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數學與體育)
②觀察上面表格中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生:任意相鄰跑道彎道的差都相等。只要在第一跑道起跑線向前 1.2π米,就是第二跑道起跑位置,再向前2個1.2π米,就是第三跑道起跑位置……
思考:當確定內圈起跑線以后,你會確定后面跑道的起跑線嗎?
三、拓展研究
1.出示:我們學校操場的跑道寬1.1米,且最內圈的彎道半徑為31米。
(1)學生思考:
①兩條相鄰的跑道的彎道部分相差多少米?
②如果最內圈跑道的起跑線已經畫好,那么以后每條跑道的起跑線應依次提前多少米?
(2)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交流匯報
生1:(31+1.1)×π-31×π
=32.1π-31π
=1.1π
=3.454m
生2:1.1×π=3.454m
比較這兩種計算,說說它們的聯系,從中對你有什么啟示?
(3)提問:通過剛才的研究,起跑線的位置與什么因素有關?只要了解哪些信息就能知道起跑線位置?
(2)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引導并板書 :
板書:相鄰跑道間的距離差=跑道寬×π
歸納小結:當確定內圈起跑線以后,你能很快確定后面跑道的起跑線嗎?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如果標準的400米跑道的彎道是半圓形,且最內圈的彎道半徑為36米.每條跑道寬1.2米,現有8條跑道。
(1)那么最外圈的跑道半徑為多少米?
(2)相鄰兩條跑道的彎道部分相差多少米'
(3)若進行200米賽跑,第8跑道的運動員要比第1跑道的運動員起跑點大約超前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總評】“起跑線”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圓的周長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可以作為數學活動課,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跑道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的道理,也可以作為新授課,讓學生在課內通過課件演示,學生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本節課作為新授課來進行教學,教師巧妙地整合學習素材,引領學生在不斷經歷著“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認知過程,自己發現“跑道不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線的位置和什么因素有關”等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帶著渴望、帶著創造的沖動去成長,感受著探索知識時的快樂,同時在幾度合作的學習活動中,在寬松氛圍下,實現了教學目標。】
課題:營養配餐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教材第46頁
教學目標:1、經歷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營養配餐的過程,能進行有關營養成分的簡單計算。
2、通過營養配餐的活動,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簡單計算有關的營養成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老師準備了一些圖片,請大家來看,看完后說說你的想法?
生觀看圖片(胖和瘦)
師: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生1:他們有的太胖有的太瘦了
生2:他們有的營養不良,有的營養過剩
生3:他們的營養不均衡
生4:他們應該注意飲食的營養
師:看來呀,營養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營養配餐》。板書:營養配餐
二、探究新知
師:根據大家平時的了解和查找的資料,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營養的知識?
學生匯報,
師:(你的課外知識很豐富,你了解的很仔細,看來大家對營養了解的還真不少。)老師這里有一份關于營養的影像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你能從中得到什么信息?
師板書:主要營養成分
師:你了解到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