這樣加上合適的詞語也來領讀這句話?
出示:巨人搖搖頭,( )說:“好高喲,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結:同學們很有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動作,讀得有味道。
2、這時,白胡子爺爺怎樣鼓勵巨人?
通天樹下還有黃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當然,也有你和同學們。想想大家會怎樣鼓勵巨人?
課件出示:
鼓勵巨人:“試一試吧! ”
“ 不行,我爬不上去。”
引讀: 巨人后退兩步,說 —— 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頭,說 —— 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聲音越來越小,說 —— 不行,我爬不上去。
3、 巨人這樣的表現,書上用了一個詞語來形容,就叫什么?(連連告退)
身材魁偉的巨人試都沒試就跑掉了,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巨人啊? (懦弱、怕吃苦)
(三)螞蟻的努力
1、面對這棵通天樹,螞蟻又是怎么說的呢?默讀8——13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螞蟻說的話。
2、螞蟻說了四句話,我們先看前三句,課件出示句子:
“我能爬到天上去!”
“您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螞蟻。”
“我能行!”
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反復讀這三句話。
3、從這三句話中你讀出了小螞蟻的什么?(板書:自信、堅定、勇敢)
4、同學們,現在你就是這只勇敢、自信的小螞蟻,選你最喜歡的一句,加上動作表情,讀出自信、勇敢、不放棄。
(評價語言:誰來讀?讀得好,我們就把掌聲送給他! 就這句,誰能更自信?)
5、通天樹太高了,小螞蟻一直向上爬著,想想他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a:大風把他刮下樹來摔死!小螞蟻的身體是多么弱小,他冒著被風吹落下來的危險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說——(最后一句)
b:大雨會淋濕他,太陽會烤著他,他還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堅定地說——(最后一句)
c:還有哪些困難?一天又一天, 一月又一月,小螞蟻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著,他自信地說——
6、望著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螞蟻,你會對他說什么?
三、深化主題
1、我們相信,螞蟻總有一天能夠——(引說)爬到天上,而巨人卻永遠不能——(引說)爬不到天上。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體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們一起分角色來讀讀課文,感受小螞蟻的勇敢、自信。(配樂)
3、最后,老師送你們一句話:(出示句子)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有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4、齊讀句子。
我教《上天的螞蟻》 篇13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科的13個生字、學會寫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奇怪的朗讀文章。在朗讀中體會巨人知難而退與小螞蟻的自信努力。
3.教育學生向小螞蟻學習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本課的生字,正確書寫“信”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讀書中理解故事內容。
三、教學準備教學圖片、課件、詞語卡片
四、教學過程
1.話題導入
引入課題《上天的螞蟻》,生齊讀課題。
2.初讀文章
(1)自由讀文章,全出不認識的生字,用你喜歡的方法和那些生字交上朋友。之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度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認讀詞語
終于 鼓勵 仰望 俯下 好高喲 仰酸了 試一試
連連告退 充滿自信 身材魁偉 很小很小
(3)學生輪讀課文,檢查學生在而課文中的識字情況。
3.品讀文章
(1)認識樹:“巨人和螞蟻想用什么方法上天呢?”教師板書“一棵樹”。這棵樹是怎樣的?(比較句子)
有一棵樹,很高
有一棵樹,很高很高
有一棵樹,很高很高,高的插入云霄。
指導學生朗讀
(2)請學生自讀3----7自然段,了解巨人的表現。
1.面對這一棵樹,巨人搖搖頭,說:------引讀“好高喲,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生自讀巨人的話)巨人現在的心里感覺怎么樣?指導學生讀巨人的話 。
2.我們讀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老爺爺也聽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老爺爺是怎樣鼓勵巨人的呢?指導學生讀白胡子老爺爺說的話。
3.巨人連連告退,終于跑掉了。
(3)請孩子默讀8-----13自然段,體會螞蟻的努力
出示句子:“我能爬到天上去!”一個充滿自信的聲音傳來。
“我能行!”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的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指導學生朗讀。”
(4)對比螞蟻和巨人的話,體會巨人的膽怯和螞蟻的自信。
(5)深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