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起跑線》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制上冊第75—76頁【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運用圓的有關知識計算所走彎道距離的過程,了解“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從而學會確定起跑線的方法。
2.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了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能根據起跑線設置原理正確計算起跑線的位置。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圓的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究起跑線位置的設置與什么有關。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學習目標.
1.情景導入:賽事回放。欣賞運動場上運動員起跑時的圖片。
師:同學們對這場比賽有什么看法嗎?你認為怎樣比賽才是公平的呢?
師:同學們的想法與我們體育比賽中的想法一樣,進行400米的比賽。如果從同一條起跑線起跑,外道比內道長,相鄰跑道之間有差距,為了公平的原則,會將起跑線依次向前移。
2.提出問題:體育比賽中,相鄰兩道起跑線都提前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是隨便移動的嗎?相鄰起跑線相差多少米?你能看出來嗎?
3、學習目標:了解“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學會確定起跑線的方法。
(板書課題:確定起跑線)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先讓學生自己了解“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 整理和歸類確定起跑線的方法。
(二)觀察,明確差距:(出示完整跑道圖)
師:觀察這個圖,每條跑道一圈的長度相等嗎?
生:不相等。
師:差別在哪里昵?
生:差別在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的彎道路線長,內圈的彎道路線短。終點相同,如果在同一條起跑線,外圈的運動員跑的距離比較長。
師:所以,比賽的時候,為了公平,外圈的起跑線位置應該靠前一些,保證每個運動員都跑完相同的距離。
(三)分析,確定思路:
1、小組交流:觀察上圖,每一條跑道具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匯報:每一條跑道都是由兩個直道和兩個半圓形跑道組成的。
師:85.96米是指哪部分的長度?
生:指每一條直道都是85.96米。
師:既然每一條直道都是85.96米,也就是說,跑道的長度與直道無關,為了便于我們更好的觀察,我們暫時將直道拿走,可以嗎?
師:左右兩個半圓形的彎道合起來是什么?
生:合起來是一個圓。
師:現在每一圈跑道的長度可以看成什么呢?
生:因為兩個半圓形跑道合起來就是一個圓,所以每條跑道的長度可以看成是兩條直道的長度與圓的周長的和。
2、小組討論:
怎樣找出相鄰兩個跑道的差距?
匯報小結:
⑴分別把每條跑道的長度算出來,也就是計算2個直道長度與一個圓周長的總和,再相減,就可以知道相鄰兩條跑道的差距。