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2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需要精心呵護,那么我們該怎樣避免我們的聽力受到傷害呢?----出示課題:保護我們的聽力
二、遠離噪聲
1、聽兩段錄音:課間10分鐘吵雜的聲音和一段優美的輕音樂,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聲音屬于噪音?噪音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過高過強的聲音都會影響我們的聽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組討論。
2、分組活動:做一個發聲罐,使發聲罐發出聲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報紙、毛巾、棉花等)能想辦法使發聲罐的聲音變輕呢?
3、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小組討論
4、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場合需要我們控制音量?為什么?
四、課后延伸
1、經常使用耳塞聽音樂好嗎?為什么?
2、閱讀p42“呵護自己的聽覺器官”,從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保護聽力,如何保護聽力?
3、介紹電子擴音器
五、課后總結:
六、課后作業:
1.(噪聲)和廢氣、廢水一樣是主要的環境污染之一。
2.耳是(聽覺)器官,它使我們聽到各種聲音,幫助我們判斷事物。
七、課后反思:
第四單元 我們的身體
4-1身體的結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人體根據外觀特征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據做事情的不同人體還會有不同的結構劃分。
2、人體的外部特點可以直接觀察到,內部的特點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觀察到。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應用觸摸、手捏、聽等觀察方法并結合體驗活動,了解身體內部的結構。
2、 能夠根據觀察目的的不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觀察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對人體的觀察活動中,將想象與實際的觀察區分開,保證觀察活動的真實性。
2、 對探究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
【教學重點】
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以及認識人體的左右對稱的特點。
【教學難點】
觀察身體內部器官。
【教學準備】
空白紙、放大鏡、尺子、人體基本結構圖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動物的本領和它們的身體特點有關。
1、提出問題: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蟲能手,青蛙為什么善于捕蟲?老鷹為什么能抓住機靈的老鼠?啄木鳥為什么能吃到樹干中的害蟲?
2、放映錄像帶:青蛙的眼睛、后腿、舌頭具有善于捕蟲的特點,膚色用偽裝來保護自己;老鷹有堅硬而帶彎鉤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適于捕捉老鼠;啄木鳥的嘴尖尖的適合啄食隱藏在樹干中的蟲子,爪子兩趾在前兩趾在后,適于抓住樹干。
3、小結:動物的本領和它們身體的特點有關系。
4、引出課題:人有哪些本領?人為什么這樣有本領?今天我們來觀察自己的身體。
二、觀察人的身體。
1、觀察身體的外形。
我們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
(讓學生觀察到人體可以分成頭、頸、軀干、四肢幾個大的部分外,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把這些大的部分再劃分為小的部分。如軀干部還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體是左右對稱的。
(1)教師提出問題:如果從頭頂開始,通過鼻尖畫一條線,把人的身體分為左右兩部分,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人體是對稱的。這里要求學生具體說出怎樣對稱。通過討論,學生明確:人體的左邊和右邊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僅大小、長短、粗細、顏色、形狀而且位置都是一樣的,即一一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