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第二單元在陽光下教案
第二單元 在陽光下
第一課時 我們知道的太陽
教學目標:
1. 會運用查閱相關資料的方法了解關于太陽的知識;
2. 能以自己的方式對搜集的材料進行合理的整理,與同學分享;
3. 能根據自己搜集的關于太陽的資料,提出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主題;
4. 能與同學愉快合作開展“講太陽的故事”的主題活動,通過講“關于太陽的故事”,意識到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5. 對研究關于太陽的活動產生較濃厚的興趣;
6. 知道許許多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都與太陽有關系;
7. 了解一些初步的關于太陽的基本知識。
教學重點:講述有關太陽的故事。
教學難點:能把搜集到有關太陽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教學準備:
師備:課前搜集關于太陽的音像、多媒體資料或圖片資料等。
生備:課前收集關于太陽的資料,可以在課前制作一些簡單的小報。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清晨窗外鳥兒的第一聲歌唱和縷縷陽光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大地萬物幾乎同時從夢中醒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一天又開始了!是什么在精心呵護這世間萬物?是什么讓這個藍色星球顯出它美麗和青春般的朝氣呢?它就是萬物之靈——太陽!請聽我們關于太陽的故事吧!”
二、探究內容:
1. 講一個關于太陽的故事。
(1)任選兩幅插圖,在小組內講講你知道的太陽的故事。
我所選擇的兩幅圖片
我認為它們的聯系是
我編的故事
(2)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向全班同學講講小組收集的關于太陽的故事。
(3)簡單地為這些故事分類。(如:科學家的故事,太陽與人類生活的故事,太陽奧秘的故事等。)
2. 交流感受。
(1)講故事的同學談談自己是怎樣搜集到這些資料的,在搜集資料、整理資料、講故事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收獲。
(2)聽故事的同學對聽到的故事做出評價,談談自己在聽了關于太陽的故事后的啟示與收獲。
3. 收集關于太陽的資料。
(1)拓展視野,利用課外時間收集關于太陽的詩歌、傳說、圖片等資料。
(2)按自己喜愛的方式整理資料(如剪貼、音像解說、圖畫、故事等)。
(3)交流收集的資料。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設計一張以太陽為主題的小報并舉辦一次小報展。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陽光下的影子
教學目標:
1. 會持續觀測影子長度的變化過程;
2. 能進行簡單的測量與記錄;
3.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記錄方法;
4. 能認真細致地觀察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5. 通過對陽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識到自然界中的一些變化是相互關聯的;
6. 認識到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變化的;
7. 知道太陽光沿直線傳播,物體擋住了陽光就會形成影子;
8. 理解陽光與物體、物體與影子的關系。
教學重點:研究陽光下影子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測量好物體影子的長度。
教學準備:
師備:課前考察好教學地點,事先布置好場地。
生備:竿子、尺子、活動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 你們知道太陽的光線以大約30萬千米/秒的速度傳播到地球上,太陽給我們送來了陽光,同時也帶來了影子。今天,就讓我們對這個平常的自然現象作一番科學的探究吧!”
二、探究內容:
1. 觀察影子。
(1)討論。
① 我們已經知道了影子的哪些秘密?
② 關于影子,我們還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2)觀察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