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動物.人
課程標準:
科學探究:
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好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意涂改原始數據;能對收集到的證據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呈現。
2.“能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
3.“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
4.“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氣、營養和生存空間。
2.靠吃其他生物獲取營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 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美。
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觀察,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
2.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
科學知識
1.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2.知道生命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尊重其他物種,與之和諧相處。
2.意識到人也是動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做有益于生存空間的事情。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1.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觀察,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
2.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
3.懂得尊重其他物種,與之和諧相處。
4.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展:
層次1: 學生不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細致觀察。
層次2: 學生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細致觀察,但不能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
層次3: 學生不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細致觀察,能比較出它們的不同
與相同。
探究能力:
層次1: 不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
層次2: 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 說不出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層次3: 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材料: 一組蘿卜和兔子生長情況的圖片、視頻資料、有關黑猩猩或其他類人猿的錄像資料、相應的放映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二次備課
集中話題 1.找出兔子和蘿卜的不同之處,看誰找得多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探索和調查 2.組織學生把比較的結果用集合圖記錄下來
3.找其他動植物作比較,盡量找身邊熟悉的動植物。
4.人和黑猩猩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5.利用畫面上類似的動作,引發學生討論人與其它動物的關系。隨即進行善待動物、善待自然的教育。
6.引導學生把人歸為動物一類,讓學生說出人與動物的相同點和自身的獨特性。
7.動物植物人之間有什么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
將前面的比較結果再進一步進行比較,得出有生命物體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8.讓學生談談人與動物、植物應如何相處。
9.引導學生說出圖內各部分應該填什么,填圓圈圖。(可以先看“筆”的圓圈圖,說說幾種筆之間的關系。)
知道人也是生物,懂得人與其它生物要和諧相處。
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明確生物、植物、動物、人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回顧和解釋 動植物有什么區別?請你把它們的區別寫出來或畫出來。(理由越多越好)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