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并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2.科學探究:經歷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能依據檢測一塊橡皮的“科學規范”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并提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認真細致的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檢測區分20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教學難點:科學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計劃。
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
教學手段:實物、投影
教學準備:
學生:每組一套材料,包括試驗記錄表、小組實驗評價表及實驗盒(電路檢測器6個;①橡皮、小刀、紙板、鋁絲、鑰匙、塑料片、泡沫、毛線、五角硬幣、絲綢等待檢測物體各3個;②橡皮筋、木條、石塊、陶瓷片、鉛筆芯、鐵絲、回形針、毛皮、一角硬幣、銅絲等待檢測物體各3個。
教師:演示用的電路裝置、多媒體課件、插頭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明標
教師演示實驗(使用展示臺)。
1.(出示上節課同學們制作的一個“電路檢測器”)電路接通以后,燈泡亮了。
2.師:如果把其中一根導線剪斷,燈泡還會亮嗎?為什么?
3.師:如果分別用三種連接方法重新連接電路,燈泡會亮嗎?
①檢測器的兩個銅絲頭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銅絲頭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討論:為什么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銅絲頭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銅絲頭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燈泡就不會亮。(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導體與絕緣體”。)(板書課題:導體與絕緣體)
5.師:我們來了解一下學習目標,(出示學習目標)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一遍。
①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并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據檢測一塊橡皮的“科學規范”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
③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二、自主學習、合作展示
(一)怎樣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呢?探究物體是否能導電的檢測過程。
1.預習教科書第11~13頁,思考下列問題:
(1)什么物體稱為導體?什么物體稱為絕緣體?
(2)我們利用導體做什么?我們利用絕緣體做什么?
(3)怎樣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呢?
在檢測前為什么要檢驗“電路檢測器”的小燈泡是否發光?
為什么要重復檢測一次?
2.師:請同學們把你的預習成果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學生交流第1題時,板書:容易讓電路通過(容易導電)、不容易讓電流通過(不容易導電)。
學生交流第2題時,多媒體出示:導體與絕緣體的作用。
學生交流第3題時,出示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
(1)拿出橡皮,預測并記錄。
(2)檢驗電路檢測器。
(3)用兩個檢測頭接觸橡皮的兩端,檢測燈泡是否發光。
(4)連續重復檢測一次。
(5)把檢測時燈泡是否發光記錄在試驗記錄表上。
師質疑:在檢測前為什么要檢驗“電路檢測器”的小燈泡是否發光?為什么要重復檢測一次?
3.師:哪位同學能上臺來向同學們演示一遍檢測橡皮的過程?
(二)分組試驗:檢測20種物品 ,經歷導體和絕緣體的檢測過程。
1.師:好,同學們都學會了正確的檢測方法,現在老師手里有幾種物體,到底哪些是容易導電的,哪些是不容易導電的呢?我已經把這些物體的名稱印在記錄表上了。請大家先猜一猜,它是導體還是絕緣體?認為是導體的在導體的下打勾,是絕緣體的在絕緣體的下面打勾,有疑問的打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