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啟示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斜面構造上的要素;
2.能夠就斜面要素與用力大小的關系提出疑問,了解問題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3.能通過實驗驗證斜面省力的原理。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斜面是簡單機械之一,了解它的結構特征及組成;
2.知道斜面及其變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3.了解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2.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二、教學重難點:
能夠就斜面要素與用力大小的關系提出疑問,了解問題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⑴演示材料:盤山公路、橋梁的引橋等圖片、斧子、葡萄酒開瓶器、瓶子上的蓋子、水龍頭、螺絲釘、一段圓木等。
⑵分組實驗器材:一個封閉的重盒子、長短不同的木板、鐵架臺或其他支架、彈簧秤、滑輪組、書、各種螺釘、各種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紙片。
2.學生準備:拉鏈、帶蓋子的塑料瓶等實物。
課時安排1課時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斜面。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了哪幾種簡單機械?這些簡單機械各有什么作用?
2.談話:假如有一個沉重的機器要你從低處搬到高處,你會怎么做?小組討論,并利用身邊的現有材料操作演示搬運活動。
3.交流,比較:哪一種方法搬運起來更容易些呢?
.4.小結:利用斜坡,搬運工作會簡單許多。用了斜坡,將沉重的機器用手推車推到高一點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難了。(畫示意圖)(二)觀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盤山公路、橋梁的引橋、樓梯等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交流、歸納總結:都可以將物體提升到一個高度;都具有一個傾斜面。
3.揭示:像盤山公路、橋梁引橋這樣的斜坡或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與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板書:斜面)
4.討論:影響斜面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來調整斜面的傾斜度?(影響斜面傾斜度的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斜面的長度,二是斜面的高度。這也是斜面的兩個要素。)(三)實踐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對力的影響
1.出示問題:一個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長短)到底是如何影響小車運動時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學生提出假設。
3.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小組討論,設計實驗。
4.交流:你是如何設計實驗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勵學生盡量使用身邊現有的材料來做簡單的實驗)。
5.評點學生的實驗設計,并作指導。
(可以分別從影響斜面傾斜度的兩個因素去考慮并實驗操作:斜面的長度和斜面的長度。各組同學在實驗操作時要保持其中一個量的不變。)
6.學生按假設的不同分組實驗,收集相關數據,填寫活動記錄。
7.匯報實驗現象,交流實驗收獲。
8.提問:比較全班同學測得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9.小結:如果斜坡的長度不變,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車運動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變,增加斜面的長度,斜坡越長,小車運動時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盤山公路的圖片,提問:通往山頂的公路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樣的斜面?公路繞著山盤旋而上,與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變?盤山公路為什么要修成這樣呢?(四)認識變形的斜面
1.實踐操作活動:從紙上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貼在一支鉛筆上,然后將紙圍著鉛筆繞起來。你發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