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火山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收集有關火山的資料;能夠模擬火山的形成。
2、知道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難點:知道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
三、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收集火山的有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地球的構造分為哪幾部分?地球內部有哪些特點?
2、談話:地球內部的溫度很高、壓力很大,地殼在不斷的運動,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自然現象呢?
3、觀看“火山”的現場圖片。
4、提問:剛才你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現象?
5、談話:關于火山,你想知道哪些問題?請各組討論后,提出你們組最感興趣的問題。
6、全班交流:你們組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
7、談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多,不可能都研究,我們只能選擇其中的幾個問題來研究好嗎?
(二)探究新知
1、火山是怎樣形成的?
(1)談話:我們先來研究火山是怎樣形成的。你認為火山是怎樣形成的,說說你的想法(學生試答)。
(2)談話:下面請同學們看圖片,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火山是怎樣形成的。
(3)播放課件
(4)小組討論:火山是怎樣形成的?
(5)全班交流、小結
(6)談話: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見到過類似火山噴發(fā)的現象呢?
(7)談話:你見過打開啤酒瓶子時的情景嗎?啤酒里的泡沫是用一定的壓力壓到瓶子里去的。我現在就來打開一瓶啤酒,請你們注意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8)演示模擬實驗:老師打開一瓶啤酒,學生觀察。
(9)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10)討論:聯想火山噴發(fā),說說模擬實驗分別代表什么?想一想泡沫噴出的原因是什么?(啤酒瓶子代表地殼,啤酒里的泡沫代表巖漿,打開瓶蓋就象地殼里有了裂縫,泡沫噴出就象火山噴發(fā),原因是啤酒內部有壓力。)
(11)講解:地球內部溫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巖石變成了粥狀的巖漿。灼熱的巖漿沿著地殼的裂縫或地殼薄弱的地方噴出地表,就是火山噴發(fā)。從火山口噴出的物質堆積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
2、火山發(fā)生時的現象是什么?
火山爆發(fā)時現象:
響聲(很大)大地(劇烈震動)
濃煙(沖向高空)
灰、石塊(落下來)
巖漿(火紅)
3、火山與人類的關系是什么?
全班交流(然后出示課件)
五、拓展活動
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
六、 布置作業(yè)
制作一期關于火山的《火山旅游》
五年級下冊《火山》
教學流程 素材說明
一、 導入新課
1、 欣賞圖片
2、 淺談對火山的了解 出示火山爆發(fā)的圖片
二、 探究新知
1、 交流搜集到的火山的資料
2、 設計實驗,探究火山的成因
3、 小組實驗,合作完成
4、 歸納總結火山的成因 課件出示實驗方法
課件出示火山的成因
三、 科學與生活
1、 火山與人類的關系
2、 火山發(fā)生時的現象 課件出示火山人類的關系
課件出示火山發(fā)生時的現象
四、 拓展活動
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 課件出示世界著名的火山
五、 布置作業(yè)
制作一期關于火山的《火山旅游》
《火山》教學反思
高莊中心小學 楊豐敏
火山一課,由于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過程上學生看不到的,學生也不容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之前制作了生動、形象的課件,又找到了火山噴發(fā)的圖片,又讓學生回家搜集了有關火山的圖片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