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欣賞》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本活動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欣賞圖案,并引導學生嘗試繪制美麗的圖案。
教學可以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欣賞美麗的圖案。教師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關鍵是分析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如果有多媒體,可以用多媒體演示圖案的制作過程。第二步,繪制美麗的圖案。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繪制的幾個步驟,再按步驟嘗試繪制圖案。為了防止圖形變形,也可以讓學生把旋轉的中心用圖釘固定,然后邊旋轉邊描繪。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和鼓勵。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演示。
學生基本理解圖案的制作方法后,可以再讓學生自己剪一個圖形,通過旋轉繪制圖案,教師選擇部分作品進行展示。
《整理與復習(一)》教材分析
本階段整理與復習的內容主要有:圓、百分數的應用、圖形的變換。通過整理與復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這三個單元所學的知識,提高整理知識的能力;能根據這三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提出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學年是第二學段的最后一年,隨著學習知識的增多,及時整理已學的內容變得更為重要。經過前面五年的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整理知識的方法和學習習慣,有能力自己整理學過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兩方面進行整理,一是將前面三個單元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公式、解決問題的方法梳理;二是根據學到的知識,提出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
《整理與復習(一)》教學建議
本內容建議教學課時數:3課時。
教學時,教師既要關注學生整理的知識內容及其聯系,又要關注學生整理知識的方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翻閱課本,回顧這三個單元學習了哪些內容,與前面幾冊學過的相關內容有什么聯系;可以與學生共同回憶、討論知識的整理過程和方法。例如,首先,請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羅列;然后,對羅列的知識進行歸類,把同一類的知識放在一起,并用適當的語言進行概括;最后,梳理出知識內容之間的前后聯系,并將整理的內容寫下來。學生可以采用列舉(如百分數的應用,可以列舉一些解決問題的實例)、表格或網絡圖等呈現形式。對于學生呈現出來的好的作品,教師應讓學生介紹整理的方法,以培養他們反思和整理知識的能力。
在進行知識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這三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提出自己的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可以把一些典型的問題匯集起來全班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報紙、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對于學生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放入問題銀行中供以后思考。
對于在整理知識和提出、解決問題中學生暴露出來的困難和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練一練
這部分內容是對前三個單元的鞏固和練習。如果通過練習發現學生對某一內容存在著困難,教師要及時加以補救,鼓勵學生說出困難之處,并幫助他們回顧有關內容,再出一些類似的練習題,引導學生理解、解答。
第1題
本題復習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關系。在計算面積的時候,學生可以使用計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