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第二單元在陽光下教案
① 討論觀測記錄的方法。
② 準備觀測記錄活動的材料和工具。
③ 到戶外進行觀測記錄活動。
將觀測結果填在書上p25的表格上。
④ 將竿子和開始測量時影子的長度表示在方格內,用直線把竿子和影子的頂端連接起來,能有什么發現?
2. 陽光下影子的特點。
(1)討論。
① 比較、分析各組觀測影子的記錄情況。
② 把幾個小組的方格圖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有什么發現?
(2)交流新的發現。
① 你們發現了哪些現象和問題?
② 你們發現了陽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特點?
③ 你能說說太陽、物體和影子三者的關系嗎?
(三者的位置始終在一條直線上。)
(3)交流收集的資料。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1、 你能通過影子的特點聯想到陽光的傳播問題嗎?
2、 你還有什么想法?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改變陽光的傳播路線
教學目標:
1. 能與同學合作設計一種讓陽光照亮陰影里的小球的方法;
2. 能進行簡單的模擬實驗;
3.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
和工具;
4. 能與同學愉快合作進行科學探究;
5. 意識到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6. 認識到借助一定的物體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7. 了解光的發射與折射;
8. 知道一些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教學重點:照亮陰影里的小球。
教學難點:能解釋觀景箱中看到的現象。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小木板1塊、紙板1塊,塑料板1塊,玻璃板1塊,平面鏡1面,乒乓球1個,自制觀景箱1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白天,當陽光照耀大地的時候,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世間萬物在陽光的照射下,各顯風姿。”
“陽光照射到物體后會自然產生影子。你們有辦法改變陽光的傳播路線,照亮陰影里的小球嗎?”
二、探究內容:
1. 照亮陰影里的小球。
(1)討論。
① 如何照亮陰影里的小球?
② 選用什么工具?
(2)探究活動。
① 用平面鏡的反光作用?
② 交流探究活動的體會和想法。
(3)拓展活動。
① 什么是平面鏡的反光作用?
② 利用平面鏡的反光作用,設計一件物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2. 自制觀景箱。
(1)看圖了解制作方法。
(2)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觀景箱。
(3)解釋從觀景箱中看到的現象。
(4)在學生記錄本上畫出光線在觀景箱中走過的路線。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利用這一原理制作課后其他玩具。
教學后記:
第四課時 美麗的彩虹
教學目標:
1. 能進行簡單的分解陽光實驗和光的混合實驗;
2.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工具;
3. 能夠對陽光的分解和單色光的混合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
4. 能夠大膽想像陽光的色彩;
5. 愿意和同學合作進行關于顏色的探究活動;
6. 認識太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 知道利用三棱鏡可以分解陽光;
8. 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學重點:能利用原理制造彩虹。
教學難點:制作牛頓盤,研究牛頓盤將分解成的各色混合成白光。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三棱鏡、水槽、水、小鏡子、白色卡片紙、制作牛頓盤的套材。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見過彩虹嗎?天空中神奇美麗的彩虹充滿詩意,令人神往!我們能不能也制造出這樣的彩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