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誰教學設計
課題:《我像誰》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知道人的許多特征是可以遺傳的。(2)讓學生了解遺傳與變異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3)學會與別人交流,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
過程與方法(1)引領學生經歷調查、比較、分析與交流的科學學習過程。(2)使學生知道調查、比較和分析也是學習的一種方法。
情感與價值(1)在調查觀察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2)引領學生體驗發現的喜悅,在交流中與同學分享自己的見解,增強自信。
重點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家庭成員特征調查活動。并寫出調查報告。
難點引導學生整理和分析調查結果,完成調查報告。
準備(1)每位學生準備個人照片、父母照片或一張全家福照片; (2)實物投影儀;(3)課前調查家庭成員的主要特征,找出自己的相貌特征與誰相似,哪些特征與他們不像。
步驟
過程概述
基本結論
學習策略情景導入(一)游戲導入,激情入境分組活動:請小組同學將組內所有個人照片和組內某一張父母照片與其它組交換,比一比,哪一個組的同學最先找準照片中父母真正的孩子。[本設計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想象,仔細觀察,使活動與知識同步進行,思維與能力同步提高。]
初步感知有親緣關系的
人特征相同之處較多。
看一看
賽一賽探究新知(二)整理報告、分析比較1、全班交流:調查方法、調查發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討論,合作學習,確保了每個學生參與學習。]2、整理交流:完成《家庭成員特征調查報告》并匯報交流調查報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領者、參與者,引領學生參與探究、親歷過程,善于表達與交流,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3、生成問題:將問題存入問題銀行。4、個案分析:選擇一兩個明顯特征小組研究。[這一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將研究引入深入。]6、匯報交流:生匯報交流研究結果。[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情境,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 有親緣關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顯相似的特征(如身高、體重、體型、面部特征、聲音、智力、能力、心理特征、疾病等)。
說一說
想一想
理一理
寫一寫
議一議
比一比學習小結(三)總結鞏固,思維拓展。1、知識小結:遺傳和變異的含義。[關于對生物遺傳特性的認識,安排在學生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與分析之后,結合學生的發現隨時點撥和總結,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便水到渠成,真正體現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2、鞏固練習:選擇填空: a、遺傳 b、變異(1)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2)一娘生九子,九子都不同。( )(3)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4)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 )[這些俗語從人類延伸到植物、動物,使學生感受到動、植物也有遺傳和變異,加深了學生對本課新知的印象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準確應用。]
科學家研究表明:子女總是與父母保持著某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象就是遺傳。人的面貌、身高、體型、音色等許多方面都可以遺傳。但是,子女又會與父母存在著某些差異,有的甚至還十分明顯。這種現象就是變異。不僅人類存在遺傳和變異現象,其他生物也都存在這種現象,遺傳和變異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可以說,沒有遺傳,就沒有物種的延續;有了變異,生命世界才能夠像現在這樣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