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十一冊——圓的認識(二)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6、7、8頁--“圓”第二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折紙活動,探索并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體會圓的對稱性并理解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在折紙找圓心、驗證圓是軸對稱圖形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與態度:在課堂中注重交流學習數學的感受,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材分析:
對稱性是圖形的重要性質。與其他平面圖形相比,圓具有很好的對稱性:它是一個軸對稱圖形,任意一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它是一個任意旋轉對稱圖形:圓上的所有點繞圓心旋轉任意一個角度后都在圓上!皥A的認識(二)”主要是使學生認識到圓的軸對稱性,引導學生開展折紙活動,探索圓的軸對稱性以及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通過與其他圖形對稱性的比較體會圓所具有的很好的軸對稱性。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五年的學習,掌握了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思維能力。學生經過第一課時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加深認識圓心、半徑和直徑,再引導學生對圓進行測量來發現直徑和半徑的存在,再而引出直徑與半徑的含義。然后通過學生自己測量來加深“直徑與半徑”的聯系。為學生繼續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做好準備。孩子一般是對基礎知識能比較熟練的掌握,但在知識的運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別是如何運用有關的知識解答實際生活問題。本課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些生活情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相信學生能圍繞本節課的主題積極主動地去探求知識。
教學重點:體會圓的軸對稱性并理解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找一找,加深認識圓的特征
1、問題情境;亮亮用紙剪了一個圓,這個圓的圓心在哪里?你有辦法找出來嗎?
2、在圓上分別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3、交流:你是怎么找到圓心的?用了什么思考策略?
【創設“找圓心”的活動,引導學生開展折紙活動,利用經驗找出這個圓的圓心,進一步理解同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的特征。】
二、折一折,感知圓的對稱性
1、出示小組合作探究要求:
(1)以四人為一小組,動手折一折、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并在小組內交流。
(2)推薦一名同學及時記錄下小組成員的每點發現,準備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2、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在操作過程中的發現。
3、組織集體交流;除了折紙還有什么辦法證明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和關系?
4、看書,結合書上的介紹歸納出對圓又有了哪些進一步的認識。
5、全班齊讀書上內容,出示板書:在同一個圓里, d=2r或r=1/2d。
【充分開展自主探索活動,讓學生在獨立操作和思考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的策略,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
三、理一理,加深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1、填一填
2、交流做法和思考策略。
【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進行整理,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對比中發現這些軸對稱圖形的不同點,突出圓具有很好的軸對稱性!
四、活學活用、夯實基礎
1、做一做
1、練一練:
(1)填表
(2)填一填
【引導學生根據圖形的特征分析圖形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識圖和分析能力!
(3)分別畫出下面圖形的兩條對稱軸。
(4)量一量
(5)圖中的圓發生了什么變化?
【用平移知識來說明圓的位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