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和植物教案
動物和植物【教學目標】
1.通過尋找動物和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會比較事物的異同。
2.了解生物的基本特點,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生命觀,感受生命體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生命觀,感受生命體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教學難點】
生物與非生物區別。
【教學準備】
常見動物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學習了‘形形色色的動物'和‘形形色色的植物',這一課要總結前五課的學習內容,尋找動物和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尋找動物和植物的相同點
(1)列出動物的相同點和植物的相同點。
先請學生發言,然后加以整合,再把整合的結果和第二、五課記錄的共同點加以對照,并分別填寫到表格的左、右兩欄中,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加深印象。
(2)尋找動物和植物的相同點。還是按照發言、討論整合、填寫的步驟進行。
三、建立“生物”的概念
(1)向學生說明動物和植物是有生命物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動物和植物的共同特點,代表了有生命物體的共同特點。我們把有生命的物體叫做生物。
(2)讓學生根據生物的概念,舉出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說明根據——生物的共同特點。
(3)討論學生容易混淆的問題,例如“火是生物嗎?”“計算機是生物嗎?”進一步擺脫以運動定義生命的思維方式。
四、討論“我們是什么”
方案一:如果首先發言的學生說“我們不是生物”,討論就從人和生物有什么不同開始,讓他們充分說明人和生物的不同,然后再找人和生物的相同點。找出了相同點,還可以進一步說說我們和哪一種動物相似。
方案二:如果首先發言的學生說我們也是生物,討論就從人和生物有什么相同開始。通常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看成和狗是一類,其中有“人是地球的主宰”的觀念因素,可以相機告訴學生:人和其他生物是互相依存,是平等的。人類的確是哺乳動物進化來的,是生物中的一種,但人類通過進化形成了一個發達的大腦,使人類遠遠超出了任何其他生物。大腦的進化與功能發展使我們能夠更科學地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這是我們和其他生物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