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算出它們的普及率”教學案例分析
[課例名稱]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一冊第112頁實踐活動“算出它們的普及率”。
[活動目標]
1、使學生能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計算出本班同學家庭的電話、電腦的普及率,并能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和估計發展趨勢,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等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2、使學生體會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逐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情景一:
師:同學們,老師昨晚想通知大家今天帶計算器,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生1:可以打我們家的電話,或打爸爸、媽媽的手機。
生2:發電子郵件。我的e-mail是……
生3:您只要通知我一個人,然后我去通知5個人,被通知的同學再分別通知5個同學,這樣又快又好。
師:我班同學家里有電話的很多,有電腦的也不少。今天,我們來調查一下,我班誰家已安裝了電話,誰家購買了電腦。
生1:老師,不用調查了。我這兒有全班同學家的電話。我班100%同學家里有電話。
生2:我們可以調查哪些同學家里有手機或小靈通這些移動電話,這樣方便聯系。
師:(生1)李,你真是一個有心人。100%同學家里有電話,可以說成電話的普及率是100%。在我們的生活里,經常要計算和使用“普及率”。這節課,我們就來計算一些普及率。如家庭移動電話普及率、電腦普及率等。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能及時改變原來的教學預設,給了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其意義將是深遠的。
情景二:
學生分組統計后匯報統計和計算的百分率結果。
師:我班同學家庭移動電話的普及率是多少?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1:移動電話的普及率是96.6%,就是求出已有移動電話的56個家庭數占全班58個家庭數的百分之幾。
生2:老師,我覺得應說“大約是96.6%”。
生3:我班同學家庭有電腦的是39戶,普及率大約是67.2%。
師:你能根據計算的結果推算出本地區電話和電腦的普及率大約是多少嗎?
生1:我認為我們南通市居民的固定電話普及率接近100%,移動電話的普及率大概是95%,電腦的普及率低一些,可能有60%。
生2:我不完全同意你的觀點。不能認為我班同學家庭電話普及率是100%,就認為南通市居民的固定電話普及率接近100%,你要考慮到南通市還有比較貧困的地方。應該說,學田地區的電話普及率接近100%。
生3:我同意剛才同學的觀點。因為我班同學大部分住在學田新村,如果要調查南通市居民的固定電話普及率,還應該到其他學校或新村去調查。
師:你想得真周到,你認為應怎樣調查呢?
生3:我想在南通市的東西南北中各確定一個學校或新村去調查統計才準確。
師:也就是說,推算和估計普及率要考慮我班同學家庭的經濟狀況在南通地區處于什么水平。
[評析]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己最為真實的思想,不必考慮教師希望他說什么,而在意“我”自己的觀點,是否準確,是否獨特,是否有自己的個性。教師的鼓勵與反饋“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學生在心理安全的環境中,才能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
情景三:
師:通過這一次實踐活動,你有哪些體會?
生1:我懂得了通過調查統計后,能求出某種東西的普及率。
生2:我知道電腦的普及率比電話的普及率低,我們可以把調查的結果反饋給電腦商,讓他們加強宣傳的力度,多搞促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